阿彌陀經: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這一句千萬不可忽略

2020-12-13 紅塵若鏡

01《紅塵說禪》系列第245篇

之前有不少師兄問淨土宗的事情,咱們今天專門再來聊聊這方面的話題,這次說的是《佛說阿彌陀經》。

這本經是「淨土五經一論」之一,而且是根本中的根本,光從名字上就能看出,等於是阿彌陀佛他老人家的原話,然後又由釋迦佛他老人家轉述給我們,兩位佛陀的願力都在這裡面了,可以說非常殊勝。

而且這本經文並不長,被稱為是「小本經」,如果修淨土宗的師兄連這本經都沒讀過,就像是修禪宗不懂《金剛經》和《心經》,修藏密不懂《菩提道次第廣論》,修唯識不懂《成唯識論》和《瑜伽師地論》一樣,完全是無根之草,毫無著落。

當然了,佛經絕不是那麼好懂的,大家看不明白可以多看看高僧大德的註解和說法,像是近代淨土宗我強烈推薦印光法師和淨空法師兩位高僧的文錄(淨空法師還有視頻),說的非常好。

02對於淨土宗的誤解

我為何要特意來說一下《阿彌陀經》呢?背景就是大家對於淨土宗的誤解太深了,誤入歧途也太深了。

比如我就常收到師兄的留言或者評論,有些很客氣,是採取懷疑和討論的態度,這個很正常,佛法本來就不是迷信,只能信不能懷疑的,絕對真金不怕火煉,而且越討論越容易生出正信。

但是也有不少是一上來就謾罵的,說淨土宗「萬人修萬人去」,只要念佛必能往生極樂,說我是斷眾生慧命,然後就是一大堆的詛咒。

這個怎麼說呢,光是從這些語氣和態度上我就大概能夠看出這些人的修為和程度了,惡念如此之深,等於是和三惡道的羈絆無窮無盡,就像身上背著許多大石頭一樣,肯定是要往下墜的,又如何去得了極樂淨土?

而這樣的師兄數量還很多,眼看著他們都著魔了似的往上面畫了一個極樂世界的廣告但下面卻是三惡道入口的地方跑,無論如何我還是要再勸一勸的,能勸回一個是一個。

各位師兄,都清醒醒吧,淨土宗絕不是只有念佛,而且佛號也不是這麼念的,今天咱們就來看看《阿彌陀經》中非常重要但又被許多人或有意或無意的忽略的一句。

「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

這裡面的「彼國」指的就是西方極樂世界,也就是阿彌陀佛的佛國,這裡兩位佛陀很認真的告訴了大家打開那裡的三把鑰匙——分別是善根,福德和因緣

那麼,這三者和念佛之間又有何關聯呢?我們就來逐一討論。

03第一把鑰匙:善根

這第一把鑰匙,是善根。

什麼是善根呢?其實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佛學概念,指的就是因為我們在「身口意」中的善行而在阿賴耶識中種下的「善種」,然後它會慢慢的生根,就是善根。

這裡面不光是一定要做善事,哪怕是說了一句善語甚至起了一個善念,都一樣有效;當然了,反過來也是一樣,惡的身口意之行種下的就是惡根。

無論善根也好,惡根也好,並不是種下去就馬上開花並結果的,一定都要遇到合適的緣分才行,這也是為什麼大家常說的「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那個「時候」指的就是緣分。

但是大家一定要明白,這個報應也許會遲來,但絕不會缺席,別說幾天幾月幾年了,哪怕幾輩子都不會消亡,遇到合適的機會就一定開花結果,而且連本帶利一起。

正如佛法所說——假使百千劫 所作業不亡 因緣會遇時 果報還自受。

因此很多師兄前世已經種了很多善根,只要誠心的念佛——有時候甚至只是一次,都能讓這個善根結果,這就是往生極樂最殊勝的方式。

04第二把鑰匙:福德

如果說您前世種的善根比較少難以結果怎麼辦呢?沒關係,還有第二把,那就是福德。

所謂的福德,大家可以理解為自己積德行善所積攢下來的,就像是古代賞罰簿上的功勞一樣,這樣比較方便理解。

這同樣也是如今許多念佛的師兄的誤區之一,總以為光是閉門念佛就行了,完全不用行善積德

如果真是這樣的話,那您這個念佛對別人,對社會,對國家,對眾生又有什麼用處呢?難不成就是為了換取您一人往生極樂的門票?您的利益眾生的「願」哪裡去了,這又算什麼大乘佛法呢?

對此淨空法師專門開示過,大家理解的「萬人修萬人去」以及「念佛必能往生」的理論是沒錯的,但是前提一定要是「善男子和善女人」才行,就像是您想要考上大學,必須要先是高中生並參加高考一樣,這屬於最基本的條件,有時候都不用多說,但絕不是不需要。

而什麼才是善男子善女人呢?又分為了三個層次,最低級別的就是「五戒十善」,換句話說,五戒十善也是往生極樂的基本條件,這個都做不到別的也無從談起了。

就像是您連高中都沒上,根本都沒資格參加高考一樣,更不要說上大學了。

當然了,如果能在五戒十善的基礎上再加上誠心念佛,那自然是如虎添翼。

05第三把要是:因緣

如果您上面兩把鑰匙都不具足,那就只有最後一把鑰匙了,那就是因緣。

這個因緣,指的就是一些很大的善緣,看過地藏經的師兄都應該知道,地藏菩薩前世曾經是婆羅門女和光目女,但是這兩位善女子的母親都造了很多惡業而墜入惡道。

但是這兩位女子都是發下大願,一心念佛,然後馬上就成了菩薩,然後這兩位母親也因為女兒這個善緣,從而馬上從三惡道脫身,然後升往仞利天。

至於為什麼只能去仞利天,這個一兩句話解釋不清,但這已經是欲界天的第二層天,算是天人行列,比起三惡道完全不可同日而語。

而接下來她們又都念佛去了極樂世界,所以說她們的因緣就是有了「地藏菩薩」這個女兒。

但是這個因緣可以說是可遇不可求,我只能建議大家儘可能的多和善知識結緣,也許其中哪一位證果成了羅漢甚至菩薩的話,那您也就可以靠著這個因緣直接去極樂世界了。

當然,念佛本身就是尋找因緣的方式,當您真的誠心念了,就連阿彌陀佛都能感應到,自然也會幫您創造好的因緣。

06紅塵說禪

以上就是《佛說阿彌陀經》中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這句話的詳細解釋,三把往生極樂世界的鑰匙分別就是善根,福德和因緣。

這裡面有特例嗎?當然有,有許多心地非常淳樸的人,雖然一字不識,但言行舉止動心起念都和這些道理相符合,所以一聲佛號就可以往生,但是這種人數量太少太少,一萬個念佛人中恐怕連一個都沒有。

就像是禪宗的六祖惠能大師一樣,一字不識還能成佛,但絕不代表別人也能這樣,總用這些特例來說事,本身就是誤入歧途甚至居心叵測了,就像總有人說馬雲學歷不高一樣,但為什麼不看看馬化騰雷軍劉強東黃崢這些學霸呢?

我是真心希望各位念佛宗的師兄都能往生極樂,也好結個善緣回來度我,但是很多已經走偏甚至走反的師兄,也希望你們都能回頭,真心的讀讀淨土五經,而不是只死抱著一兩句話——要真有這一兩句話就夠了的話,那為何還需要淨土五經呢?難不成淨土宗十三祖加那麼多高僧大德都不如您聰明嗎?

——學佛乃智者所為,紅塵如夢幻泡影,少說一句話,多念一句佛,願三惡道日減一生

南無阿彌陀佛

相關焦點

  • 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極樂世界 (宣化上人)
    佛說阿彌陀經淺釋◎一九六九年宣化上人講述於美國加州舊金山佛教講堂肆.釋文善根福德因緣 C2. 持名念佛功德 C3. 結勸今C1【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舍利弗」:舍利弗啊!講是這樣講,「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如果沒有善根,沒有福德的人,他沒有法子生到極樂世界去的。這都要有大善根,有大福德的人,都是生生世世修行諸波羅蜜門,才能生到極樂世界去。不然,他就沒有機會遇著這種的妙法,所以說「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 C2.
  • 佛說阿彌陀經析85 你的福德、善根、因緣怎麼樣了?
    (三稱)【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善根、福德、因緣這三個條件是往生極樂必備的三個條件。有人說往生極樂的三資糧是「信願行」,不過在我看來「信願行」是修行所有佛法的基礎資糧,可是如果善根、福德和因緣這三條,如果缺任何一條,都是不可以的,這就使得很多人轉頭去研究如何滿足這三條要求才能往生的事情上來了。
  • 《彌陀經》裡說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不是讓你自己去修善根福德因緣
    《彌陀經》裡面還有一句話,也給大家說一下。《彌陀經》有這樣一句話:「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這句話難壞多少英雄漢,想求往生的,看到這句話就退卻了。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了。這句話,我們很多人看到這話,是不是就膽怯了?不可以少啊!善根福德因緣是什麼?那我們就修福唄!修善根唄!
  • 如何理解阿彌陀經中的「少善根」?少善根福德能去西方極樂嗎?
    「如來欲明持名功勝,先貶餘善為少善根」,如來就是釋迦如來,為了說明持名的功德殊勝,先貶其餘的善為少善根。「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這是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其他善法不能往生。下面告訴我們什麼是少善:「所謂布施、持戒、立寺、造像、禮誦、坐禪、懺念、苦行,一切福業,若無正信,回向願求,皆為少善,非往生因。」
  • 少善根,能生極樂嗎?
    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 下面講「明極樂之因殊」,分五。第一,「遮少善」,就是說,少善不能生。 舍利子!生彼佛土諸有情類成就無量無邊功德,非少善根諸有情類當得往生無量壽佛極樂世界清淨佛土。【奘譯】 「舍利弗。
  • 世間法善根與淨土善根有什麼區別?
    善根是什麼?世間法的善根,不貪、不瞋、不痴,三善根。世間所有的善法從這三個根來的,所有的惡法是從貪瞋痴生的,所以貪瞋痴也叫三毒,不貪、不瞋、不痴叫三善根。淨土的善根是什麼?真信,真想到極樂世界,我真心的願意去,我真念這句佛號,我要珍惜我每一分鐘、每一秒鐘也不放過。無論金剛念、大聲念,心裡佛號不能間斷,除佛號之外沒有雜念。為什麼?除佛號念頭外,什麼念頭都是假的,任何念頭都障礙你往生,我們念佛功夫要純、功夫要一,純淨念佛就決定得生。把時間浪費到別的事情,是錯誤的,往往造許多的罪業。
  • 佛學文化:整部《佛說阿彌陀經》的核心就是四句話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阿彌陀經》經文: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那我們應該怎樣理解這段經文呢,可以把這一大段經文分成四句話一點一點分析。第一句,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首先世尊喊著舍利佛的名字提醒大眾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
  • 念佛只是六個字,為什麼是多善根?
    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佛說阿彌陀經》解答思路:當文、道理、經證、祖證、事證、反證一、依當文文理執持名號多善根,其餘皆是少善,少善不生。玄奘大師:聞彼西方無量壽佛清淨佛土無量功德眾所莊嚴,皆應發願生彼佛土。生彼土,得與如是無量功德眾所莊嚴諸大士等同一集會生彼佛土諸有情類,成就無量無邊功德;非少善根諸有情類,當得往生。
  • 能讀到這部經,善根福德因緣不可思議!
    《無量壽經》如果我們能讀到、看到,善根福德因緣都不可思議!為什麼?因為這是無量劫前曾經供養無量諸佛如來所種的善根福德因緣的果報。在這一生當中遇見了,遇到是緣分,遇到了歡喜,能信、能解,這是大善根;而且又能發心求生極樂世界,能老實念佛,一向專念,這是大福得。世間最大的福報是什麼?不是能當多大官,不是有很多很多花不了用不盡的錢;而是這一生能生到極樂世界,你就是生到忉利天、摩醯首羅天,也沒出六道輪迴,福報雖然大、壽命雖很長,但不是無量壽。
  • 受持法華經乃至一四句偈即是念這一句阿彌陀佛
    若如來滅後、後五百歲中,若有女人、聞是經典,如說修行,於此命終,即往安樂世界,阿彌陀佛、大菩薩眾,圍繞住處,生蓮華中,寶座之上,不復為貪慾所惱,亦復不為瞋恚愚痴所惱,亦復不為憍慢嫉妒諸垢所惱,得菩薩神通、無生法忍。得是忍已,眼根清淨,以是清淨眼根,見七百萬二千億那由他恆河沙等諸佛如來。聞妙法蓮華經藥王菩薩本事品,女身可以轉為男身,那已為男身者就更不必說了,肯定不會退為女身的。
  • 聞其名號丨南無阿彌陀佛,是圓滿的善根福德因緣
    《無量壽經》說明了,極樂的羅漢、菩薩、人民都是念阿彌陀佛去往生的,都是這句名號功德的成就,「成就如是功德莊嚴」,所以內證都一樣,都懷佛德,都是以佛的功德成就自己,「念念成就如是功德」,沒有差別,所以如果從內證來講,都可以稱為「上善人」。佛是「無上善人」,唯佛一人稱為「無上」。
  • 佛法:修行無為法,離不開善根福德
    因為無為福德之性,才具有無量無邊的功德,可以使眾生轉煩惱為菩提,導迷津至彼岸,度有情眾生同登涅槃聖境,如果修行有生有滅的有為福德,是不可能如無為福德一樣可以廣大平等而長久的,也滅不掉心上的塵垢與煩惱,也無法明心見性,徹見自我的真如實相,正因為如此,所以佛祖才不厭其煩的為大眾演說無為福德的勝妙,希望眾生都能如法修行,獲得開悟的智慧。
  • 念好這一句阿彌陀佛才能贏得別人的尊重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我們念佛人一定要牢牢抓住這句阿彌陀佛,好好念這一句阿彌陀佛,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如此,三年或者五年的功夫一定可以達到念佛三昧!在末法時期,特別是女人,更加要勤奮精進念這一句阿彌陀佛。在我們當下這個時空點裡,使女人能夠被尊重的不再是經濟獨立。一定要認識清楚,念這一句阿彌陀佛我們就是多善根福德因緣。《佛說阿彌陀經》上說,「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可見得,我們往生極樂世界是要多善根福德因緣。念這一句阿彌陀佛是往生極樂世界的本題。
  • 找到生命導師,就會少欲智見
    真正有修為的人,迷惑顛倒就少了,就會少欲智見,就是欲望減少了很多,人的欲望減少了,看到的東西就會多,才會看到智慧的東西。財色名食睡的欲望少了,怨恨惱怒煩的不自在就少了;戒掉的習氣多了,貪嗔痴的毛病小了;人的定力就增多了,智慧也就打開了。我們借著這個人身,把我們真正的佛性修出來,感通萬物震悟大千。
  • 學佛路上,這三個「法寶」一個都不能少!
    學佛只念佛就可以嗎?發願去極樂淨土是為了貪財享福嗎?生活中遇到這些問題,佛弟子該如何應對呢?本期講堂,我們繼續結合《佛說阿彌陀經》來講述修行路上的三大資糧。■信、願、行三大資糧作為淨土三經之一,整部《佛說阿彌陀經》都是圍繞著「信、願、行」這三大資糧所展開的。
  • 師父告訴你善根多少的區別!太精妙了
    《法事贊》以偈頌的形式解釋一心不亂:極樂無為涅槃界,隨緣雜善恐難生,故使如來選要法,教念彌陀專復專。這段文字大家都很熟悉,前面兩句是解釋少善根;後面兩句是解釋多善根就是專修念佛。「極樂無為涅槃界,隨緣雜善恐難生」,首先是對極樂世界的定位,接著說明少善根為什麼不能往生。因為我們只有了解極樂世界的境界之後,才能知道為什麼少善根不能往生。很多人在這個多善根少善根之間糾纏而不得其法,其實如果明白了極樂世界的境界之後,這個概念就會非常清晰。
  • 聞其名號丨阿彌陀佛給我們的六字名號,就是「多善根」
    (1)「少善不生」之異譯從梵文翻譯過來的經本,叫「譯本」。《阿彌陀經》有很多譯本。普遍流行的是鳩摩羅什大師的譯本,叫秦譯。唐代的玄奘大師也翻譯過,叫唐譯。他們用的梵本,是相同還是不同,我們無從知曉,但兩者所表達的意思是一樣的。
  • 通過善根、福德和因緣三種因緣認識佛
    佛法真理就像一部性能非常優越的車,這部車子的性能絕對是頂極,但是你不會開或者看不懂說明書,或者是沒有油,這就叫三種因緣(善根、福德和因緣)不具足,你的車就開不動。什麼叫善根呢?我們從意識當中不能了解車的性能,你不會,看不懂說明書,這叫善根缺乏。比如我們對佛的認識,但凡有善心的人都認為佛是教人行善的,他都說自己信佛。
  • 聞其名號丨隨緣雜善,若比念佛,悉是少善福
    隨緣雜善恐難生①釋「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下面第二句,「隨緣雜善恐難生」,就是解釋「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有的人喜歡念咒,生下來喜歡念咒,這個是有他過去的業習,「習」是串習,「業」是他的業力,他的造作。過去的業習會反映在今生當中,會展現某種因緣。他隨著自己這種業習因緣,去修一種法門,這叫「隨緣」。當然,「雜善」,修的是善法門,如果完全隨著造業,那談不上修行,所以這裡是講修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