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編制改革是「去行政化」第一步

2020-12-12 人民網教育

按人社部等的計劃,未來中國事業單位編制將嚴控總量,對小學義務教育、公共文化、基層衛生等公益一類事業單位,還會給予一定的補充編制,實行嚴格的審批制管理;對公益二類事業單位中的普通高校、成人高校和公立醫院,未來仍保留其事業單位性質,但會逐步取消事業單位編制管理,轉為全員合同聘任制。

事實上,推進公立醫院、高校管理體制改革,實行全員聘任制,其根本目的是為了清除醫院和高校傳統管理體制的「行政化」弊端,建立起以專業化和公平競爭為核心的職場文化,這是對中國公立醫院和高校長期以來「官本位」文化的一種消解。這也意味著,醫務人員和高校教師將不必再通過「鐵飯碗」和仕途來體現自身的價值,只要努力工作,通過積累就可打破職業發展的天花板。再者,破除醫務人員和高校教師「終身制」, 優勝劣汰,使人才脫穎而出,能進能出,良性流動。

實際上,過去一些高校和醫院,已經脫離了事業單位的本質,變成了「準行政部門」。而某些高校和醫院領導,既是「學術老大」,又是「行政大佬」,在高校和醫院享有至高無上的權威,處在通贏與通吃的地位,佔有大量的社會特殊資源,行政至上而非學術至上,實際上已經牢牢主宰了他們的思維定勢。如此語境下,高校和醫院一邊在為叫喊「去行政化」而歇斯底裡,一邊又在為享受「行政化」而樂不思蜀。

因此,高校、醫院編制改革,是去行政化的第一步。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逐步取消學校、科研院所、醫院等單位的行政級別,建立事業單位法人治理結構。這是對高校、醫院「去行政化」的剛性要求。然而,高校、醫院去行政化,不是退出事業編制,減少幾個內設機構和領導職數,就一蹴而就了。關鍵是,要從根本上消除停留在高校、醫院領導頭腦中的「官本位」思維,讓他們回歸教學和治病的本位。(汪昌蓮)

(責編:徐爽昕(實習生)、熊旭)

推薦閱讀

十問北京民辦高校招生 教你如何識別真假學校高考結束,進入了招生季,對於一些想選擇民辦高校就讀的考生和家長來說,如何識別真假學校,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有何區別,一旦退學如何退費?為此,人民網就相關十個問題採訪了北京市教委,幫助大家了解北京民辦高校招生政策和相關情況。【詳細】

重點大學網購排行:央音重「顏值」 復旦「吃貨」多隨著各省市高考分數招錄分數陸續公布,填報大學志願成為了近期考生最關注的一件事兒。除了院校、專業的排名外,你知道哪所大學的同學最愛看書,哪個院校是「吃貨」集中營,哪裡的「剁手」之風最盛行呢?【詳細】

相關焦點

  • 樂見地方高校去行政化動真格
    《意見》重點圍繞著力推進一流建設、著力調整優化結構、著力提升人才培養質量、推進高校科技創新能力建設、著力提升教師素質、著力推進改革開放等方面做出了認真部署。《意見》中提出的「逐步在全省高校取消二級學院院長、副院長行政級別,推動高校完善院長選聘制度」更是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 事業單位改革倒計時:高校、公立醫院取消編制待提速
    前述人社部專家透露,現在人社部等方面對取消高校和公立醫院編制方面的改革也很謹慎,目前尚無推進這項改革的時間表。去行政化觸及利益中國高校和公立醫院都是有行政級別的事業單位。中國高校和公立醫院領導和官員的身份可以隨時切換,這種事業單位管理體制極易產生「管制俘獲」,即監管者與被監管者形成合謀腐敗。對高校和公立醫院的去行政化改革,勢必會觸動部分官員的利益。
  • 高校「去編制」有利「去行政」
    原標題:高校「去編制」有利「去行政」   21日媒體報導:今後,北京市現有高等學校保留事業單位性質,但將探索不再納入編制管理,對現有編內人員實行實名統計,隨自然減員逐步收回編制。  高等學校逐步收回編制,探索不納入編制管理,符合國家事業單位改革的方向。
  • 【哲學教育專題】高校「去行政化」勢在必行
    高校「去行政化」勢在必行 文/程廣雲 對《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但這個「去行政化」卻抓住了當今中國教育的根本弊端。支持的力量不小,反對的勢力更大。 我們應該知道,教育改革就是改革教育的管理模式,改革教育資源的配置方式。很多年以前我們就講了,從指標管理到目標管理,而目前依舊是指標管理模式,指標管理必然要求「行政化」,或者反過來說,「行政化」必然要求指標管理,二者互為因果。因此「去行政化」就是改變這種行政化管理模式。
  • 事業單位去行政化:附著利益 副部級高校多年未減一所
    教育部近日首批核准了中國人民大學等6所高校的章程,去行政化傾向明顯。有關專家表示,「逐步」二字意味著事業單位去行政化改革註定是一場「障礙賽」而不是「百米衝刺」,需要穩妥有序推進。  「去行政化」改革多年 副部級高校未減一所  教育部政策法規司司長孫霄兵28日在「教育部高等學校章程建設情況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制定、核准高等學校章程是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要求,深化高等教育管理體制改革的重要步驟。東南大學副校長林萍華表示,章程制定有利於解決學術權力與行政權力交織、行政權力泛化等問題。
  • 去行政化歸教育本位之路還很長
    (11月29日《北京青年報》)    經過一輪又一輪的高校擴張,曾經的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高考之路已逐漸遠去,大學不再是理想的樂園,天之驕子的光環也儼然淡去,今年高校畢業生人數達到了歷史最高記錄的699萬,面對大學生就業難題,人們陷入了沉思和質疑,高校教育何去何從?我們又該如何培養出更多的高質量社會人才?
  • 專家:高校擺正「教學中心地位」須徹底去行政化
    原標題:專家:高校擺正「教學中心地位」須徹底去行政化  編者按   教學是高校的正業和本業,這是一個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的常識。但它又那麼沉重,因為現實留給人們的印象是,教學壓根兒就沒在高校佔據中心位置,而且越是重點大學,教學就越靠邊兒站。
  • 臺灣高校去行政化從校長遴選開始 衝破官派制
    三中全會全面深化改革決定明確提出,「逐步取消學校、科研院所、醫院等單位的行政級別」,學界討論多時的「高校去行政化」終於迎來曙光。在這方面,臺灣高校已經走在前面。
  • 疫情拷問:公立醫院改革不是去編制,重點是改機制
    疫情拷問:彰顯醫院編制重要性譽方醫管創始人兼顧問:秦永方 一場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彰顯醫院編制重要性,對公立醫院改革帶來重大影響,是去行政化還是去編制,值得交流和探討。公立醫院改革核心不是去編制,重點是改機制。
  • 南科大校長朱清時:高校去行政化需大批有風骨的人
    因為在我們國家,教育改革是一個大問題,很多人對教育改革都有意見,但是真正實踐的人又很少。南科大從一開始就想探索高校改革的問題,因此我們有了教育去行政化改革,我們還要回答錢學森的問題——「我們的學校為什麼培養不出傑出人才?」這些都是社會很關注的問題,想要看看南科大究竟能做成什麼樣。  齊魯晚報:被遴選為南科大校長,你不可避免地從一開始也被貼上了標籤,您覺得您做成了什麼樣?
  • 深圳大學去行政化人事改革:再無處級科級幹部
    也有人說,這一改革是「溫水煮青蛙」,看似平靜,波瀾不大,但暗中著力,一段時間後必將實現從量變到質變的漸變。不管眼下如何評說,在舉國上下高呼「教育去行政化」「校長摘官帽」之時,深大無疑擔起了為整個高等教育改革探路的歷史使命,其改革成功與否無疑都具有強大的示範效應。
  • 公益事業單位改革,教師編制何去何從
    01高等院校教師高等院校教師,屬於公益二類事業單位,高校未來的改革方向非常明確去行政化,就是要正向分開管辦分離,回歸高校一個正常的學術本質的特性,那麼高校教師也要取消相應的編制,實行合同備案制,這樣做的一個好處讓高校這樣一個用人單位他的工資待遇方面包括用人方面彈性會更大一些
  • 中國擬放鬆高校編制管制 總量管理小步走
    高校編制改革被視為高校去「行政化」的第一步,一直備受矚目。教育部等五部委近日聯合印發《關於深化高等教育領域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其中提出,探索實行「高校人員總量管理」,對人員總量實行「動態調整」,且納入總量管理的人員可享有「相應待遇和保障」。「試點高校納入總量的人員可以享受同等待遇,這有助於破除進人的剛性編制約束。」
  • 事業單位去行政化:國內外研究現狀、發展趨勢
    「去行政化」其實是「去官僚化」,不是不要行政管理,而是要減少行政對學術的過分幹預,由官本位轉向學術本位(賴星華,2015)。「去行政化」一方面是去除行政級別,另一方面是阻止行政權力對學術權力的過度幹涉(蔡慧、魏雪、王華偉,2014)。⑵事業單位「行政化」的形成原因政府的行政幹預和統治使大學成為政府的附庸。
  • 教育部官員談高校去行政化:不是拿掉校長級別那般簡單
    這番言論掀起了新的一陣高校「去行政化」的討論。很多人認為,公立高校上至校長下到院系主任都有行政級別,是大學行政化的表現。但是,教育界也有一種代表性的觀點:取消行政級別不能解決行政化問題;校長、院長有了行政級別,才能與教育管理部門的官員「平等」對話。爭議之外的共識是:行政化嚴重製約高等教育發展,打擊了教師的科研積極性,影響科研創新的全局。探索一條符合國情的高校去行政化之路,任重而道遠。
  • 多地高校推進去行政化 院系領導職務將與行政級別脫離
    「大學院校的行政級別基本是參照國家機關確定的,包括內部的任命以及教育的行政化,這種體制與教授治校的宗旨相違背,極大地降低了大學的工作效率,高校去行政化是大勢所趨。」12月1日,國家行政學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公共行政教研室主任竹立家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北京大學是高校去行政化的先行試點,後續,醫療機構也要去行政化轉而以醫生為主體,目前方案正在研究中。
  • 人大教授:高校不是政府 不能按照行政邏輯管理
    今年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曾表示,國家將逐步收回事業單位的編制,高等院校不再納入編制管理。這顯然是很重要的去行政化舉措。  當然,這些改革能否立即去行政化,大家還是持保留意見。因為高等院校去行政化改革,涉及多個秩序的維度。  第一個是學校管理的秩序維度。改變這個維度是比較容易的。取消院長、系主任的行政級別,只要發個文,職位不改就可以實施。
  • 南科大去行政化失敗 不方便說的「南科」一夢
    不再兼任黨委書記的朱清時,校長一職也將在今年9月份到期,朱清時的卸任是否意味著「南科大改革失敗」?  對南科大教改失敗的說法,昨天北京青年報的一篇報導說,朱清時拒絕回應。而在記者對話朱清時的過程中,面對一個又一個問題,朱清時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我不方便說」。  「 您卸任南科大黨委書記,有聲音認為這可能標誌著南科大教育改革失敗,您怎麼看?」
  • 大學去行政化,建立我國科技創新體制的第一步
    隨後提出整合優化科技資源配置、持之以恆加強基礎研究、依靠改革激發科技創新活力』、加強國際科技合作;其中最重要的是加強創新人才教育培養。並指出人才是第一資源。國家科技創新力的根本源泉在於人。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需要把教育擺在更加重要位置,全面提高教育質量,注重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因此核心問題還是人才培養問題。
  • 高校「殭屍編制」要靠改革來治
    原標題:高校「殭屍編制」要靠改革來治  「殭屍編制」的表現在高校,但根源卻在體制。我國相關法律早就規定了高校擁有自主辦學的法人地位,但長期以來形成的政府管得過多、管得過細的問題並沒有得到很好解決。   ■別敦榮   近日有媒體報導,部分高校存在長期「吃空餉」的教職工,其中有內退人員,有停薪留職人員,有出國逾期不歸人員等。然而,高校並沒有依據有關規定解聘這些人員,結果就出現了一些人長期「在編不在崗」的問題。有人將這類人員歸入「殭屍編制」。這個說法不怎麼好聽,但也說明僵化的編制管理已不能適應高校改革與發展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