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探源——解姓

2021-02-23 一格語文


點擊題目下方 一格語文,免費獲取中小學語文學習資料及學習技巧。

中小學生都在看

解姓

舊百家姓排名:174


【姓氏源流】
解(Xiè)姓源出有三:

1.出自姬姓,以採食之地邑名為姓。西周初期,周武王的兒子唐叔虞有兒子良受封於解邑,良生活採食於解,所以稱為良解。他的子孫後代於是以良解的採食之地作為姓氏,成為解氏。

2.來源於古代地名。春秋時期周王朝的京畿分為大解和小解。居住在這兩個地方的人後來便以解為姓。

3.出自複姓改為單姓而來。南北朝時,北魏有複姓解毗氏,後改為單姓解氏。
【得姓始祖】

解良。據《萬姓統譜》、《通志·氏族略》等……族譜牒記載,解氏出於姬姓,歷史悠久,可追溯到中華民族始祖軒轅黃帝。黃帝長於姬水(今陝西省岐山縣岐水)生於軒轅之丘(今河南省鄭州),因而姓姬。黃帝子二十五人,其一子名玄囂,為正妃嫘祖所生。玄囂遷居壽丘(今山東省曲阜),生蟲喬極,蟲喬極生帝嚳。帝嚳正妃姜女原,生子棄,被稱為后稷,創立了周部落。后稷生不,不生鞠,鞠生公劉,公劉遷居豳(今陝西省栒邑)。公劉生慶節,慶節生皇僕,皇僕生差弗,差弗生毀隃,毀隃生公非,公非生高圉,高圉生亞圉,亞圉生公叔祖類,公叔祖類生古公父,遷周原(今陝西省岐山)。古公父生太伯、仲雍、季歷三子。其中,季歷生子姬昌,稱文王。文王子姬發於公元前1066年消滅商紂王,建立周朝,被稱為武王。武王傳成王姬誦。成王封胞弟叔虞於唐(今山西省曲沃)稱唐侯,子燮夫遷都於晉邑(今山西省太原),改國號為晉。另一子良被封於解邑(今山西省臨晉縣西南解城)稱解良,成為解氏家族的得姓始祖。
【遷徙分布】

解姓在大陸和臺灣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解姓出於姬姓。上古周朝時周武王有個兒子叫作唐叔虞的,是周成王的弟弟,他的兒子中有一個叫作良的受封於解地(今山西省解縣),稱為解良。解良的後代在解地世代定居,以解為己姓。解姓的望族居住在平陽(今天的山西省臨汾縣)和雁門(今天的山西省代縣),解姓在山西省按姓氏人口統計,解姓居全省第92位。(略)
【歷史名人】

解揚:或作解陽,解氏始祖解良之子,與弟解獵兩人都在晉國做官,是當時很有名望的貴族,食邑於解(在今山西省運城縣),因以為氏晉國大夫。本書《鄭世家》謂其字子虎,霍人,蓋司馬遷別有所本。「執解揚」,解揚奉命出使宋國,被鄭人拘執而獻給楚國。

解獵:解氏始祖解良之子,與兄解楊兩人都在晉國做官,是當時很有名望的貴族。

解琬:唐代元城人。景龍年間(公元707-710年)官御史大夫,兼辣朔方行軍大總管,守邊二十餘年,務農習戰,為長治久安之計。

解修:晉代著地人.仕魏歷琅邪太守,梁州刺史,考績為天下第一.封梁鄒侯.

解潛:宋代人,紹興(公元1131-1162年)宋代鎮撫使,在紹興作官時大力發展農業,招募人來耕種荒田,收成很好,紹興的屯田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的。後來因為疾病而死。

解縉:明代翰林學士。洪武進士,擔任中書庶吉士,曾經上書萬言,針砭時政,皇帝很欣賞他的才能,升遷為御史。永樂初年任翰林學士,主編《永樂大典》,這是世界上最完備的一部百科全書,另有著作《文毅集》。

解開:明代學者,字開元,吉水人。他和弟弟解闔一起隱居在山中,他們的文章都寫得很好,被稱做二解。

解處中:五代時期南唐畫家,江南人。擅長於畫竹,尤其喜歡畫雪中的竹子,經常冒著風雪到野外寫生。人們對他所畫的竹子評價甚高。

解楨期:明朝時期書法家,書法好,被認為天下第一。後來在朝廷做官,職務為中書舍人。

解學龍:字言卿(1582-1645),號石帆。明萬曆四十一年(1613年)進士,歷任太子太保、都察院副都御史(都堂)、江西巡撫,反對閹黨魏忠賢專政,支持東林黨的主張。南明時,官刑部尚書南明弘光元年(1645年)五月初九日,南京城破,投江殉國。著有《五垣諫草》、《撫江奏牘》、《用兵紀》等。

解學曾:字省齋(1588-1645),解學龍胞弟。在南明弘光時授行營部司,隨同民族英雄史可法堅守揚州,城破後與清兵進行激烈巷戰,不幸於 弘光元年(1645年)四月二十五日殉國。清乾隆四十一年(1766年),乾隆皇帝為緩和民族矛盾,安撫揚州百姓,在為史可法修建史公祠的同時,追贈解學曾諡號「烈愍公」配祭於史公祠中。

解帖哥:元代廣東宣尉史,定興人,跟隨父親徵戰有功,被任命為廣東宣尉史。

解湘麓:名佚,字湘麓(1859-1933),以字行,解學龍後裔。早年在興化竹泓一家布店學生意,被升為管事。約於清光緒二十年(1894年) 在興化北城外北大街王府巷東首創立「裕泰」號布莊,由經營小百貨開始,逐步發展壯大起來。布莊除經營小百貨外,尚經營美國「美孚」煤油、廣貨、五洋、布匹、桂花油等,全店職員多名,在興化城鄉頗有影響。據1949年1月6日華中二地委《人民報》第三版登載,1948年12月12 日夜,「興化城蔣匪在撤逃時,進行了全城大洗劫,如北大街解裕泰布莊被匪用斧劈開門,把店裡存貨箱櫃全劫光,共損失華中幣三千八百五十萬,約值稻六七百擔以上,該店已無法再營業,全家痛哭」。

解鍾駿:字子青(1896-1965),以字行,解湘麓子。少年時代隨父經商,學習業務。後負責布莊進貨,派員在上海、南通等地坐莊(即設辦事處),使業務大為拓展。1956年,「裕泰」號布莊參加公私合營,解鍾駿任副經理(私方)。配喬氏(「喬萬寶」銀樓業主之女),生子女七人,均得到良好教育,有六人成為大學生,一人成為中專生,至今傳為佳話,被鄰裡讚譽為「開明、有遠見、重視子女教育」,成為家長教育子女的楷模。

【一格教育學習群】

一格語文347099355

一格英語374196191(初中)

一格數學344146408

一格物化368195199

一格小學俱樂部324047863(全科)

一格小紅帽託管297189790

一格作文考級、規範寫字 260513096

相關焦點

  • 姓氏探源——巫姓
    【姓氏源流】巫(Wū)姓源流純正,源出有一:    出自巫是中國古代一種專門從事祈禱、佔卜活動的職業,以職業為氏。上古時候有一種種專門從事祈禱,祭祀,佔卜活動的職業,叫作巫人。巫人的後代中有以官職為姓氏的,稱為巫氏,是今天巫姓的主要來源。據《風俗通》記載說:「凡氏於事,巫、卜、匠、陶是」。巫姓來自於其所從事的職業,「巫師、巫醫、卜笙之官。」巫氏為古時之名門貴族,是百家姓中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又《姓氏考略》上說:「黃帝臣巫彭作醫,為巫氏之始。」商朝時,巫在朝廷中的地位相當高,大臣巫鹹和他的兒子巫賢都是商朝的重要大臣,他們的後人稱為巫氏。
  • 姓氏探源——胥姓
    中小學生都在看胥姓                                  舊百家姓排名:307【姓氏源流】胥(Xū)姓源出有三:    1、出自上古時候,炎帝是著名的氏族首領,他的部落最擅長農業生產。炎帝的部落崇拜鳳圖騰,和崇拜龍圖騰的黃帝部落一起被認為是中華民族的始祖。
  • 姓王的看過來,這有一份王姓文化探源
    王姓2010年全國第6次人口普查的結果是,全國登記的姓氏有1000多個,前20位人口佔了52.3%,也就是說全國一大半人的姓氏集中在20個姓上,前5位是王、李、張、劉、陳。王姓有9468萬人,佔7.1%,李姓有9276萬人,佔7.0%。全國姓王的比姓李的多了一百多萬。
  • 姓氏文化探源——吳姓
    姓氏文化探源——吳姓姓氏釋義《說文》註解:「吳,是姓,也作地名,吳的本義是大聲說話。」吳氏族的族徽的形成與此有關,早期吳氏活動過的地方被稱為「吳」,在此建立的國家稱為吳國,最終成為了姓氏。吳姓與其他姓氏有所不同的,吳姓的起源稍稍有點複雜,涉及炎帝、黃帝,還有少數民族。總的來說,大致有5個起源。
  • 姓氏文化:少數民族很多人都是這個姓,文臣武將多不勝數!
    羅——源自祝融氏[尋宗探源]1.出自妘姓,為顓頊帝之孫祝融氏的後裔,以國為氏。據《說文通訓定聲》、 《名賢氏族言行類稿》、《通志·氏族略》等載,祝融,名黎,為帝嚳時的火官(掌管民事)。祝融的後裔分為己、董、彭,禿,妘、曹、斟、羋八姓,史稱「祝融八姓」。
  • 人口普查生僻姓氏現身:姓母姓苦姓半姓鍋
    經西安市公安局治安局戶政處多方核對無誤,全市確係仍在使用的頻度極低、不常用的「生僻」姓氏共計1577人。姓「母」、姓「苦」、姓「半」、姓「鍋」……  「你姓啥?」「我姓王。」「王啥?」「王飛。」「飛啥?」「飛機」……這是許多地方流傳的兒歌。而其實質也是中華姓氏文化對孩童的啟蒙教育薰陶。
  • 讀文解字 姓氏
  • 你姓什麼?一讀就錯的68個姓氏,第一個就讀錯了!
    4、解,讀xiè,不讀jiě;如明代才子解縉。  5、區,讀ōu,不讀qū;如柳宗元《童區寄傳》中的區寄。  6、查,讀zhā,不讀chá;如金庸原名查良鏞。  68、丨,作姓氏時讀yī。河南省語言學會常務理事、河南大學教授魏清源解釋,這種「姓氏異讀」產生的原因,一是漢字古音、今音本來不同,姓氏可能保留了這個字的古音;二是各地方言、聲調不同;三是民族習俗的遺存。  魏清源說,異讀姓氏大致有5種類型。
  • 姓氏文化探源——何姓文化資源深厚
    傳承姓氏文化,弘揚中華精神姓氏釋義疑問代詞a.什麼,如「~人?」b.為什麼,如「~必如此?」c.哪樣,怎樣,如「~不?」「~如?」d.哪裡,如「~往?」e.發表反問,如「~樂而不為?」。2.副詞,多麼:~其壯哉!姓氏起源源流一晉是周朝早期的一個諸侯國,第一任國君是唐叔虞,姓姬名虞,字子幹。
  • 揭秘姓氏來源:「東郭」確有其姓?「嬴」姓很古老
    「氏」則是從「姓」中衍生的分支,出現於父系氏族社會。南宋鄭樵《通志》云:「姓者,統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彆氣子孫之所自分。」一般來說,那時天子有姓而無氏,諸侯、卿大夫有姓有氏,平民、奴隸只有名,而無姓無氏。到了周代,姓和氏開始混淆,戰國時期,姓和氏走向普遍融合,秦漢時期,姓氏合二為一,平民逐漸也有姓了。
  • 每日一解:姓氏
    遠古姓與氏不同,姓從原始村落或部族名稱而來,氏是同姓氏族散居產生的符號。氏以別貴賤,姓以別婚姻。春秋至秦朝,氏與姓已難分辨。造成姓氏不分的主要因素是(     )A.社會平等意識的形成B.長期戰亂打破民族地域界限C.貴族政治的逐漸沒落D.宗法觀念隨社會變遷而消亡【題目解析】根據題幹中「氏以別貴賤,姓以別婚姻。」
  • 史上最難認39個姓,大多是華夏古老姓氏,你認識幾個?
    綦(qi)姓,公元前202年,劉邦平定天下,建立漢朝做了皇帝。姬霖因拿賊寇有功,頗得劉邦賞識便被封為齊郡濟南大夫,封地為當時的家南直郡,即今天山東濟南歷城地區。同時被賜予綦毋的姓氏。這一複姓後來逐漸演變為單姓綦。 蒯(kuai)姓,源於子姓,商王朝時期有個古蒯國,故址在今河南省洛陽市一帶。
  • 香港第一大姓氏「陳」姓,香港十大「姓氏」名單一覽!
    香港姓氏長期以來都缺少具體數據,小編根據各大統計的數據和相關報導,整理出了香港姓氏排名前100位名單。香港人口最多的姓氏是「陳」,有10%.11的香港人都姓陳。而陳、黃、李、梁、張、林這六個姓氏更是佔據了香港總人口的36.75%。下面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名單。
  • 這些姓氏竟是古代的皇室之姓,裡面有你的姓氏嗎
    這些姓氏竟是古代的皇室之姓,裡面有你的姓氏嗎我們都知道有一本書叫做百家姓,但絕對不是僅僅只有幾百個姓氏,少說也得有幾千個開外,有一些姓氏是有來歷的,也就意味著他們可能出自於一些王貴家族,還有一些是皇室用的姓。
  • 中國這3個姓氏,個個都很唯美,卻被誤認為是日本人,有你的姓嗎
    《通志·氏族略》記載:「秦滅六國,子孫該為民庶,或以國為姓,或以姓為氏,或以氏為氏,姓氏之失,由此始……茲姓與氏渾為一者也。」自古以來,姓氏的由來有很多種,國名、邑名、官職、職業等等都能做姓來使用,這也就導致了中國的姓氏繁多且複雜。
  • 臺灣十大姓氏是什麼?265個姓每姓僅1人
    中新網11月5日電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臺灣內務部門統計顯示,全臺前10大姓氏中,陳、林居前2名;全臺前20大姓的老化指數以劉姓最高;罕見姓氏中,1個姓氏只有1人的達265個姓,例如姓也、勺、丙等;全臺夫妻同姓又同名有3對,比2016年新增1對。
  • 孔子為何姓「子」而不姓「孔」,古代的姓與氏要如何區分
    我們做一「說文解字」即可,「姓」從女從生,表其意為「女所生」,也即是說同一老祖母所生之後代就是同姓。如《白虎通義·姓名》說:「姓者,生也」。《說文》更進一步解釋為「姓,人所生也」。這些證明「姓」即「女所生」,是產生於母系氏族社會。按照《通鑑外紀》的說法就是「統其祖考之所自出」。在百家姓中很多姓出自「姬」姓,也是從女的。
  • 中國從未衰落的四大姓氏,人口總和超過3億,有你的姓么?
    中國歷來重視宗族制度,一個大家族一般都是同姓氏組成,在古代很多姓氏不僅僅是一個稱謂,更多的時候是身份尊貴的象徵,雖然今天已經不講究這些,但是有幾個大姓已經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它們代表著中國姓氏的歷史,而這幾個姓氏在中國超14億的人口中就佔了超3個億的位置,比很多歐洲國家的人口多,究其原因就是幾個姓氏近千年從來未曾衰落過
  • 【姓氏文史】姓氏最早不是一回事:姓別婚姻 氏別貴賤
    一個是被確定為「姓氏改革」 試點縣的安徽長豐縣將掀起性別平等的「姓氏革命」,孩子出生後如果隨母親的姓氏,可以獲得1000元獎勵;另一個是陝西商洛市商州區以及河南鄭州、滎陽等地很多姓苟的人因為自己的姓氏尷尬不斷,連遊泳都被嘲笑為「狗刨」,甚至有人聲言「寧可不給孩兒上戶口,也不能讓他姓苟!」
  • 那些清朝的八大貴族姓氏,之後都改成了哪些姓?也許還有你的姓氏
    那些清朝的八大貴族姓氏,之後都改成了哪些姓?在清朝覆滅之後,那拉氏多數人都改姓了葉,那等,在這裡說一下,著名的歌唱家那英,她正是出自這一姓氏。鈕祜祿氏也是一支相當顯貴的姓氏了,乾隆年間的大臣和珅正是出自這一姓氏,而「鈕祜祿」這一詞,在滿語中的意思是「狼」,因此這一姓氏在清朝亡了之後,多數人也是改成了「郎」姓或是「鈕」姓,現代鋼琴家郎朗,他正是這一姓氏的後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