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貨丨古琴基礎知識《如何認準各弦徽位處的泛音》

2020-12-13 正麟殿

泛音是古琴最富有魅力的音色之一,與按音、散音共同構成古琴的三大音色體系,如用天、地、人三才來寓意此三種音色的話,泛音應位於天,被譽為「天簌之音」。

其它樂器雖也可演奏泛音,但少有能像古琴這樣能如此豐富、如此清晰地演奏旋律的,如《梅花三弄》、《流水》等琴曲的泛音段落。古琴的十三徽各配一泛音,同一弦不同徽位的泛音或兩音相同、或倍半相和、或子母相依,但各徽處的泛音究竟為何音呢?各徽處的泛音與該弦的散音有何關係、相差幾何呢?

這對於初習琴者來講恐怕並非易事,只能是依照教材「按圖索驥」了,如不知各徽位泛音排列的規律,十三處的泛音全憑死記硬背,我想多有不便。

本文便試著運用一些簡單的琴律知識,來一一找出各徽的泛音及其排列的規律,以解初琴者難辨之苦。

古代及現代的一些琴學教材中,對於各徽處泛音的定位,多有論述,但古書過繁,新書過簡,無論是古書的長篇累牘還是新書的僅列簡表,都很難讓初習琴者一窺究竟。

為行文方便及文字淺顯易懂,本文在敘述時多選用了一些現在常用的音樂詞彙的來作解釋,如宮、商、角、徵、羽等五音,本文則用的簡譜的「1」、「2」、「3」、「5」、「6」來記代替。

用西樂的「表」來解釋中樂的「裡」,或許不倫不類,恐貽笑大方,但因能力有限,也望方家見諒。

首先,我們先了解一下古琴泛音的發生原理:

通過左手在琴弦均分點處的虛按(或虛點),以阻止整條弦的振動,只讓部分琴弦振動,部分音段的振動,便產生了古琴的泛音,左手所虛按的地方便是古琴的十三個徽位。

其實古琴整條琴弦的所有的地方,都能把整條弦平均分成若干份,但我們人類耳朵所能接受的,也只是有限的幾等份。古人將古琴泛音的潛力發揮到了極至,十三個徽位,十三個分音點,恰好好處,不多不少,增之太繁,減之太簡。

接下來,便從琴的徽位入手,一一解釋各徽泛音。

一、七徽——二分音點

七徽把琴弦均分成兩部分,也是整條弦的二分音點二分之一處。「倍半相生」是古琴常用的一種生律法,無論是「五度相生律」還是「純律」,都運用到了「倍半相生」這一原理。

什麼時「倍半相生」呢?

就是琴弦加倍,則所發音為低八度,弦長減半,則所發音為高八度,故低八度為「倍」,高八度為「半」。以發音中國傳統的律管來打個比方,一個長10CM的管子,此管的音高為「1」,要想找出它的高八度高音「1」,便需把管子減半,重做一個5CM的管子即可(此說僅指原理,成律並非如此簡單,管子的口徑、材料、吹奏方法等影響音高的因素有很多,如管子的口徑應隨之而變);反之想要找出它低八度的低音「1」,便需把此管子加倍,再做一個20CM長的管子即可(管子口徑也應隨之而變)。

古代的「倍半相生」及「三分損益」便是從古代的管樂和弦樂上發現的,況古琴弦質內實,可隨手右彈左調,安其一弦便能兼取各音,所以古琴較律管用此律也更加清晰。七徽是整條弦的二分之一處,所以此處的泛音的音高便是此弦散音的高八度,以三弦為例,三弦的散音為「1」(簡譜記作低音「1」,此處只是做一參照而已),那麼七徽泛音的音高便是其散音的高八度———高音「1」。

結論:七徽==散音的高八度

二、五徽、九徽——三分音點

五徽和九徽是琴弦的三分音點,即把古琴均分成了三等分。先說九徽,《如何定弦》一文中已經提到九徽按音為本弦散音的子音,即與散音成五度關係,如果三弦散音為「1」,那麼此處的按為即為「5」,泛音也由典型的「三分損一」所生,故九徽處的泛音也為「5」,只不過要比按音高一個八度而已,所以九徽處的泛音為高音「5」,與此弦的散音相差一個八度又加一個五度。根據「相同分音點泛音等高」(也有特例,下文詳解)的原理,所以五徽處的泛音,也為高音「5」,與此弦的散音相差也為一個八度+一個五度的關係。

結論:五徽、九徽==散音的八度加一個五度

三、四徽、十徽——四分音點

四徽、十徽與七徽等同為琴弦的四分音點,即把琴弦均分為四等分。七徽上文已經得出結論,為該弦散音的八度音,此處先放下不提。另外,我們先換個角度來看一下另外的兩個徽,四徽是七徽至嶽山這一部分琴弦的二分音點,也就是四徽又把這一段均分成了二份;同理,十徽也把七徽至龍齦這一部分均分為兩部分,那麼我們再套用「倍半相生」的原理,十徽與四徽便為七徽處的高八度,與該弦的散音也為同一音,只不過又高了一個八度而已,即與該弦散音相差兩個八度,還用上文的三弦散音為「1」舉例,那麼四徽與十徽處的泛音便為倍高音「1」。

此處又出現一個矛盾,即上文所提到「相同分音點泛音等高」的原理,七徽與四徽、十徽也同為該弦的四分音點,為何音高與四徽、十徽又相差一個八度呢?

我們也別忘了,七弦不僅為琴弦的四分音點,同時也為該的二分音點,換言之,七徽為該弦的四分之二處,用分數的形式記錄便為2/4,其實在數學中一般是不這樣記錄的,2/4隻被記錄成1/2,所以此處要衍成了一個原則:「泛音就近不就遠」,即該徽的泛音,只算第一次均分時的一個分音點,也就是較小的一個分音點,即只算它的二分音點,而不算它以後又被做為新的四分音點及六分音點。

所以七徽雖與四徽、十徽一樣為四分音點,但他們的泛音音高卻不相同,只不過為同一個音而已。同樣的問題也出在下文琴弦的六分音點上。在六分音點中,七徽、五徽、九徽也與二徽、十二徽一樣,同為琴弦的六分音點,但七徽與五徽、九徽,五徽、九徽又與二徽、十二徽處的泛音也各不相同,原理同上,下文便不一一解釋。

結論:四徽、十徽==散音的兩個八度

古琴譜

楚歌 大悲咒 滄海一聲笑 神人暢 歸去來兮 瀟湘雲水 秋風詞 漁歌唱晚 佩蘭 酒狂 高山 關山月 韋編三絕 雙乙反調 鷗鷺忘機 石上流泉

○ 近百首經典古琴譜,在後臺輸入想要查詢的琴譜名字,即可獲得

古琴書籍

○ 近百部經典古琴類目電子書,在後臺輸入關鍵詞「電子書」,皆可獲得

相關焦點

  • 小蘭幽學古琴|怎樣彈好泛音
    古琴有三種音色:散音、按音、泛音。散音如大地般沉穩,按音如人在吟唱,泛音如天籟之音。散音即空弦音;按音即左手按弦得音;泛音即左手快速的點弦得音。散音、按音我們都了解,那麼泛音是什麼?說到泛音那就要先說說基音。基音就是振動體固有的振動頻率。拿古琴來說就是散音。那這個弦在振動的時候除了整體振動之外,振動體的部分也在振動。這些振動的音就是泛音。比如,弦的一半單獨振動,弦的三分之一單獨振動等等。
  • 一丨古琴調弦定音法
    在確立了五弦的絕對音高后,就可以此為基準,根據各弦的相對音高調準其它六弦。前文已經說明,古琴既可以按純律定弦,也可以按五度相生律定弦,而大多數情況下都是按五度相生律定弦的。下面就分別以兩種律制的定音調弦方法作對比敘述。
  • 要想把古琴學好,古琴調弦方法一定要知道、琴弦校音常用法要知曉
    況且這四個多八度的音基本上都是常用音域(由於古琴有效振動弦的長度較一般樂器長,音低振幅大,振動時包含的自然泛音較多,因此相鄰的兩個按、散八度音之間的八度感覺並不十分明顯)。泛音之多,應用之頻繁,是古琴的一大特點。泛音是琴弦振動的同時,手指在弦的各振動節點上點觸而得的聲音,音色清晰明亮、晶瑩圓潤。
  • 古琴音色的特點和解析
    泛音泛音是左右手指法配合形成的一種彈奏方式,左手手指虛按琴徽,如蜻蜓點水,抑制了全弦振動,只保留以所按徽位處為波節的振動模式,如果觸點在琴弦的1/2處,那麼泛音頻率就是琴弦基頻的2倍,音高就是散音全弦振動的2倍,如果觸點在琴弦的1/3或2/3處,那麼泛音頻率就是琴弦基頻的3倍,音高就是散音全弦振動的3倍,以此類推。
  • 學古琴記不住琴譜?優選五線記譜法!必記弦名弦音、指法記譜規則
    弦名、空弦音、泛音一——一弦 二——二弦 三——三弦 四——四弦五——五弦 六——六弦 七——七弦弦名用中文數字書寫,記於音符上方,並多用於按音。——泛音。記於音符符頭的上方或下方。等——泛音的徽位。與泛音符號記在一起的中文數字表示徽位數,即表示一徽上的泛音、二徽上的泛音……至十三徽上的泛音。琴上泛音之多,連同古已用之的徽外泛音多達百餘。為避免混淆,故作此設計。
  • 古琴調音為什麼這麼重要?
    調音器的優點是非常適合初學者建立標準音高(440 Hz), 這是科學技術給我們帶來調音的方便性,基本上可以滿足初學古琴修習者建立音準的概念,它的優點是用起來簡便直觀,精密靈活,缺點是在嘈雜環境中易受幹擾,且缺乏對耳朵聽音能力的鍛鍊。第二種方法是五度相生律泛音定弦法。
  • 古琴指法和符號
    弦、徽符號說明 弦--自外向內分別為一弦、二弦、三弦、四弦、五弦、六弦、七弦共七根弦。 徽--自右向左分別為一徽、二徽、三徽、四徽、五徽、六徽、七徽、八徽、九徽、十徽、十一徽、十二徽、十三徽共十三個徽,其符號分別為:。每徽間又等分成十分,其符號分別為:。
  • 學習古琴需要的基礎知識
    初學者古琴入門,我們今天講一下關於古琴初學者學習古琴需要的一些基本知識。古琴的上手難度其實並不大,學習一個東西首先要了解它的來源,了解它的基本構造、了解它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項,才會更好、更快的使用好它,今天我們就一起了解一下學習古琴西藥的基本知識都有哪些。
  • 古琴指法符號解釋,如何看懂古琴譜?
    古琴指法符號解釋 古琴譜也叫減字譜,減字譜的指法符號,是由文字譜的譜字減筆縮寫而來的,開始較繁,各譜使用也不一致 減字譜的譜字,也就是指法符號,大多和現代漢語相吻合,現分三類敘述如下: (一)古琴右手指法符號 彈琴是用左手按弦,右手彈弦,彈的部位,一般在嶽山與一徽之間,高音區的按音亦可在一徽左右,以便取音柔和。右手向徽彈出叫「出」,向身彈入叫「入」。
  • 古琴的結構與分類
    古琴頭上部稱為額額下鑲有用以架弦的硬木稱為嶽山,又稱臨嶽,是古琴的最高部分古琴底部中間和尾部,各有一個出音孔或長方形或圓形中部大的叫龍池,底下小的叫風沼,用以架弦龍齦兩側的邊飾稱為冠角,又稱焦尾七根琴弦上起承露部分,經嶽山、龍齦轉向古琴底的一對雁足,象徵七星用以支撐琴體兼綁縛琴弦的腳古琴一弦的外側面板上鑲有
  • 古琴結構圖解(構造圖)
    古琴最初只有五根弦,合五行宮、商、角、徵、羽,周朝時周文王思念其子伯邑考加弦一根,是為文弦,武王伐紂加弦一根,是為武弦,合成文武七弦琴。古琴的組成:琴面、琴弦、琴徽、嶽山、蠅頭、琴底、龍池、風沼、雁足、軫子、軫池、護軫等。
  • 初學古琴需要掌握這些基礎知識
    古琴長三尺六寸五分,象徵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寬六寸,象徵六合;厚二寸,富天地陰陽之氣。琴面上有標示音位的十三個徽,象徵一年中的十二個月與四年一次的閏月。傳說古琴本有五根弦,按著宮、商、角、徵、羽定弦,分別代表著金、木、水、火、土五位元素,後來周文王加一弦,周武王加一弦,故得七弦。其琴面拱圓,底板平坦,與古時天圓地方之說相應和。
  • 史上最全的古琴知識,建議收藏
    琴徽 一弦外側的面板上嵌有十三個圓點的標誌,稱為徽。徽多用螺鈿製成,考究者也有用金、銀、玉、石等質地的材料精製而成。徽的點位實為弦的泛音振動節點,自然而成,其音律為純律。在按音彈奏時則作為按音音準的參考。
  • 古琴減字譜的來歷
    古琴減字古琴減字譜是怎麼構成的呢?一般而言,古琴的減字譜一般分為四部分。上方記錄左手指法,下方紀錄右手指法。左上為左手按弦用指,右上為所按徽位,下方外部為右手指法。內部為所彈、按弦。除此基本標識之外,古琴的減字譜還有續部、注釋,一般用來標示音的細微變化。但由於減字譜無法記錄每個音的時長,故而造成了大量琴曲的失傳。現存世僅有150多部古琴譜,包含著3000多首古琴曲。減字譜又叫指法譜或手勢譜,它是由古琴的文字譜演變而來。
  • 古琴與古箏的區別
    琴弦均勻排列於箏面上,每根弦均由人字形的弦馬支起,屬於彈撥樂類的"有馬樂器"。  其三,音域、音色、表現力上的區別  古琴雖只有七根弦,但一弦多音,其音域寬達四個多八度,藉助面板上的十三個"琴徵",可以彈奏出許許多多的泛音和按音。
  • 古琴的左手指法詳解
    對於古琴初學者而言,學完古琴右手指法就該學習古琴的左手指法了。但是左手的指法和右手還是有很多大區別的,左手的指法不但需要彈撥,而且還需要是按住琴弦的。今天講解的是古琴的左手常用指法。左手大指(大):指甲中部。與弦成一定斜角。前面加一個空閒音。
  • 泛音是什麼?吉他泛音奏法有哪幾種?自然泛音和人工泛音
    泛音意思是講一種音色,當一根弦震動的時候除了發音體整體振動產生的最低的音是基音,以基音為標準,其餘1/2、1/3、1/4等各部分也是同時振動,是泛音。泛音的原理是怎樣的?泛音的原理是這樣的:手指虛按在琴弦上(僅僅接觸琴弦但不用力),琴弦的振動將受到限制,只有以此觸點為節點的振動才被保留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