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小哥(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
現在很多孩子都是獨生子女,這就導致了家長對這些孩子十分寵愛,對孩子的要求往往也會有求必應,但其實這種做法是不對的。
一個朋友四十歲才有了孩子,這就使得她對孩子特別疼愛,孩子想要什麼她都會答應,總想給孩子一切。有時候朋友覺得自己是不是太寵孩子了,想要對孩子嚴格一些,但這時候孩子的爺爺奶奶又站出來了,他們會比朋友更寵孩子。
當時朋友覺得這也沒什麼不應該,但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朋友發現家裡人的寵愛讓孩子的性格變得越來越驕縱,如果孩子提出要求自己不答應的話,孩子就會大吼大叫。其實這就是「棘輪效應」的一種展現,所以對孩子有求必應要小心「棘輪效應」。
棘輪效應聽起來比較陌生,但其實它指的就是是人一旦形成高消費的觀念後就很難再降低,特別是在短時間內是不可能改變的。
1、容易讓孩子變得自私自我
因為從小自己的要求爸爸媽媽都會滿足,所以孩子就會將這一切理解為是理所應該的。而且父母對他的寵愛會讓他覺得自己是最重要的,漸漸的他就變得以自我為中心,不去考慮他人的想法。如果家長們一直認識不到自己這樣做的壞處的話,孩子就會真的變成自私自利的人。
那個時候父母后悔就會晚了。自私的孩子是不會被同學喜歡的,他一旦到了學校就會容易被排擠,那時候的他可能會真的變成心理扭曲。
2、心理承受能力差
因為家長的多方位保護,孩子從小就沒經歷過什麼困難。但孩子總有要自己打拼的一天,那個時候家長是無法再在孩子身邊守護著的。但因為從小到大的順風順水,所以這時候孩子一旦遇到挫折就會承受不來。
而且因為父母的寵溺,他們變得接受不了任何的失敗和否定。遇到事情很難獨立的思考解決方案,下意識地想要尋求家人的幫助。這樣的孩子就是被父母寵壞的孩子,是註定成不了大器的。
3、偏執不講道理
有些家長過於護短,即使自己的孩子犯錯了也不說是自己孩子的錯,反而覺得是別人的不對。家長的正在錯誤做法會使得孩子也變成這樣,孩子會在這種做法的影響下變得蠻橫、不講道理。並且長大之後,孩子會變得十分偏執,即使自己錯了卻認識不到,有時候認識到了錯誤也願意承認。
4、得不到智力方面的鍛鍊
邏輯性的語言溝通會鍛鍊孩子的智力,當孩子提出要求,然後父母和孩子溝通商量的這個過程中就是對孩子的語言和邏輯能力的一種鍛鍊。但如果是孩子一提出要求家長就立馬滿足的話,就沒有了這個溝通的機會,那麼自然孩子也就得不到鍛鍊。
1、考慮要求的合理性
孩子提出的要求也有合理和不合理之分,所以當孩子提出要求之後,父母要根據孩子的要求是否合理再去滿足或者不滿足。不要什麼都不考慮就直接答應,這種草率的做法只會讓孩子更加放肆和不珍惜他所得到的一切。
2、適當滿足
適當的滿足孩子,不要不管不顧的全都想要去為孩子實現。父母能做的事情也是有限的,並不是孩子所有的需求父母都可以做到。
所以答應之前要先考慮自身條件,就比如家裡的經濟條件不好的話,孩子如果一味的讓自己給他買名牌衣服,那麼就要去拒絕孩子並且告訴孩子拒絕的原因。這樣做也能讓孩子進一步的成長,幫助孩子學會體諒他人。
3、制定規矩
規矩是很有必要的,教育孩子也可以制定一些規矩,因為規矩的制定可以使得孩子更加清楚的知道什麼是可以做的什麼又是完全不可以做的。
而且規矩的制定一定是孩子和父母共同參與的,雙方經過討論決定最後規矩的內容,並且約定一旦制定就要去遵守。不管是家長還是孩子,一旦打破了規矩,就要接受懲罰。
有求必應並不是愛孩子的表現,反而是一種害了孩子的做法。因為這種一味的滿足只會讓孩子變得自私、變得不懂得感恩,而這肯定不是家長們希望看到的,所以一定不要滿足孩子的所有需求。
(配圖來源網絡,侵刪)
小哥哥陪你一起育兒,做最野的爸媽,關注我,了解更多育兒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