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非常偉大的音樂家,貝多芬的傳奇故事

2020-12-16 徐陳花草說

本文是原創 | 圖片來自網絡| 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我們今天來講一個人,他在世界上的影響力是非常的大,在他的那個年代出現了他這樣的一個偉大的傳奇一般的音樂天才,這真的是讓人感到震撼,那麼這個人到底是誰呢?他是一個音樂家,貝多芬,幾乎沒有人不知道貝多芬,這個像藝術般存在的人是那麼的讓人刮目相看,不過這個天才在生活中也是如此的悲催,我今天就來說一說,貝多芬的故事。

當然很多人已經在很小的時候就了解貝多芬了,他的故事在學生的教科書裡面出現的已經不止一次了,很多人都知道他的努力的故事,所以說都知道,貝多芬是一個耳朵聽不見的人,也就是失聰的人,但是這並不是在貝多芬一生下來就是這樣子的,其實是在長大之後,一些種種原因導致了貝多芬在後來因為一些疾病導致的耳朵出現問題,並沒有得到很好的治療之後,最後也是耳朵直接失聰了。在這之前的貝多芬,在維也納這個藝術遍地的地方,也是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他所創作出來的作品也都是讓人喜愛的,非常的出色,不過不好的事情就出現在了《第一交響曲》之後出現的,這時候貝多芬的健康非常的不穩定,慢慢的出現了很多問題,包括了聽力開始出現了衰弱的情況,還有非常嚴重的腹瀉,這讓貝多芬是痛苦不已。

其實在這個時候,病情已經是非常嚴重的地步了,因為在貝多芬剛剛30歲的時候,貝多芬自己就發現了自己的一些問題,貝多芬發現了自己的聽力是越來越差了,但是當時的貝多芬並沒有去太在意,只是一心一意的去創作自己的音樂,所以這樣的痛苦一直伴隨著貝多芬的身上,在很多年之後,他終於發現了這種情況越來越糟糕了,持續了幾年的痛苦,實在是受不了了,所以說就開始到處的找醫生,想要治自己的病,但是就在這個過程當中,經過了很多的治療,不過效果非常的差,幾乎是沒有任何作用,所以說貝多芬這種情況繼續的惡化了下去,越來越嚴重,在之後,貝多芬根本不能跟別人進行正常的交流,必須要別人發出很大的聲音來才可以聽得到一點點的微弱聲音,而且還對小的聲音非常的不敏感。我們想一想,如果你一個普通人,你的耳朵聽不見了,你是不是會很痛苦,而貝多芬是一個著名的音樂家,他就是要靠自己的耳朵來判斷這世界上發出聲音的好壞,可是他沒有辦法,耳朵真的聽不見,可想而知,這對貝多芬來說是有多麼的痛苦,我們常人是無法體會到的。

雖然說貝多芬是一直的在被病魔纏繞著,終究消除不掉,但是就算已經這個樣子了,貝多芬並沒有向病魔屈服,貝多芬還是在不斷的進行偉大的創作,在和痛苦的鬥爭之中不斷的完成一次又一次的偉大作品,所以說,我們可以看出,這是一個內心是有多麼強大的人才能這麼堅強呀,所以說,上帝不會去辜負努力的人,在這段貝多芬痛苦的時期也是創作出來了很多名作流芳百世,比如說《月光》還有《暴風雨》,所以說我們真的是為這麼堅強的一個人感到佩服,這樣的藝術家被稱為世界著名音樂家也是有道理的。

喜歡小編的朋友可以關注小編,歡迎轉發和評論,此文章是小編的原創,如有侵權必究

相關焦點

  • 推開名家之門:一個不到10平米的小小房間 誕生了偉大的音樂家貝多芬
    (央視財經《推開名家之門》)今天我們來到德國波恩,隨著記者的鏡頭一起去參觀波恩老城裡的貝多芬故居。記者 李婉玫:貝多芬是世界音樂史上最偉大的音樂家之一,對世界音樂的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被尊稱為樂聖,而波恩正是貝多芬的誕生地。
  • 貝多芬誕辰250年|貝多芬馬拉松,中國音樂家撐起一片天
    與此同時,他開始失聰,創作也有點脫離現實了,「這種脫離現實也造就了他的偉大,造就了一種不可思議的音樂深度,也讓他的音樂有種高不可攀、高高在上的感覺,不管是演奏者還是聆聽者,都需要很多的鋪墊才能夠感受到。」「貝多芬的作品幾乎覆蓋了所有體裁、所有樂器,一個手五根手指,不管按什麼順序,肯定會有貝多芬的名字,從事音樂工作的人完全沒有辦法避開這麼一位作曲家。」
  • 大音樂家貝多芬簡介 貝多芬的經典音樂有哪些?
    一位耳朵逐漸失聰的音樂家,是怎樣做出讓世界都迷戀的音樂?這可能只有貝多芬可以做到了,音樂巨人貝多芬在音樂領域的成就是偉大的,生平有許多經典的曲目,對世界音樂的發展起到非常深遠的影響。貝多芬簡介中文名:路德維希·凡·貝多芬外文名:Ludwig.van.Beethoven國籍:德國民族:日耳曼民族出生地:波恩出生日期:1770年12月16日逝世日期:1827年3月26日職業:作曲家、鋼琴家、音樂家畢業院校:波恩大學德國傑出的音樂家
  • 為什麼巴赫、莫扎特和貝多芬更偉大?
    我們常常一提到古典音樂家,比較為人熟知的通常都是巴赫、莫扎特和貝多芬三位。的確,如果說要在人類歷史中選出三位最偉大的音樂家,我想不出意外的話,也是這三位。那麼,為什麼是這巴赫、莫扎特和貝多芬代表了古典音樂的三座高峰而不是我們同樣熟知的蕭邦、舒伯特、勃拉姆斯等等這些同樣為我們熟知且同樣偉大的音樂家?
  • 經典947攜手百位音樂家領跑「貝多芬誕辰日」
    以「嘉賓訪談+現場演奏+音視頻賞析」的形式,從音樂家、學者、樂評人、策劃人、樂迷等多個視角,全方位展現貝多芬的音樂力量及人文力量,並以此為契機,看古典音樂在中國的普及發展,看中外文化交流的最新碩果,看中國音樂力量的崛起。
  • ...攜手百位音樂家領跑「貝多芬誕辰日」 :呈現16小時馬拉松音樂會
    中新網上海新聞12月17日電(徐銀 康玉湛)今年恰逢偉大的作曲家貝多芬誕辰
  • 史上最偉大的25位鋼琴家!看看誰和貝多芬莫扎特一起上榜了?
    這位出色的挪威鋼琴家,是當今最偉大的音樂家之一。他與馬勒室內樂團合作錄製的貝多芬的鋼琴協奏曲,被留聲機雜誌的評論家稱為「無與倫比的成就」。他的卓越才華和傳奇故事不必多說,想必大家都有了解。  15  Wolfgang Amadeus Mozart  (1756-1791)
  • 貝多芬誕辰250周年,你卻不一定知道他為什麼偉大
    今年是路德維希 · 凡 · 貝多芬誕辰250周年。提到貝多芬,你會想起什麼?圖書館閉館時響起的《致愛麗絲》?他遭受耳聾卻仍舊成為偉大作曲家的勵志故事?還是他的九部交響曲?沒有人會不承認貝多芬很偉大,但你或許很難想像到,他琴鍵下的樂章,也並非在一誕生就被世人認可。
  • 經典947攜手百位音樂家領跑「貝多芬誕辰日」:16小時馬拉松音樂會...
    今年恰逢偉大的作曲家貝多芬誕辰250周年,上海人民廣播電臺經典947聯合阿基米德APP、話匣子FM,於12月16日貝多芬誕辰紀念日當天8:00至24:00,向全球同步直播《貝多芬在中國——紀念貝多芬誕辰250周年16小時馬拉松音樂會》,以「嘉賓訪談+現場演奏+音視頻賞析」的形式,從音樂家、學者
  • 走進《月光曲》,了解貝多芬的高尚情懷
    圖例展示3.課文解析:(1)段落大意: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簡要交代了著名鋼琴曲-《月光曲》是德國音樂家貝多芬譜寫的第二部分(第2-6自然段):寫貝多芬走進茅屋,為盲姑娘彈了一曲。第2自然段:寫貝多芬散步時聽到有人在彈他的曲子,這是故事的起因。第3-4自然段:寫貝多芬走進茅屋的所見。第5自然段:寫貝多芬走進茅屋說明來意,要給盲姑娘彈一首曲子。
  • 音樂家貝多芬失聰之後是怎麼譜曲的?《第九交響樂》是如何完成的
    音樂家貝多芬失聰之後是怎麼譜曲的?《第九交響樂》是如何完成的貝多芬是世界上著名的大音樂家,也是德國著名的作曲家、鋼琴家、指揮家、維也納古典樂派代表人物之一。貝多芬出生於音樂世家,自幼跟隨父親學習音樂。據說,貝多芬小時候就有著超出常人的音樂天賦,他八歲時就舉辦了個人音樂會,17歲拜音樂大師莫扎特為師,22歲那年他在維也納從事教學、演出和樂曲創作。於是,經過多年紮實的勤學苦練,尤其是在名師的指導與培養下,貝多芬逐漸成長為一個傑出的音樂家,不斷地創作出一些優美動聽的音樂作品。
  • 什麼電影能配貝多芬Op.131?——關於《晚期四重奏》
    有人肯定影片的立意與種種用心,但也有不少觀點認為:將一個普通的倫理片劇情放到幾位音樂家演出弦樂四重奏的題材中表現,已經外強中乾了;至於採用貝多芬最偉大的創作之一,《升c小調弦樂四重奏》(Op.131)作為配樂,就實在過分不自量力。首先說一個核心的觀點,就是我認為影片本身同貝多芬的Op.131搭配還是不錯的。況且這本身就不是單純的「配樂」,演奏該作是故事的一部分。恐怕,還是不可分割的部分。
  • 意想不到的器樂組合改編貝多芬作品,當代音樂家全新創作致敬貝多芬
    從現在的資料看,貝多芬一生為曼陀林寫了至少六首作品,但只有四首流傳至今,分別是43a、43b、44a和44b,都是未標號的作品,且非常冷門,如今很少會上演。2當代音樂家全新創作,致敬貝多芬如今,當代的音樂家也通過自己的創作和演繹,為貝多芬的作品注入新的生命力,用獨特的方式紀念大師。
  • 【海上記憶】「貝多芬」在上海的故事
    人類歷史上偉大的音樂家、作曲家貝多芬出生於1770年,去世於1827年。他在世時沒有記錄曾來過上海。那麼,貝多芬的音樂是何時「登陸」上海的呢?【1】貝多芬的老明信片。創辦於1850年的《北華捷報》(North-China Herald)是上海第一家英文報刊。
  • 「樂聖」貝多芬
    貝多芬是德國最偉大的音樂家之一,「維也納古典樂派」最後一位代表人物,與海頓、莫扎特一起被後人稱為「維也納三傑」。因其不朽的創作,世人尊稱他為「樂聖」。  1770年12月16日貝多芬生于波恩。祖父和父親都是宮廷音樂家。
  • 貝多芬的耳聾:事實或神話
    原因之一在於根深蒂固的浪漫傳記觀,那種將包括偉大的藝術家在內的歷史人物進行浪漫化渲染的傾向。而在這方面,貝多芬成為最典型的人物。同為作曲家,失去聽力的不幸者並非只有貝多芬,交響詩《我的祖國》(其中第二首是膾炙人口的《沃爾塔瓦河》)的作曲家斯美塔那,在晚年不僅完全失聰,還罹患嚴重的精神錯亂。他曾悲哀地寫下自己的感受:「腦袋裡的呼嘯轟鳴使我感到自己好像站在一個巨大的瀑布下面……作曲時耳鳴得非常厲害。」
  • 紀念貝多芬誕辰250周年 經典947攜手百視通呈現16小時馬拉松音樂會
    當天的08:00至24:00,由近百位音樂家參與的這場音樂會將以「嘉賓訪談+現場演奏+音視頻賞析」的形式,從音樂家、學者、樂評人、策劃人、樂迷等多個視角,全方位展現貝多芬的音樂力量及人文力量,作為新媒體首席合作夥伴
  • 貝多芬著名作品背後的故事(愛情篇)
    ↓↓↓本期視頻由鋼琴家武曉鋒為你講述#貝多芬著名作品背後的故事#(愛情篇)(不同時期的貝多芬)今年是貝多芬誕辰250周年,這位音樂巨人為我們留下了太多的經典而關於音樂背後的故事,你了解多少呢?就像看一幅畫作我們需要了解它背後的故事以更好地理解它,其實音樂作品的背後,也有著許多有趣的小故事。也許關於音樂的見解沒有標準答案,但那些雋永音符的誕生過程,你越是了解,就越會覺得迷人!
  • 小調查|天才、強者、普通人:你眼中的貝多芬
    貝多芬,一個誕生250年後仍然如雷貫耳的名字,對大眾意味著什麼呢?在我們的記憶中,他是教室牆上身殘志堅的精神偶像,課本裡為盲人兄妹演奏的溫柔音樂家,是《命運交響曲》震撼人心的開篇,還是垃圾車都會播放的《致愛麗絲》。時逢貝多芬誕辰250周年紀念,澎湃新聞·翻書黨做了一個小調查,請大家聊聊自己眼中的貝多芬。
  • 貝多芬算不算史上排首位的偉大作曲家?
    【紀念貝多芬誕辰250周年專題】貝多芬算不算史上排首位的偉大作曲家?體育比賽也是這樣,一項競賽只有一個維度,要麼更快、要麼更高、要麼更遠、要麼更強,所以有冠亞軍之別。但是,一個音樂作品的呈現維度會非常複雜,包含的元素非常之多,這就無法去絕對比高低,只能判斷出哪個作品、那位作曲家相對比較全面、優異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