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老王觀歷史」,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免費收到最新內容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明成祖朱棣(1360年-1424年)是明朝第三代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受封為燕王,後發動靖難之役,攻打侄兒建文帝,奪位登基。明成祖的統治時期被稱為"永樂盛世"。
從永樂八年(1410年)開始,明成祖朱棣親自率領明軍進行北伐,迫使蒙古本部的韃靼稱臣納貢。永樂十年(1414年),明成祖朱棣舉行第二次北伐,擊敗了蒙古另一部瓦剌。永樂十七年(1421年),永樂帝舉行第三次北伐,大敗兀良哈蒙古。明成祖五次親徵蒙古,有效地打擊了蒙古貴族勢力的侵擾破壞,保障了各民族的安寧,有利於促進社會經濟的恢復和發展,進一步鞏固了中央政權的統治。
農業是立國之本,歷朝歷代基本都是奉行重農抑商政策;農業是本,得到重視,商業是末,受到歧視。在此背景下,中原王朝就成了如今西方史學家所說的"農耕文明之守護者","綠色文明之捍衛者";而西方則是"海洋文明之開拓者","藍色文明之創造者"。
確實,中國帝王,很少重視對海洋之開發,海外貿易大多是民間進行;帝王只知道捍衛華夏疆土,很少去考慮開發與利用外海資源。漢朝、唐朝、宋朝雖然重視海外貿易,"絲綢之路"玩得不亦樂乎,但並不能算是國家的"海洋戰略"。朱棣則不一樣?他是第一個重視"海洋戰略"著眼全球之帝王,西方史學家說他是"世界級大帝"。
鄭和下西洋,不只是老生常談的朝貢貿易,炫耀國威,尋找建文帝這麼簡單;更重要的是,聯合印度洋國家,抄襲帖木兒帝國後路,讓其不敢輕舉妄動。要知道,帖木兒帝國可是大明帝國之外,世界第二強國,前不久還幹翻正在崛起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並成功將其肢解成四份。
朱棣在歷史上也算得上是一位名垂青史的帝王了,在位時期的豐功偉績還是值得大書特書的,僅僅一次閱兵就震撼了很多國家。
在永樂十九年的時候,朱棣當時已經遷都北京,在北京周圍集中了十萬兵馬,精心挑選了神機營,五軍營等等,表演各種項目,騎兵步兵等想配合,表演很多軍事科目。震撼住了當時跟明朝接壤的,也一直是明朝心腹大患的,帖木兒帝國,當時帖木兒帝國經常跟明軍發生戰鬥,但是這次 之後,一直派遣使節,明朝就前來朝貢了六十多次。
從文中我們可以看出來朱棣是明朝歷史上最為強大的君主之一,他在位期間親徵蒙古保證了國家的穩定,開發海洋促進海外忙一的往來,派鄭和下西洋不僅僅是宣傳郭偉更是為了震懾周邊國家。
【免責聲明】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站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部分文章為轉載,並不用於任何商業目的,我們已經儘可能的對作者和來源進行了通告,但是能力有限或疏忽,造成漏登,請及時聯繫我們,我們將根據著作權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刪除有關內容。本站擁有對此聲明的最終解釋權。
-END-
感謝大家的閱讀,你的閱讀是對小編的鼓勵,如果覺得文章還不錯的話,小手輕移點一下右下角,點「 好 看 」,謝謝對小編的支持,小編一定每天給你們帶來更多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