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目前溫州中小企業倒閉現象比預想的要嚴重,今年以來,溫州眼鏡、打火機、鎖具等40多家出口導向型企業利潤同比下降約30%,虧損面超過1/4。大批中小型企業倒閉,許多企業老闆「跑路」,其中包括浙江江南皮革有限公司、波特曼咖啡、樂清三旗集團等名企。(人民網)
這殘酷的現實,政府部門終於不敢再與否定,中小企業發生的傳染病,在去年就開始陸續曝光,但是各地為了穩定,一概給與否定。這次溫總理率領央行行長、財政部長一幹高官,節日赴溫州調研,溫州爆發的民間金融問題,終於引起高層重視。溫州問題被譽為「茶杯裡的風暴」,如果還沒有深刻而清醒地認識。那麼就有可能引發中國式的美國上個世紀三十年代的「大蕭條」,絕不是危言聳聽!
上個世紀三十年代美國高速發展中突然發生的大蕭條,讓美國兩任總統胡佛、羅斯福焦頭爛額,其直接的原因就是華爾街的銀行家門,在貪婪的驅使下,在沒有管束的天空裡,讓金融膨脹,最終不僅導致了自身的毀滅,也使成群結隊實業陷入多年中的絕境,信奉自由市場的美國,跌入了其發展過程的一個漫漫冬天。
今天溫州「茶杯風暴」有很多方面與美國的那場風暴相似,首先是局部金融出了問題,體現的是溫州中小企業融資難,導致實體企業資金匱乏,資金鍊斷裂。這背後有兩種現象就是自由市場惡性發展的惡果。是溫州這幾年來企業發展缺少了「實幹」傳統,多了「投機」氛圍,「炒」作一切是溫州商人HOLD住的新表現,他們太太炒房團風靡神州,什麼賺錢炒什麼,炒房、炒稀土、炒古董、炒金融衍生品,這需要大批的現金流,於是引發了溫州民間借貸市場規模達到1100億元,有89%的家庭或個人、59.67%的企業參與的惡果。金融混亂,實業被拋棄,這正是「大蕭條」典型症候。
其二,導致溫州「茶杯風暴」的另一個隱性問題是銀行業的高額利息。東信集團董事長王崇煥說,一個正常企業的回報率在10%左右,而目前的企業實際的貸款利息已經達到了15%-20%,如此高的利息卻令企業難以承受。在資本發展的過程中出現壟斷、出現大企業,就是在規避金融的高成本,從未獲得高利潤,而這正是中小企業的軟肋。金融的亂象,直接催生了溫州「茶杯風暴」的興風作浪,這一點和美國當初的「大蕭條」又是何等相似乃爾!當年美國的道瓊指數十年上漲400%,而國內工業總之只不過增加50%。正是失控的金融,貪婪的華爾街,導致了「大蕭條」的茫茫冬夜。在溫州的爆發的問題,處理不好就是中國經濟最嚴重的危險,因為溫州問題已經向江蘇、福建、河南、內蒙古等省區蔓延,並有愈演愈烈之勢。
溫州的教訓,一方面是金融改革滯後,經濟發展遇到深層矛盾;另一方面也是溫州商人企業道德消弭,自食苦果,因為他們過分的自由,而且是不顧政府的三令五申的到處炒作有關。但是問題的實質性,還是我們管理沒有跟上,一些人太相信市場的「自由之手」,導致了政府監管的「上帝之手」的作用不顯。正常的經濟發展,這兩個手都不能定乾坤,是需要相互配合的,這就是美國三十年代「大蕭條」給人類的智慧,即使如老牌英美國家,健康經濟的發展也或是混合性的,也是就市場和政府監管的完美結合。溫州的自由經濟形態是當初美國在今天中國的縮影。
今天我們有幸的是,問題是在溫州這個局部地方典型爆發,這給我們處理問題贏得了時間,迎來了空間。但是如果還沒有清醒的有效的應對,問題就有可能繼續蔓延、惡果也就越來越慘重。我們目前已經看到浙江緊急行動,在做銀行的工作緩解債務危機,這顯然是應急措施,最根本的還是要改革我們目前的金融體制,激活我們同樣混亂不堪的股市,讓民間資本有合理合法的有效果的出路,讓實業能在穩定持續的發展中壯大,而不是追求一夜之間暴富的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