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每個器官都有自己的壽命,膝關節也不例外。隨著年齡的增長,膝關節在長期承受重力下,關節軟骨也漸漸磨損,軟骨下硬骨增厚,關節變形,失去彈性,患者者常因關節疼痛和變形,無法蹲踞、無力上下樓梯,只要活動或站立太久,就會馬上感覺當膝蓋疼痛酸軟,苦不堪言。
據統計,50歲的人有膝關節退化的比例大約佔30%,60歲比例激增到60%,到80歲就幾乎是百分之百了。膝蓋退化的問題都有可能發生在每個人的身上,但並不是說某天走著走著就突然退化。
膝蓋退化問題多半都會發生在原先膝蓋酸痛問題卻沒有妥善處理的人身上,而這一類酸痛的發生問題大多是因為膝蓋周圍軟組織(如肌肉、韌帶)支撐力不足而造成膝關節的軟骨直接承受壓力,加速膝關節的磨損率。
以下是導致膝蓋加速退化的幾大原因,希望廣大跑友有所注意請注意,這只是存在概率的可能,並非百分百完全一定,還有就是這些是功能退化,並不一定是會有膝蓋損傷,所以大家做到防範於未然最好了。
1、肥胖
我們都知道膝蓋是承受上半身重量的來源,當上半身的重量增加,間接的也會影響到膝蓋磨損的速度;而我們可以從 BMI 參考數值發現,當 BMI 顯示為過重或是肥胖(數值超過 25 時)的時候,膝蓋退化的風險也會跟著增加,建議如果想減肥的朋友千萬不要做大量的有氧,應該要先從飲食控制開始喔。
2、年紀增長
膝蓋中的軟骨,本來就屬於磨損耗材,隨著年紀增長磨損久後,軟骨就會逐漸的消失,但並不代表軟骨不見就會發生疼痛的問題喔,通常要非常硬的骨膜磨出一個洞才會產生劇痛問題!
另外如果工作需要跪、蹲、爬樓梯、搬重、久站,間接的也會提升膝蓋退化性關節炎的風險,建議大家也可以透過運動來去鍛鍊膝蓋周遭的肌肉!
3、長時間久坐
人體雖然可以比作一架精密的儀器,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減少使用就可以延長它的壽命,尤其是對於關節部位來說。
關節軟骨本身是「被動」的,因為缺乏血管,它需要靠周邊關節液以及軟骨下制養血管來提供養分,而這個過程,需要一種「壓力差」來轉化。
有了適當的運動刺激,關節滑液就能在關節內流動,起到潤滑和提供營養的作用。相反,如果久坐不運動,關節腔受到的刺激不夠,關節液也無法釋放,無法供養,起不了潤滑劑的作用,而且關節周圍的肌肉組織會日漸萎縮。
關節就像工具一樣,也需要經常運動,這樣關節軟骨經常受到適當的刺激,促進新陳代謝。關節滑液才能在關節內到處流動,起到潤滑和提供營養的作用。而跑步會刺激關節滑液的流動,能夠滋潤膝蓋關節,避免膝關節僵化。
相反,如果長期不運動,關節內的滑液無法充分流動,而且關節周圍的肌肉組織會日漸萎縮。長此以往,關節就失去了保護,關節損傷的機率自然會增高。
4、缺乏適度運動
有些人有膝蓋越運動越容易磨損的錯誤觀念。事實上,就像汽車開久了,零件會磨損沒錯,但不要忘了汽車太久沒有開,可是會連引擎都發不動喔!
經常運動會穩固的下肢肌力有助維持關節的穩定度,減少傷害或磨損。大家只要平時多做增強下肢肌力的運動,都對膝關節有一定保護作用。另外,在運動時,關節滑膜會產生比較多的潤滑液,等於是天然的玻尿酸,也不失為良好又簡單的關節保養法。
5、膝蓋曾經受傷
膝蓋曾經受過傷的患者,因為舊傷處理沒有妥當,使得膝蓋周圍的肌肉、韌帶穩定度變差,因此就會容易出現膝蓋退化發鹹的現象,建議大家可以透過放鬆按摩或是物理治療師的協助,排解周遭緊繃或沾黏的肌肉。
6、手指出現退化
雖然手指退化和膝蓋退化的關係文獻不多,但根據相關膝蓋的論文都指出,手指退化現象可以用來預測膝蓋甚至是髖關節的退化情況;如果你身邊有手指關節退化問題(手指關節較粗),都較有可能容易發生膝蓋退化現象喔!
7、肌肉力量不足的女性
由於女性的關節柔軟度較好,但相對的也代表關節的穩定度會較差,加上先天肌肉量不如男性,因此會讓膝蓋軟骨所承受的壓力變大,就會更容易產生膝蓋退化、發炎的問題。
8、嗜吃含糖飲食
攝取過多的糖與澱粉,最後大多轉變成脂肪的形式儲存在體內,而且,攝取糖類後,血中胰島素會急速升高,不但將這些糖分變成油儲存到肝臟及脂肪細胞,也會讓下一餐更容易餓,形成一個惡性循環,最終導致肥胖。另外,糖類在體內是一種促發炎物質,易讓原本已發炎的關節情況變得更嚴重。
由此可知,要控制體重,控制糖與澱粉的攝取遠比控制脂肪攝取來得重要。建議:攝取足夠的肉類蛋白質、蔬菜、堅果種子類和一些水果,少量澱粉,不吃精緻加工的糖。
以上8個導致膝蓋退化的情況,你中了幾個呢?希望大家都合理運動,科學善待你的膝蓋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