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去行政化,建立我國科技創新體制的第一步

2020-09-13 廈大長話短說評論

9月11日最高領導人對我國科技座談會上發表了重要講話。科學並實事求是地指出了加快解決制約科技創新發展的一些關鍵問題:如種子、一些關鍵核心技術受制於人、能源原材料的進口依賴性問題、人口老齡化問題、生物醫藥、醫療設備滯後性問題等。

隨後提出整合優化科技資源配置、持之以恆加強基礎研究、依靠改革激發科技創新活力』、加強國際科技合作;其中最重要的是加強創新人才教育培養。並指出人才是第一資源。國家科技創新力的根本源泉在於人。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需要把教育擺在更加重要位置,全面提高教育質量,注重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因此核心問題還是人才培養問題。

能不能在我國大學體制進行一定程度的改革。根據教育部資料,截至2020年6月30日,全國高等學校共計3005所,其中:普通高等學校2740所,含本科院校1258所、高職(專科)院校1482所;成人高等學校265所。

比如我國有39所大學是副部級、有正廳級大學(或學院)、副廳級大專(高職院)、處級的中專學校。

取消我國大學等事業單位的行政級別,大學就是培養人才的地方。不能大學行政化,衙門化。

這樣才能為我國培養出大量的人才。


相關焦點

  • 高校編制改革是「去行政化」第一步
    事實上,推進公立醫院、高校管理體制改革,實行全員聘任制,其根本目的是為了清除醫院和高校傳統管理體制的「行政化」弊端,建立起以專業化和公平競爭為核心的職場文化,這是對中國公立醫院和高校長期以來「官本位」文化的一種消解。這也意味著,醫務人員和高校教師將不必再通過「鐵飯碗」和仕途來體現自身的價值,只要努力工作,通過積累就可打破職業發展的天花板。
  • 朱清時:中國大學「去行政化」改變很難
    >   中新社石家莊1月17日電 (記者 陳林)「去行政化是一個翻天覆地的重大改變,改變很難,主要來自全社會對它的認識還不足。17日,中國科學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學校長朱清時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表示。  因參照香港科技大學建校模式,要建成一所亞洲一流的研究型大學,南方科技大學被稱作「中國高等教育改革排頭兵」,自誕生以來一直飽受爭議和關注。在「去行政化、教授治校」理念下,朱清時也成為輾轉在中國高教改革風口浪尖的焦點人物。
  • 樂見地方高校去行政化動真格
    《意見》重點圍繞著力推進一流建設、著力調整優化結構、著力提升人才培養質量、推進高校科技創新能力建設、著力提升教師素質、著力推進改革開放等方面做出了認真部署。《意見》中提出的「逐步在全省高校取消二級學院院長、副院長行政級別,推動高校完善院長選聘制度」更是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 事業單位去行政化:國內外研究現狀、發展趨勢
    ⑶事業單位「行政化」的危害行政化使大學成為準行政機關,行政權力壓倒學術權力,官本位越演愈烈(高飛2011;蔡慧,魏雪,王華偉,2014)。嚴重壓制了教師工作的積極性和創新精神,使教師地位邊緣化(劉紹春,2012)。導致學術風氣淡化、業務水平下降(李鵬、周暢,2013)。
  • 當理想照進現實:一位大學校長的去行政化實驗
    2009年9月,這位已退休的大學校長接受了一所正在籌建中的大學——南方科技大學校長的聘書。而他之所以願意重新出山的理由很簡單:這所大學將借鑑香港科技大學的模式,成為一所完全新型的大學。這所新大學的一大理念就是去行政化。他這位校長就不是由政府任命的,而是由專家組成的顧問團在全球範圍內經過層層篩選決定的。
  • 集萃藥康董事長高翔:「去行政化」服務和創新發展是南京江北新區...
    靶向市場破解產學研轉化「斷崖問題」 分析師:「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是新時代我國重大發展戰略。作為南京大學醫藥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教授,您是在怎樣的初衷和契機下,開始向創業者轉型的?為此,我決定跳出事業單位體制,聯合團隊籌措了800萬元現金,開始在南京江北新區建立江蘇集萃藥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希望在有生之年可以看到自己為社會創造的價值。
  • 專家:高校擺正「教學中心地位」須徹底去行政化
    原標題:專家:高校擺正「教學中心地位」須徹底去行政化  編者按   教學是高校的正業和本業,這是一個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的常識。但它又那麼沉重,因為現實留給人們的印象是,教學壓根兒就沒在高校佔據中心位置,而且越是重點大學,教學就越靠邊兒站。
  • 事業單位去行政化:附著利益 副部級高校多年未減一所
    教育部近日首批核准了中國人民大學等6所高校的章程,去行政化傾向明顯。有關專家表示,「逐步」二字意味著事業單位去行政化改革註定是一場「障礙賽」而不是「百米衝刺」,需要穩妥有序推進。  「去行政化」改革多年 副部級高校未減一所  教育部政策法規司司長孫霄兵28日在「教育部高等學校章程建設情況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制定、核准高等學校章程是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要求,深化高等教育管理體制改革的重要步驟。東南大學副校長林萍華表示,章程制定有利於解決學術權力與行政權力交織、行政權力泛化等問題。
  • 深圳大學去行政化人事改革:再無處級科級幹部
    不管眼下如何評說,在舉國上下高呼「教育去行政化」「校長摘官帽」之時,深大無疑擔起了為整個高等教育改革探路的歷史使命,其改革成功與否無疑都具有強大的示範效應。通過逐步減少校級管理崗位,行政部門處級幹部與政府處級脫鉤並設為三、四級管理崗位;學院院長、黨委書記、副院長等設為教師崗位;教學輔助單位行政主管設為技術崗位等辦法,逐步達到去行政化,去官本位。也就是說,目前轟轟烈烈的關於高校去行政化的呼喊已經在深大得到初步推動。
  • 去行政化歸教育本位之路還很長
    (11月29日《北京青年報》)    經過一輪又一輪的高校擴張,曾經的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高考之路已逐漸遠去,大學不再是理想的樂園,天之驕子的光環也儼然淡去,今年高校畢業生人數達到了歷史最高記錄的699萬,面對大學生就業難題,人們陷入了沉思和質疑,高校教育何去何從?我們又該如何培養出更多的高質量社會人才?
  • 多地高校推進去行政化 院系領導職務將與行政級別脫離
    「大學院校的行政級別基本是參照國家機關確定的,包括內部的任命以及教育的行政化,這種體制與教授治校的宗旨相違背,極大地降低了大學的工作效率,高校去行政化是大勢所趨。」12月1日,國家行政學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公共行政教研室主任竹立家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北京大學是高校去行政化的先行試點,後續,醫療機構也要去行政化轉而以醫生為主體,目前方案正在研究中。
  • 去行政化、去社會化!
    日前,決策雜誌登載報導《去行政化、去社會化!安徽一高新區實行全員競聘上崗!》。全文如下↓「發展為要、項目為王、實幹為先」,走進銅陵市獅子山高新區,一行醒目的紅色標語映入眼帘。在國家級高新區的批覆中,獅子山高新區規劃面積為2.55平方公裡,批覆明確指出,要「按照布局集中、產業聚集、用地集約、特色鮮明、規模適度、配套完善的要求,完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聚集科技創新資源。」
  • 崗位社工「過度行政化」問題,怎麼破…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社會迅速發展,增進民生福祉,增強人民的幸福感、獲得感成為社會主義新時代的重要內容,這就要求更好地發揮社會工作的作用,在醫療、教育、社會福利服務等方面有所作為。
  • 什麼是科技創新戰略的「新型舉國體制」?美國早就已經在做了!
    就我國科技創新體制中長期存在的「老大難」問題來說,如何處理好市場配置資源與舉國體制、軍事與民用、基礎科研與創新商業化三大關係問題,是建立我國「新型舉國體制」的核心。但由於受到新自由主義的影響,國內對這些問題的認識存在著嚴重的誤區。
  • 新時代我國科技評價制度改革研究
    科研院所、大學等學術機構要遵循科學發展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注重學術自由,保護和挖掘人才的內在學術興趣;以科研能力、理論創新、學術水平、業績貢獻等為評價重點,破除外在的形式化科技評價的慣性思維;建立與評價結果相關的動態管理機制,完善內部各類學術組織的評價機制,做到優勝劣汰,有進有出。  三是專業評價機構中立。
  • 南科大去行政化失敗 不方便說的「南科」一夢
    21日下午,南方科技大學人事任免,深圳原公安局長李銘任中共南方科技大學委員會書記,朱清時不再兼任。不再兼任黨委書記的朱清時,校長一職也將在今年9月份到期,朱清時的卸任是否意味著「南科大改革失敗」?  對南科大教改失敗的說法,昨天北京青年報的一篇報導說,朱清時拒絕回應。
  • 學校「去行政化」再入視野,其歷史緣由和發展方向又在哪裡?
    當然,這種體制在國家建立初期,是出了很大力的,比如快速掌握人口資源結構、特徵等,按照現有資源進行統一分配,最大化效率。但這種管理體制有一個極大的弊端,就是使得政府與各類組織關係過於密切。對學校而言,前者對其需要的各類人才和資源的控制可以說達到了極致水平,學校需要做的方方面面的事情,哪怕是在本校修管道,都需要當地政府點頭(或者大學校表示讓出資源),如果沒有地方支持呢?對不起,學校可能會在一晚之間,招不到好學生、拿不到好課本,更別說給老師發工資等事情了。你可能看出來了,這種國家統構全社會的體制,讓社會組織基本上沒有了自由活動的空間。
  • 從"均衡治理"維度構建新型科技創新舉國體制
    從"均衡治理"維度構建新型科技創新舉國體制 ——訪武漢科技大學文法與經濟學院教授黃濤 2020年06月01日 16:44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作者:吳楠 字號
  • 楊東平:教改重點在於改革教育行政管理體制
    本刊特此專訪了北京理工大學文學院教授、21世紀教育發展研究院院長楊東平,他認為《綱要》在教育去行政化、選拔人才、完善中國特色現代大學制度等方面,提出了很多頗為重要的改革目標,但還缺乏具體的實施路徑。  1 此次《綱要》有哪些調整?
  • 新型舉國體制引領戰疫科技創新
    採訪嘉賓:何虎生 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中國人民大學中共黨史黨建研究院副院長  長江日報記者周劼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在疫情防控鬥爭中,「我們緊緊依靠科技進步,不到一周時間就確定了新冠病毒的全基因組序列並分離得到病毒毒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