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 經典國學-論語第十八篇《微子篇》本文帶譯文註解

2020-12-18 L經典國學V
論語-微子篇

微子去之,箕子為之奴,比幹諫而死。孔子曰:「殷有三仁焉。」

柳下惠為士師,三黜。人曰:「子未可以去乎?」曰:「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

齊景公待孔子曰:「若季氏,則吾不能。」以季、孟之間待之,曰:「吾老矣,不能用也。」孔子行。

齊人歸女樂,季桓子受之,三日不朝,孔子行。」

楚狂接輿歌而過孔子曰:「鳳兮鳳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已而已而,今之從政者殆而!」孔子下,欲與之言,趨而闢之,不得與之言。

長沮、桀溺耦而耕,孔子過之,使子路問津焉。長沮曰:「夫執輿者為誰?」子路曰:「為孔丘。」曰:「是魯孔丘與?」曰:「是也。」曰:「是知津矣。」問於桀溺,桀溺曰:「子為誰?」曰:「為仲由。」曰:「是魯孔丘之徒與?」對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誰以易之?且而與其從闢人之士也,豈若從闢世之士?」耰而不輟。子路行以告,夫子憮然曰:「鳥獸不可與同群,吾非斯人之徒與而誰與?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

子路從而後,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問曰:「子見夫子乎?」丈人曰:「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孰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殺雞為黍而食之,見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隱者也。」使子路反見之,至則行矣。子路曰:「不仕無義。長幼之節不可廢也,君臣之義如之何其廢之?欲潔其身而亂大倫。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逸民:伯夷、叔齊、虞仲、夷逸、朱張、柳下惠、少連。子曰:「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齊與!」謂:「柳下惠、少連降志辱身矣,言中倫,行中慮,其斯而已矣。」謂:「虞仲、夷逸隱居放言,身中清,廢中權。我則異於是,無可無不可。」

太師摯適齊,亞飯幹適楚,三飯繚適蔡,四飯缺適秦,鼓方叔入於河,播鞀武入於漢,少師陽、擊磬襄入於海。

周公謂魯公曰:「君子不施其親,不使大臣怨乎不以,故舊無大故則不棄也,無求備於一人。」

周有八士:伯達、伯適、仲突、仲忽、叔夜、叔夏、季隨、季騧。

論語-微子篇

譯文註解

1、微子去之,箕子為之奴,比幹諫而死。孔子曰:「殷有三仁焉。」

譯:微子離開了紂王,箕子做了他的奴隸,比幹被殺死了。孔子說:「這是殷朝的三位仁人啊!」

 2、柳下惠為士師,三黜。人曰:「子未可以去乎?」曰:「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

譯:柳下惠當典獄官,三次被罷免。有人說:「你不可以離開魯國嗎?」柳下惠說:「按正道事奉君主,到哪裡不會被多次罷官呢?如果不按正道事奉君主,為什麼一定要離開本國呢?」

 3、齊景公待孔子曰:「若季氏,則吾不能。」以季、孟之間待之,曰:「吾老矣,不能用也。」孔子行。

譯:齊景公講到對待孔子的禮節時說:「像魯君對待季氏那樣,我做不到,我用介於季氏孟氏之間的待遇對待他。」又說:「我老了,不能用了。」孔子離開了齊國。

 4、齊人歸女樂,季桓子受之,三日不朝,孔子行。」

譯:齊國人贈送了一些歌女給魯國,季桓子接受了,三天不上朝。孔子於是離開了。

 5、楚狂接輿歌而過孔子曰:「鳳兮鳳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已而已而,今之從政者殆而!」孔子下,欲與之言,趨而闢之,不得與之言。

譯:楚國的狂人接輿唱著歌從孔子的車旁走過,他唱道:「鳳凰啊,鳳凰啊,你的德運怎麼這麼衰弱呢?過去的已經無可挽回,未來的還來得及改正。算了吧,算了吧。今天的執政者危乎其危!」孔子下車,想同他談談,他卻趕快避開,孔子沒能和他交談。

 6、長沮、桀溺耦而耕,孔子過之,使子路問津焉。長沮曰:「夫執輿者為誰?」子路曰:「為孔丘。」曰:「是魯孔丘與?」曰:「是也。」曰:「是知津矣。」問於桀溺,桀溺曰:「子為誰?」曰:「為仲由。」曰:「是魯孔丘之徒與?」對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誰以易之?且而與其從闢人之士也,豈若從闢世之士?」耰而不輟。子路行以告,夫子憮然曰:「鳥獸不可與同群,吾非斯人之徒與而誰與?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

譯:長沮、桀溺在一起耕種,孔子路過,讓子路去尋問渡口在哪裡。長沮問子路:「那個拿著韁繩的是誰?」子路說:「是孔丘。」長沮說;「是魯國的孔丘嗎?」子路說:「是的。」長沮說:「那他是早已知道渡口的位置了。」子路再去問桀溺。桀溺說:「你是誰?」子路說:「我是仲由。」桀溺說:「你是魯國孔丘的門徒嗎?」子路說:「是的。」桀溺說:「像洪水一般的壞東西到處都是,你們同誰去改變它呢?而且你與其跟著躲避人的人,為什麼不跟著我們這些躲避社會的人呢?」說完,仍舊不停地做田裡的農活。子路回來後把情況報告給孔子。孔子很失望地說:「人是不能與飛禽走獸合群共處的,如果不同世上的人群打交道還與誰打交道呢?如果天下太平,我就不會與你們一道來從事改革了。」

 7、子路從而後,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問曰:「子見夫子乎?」丈人曰:「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孰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殺雞為黍而食之,見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隱者也。」使子路反見之,至則行矣。子路曰:「不仕無義。長幼之節不可廢也,君臣之義如之何其廢之?欲潔其身而亂大倫。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譯:子路跟隨孔子出行,落在了後面,遇到一個老丈,用拐杖挑著除草的工具。子路問道:「你看到我的老師嗎?」老丈說:「我手腳不停地勞作,五穀還來不及播種,哪裡顧得上你的老師是誰?」說完,便扶著拐杖去除草。子路拱著手恭敬地站在一旁。老丈留子路到他家住宿,殺了雞,做了小米飯給他吃,又叫兩個兒子出來與子路見面。第二天,子路趕上孔子,把這件事向他作了報告。孔子說:「這是個隱士啊。」叫子路回去再看看他。子路到了那裡,老丈已經走了。子路說:「不做官是不對的。長幼間的關係是不可能廢棄的;君臣間的關係怎麼能廢棄呢?想要自身清白,卻破壞了根本的君臣倫理關係。君子做官,只是為了實行君臣之義的。至於道的行不通,早就知道了。」

8、逸民:伯夷、叔齊、虞仲、夷逸、朱張、柳下惠、少連。子曰:「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齊與!」謂:「柳下惠、少連降志辱身矣,言中倫,行中慮,其斯而已矣。」謂:「虞仲、夷逸隱居放言,身中清,廢中權。我則異於是,無可無不可。」

譯:被遺落的人有:伯夷、叔齊、虞仲、夷逸、朱張、柳下惠、少連。孔子說:「不降低自己的意志,不屈辱自己的身份,這是伯夷叔齊吧。」說柳下惠、少連是「被迫降低自己的意志,屈辱自己的身份,但說話合乎倫理,行為合乎人心。」說虞仲、夷逸「過著隱居的生活,說話很隨便,能潔身自愛,離開官位合乎權宜。」「我卻同這些人不同,可以這樣做,也可以那樣做。」

 9、太師摯適齊,亞飯幹適楚,三飯繚適蔡,四飯缺適秦,鼓方叔入於河,播鞀武入於漢,少師陽、擊磬襄入於海。

譯:太師摯到齊國去了,亞飯幹到楚國去了,三飯繚到蔡國去了,四飯缺到秦國去了,打鼓的方叔到了黃河邊,敲小鼓的武到了漢水邊,少師陽和擊磬的襄到了海濱。

10、周公謂魯公曰:「君子不施其親,不使大臣怨乎不以,故舊無大故則不棄也,無求備於一人。」

譯:周公對魯公說:「君子不疏遠他的親屬,不使大臣們抱怨不用他們。舊友老臣沒有大的過失,就不要拋棄他們,不要對人求全責備。」

 11、周有八士:伯達、伯適、仲突、仲忽、叔夜、叔夏、季隨、季騧。

譯:周代有八個士:伯達、伯適、伯突、仲忽、叔夜、叔夏、季隨、季。

論語-微子篇

希望喜歡國學的朋友多多支持!!!

作者:L經典國學V

相關焦點

  • 中國文化 經典國學-論語第二十篇《堯曰篇》本文帶譯文註解
    論語-堯曰篇堯曰:「諮!爾舜,天之歷數在爾躬,允執其中。四海困窮,天祿永終。」舜亦以命禹。曰:「予小子履,敢用玄牡,敢昭告於皇皇后帝:有罪不敢赦,帝臣不蔽,簡在帝心。論語-堯曰篇 譯文註解1、堯曰:「諮!爾舜,天之歷數在爾躬,允執其中。四海困窮,天祿永終。」
  • 中國文化 經典國學-論語第十五篇《衛靈公篇》本文帶譯文註解
    論語-衛靈公篇衛靈公問陳於孔子,孔子對曰:「俎豆之事,則嘗聞之矣;軍旅之事,未之學也。」明日遂行。論語-衛靈公篇譯文註解1、衛靈公問陳於孔子,孔子對曰:「俎豆之事,則嘗聞之矣論語-衛靈公篇20、子曰:「君子疾沒世而名不稱焉。」
  • 中國文化 經典國學-論語第十六篇《季氏篇》本文帶譯文註解
    論語-季氏篇季氏將伐顓臾,冉有、季路見於孔子,曰:「季氏將有事於顓臾。」孔子曰:「求,無乃爾是過與?夫顓臾,昔者先王以為東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 中國文化 經典國學-論語第九篇《子罕篇》本文帶譯文註解
    論語-子罕篇子罕言利與命與仁。達巷黨人曰:「大哉孔子!博學而無所成名。」子聞之,謂門弟子曰:「吾何執?論語-子罕篇 譯文註解1、子罕言利與命與仁。譯:孔子被匡地的人們所圍困時,他說:「周文王死了以後,周代的禮樂文化不都體現在我的身上嗎?上天如果想要消滅這種文化,那我就不可能掌握這種文化了;上天如果不消滅這種文化,那麼匡人又能把我怎麼樣呢?」6、太宰問於子貢曰:「夫子聖者與,何其多能也?」子貢曰:「固天縱之將聖,又多能也。」
  • 國學經典-論語第六篇《雍也篇》,本文帶譯文註解
    論語-雍也篇子曰:「雍也可使南面。」仲弓問子桑伯子,子曰:「可也簡。」仲弓曰:「居敬而行簡,以臨其民,不亦可乎?居簡而行簡,無乃大簡乎?」論語-雍也篇 譯文註解1、子曰:「雍也可使南面。」譯:孔子說:「君子廣泛地學習古代的文化典籍,又以禮來約束自己,也就可以不離經叛道了。」 28、子見南子,子路不說,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厭之!天厭之!」譯:孔子去見南子,子路不高興。孔子發誓說:「如果我做什麼不正當的事,讓上天譴責我吧!
  • 中國文化 經典國學-論語第十七篇《陽貨篇》本文帶譯文註解
    論語-陽貨篇陽貨欲見孔子,孔子不見,歸孔子豚。孔子時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諸塗。謂孔子曰:「來,予與爾言。」曰:「懷其寶而迷其邦,可謂仁乎?」曰:「不可。」論語-陽貨篇譯文註解1、陽貨欲見孔子,孔子不見,歸孔子豚。
  • 國學經典:論語中的十大名句,句句讓我們成長!
    《論語》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語錄總結,由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編寫而成,較為集中地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其思想對中國和世界都有深遠的影響。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論語中的一些名句。
  • 第二十篇 論語者,二十篇《三字經》跟讀+講解—國學經典啟蒙之一
    (點擊播放音頻)20.三字經-跟讀+講解-國學啟蒙讀物01:31來自欣欣說國學論語者,二十篇,群弟子,記善言。【註解】「論」者,議論。「語」,是答語。【譯文】《論語》是孔子傳道之書,在魯國與弟子論學、論治、論禮、論樂之書也。分為二十篇,連重出二百五十三章,共計一萬五千九百一十七字,皆是孔子弟子所記之善言也。又有《齊論》,亦分為二十二篇,其次第章句多與《魯論》同。今齊論不見於世,取士出題,只用《魯論》。
  • 《論語》子路篇第13—9/10
    《論語》是一部優秀的語錄體散文集,語言言簡意賅、含蓄雋永。它主要記載的是孔子和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的言行。
  • 《論語》顏淵篇第12—23/24
    《論語》是一部優秀的語錄體散文集,語言言簡意賅、含蓄雋永。它主要記載的是孔子和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的言行。
  • 國學經典之論語,每天一篇和你分享 第一篇
    古人云:半部《論語》治天下。這句話說明《論語》在古人心中的崇高地位,在中國歷史上,《論語》一書被那些主球理想人格並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人生最高目標的讀書人是奉為經典。從古至今,它對普通百姓的思想和文化起到潛移默化的改良作用。甚至影響到普通人的言行舉止。所以筆者在這裡會每天和大家分享一下這部著作,讓傳統的國學文化得以更廣泛的推廣。《論語》從學而篇到堯曰篇共計二十篇,每篇都是孔子的門人記錄孔子的言行的集合。我們現在普遍認為現存的論語共492章,其中記錄孔子與弟子及他人談論之語共444章,孔門弟子之間的談論之語48章。
  • 讀論語 · 為政篇 | 第十八節 言寡尤,行寡悔,祿在其中矣
    《為政》篇包括24章。
  • 國學經典教學「三字訣」
    為了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陝西省漢陰縣從2016年秋季開始,一至九年級率先開設了國學經典課程。通過兩年多的教學實踐,我們逐漸摸索出了一套看似簡單、但行之有效的國學經典教學方法。 「讀」為上,感受經典魅力 對於國學經典的學習,古人學習方式很簡單,就是讀。「書讀百遍其義自見。」
  • 《注音全譯論語》:一本適合中學生閱讀的國學經典
    對於中學生來說,有選擇性地閱讀國學經典名著,擴展閱讀視野、豐富思想世界、增強語言表達能力十分有必要。近期,新華出版社推出的《注音全譯論語》一書就是一部可向中學生推薦閱讀的國學經典專著。《論語》中記載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其中諸多名句及其思想,已經融入中國人的思維觀念,深刻影響著中國人的行為和習慣。《論語》的內容在《語文》課本多有摘錄,也是以中考和高考中經常採用的選段。2020年全國高考語文作文就有《論語》中的一段內容,講的是孔子對管仲的評價。
  • 親子國學課 | 讀論語 · 為政篇 第十節 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
    【譯文】孔子說:「(要了解一個人),應看他言行的動機,觀察他所走的道路,考察他安心幹什麼,這樣,這個人怎樣能隱藏得了呢【評析】本文主要講如何了解別人的問題。孔子認為,對人應當聽其言而觀其行,還要看他做事的心境,從他的言論、行動到他的內心,全面了解觀察一個人,那麼這個人就沒有什麼可以隱埋得了的。
  • 國學經典—論語第三篇《八佾第三》,文章最後帶譯文
    論語譯文1、孔子謂季氏:「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譯:孟孫氏、叔孫氏、季孫氏三家在祭祖完畢撤去祭品時,也命樂工唱《雍》這篇詩。孔子說:「(《雍》詩上這兩句)『助祭的是諸侯,天子嚴肅靜穆地在那裡主祭。』這樣的意思,怎麼能用在你三家的廟堂裡呢?」 3、 子曰:「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
  • 我讀論語:孔子的一句「人不知,而不慍」,卻給後人留下了一個謎
    歡迎大家來到靜心閣文化,本文為《我讀論語》第2期:孔子的一句」人不知,而不慍「,卻給後人留下了一個謎,如果您喜歡,不妨點個關注吧!經典是我們知識體系的根基,是精神世界的家園,是走向未來的起點,說到經典,我們不得不想起一位聖人,還有他那本流傳至今的經典國學著作《論語》,今天就讓我來帶大家走進孔子的世界,品讀不一樣的《論語》。「人不知」,究竟不知道什麼呢?
  • 為什麼要給孩子看注音版的《論語》?
    《論語》是一部經典的國學名著,是了解儒家思想和中國傳統文化的經典之作。全書分為20篇512章,原文約16000字,加上標點符號約21000字。字數雖少,卻句句精要。對於孩子們來說,有選擇性地閱讀國學經典名著,擴展閱讀視野、豐富思想世界、增強語言表達能力十分有必要。《注音全譯論語》正是一本適合孩子們閱讀的國學經典專著。
  • 《論語·學而篇》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
    壹億堂官方微信,致力於國醫、國術、國學的教育 ★經文簡釋★ 曾子說:「恭慎端肅地辦理父母的喪事,誠敬莊嚴地追祭遠逝的祖先。  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助力民族偉大復興子衿論道‖《論語·八佾篇》——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揖讓而升,下而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