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託人代購價值超28萬元手錶後發現產地有問題,法院這樣判

2020-12-11 齊魯壹點

基本案情

耿女士委託朋友樊先生從國外幫忙代購一塊價值28.9萬元的百達翡麗手錶,拿到貨物後卻發現表卡產地有問題,耿女士將樊先生訴至法院,要求撤銷雙方之間的委託合同,並返還購表款折合人民幣28.9萬元。11月13日,北京市海澱區人民法院審結了此案,法院認為,無法認定樊先生存在欺詐故意和欺詐行為,判決駁回耿女士全部訴請。

法庭辯論

原告耿女士訴稱,樊先生曾在美國工作,雙方約定樊先生無償幫助其在美國表行代購百達翡麗手錶一塊,其向樊先生預付代購表款,多退少補。後樊先生完成代購事宜,耿女士查看樊先生發送的表卡照片,發現該表購買時間早於樊先生告知的時間,銷售地顯示為非洲突尼西亞,購買人顯示為「匿名」後,樊先生返還耿女士購表剩餘款項,耿女士與表行溝通並和樊先生確認,得知該表並非購買於表行,而僅是從表行裡的工作人員處購買。耿女士認為,表行銷售地和表卡人名稱與約定不符,故認為樊先生存在欺詐。

被告樊先生辯稱,不認可耿女士訴訟請求,其基於朋友之間的信任關係,為耿女士無償代購手錶,並非專業代購人員,購表過程環節複雜,普通人不可能知曉具體細節,其已經盡到了一般謹慎注意義務,沒有欺詐事實和故意。現手錶亦非假表且耿女士已經實際使用,故不同意耿女士的訴請。

庭審中,耿女士認可表已經實際使用,但其不知手錶真假,就是否對手錶真實性進行司法鑑定,在法院向其釋明不申請鑑定的不利後果後,耿女士表示不申請鑑定。就該表的銷售地並非美國是否影響使用,耿女士稱,百達翡麗手錶均需回到銷售地保養維修,非洲較美國相比明顯不便。為核實該情況,法院當庭撥打百達翡麗手錶官方(北京)電話,答覆為所有百達翡麗手錶不區分銷售地國家,都能在中國國內保養維修,包括案涉型號手錶。

法院判決

法院經審理後認為,雙方雖然未籤訂書面委託合同,但通過微信約定無償代購手錶,形成委託關係。本案爭議焦點系樊先生是否具有欺詐行為,本案中無法認定樊先生具有欺詐故意及欺詐行為,樊先生實際已經積極履行了受託義務,並盡到謹慎義務。

首先,從雙方多達200餘頁的微信聊天記錄中,能夠看出樊先生曾多次前往美國紐約表行了解百達翡麗手錶,且將手錶存貨、價格、稅等相關情況,及時、詳細告知耿女士,其告知過程並未體現其故意隱瞞或虛假陳述等誤導耿女士陷入錯誤認識的情況。其次,雙方曾談及折扣以及省錢等情況,雖然最終出現手錶銷售地並非美國的問題,但樊先生作為普通人而非專業代購,並不具有豐富的購買百達翡麗手錶的經驗,在購買過程中考慮價格因素等產生將表行銷售人員轉賣手錶誤認為是表店內部調貨的錯誤認知,在其能夠解釋說明的情況下具有合理性。於樊先生而言,該表在美國購買而非非洲突尼西亞,購買過程中其自身陷入因認知及能力無法達到的風險中,難以認定系其為個人利益或其他不當動機而故意誘導或放任耿女士購買瑕疵商品,更不應由此推斷為其明知而為之甚至明知而故犯。再次,在發現表卡銷售地及表卡名稱問題後,樊先生積極配合耿女士溝通和解決,通過耿女士提交的微信聊天記錄亦能夠看出,樊先生自始至終表示自己系被銷售人員所騙。而耿女士本人在微信中和錄音中多次明確認可樊先生被騙和共同被騙的事實,亦在庭審中認可樊先生系存在失誤。現耿女士關於樊先生系欺詐的主張,和耿女士提交的證據中所顯示的耿女士的實際心理認知,存在明顯矛盾。

此外,就該手錶銷售地問題是否影響使用,法院當庭撥打百達翡麗手錶官方(北京)電話核實確認,該表能夠在國內保養維修,不存在使用問題。而表卡人名稱問題,從雙方微信中來看,耿女士並未嚴格登記名稱,且在代購交易中,根據交易習慣和相關規定,購買商品尤其是部分奢侈品時,因涉及護照登記、關稅等問題,相關購買憑證通常規定載明現場的購買人名稱,該表卡名稱亦不影響實際使用。綜合上述原因,法院認為,耿女士全部訴訟請求沒有事實和法律依據,依法予以駁回。

最終,法院作出上述判決。

宣判後,原告代理人表示庭後考慮,被告代理人表示不上訴。

(中國審判網)

相關焦點

  • 託人買「百達翡麗」女子起訴代購人被駁
    耿女士委託朋友樊先生從國外幫忙代購一塊價值28.9萬元的百達翡麗手錶,拿到貨物後卻發現表卡產地有問題之後,耿女士一紙訴狀將樊先生告上法庭,要求撤銷雙方之間的委託合同,並返還購表款折合人民幣28.9萬元。11月15日,北京青年報記者獲悉,海澱法院審結了此案,法院認為無法認定樊先生存在欺詐故意和欺詐行為,判決駁回耿女士全部訴請。
  • 花28萬託人買百達翡麗手錶被騙 女子起訴代購人被駁
    耿女士委託朋友樊先生從國外幫忙代購一塊價值28.9萬元的百達翡麗手錶,拿到貨物後卻發現表卡產地有問題。之後,耿女士一紙訴狀將其告上法庭,要求撤銷雙方之間的委託合同,並返還購表款折合人民幣28.9萬元。後樊先生完成代購事宜,耿女士查看樊先生發送的表卡照片,發現該表購買時間早於樊先生告知的時間,銷售地顯示為非洲突尼西亞,購買人顯示為「匿名」。後樊先生返還耿女士購表剩餘款項,耿女士與表行溝通並和樊先生確認,得知該表並非購買於表行,而僅是從表行裡的工作人員處購買。耿女士認為表行銷售地和表卡人名稱與約定不符,故認為樊先生存在欺詐。
  • 媒體聚焦 | 微信託人代購車險需謹慎
    微信託人代購車險需謹慎近日,太倉法院就審結了這樣一起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因交強險保單系偽造故無法正常獲得理賠只能由自己埋單1事發後,原告馬某進行住院治療。後經鑑定機構鑑定,因車禍致左2-8肋骨骨折構成十級殘疾;左鎖骨遠端骨折遺留左肩關節功能障礙構成十級殘疾;誤工期為四個月;護理期為一人護理三個月;營養期為三個月。原告馬某各項損失達17萬左右,為此原告訴至法院。2
  • 女子明明中了800萬,卻領不到錢?法院這樣判!
    中大獎本來是很幸運的事,但有個中獎者卻高興不起來。根據中山市第一人民法院發布的消息。2020年1月9日,中山市一女子阿麗買了108元雙色球彩票,核對號碼,發現自己中了大獎,獎金接近800萬。最終,阿麗同意接受覃某15萬元的賠償。事發後,彩票店老闆覃某多次向阿麗賠禮道歉。阿麗說自己和覃某是多年的朋友,她也是一時貪念所致。所以,籤了諒解書,表示不再追究覃某的刑事責任,也請求法院對她從輕處罰。5月21日,檢察機關提起公訴。法院審理認為,覃某無視國家法律,偽造有價票據,數額較大。
  • 購買日本奶粉,發現來自核輻射影響區,「代購」商家被判賠十倍
    「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前夕,廣州網際網路法院發布了該院成立以來審理的網購合同糾紛十大典型案例。案例內容涉及網絡刷單、濫用退貨規則、跨境代購等網際網路新業態下引發的新類型糾紛,為規範網絡空間的交易行為,降低網絡交易風險提供了行為指引。
  • 一女子被訂娃娃親長大後欲解除婚約遭拒,法院是這樣判的
    5年後,眼看小李和小王快要長大成人,於是在雙方父母的做主下, 二人訂婚。訂婚時,王家給小李家送去7萬元彩禮及煙、酒、茶等禮品若干。又過了5年,女孩20歲了,有了自己的主見,並不滿意父母訂的婚事,於是徵得父母同意後,向男方提出解除婚約,並返還男方彩禮,遭到男方拒絕。
  • 淘寶店主境外代購逃稅300萬被判10年,處罰太重了嗎?
    遊燕在信中稱,她做進口服裝代購3年,被認定犯走私普通貨物罪,判刑10年,罰款550萬元。遊燕的二審刑事判決書顯示,她在香港購買並走私進境的服飾金額共計1140萬餘元,偷逃稅款共計300萬餘元。昨日,遊燕的丈夫萬祈成在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遊燕代購的商品基本上是香港廠家通過順豐快遞境外直郵,並未履行相應報關手續。
  • 家事法苑 | 女子未婚生子後託付給他人撫養 生父把養父母和生母告了 海口法院這樣判
    女子喬遷和男友未婚生下兩個兒子。兩人鬧矛盾後,喬遷將小兒子託付給他人撫養。事後,男友王軍欲要回小兒子的撫養權,將喬遷和小兒子的養父母告上法庭。最終,法院判決小兒子由生母喬遷撫養,王軍適當補償養父母所支出的撫養費用。
  • 湖南株洲某官員家中遭竊4塊手錶,鑑定為文物價值14萬元,小偷被判10年,宣傳部:個人私事不便回復
    湖南株洲一男子入室盜竊了四塊手錶和美元、港幣、人民幣等物品,抓獲後全部退賠給了受害人,終審被判犯盜竊罪入獄十年李強的辯護人提出四塊手錶的鑑定價值過高的辯護意見,無事實和法律依據,李強的犯罪金額未達到「數額特別巨大」的辯護意見,與法律規定不符,法院均未採納。
  • 女子在迪士尼騎車摔傷牙誰之責?法院這樣判!
    女子在迪士尼騎車摔傷牙誰之責?法院這樣判!迪斯尼小鎮公園租騎公共自行車摔傷的牙齒誰來賠2017年10月28日,馬某與男朋友到星願公園遊玩,走到公園西門口時發現有自行車租賃處,便租賃了一輛三輪自行車(兩個大人座、一個小孩座)在公園內騎行。
  • 房子過戶後發現有戶口未遷出 法院判賣方違約賠1.5萬元
    此後,王來洲發現房屋內有他人戶口未遷出,遂將韋曉訴至法院,請求法院判令韋曉支付違約金4萬餘元。不久前,南寧市興寧區人民法院對這起房屋買賣合同糾紛作出判決。過戶後發現房內有戶口未遷出欽州市的王來洲想到南寧安家落戶,在南寧尋覓心儀的房屋。
  • 朋友圈裡的「導遊」代購
    2019年1月至5月期間,宋某以海外代購,幫助預定酒店、機票,借款等名義先後騙取了14名被害人70餘萬元。被害人多通過朋友介紹、海外跟團遊等方式與宋某相識,有些人和宋某還是多年的朋友。由於交付錢款後卻遲遲未收到貨物且聯繫不上宋某,不少被害人意識到上當受騙,去公安機關報案。宋某於2019年7月15日向公安機關主動投案,案發後,其家屬已代為退賠所有被害人全部損失。
  • 海南實施免稅新政後,39名「代購」被抓!他們竟然想出這種辦法?
    事實卻並不是這樣。最近,6個「代購團夥」在海南被查,海關當場抓獲39名代購!即使現在是疫情期間,海關依然是盯著代購的。7月31日,青島機場又一名代購被抓!未申報的品牌首飾11件、名牌包15個、高價值護膚品120餘件,總價約30餘萬元的物品全部被查。
  • 代購奶粉無中文標籤,消費者訴十倍賠償,法院這樣判……
    封面圖片來源於網絡 與內容無關   封面圖片來自網絡   微信公共號:shipinanquanwang   王某在淘寶店花1000餘元海外代購6盒奶粉,在食用一盒後發現無中文標籤,故將某奶粉公司告上法庭,索要十倍賠償
  • 託人「運作」案件 落入詐騙陷阱
    得知表弟因涉嫌犯罪被警方刑事拘留,家住本市的表姐黃女士心急如焚,到處託人想幫表弟減輕刑責。而「有病亂投醫」的舉動,最終被心存歪念的「朋友」「下套」騙走2萬元……2019年6月,家住本市的孫某因倒賣菸草被警方刑事拘留。得知孫某被關進了看守所,一直與表弟感情深厚的表姐黃女士心急不已,到處託朋友找「關係」,想幫表弟減輕罪責。
  • 不會做代購的導遊不是好騙子……
    2019年1月至5月期間,宋某以海外代購,幫助預定酒店、機票,借款等名義先後騙取了14名被害人70餘萬元。被害人多通過朋友介紹、海外跟團遊等方式與宋某相識,有些人和宋某還是多年的朋友。由於交付錢款後卻遲遲未收到貨物且聯繫不上宋某,不少被害人意識到上當受騙,去公安機關報案。宋某於2019年7月15日向公安機關主動投案,案發後,其家屬已代為退賠所有被害人全部損失。
  • 代購食品沒中文標籤能否十倍索賠?商家屢當被告並敗訴
    通過代購購買食品、保健品後,以其未提供中文標籤將商家訴至法院,並索要十倍賠償。北京青年報記者注意到,最近幾年隨著代購生意越來越好,隨之引發的糾紛也越來越多。不少代購商家都表示,自己曾被消費者以所售商品無中文標籤為由起訴,大部分情況下法院都會判對方勝訴,即使接受調解往往也要支付幾萬元的賠償費用。商家稱,自己這是遭遇了職業「碰瓷者」。
  • 微信代購遇到賣假貨的?聊天記錄可以做證據
    公安機關在其住所內發現假冒的「LV」、「Celine」、「Prada」等皮包,「Chanel」的皮夾、包、耳釘,「Omega」、「江詩丹頓」、「萬國」品牌手錶等24件商品。據統計,在2013年,這名杭州女子銷售假名牌的商品共計價值人民幣11萬元。    檢方認為,「該女子犯罪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應當以銷售假冒註冊商標的商品罪追究其刑事責任。」
  • 女子攜超10萬元韓國代購化妝品入境被武漢海關查獲
    荊楚網消息(記者李柯 實習生容書慧 通訊員馬文麗)12月9日,記者從武漢海關獲悉,該關近期在武漢天河機場查獲大量化妝品、奶粉等境外代購商品。  近年來,國內海外代購市場規模迅速增長。11月30日,武漢天河機場海關緝私分局立案調查了一起旅客涉嫌超量攜帶走私應稅物品進境案。
  • 女子被藏獒嚇到撞車致高位截癱,主人被判賠100多萬元
    浙江諸暨市的周女士因鄰居丁某家的藏獒被嚇得騎電動車撞牆致高位截癱,藏獒主人丁某被判賠100多萬元。25日,相關話題也引發網友熱議。女子被藏獒嚇到撞車重傷後診斷為高位截癱周女士只能壯著膽往前騎,剛要經過藏獒時,藏獒突然轉身向周女士方向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