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善根,能生極樂嗎?

2020-12-13 騰訊網

▲...更多原創內容可關注後進入平臺提取

《佛說阿彌陀經》第四講(4-10)

上宗下宙法師

2017年9月2日(農曆七月十二)

(接上文)

後面要講它的因,到底它的生因是什麼?

(二)明極樂之因殊

1.遮少善

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

下面講「明極樂之因殊」,分五。第一,「遮少善」,就是說,少善不能生。

舍利子!生彼佛土諸有情類成就無量無邊功德,非少善根諸有情類當得往生無量壽佛極樂世界清淨佛土。【奘譯】

「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這裡的「少善根福德因緣」,玄奘大師譯是「非少善根諸有情類當得往生」,就是說,少善根的不能生。

次釋第一簡少因也。良恐眾生曾聞佛說臨終十念即得往生,我今天命未究且當放逸。為遮此念,故言不可以少善根得生彼國。【基疏】

在窺基大師的《疏》裡面,「簡少因」,是說小小的善是不能生的。為什麼要說「簡少因」呢?上面說了「應當發願,生彼國土」,有人會想,「哦,這個太好了,我要去!那我念一句佛就去了」。不可以!《基疏》中說,「良恐眾生曾聞佛說臨終十念即得往生,我今天命未究且當放逸」,就是怕眾生聞了,認為反正有的經典說「臨終十念」,臨終的時候念十念就可以往生了,我現在還沒活完,先好好地享受。「為遮此念,故言不可以少善根得生彼國」。

有人釋云:此文正與《攝論》別時意相應。今釋不然。論言別時意者,如人誦持多寶佛名,決定於無上菩提更不退墮,又唯由發願於安樂土得往生者,皆是別時意。【基疏】

「有人釋云:此文正與《攝論》別時意相應。今釋不然」,別時意趣是什麼呢?《攝大乘論》說了,如果經裡面講,「如人誦持多寶佛名,決定於無上菩提更不退墮,又唯由發願生安樂土得往生者,皆是別時意」,別時意趣就是說,並不是說你僅僅念了一句多寶佛名,然後又僅僅發願往生極樂世界,就可以馬上就往生極樂世界了,還有密意在後面,這個就是別時意趣。就是說,發了願要往生極樂世界,又積集了很多資糧,才可以往生。後來有人解釋,這個配「別時意趣」,意思就是說,不要以為你僅僅發個願「我要往生」,就可以往生了。

但是,窺基大師不同意這種觀點,他認為,這裡說的情況和《攝論》裡的別時意趣不一樣。不一樣在哪裡?

今念佛者但願往生,不論菩提退與不退。又專念佛即離十惡,一念便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何況多念!即是有行,非唯發願。【基疏】

窺基大師的意思是說,念佛就是有行,不是唯發願。別時意趣是說唯發願,這裡不是唯發願,所以不是《攝論》裡的別時意趣。就是說,已經有念了,那麼就是有行了。有行的話,就可以生了。所以,念佛發願必得往生。是這個意思。

今經言善根者,未必要是無貪瞋痴三善根也,然亦不離;但今所論一日念佛等所修善根三業,無非往生,決定非別時也。【基疏】

「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窺基大師指出,這裡的「善根」, 「未必要是無貪瞋痴三善根,然亦不離」,「未必」,不一定。不一定是無貪瞋痴,但也不離開無貪等三善根。「但今所論一日念佛等所修善根三業,無非往生,決定非別時也」。

《彌陀疏鈔》裡面有講說,持名,到底是正行呢,還是助行?有的說,淨業三福是正行,也有的說,發菩提心是正行。《海東疏》說菩提心是正行,持名是助行。《彌陀疏鈔》認為,還是以持名為正行。到底哪個才是最重要的?

在《彌陀疏鈔》裡面講了,不發菩提心,就是「少善根」。他把善根和福德分開了。但按照玄奘大師的譯本, 「少善根福德」,其實就是一個「少善根」。他沒有把善根、福德分開。這個大家自己可以參考。(待續)

「分享到朋友圈」法布施功德無量

相關焦點

  • 如何理解阿彌陀經中的「少善根」?少善根福德能去西方極樂嗎?
    「如來欲明持名功勝,先貶餘善為少善根」,如來就是釋迦如來,為了說明持名的功德殊勝,先貶其餘的善為少善根。「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這是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其他善法不能往生。下面告訴我們什麼是少善:「所謂布施、持戒、立寺、造像、禮誦、坐禪、懺念、苦行,一切福業,若無正信,回向願求,皆為少善,非往生因。」
  • 《彌陀經》裡說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不是讓你自己去修善根福德因緣
    《彌陀經》有這樣一句話:「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這句話難壞多少英雄漢,想求往生的,看到這句話就退卻了。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了。這句話,我們很多人看到這話,是不是就膽怯了?不可以少啊!善根福德因緣是什麼?那我們就修福唄!修善根唄!是不是?
  • 世間法善根與淨土善根有什麼區別?
    善根是什麼?世間法的善根,不貪、不瞋、不痴,三善根。世間所有的善法從這三個根來的,所有的惡法是從貪瞋痴生的,所以貪瞋痴也叫三毒,不貪、不瞋、不痴叫三善根。淨土的善根是什麼?信願持名是善根,信願持名是福德,信願持名是因緣,這個事實我們要清楚。世間之事隨緣不攀緣,有這個緣要做好,一心一意就念佛。有成熟的善根是眾生的福分,經雲,不可以少善根褔德因緣得生彼國。《阿彌陀經》上說,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不可以少善根、少福德、少因緣這三個條件。我們要全心全力培養自己的善根福德因緣,取得往生的條件。
  • 阿彌陀經: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這一句千萬不可忽略
    「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這裡面的「彼國」指的就是西方極樂世界,也就是阿彌陀佛的佛國,這裡兩位佛陀很認真的告訴了大家打開那裡的三把鑰匙——分別是善根,福德和因緣。因此很多師兄前世已經種了很多善根,只要誠心的念佛——有時候甚至只是一次,都能讓這個善根結果,這就是往生極樂最殊勝的方式。
  • 聞其名號丨阿彌陀佛給我們的六字名號,就是「多善根」
    ①引唐譯《阿彌陀經》舍利子,生彼佛土諸有情類,成就無量無邊功德,非少善根諸有情類當得往生。「舍利子」就是舍利弗,玄奘大師的譯本翻譯為「舍利子」。往生到極樂淨土的有情眾生,能夠成就無量無邊的功德,以這個果反推它的因,往生者絕對不可能少善根。「非少善根諸有情類當得往生」,「非少善根」是依果推因得出的結論。如果因地的眾生少善根,那就不相應。少善根有情類怎麼能到極樂世界?所以在因地的時候,必然就要具足多善根。這個「有情類」,我們就知道往生是多善根有情類。
  • 阿彌陀佛這句名號有無量無邊的善根
    所能舉出的理由不過是這些。有人說「善根少不能往生」,善根少,一念十念之人尚且不漏於彌陀救度,何況所念的佛再少也不止一念十念。所以,並不是說善根少不能往生。凡夫這邊固然善根少,但是阿彌陀佛這句名號有無量無邊的善根,由佛的善根,一念十念名號都能往生,何況我們經常念佛。所以不在於善根多、善根少。第二說「罪障重不能往生」。
  • 淨宗法師:事實來證明,念佛多善根
    除了念佛,她什麼法也修不了,如果雜行是多善根,那她完全是少善根,怎麼能往生呢?她往生的事實足以證明念佛是多善根。從古到今那麼多的專修念佛往生事例,包括現在很多人去給別人助念,很簡單,很容易,就是這句名號,說明這句名號是多善根。
  • 以貪心去持名,可以成為「多善根」嗎?
    這裡引用《大悲經》說,有人念了一句佛,「一稱佛名」這個善根,「入涅槃界,不可窮盡」; 又引用《大莊嚴經論》,證明一稱「南無佛」,後來就證果的這個念佛的善根。這是「多善根」。 善本即善根。梵行即福德。此又雙顯持名。為多善多福之明證也。諸經交贊。可弗信受。 這裡還引用了很重要的一部經,就是《寶積經》,大家應該引起重視的,《寶積經》說,有一個比丘,聽說佛讚嘆不動如來佛剎的功德,他生起貪著,想生不動佛剎。但是佛告訴他,不能「以愛戀之心」作為能生的因。
  • 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極樂世界 (宣化上人)
    善根福德因緣 C2. 持名念佛功德 C3. 結勸今C1【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舍利弗」:舍利弗啊!講是這樣講,「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如果沒有善根,沒有福德的人,他沒有法子生到極樂世界去的。這都要有大善根,有大福德的人,都是生生世世修行諸波羅蜜門,才能生到極樂世界去。不然,他就沒有機會遇著這種的妙法,所以說「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 C2.
  • 淨土法門:什麼是善根?
    「勤修善根供養」,什麼是善根?世間法的三善根,就是世間所有的善法從這三個根生的,「不貪、不瞋、不痴」。貪瞋痴叫三毒,貪瞋痴生什麼?生惡業,感地獄、餓鬼、畜生三惡報。我們想想,我們還有沒有貪心?我們還會不會發脾氣?有沒有怨恨心、有沒有傲慢心、有沒有嫉妒心?
  • 漲知識:什麼是善根呢?
    漲知識:什麼是善根呢?皆仁法師【由此善根及彼如來本願力故,令其國界即得安隱,風雨順時,谷稼成熟,一切有情無病歡樂。】這段經文是說:因為國王奉行三種消災之法,以這樣的善根功德,和藥師如來的本願功德力加持的緣故,可以讓他的國土得到安隱。不但風調雨順,農作物按時成熟,而且國土之內的人民都可以安居樂業,不再有疾疫的侵擾。說到這裡,就不能不提一下善根的概念。什麼是善根呢?
  • 善根和福德是同一個意思嗎?聽聽蕅益大師是如何理解這兩個詞的!
    「人天有漏福業福德少」,這是兩個層面。聲聞、緣覺已經超出人天,他只是善根少,但已是無漏、無生無滅了。一般人修的都是人道、天道的有漏福業,即使修了善法到天道去,還是屬於福報,不能叫善根。就像我們天天讀經,如果從一般的教理講,聞經屬於善根,可以增長智慧,但是還沒有解脫,這個善根還是世間的福報。只要還在人天有漏的範圍內,所有的福業都是少福德,得到的果報只是人天果報。持五戒的人,可以得人身;修十善的人,可以生欲界天;有禪定功夫的人,可以四禪八定,但還不能超出三界。還有一層叫非想非非想天,這是佛教的專業名詞,不太好理解。
  • 念佛只是六個字,為什麼是多善根?
    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佛說阿彌陀經》解答思路:當文、道理、經證、祖證、事證、反證一、依當文文理執持名號多善根,其餘皆是少善,少善不生。生彼土,得與如是無量功德眾所莊嚴諸大士等同一集會生彼佛土諸有情類,成就無量無邊功德;非少善根諸有情類,當得往生。
  • 《地藏經》中,佛陀所說的「善根」指的是什麼呢?
    在《地藏菩薩本願經》中,佛陀對地藏王菩薩說:「未來世中,若善男子善女人,於佛法中,種少善根,毛髮沙塵等許,所受福利,不可為喻。」那麼,什麼叫善根?《大品般若經》中說:善根又作善本、德本,即產生諸善法的根本。
  • 佛說阿彌陀經析85 你的福德、善根、因緣怎麼樣了?
    原創: 幻海迷局人間天 幻海迷局微信公眾號開經偈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聽聞到了,能接觸到了,肯信受,這是有善根;雖然善根包括的內容非常多,裡面的信根、念根、精進根、願、行、戒等等都包括,可是如果聽聞到極樂世界如此種種、聽聞到阿彌陀佛聖號萬德萬能,不懂得發願往生極樂,不求親近阿彌陀佛和極樂諸聖,這肯定是沒有善根,不用多想,不用去找經文對照,你聽到佛法不能信受,這絕對不可能是有善根的表現。
  • 如何修「多善根」?省庵大師:看懂這六個字即可!
    關於什麼是多善根、少善根,不同的理解,就有不同的行持,也有不同的心理狀態。如果只是望文生義的理解,以為「念佛只是一項修行,那麼這個是少,再加上其它種種修行,這個叫多善根」,如果有這樣的想法,就會心生不安:「那我們到底要修多少法門?
  • 印光大師勸人念佛,今生能念佛都是有福德善根的人!
    這一句佛號的功德,佛與佛乃能究竟。它具有不可量、不可稱、無有邊、不可思議的功德力。正因為如此,所以這一句萬德洪名的佛號,不是每個凡夫眾生都能夠思量的,更不是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夠念的。今天,我們大家之所以能夠念佛,相信淨土法門,相信這一句佛號能夠拯救我們,我跟諸位同修講:這個是我們累生累劫所積累的善根和福德。
  • 淨空法師:一句阿彌陀佛就是圓滿的善根
    佛音妙法大智慧究竟圓滿的善根是什麼?就是那一句阿彌陀佛。心裡有阿彌陀佛,意裡頭的善根堅固;口念阿彌陀佛,口裡有善根;身行阿彌陀佛之行,你豈不是身口意都具足善根了嗎?但這個善根要堅固,堅固什麼?決定不為外面境界所幹擾,不能為外緣所轉,這叫堅固善根。我心裡只有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都不放在心上,這真堅固。心裡有阿彌陀佛,還要放一個觀世音菩薩,行不行?不能說不行,比不上純一的好。
  • 能讀到這部經,善根福德因緣不可思議!
    《無量壽經》如果我們能讀到、看到,善根福德因緣都不可思議!為什麼?因為這是無量劫前曾經供養無量諸佛如來所種的善根福德因緣的果報。在這一生當中遇見了,遇到是緣分,遇到了歡喜,能信、能解,這是大善根;而且又能發心求生極樂世界,能老實念佛,一向專念,這是大福得。世間最大的福報是什麼?不是能當多大官,不是有很多很多花不了用不盡的錢;而是這一生能生到極樂世界,你就是生到忉利天、摩醯首羅天,也沒出六道輪迴,福報雖然大、壽命雖很長,但不是無量壽。
  • 聞其名號丨南無阿彌陀佛,是圓滿的善根福德因緣
    這不是「少善根福德因緣」,這是圓滿的善根福德因緣,這是阿彌陀佛果覺善法,無與倫比。得到這個,還有何不足?所以說「已浴大海者,必用百川水」,你已經到大海了,用大海水之一滴,等於是百川之水都用到了。「此身已在含元殿,更向何處問長安?」含元殿是長安皇上辦公的地方,你到了含元殿,還用問長安在哪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