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究解詩

2021-02-23 捫腹閒話

 

平時不怎麼寫學術論文,對於一些學術活動,就得刻意地表現出比較積極的樣子,因為這樣在領導眼裡,吳某人至今沒有發表什麼論文,那就是不能,而不是不為了。因此凡是有外校專家學者來作講座,只要是接到通知,我都會去聽聽,露露面。但有時候,聽這樣的講座,卻不能不算是一種折磨,因為那時間,有時候得用天上的單位來算。(「天上一日,人間一年」)但是沒有辦法,講座還是陸續不斷地來。昨天晚上請的是吉林大學的一個教授,姓沈,是專門研究唐詩的,講座的題目記不太清了,大概是:《全唐詩的創作接受史研究之建構》,看上去很霸氣,但什麼叫創作接受史,光看題目,卻想不出個所以然,看來的確比較高深,得去現場聆聽。
 

五六點時突然下起大雨,而且還是瓢潑大雨,猶豫了半個小時,還是去了。一聽之下,才知道所謂的「創作接受史研究」,不過是將後人詩句中化用唐詩或摹擬唐詩的部分找出來,找出來了也不分析,就只是找出來了事。從他的自述當中,可以知道他在這個研究方向上已經花了十來年的精力,並說當前全中國都還很少有人這樣來研究唐詩的接受史,言外頗有捨我其誰的自得之意。我不太懂學術——當前的學術,對於這種研究的意義與價值,除了隱約覺得有些大而無當之外,其他的確無從置喙。

該教授聽口音應該是東北人,聲音洪亮,口才也不錯,其間講到自己曾經在陝西讀過書,說陝西的冬天很冷,而且居然沒有暖氣,他因此得了關節炎云云。他且接著說道:「杜甫那兩句著名的詩:『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臭字歷來大家都解釋為發臭,但只要是在陝西呆過的人,就絕對不會理解為發臭,因為陝西的冬天實在是太冷了,酒肉只會凍結保鮮,絕不會發臭變質。因此這個臭字應該理解為嗅。你們看,一邊是酒肉的香味,一邊是窮人的死骨,對比多麼強烈!」
 

談到對古典詩歌的鑑賞,我自信還是有一點心得體會的。杜甫的這兩句詩,之前也如大多數人一樣,理解為豪門貴族酒肉多得吃不完,都發臭了,而窮人卻受餓挨凍而死,強烈而扼要地概括出貧富差距的懸殊。但這回卻聽到如此不同的解說,乍聽之下,為之一震,頗有眼前一亮的感覺,再一推敲,卻發現這樣的解釋純粹是不懂詩大殺風景的學究之言。首先,臭誠然有嗅味的意思,但同時也有發臭的意思,而且這個義項還很早,這只要一查《古漢語常用字字典》就會知道的。其次,陝西的冬天也許很冷,酒肉凍不壞,但杜甫為了突出詩歌的中心,他完全可以有意地讓這些酒肉腐敗發臭,須知詩人是在寫詩,而不是在介紹陝西的凍肉。其實很多時候詩人寫詩更多的是想像之詞,而不全是客觀的描寫。為了抒情的需要,可以模糊或捏造事實。比如唐朝有一個人,閒來無事,寫了一首詩,中有「長日惟消一局棋」這一句,結果卻差點被皇帝當作偷懶的證據,好在有人為他辯護,說詩人之言不可信,才算擺平。詩人之言不可信,誠然,但這不可信之中,卻有更可信的東西在。酒肉在陝西的冬天不會發臭,這也許是客觀真理,但杜甫仍然可以說「朱門酒肉臭」,就是因為這樣可以更突出地顯示出貧富的懸殊。
 

當然,如果肯再翻一下《杜詩詳註》,則裡面引黃山谷曰:「《孫子新書》:楚莊攻宋,廚有臭肉,尊有敗酒,而三軍有飢色。」這裡黃庭堅引的《孫子新書》,當是《王孫子新書》,因為這段話是出自《藝文類聚》,裡面所引就是《王孫子新書》,而《藝文類聚》這樣的「兔園冊子」,是杜甫那一時代的詩人所必讀的基本書籍,那麼「朱門酒肉臭」這句,當是化用《王孫子新書》中的這一段話,可以無疑了。而「廚有臭肉,尊有敗酒」,臭既與敗相對,那麼,當解為發臭而不是氣味,是顯而易見的了。

 

錢鍾書先生的《管錐編·毛詩正義·河廣》這一條中,列舉了不少學究解詩的例子,比如考證唐代的酒價,對比河與漢的寬窄,在錢先生看來,都是「痴人不可與說夢」的。
 

但歷來這樣的學究總是屢見不鮮的,對於「朱門酒肉臭」的「新解」,再次印證了這一點。而我卻又有一種別樣的感慨:研究了幾十年的唐詩,見識不過如此,則目前所謂的學術,不搞也罷。

 

相關焦點

  • 解詩,解學問,解教育——孫玉石老師訪談
    另外我開設了「現代詩導讀」、「穆旦詩導讀」,我先講自己關於現代解詩學的思想,進行解詩舉例,然後讓學生選擇我規定的一些較為複雜難懂的新詩作品,進行一首首詩的解詩報告,大家進行討論,課後再將報告寫成文章作為作業交給我。
  • 孔子重詩愛詩更好解詩 常對詩的本義做引申演繹
    孔子重詩愛詩更好解詩 常對詩的本義做引申演繹   孔子重詩、愛詩,其理解詩意,「體貼入微」。他提倡讀詩、學詩的時候,腦袋瓜兒要靈活,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儘量深入詩的神髓和精妙之處,挖掘出詩的各種各樣的含義,甚至不惜引申、演繹到遠離詩的本義——由此應看到孔子對詩其實是個「實用主義」者,他之所以如此挖空心思,宗旨只有一個:為我所用。  舉兩個例子。  一是《論語·學而》中孔子與子貢的一段對話:  子貢曰:「貧而不諂,富而無驕,何如?」
  • 語體得當 情感細膩 形象鮮明 詞語色彩錘鍊 讓作文雅如詩美如畫
    詞語色彩錘鍊好了,你的文章就可以雅如詩美如畫!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吧!01詞語的感悟色彩錘鍊大多數漢語詞彙是具有感情色彩的。例句3:中國要作家,要「文豪」,但也要真正的學究。」學究「一詞的本來感情色彩是貶義。如例句1中的用法。的「學究」是貶義色彩。例句2中的「學究」與「遷腐」並用,更加明示其貶義色彩。
  • 歐洲杯抽籤結束,老學究小組賽大膽預測
    關鍵戰:西班牙VS波蘭,6月20日,觀看萊萬多夫斯基和塞爾吉奧·拉莫斯的攻防對抗是老學究最期待的事情之一,儘管西班牙整體強大,但是不得不說他們已經不像曾經那樣無法戰勝了。
  • 歷史上著名的發財詩,沒有一個生僻字,卻至今無人能解
    在詩詞中,有一類詩體特別受關注,就是謎語詩。謎語詩沒有一般詩詞要求那麼高,所需要的詞彙也不比詩詞那般高大上,謎語詩主要是考驗一個人的巧勁兒。宋時宰相王安石想要擁有一個屬於自己的花園,於是請了一個木匠。
  • 寫好格律詩十二方法試解,寫詩不是無病呻吟
    試解:梁秀芬 編輯:指尖花花一、意境深邃解釋:意境:指文藝作品中客觀景物和主觀情思融合一致而形成的藝術境界。三、詞語美妙就是用語恰當、有特色,有詩味,讀起來給人一種美的享受。四、用韻精準指一首詩用平水韻還是中華新韻還是通韻要專一,不許竄韻,不能雜用。
  • 李商隱最難解的一首詩,短短56個字卻運用了四個典故!
    李商隱是唐文宗時的進士,因為出生於中晚唐,當時宦官弄權、藩鎮割據,他雖然有報國之心但卻不被重用,這從他的詩詞《賈生》中可以看出端倪,從文學作品上來看,他的詩篇構思新奇,風格穠麗,但部分詩歌過於隱晦迷離,難解其意,而他所有的詩中最難解的應該就是這一首《錦瑟》了。
  • 李商隱最通俗的一首詩,讓人一看就懂,卻仍給讀者留下難解之謎!
    李商隱最通俗的一首詩,讓人一看就懂,卻仍給讀者留下難解之謎!李商隱的《夜雨寄北》,到底是寄誰的?妻子還是友人?但是,一提起李商隱的詩,人們的第一感覺就是:「李商隱的詩寫得雖然非常好,但看不懂!」不僅僅是現代人讀不懂,就連元代的著名詩人元好問也發出了「詩家總愛西崑好,獨恨無人作鄭箋」的慨嘆。確實,李商隱的詩構思新奇,風格穠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與無題詩寫得纏綿悱惻,為人傳誦。
  • 李商隱最負盛名的一首詩,無人解其真意,卻依然流傳千古
    一、詩的大意何謂「錦瑟」?「瑟」是古代的一種樂器,「錦」則是裝飾華美的意思。所以「錦瑟」就是指裝飾華美的瑟。雖然詩名為「錦瑟」,但這首詩並不是專為說這種樂器。了解李商隱的人都知道,他善於作無題詩,他的很多詩是沒有題目的,有的雖然有題目,但其實就是以詩的開頭幾個字為題,並不能代表整首詩的內容,這首《錦瑟》就是如此。
  • 也說「詩無達詁」
    正因為詩義是確定的,所以,我們應該避免對詩歌亂解一氣。為什麼對詩歌會有胡亂解釋?這有兩方面的原因,一則大致確定的詩義本身也有模糊性,這一點,下節再談;二則「詩無達詁」的推波助瀾。人們都是追求個性的,做詩追求個性,解詩也追求個性。作詩追求個性,那是極好的;只有富有個性的詩歌才能夠沁人心脾,讓人覺得親切可親。但是,解詩追求個性,就很成問題了。
  • 汪欣欣丨邵傅《杜律集解》考論
    《(乾隆)福建通志》「林世璧」條云:「閩縣邵傅、福清王廷欽皆豪於文,能詩,與世璧齊名。」[⑧]林世璧乃嘉靖中諸生,可見邵傅主要活動於嘉靖年間,且名於當時。著有《青門集》《樸巔集》《杜律集解》。邵傅去世後,明代閩地著名藏書家徐熥有《哭邵夢弼廣文》《小苕溪懷邵夢弼》等詩[⑨],表達深切懷思。
  • 陳寅恪詩箋釋八則
    胡文輝解為「陽謀」,餘英時將詩中「湘波」解為「毛澤東」,均可通,但還可細解。本詩也是寫章士釗的。我解陳詩中涉及章士釗的詩,已刊今年《信睿》雜誌第九期,以下不再具引。陳詩《丁酉首夏贛劇團來校演唱〈牡丹對藥〉〈梁祝因緣〉戲題一詩》,作於1957年4月間。我已詳細解出係指章士釗。
  • 金剛乘悉陀修行詩試解——薛克翹
    關於金剛乘八十四悉陀(成就者)以及他們的修行詩,筆者已發表過多篇文章,今再譯幾首並予討論,望就教於方家及有興趣的讀者。本文主要試圖通過對幾位悉陀的修行詩分析,說明金剛乘中後期的發展變化軌跡,以及在不同的發展節點上,他們在觀念和修法上的取捨與變更。金剛乘悉陀們是沿著佛教大乘——真言乘——金剛乘(包括易行乘和時輪乘)的發展軌跡一路走來的。
  • 敖陶孫的詩有哪些?敖陶孫的詩詞全集20首
    在太學,曾寫詩送朱熹,又作詩悼趙汝愚,忤韓侂胄。慶元五年(1199年)進士。歷任海門縣主簿,漳州府學教授、廣東轉運司主管文字。因臨安書商陳起刊刻《江湖集》受株連貶官。官至溫陵通判。寶慶三年(1227年)卒。著有《臞翁詩集》2卷,收入《南宋群賢小集》。《江湖集》、《江湖後集》可見其佚詩。
  • 白居易詩句以易懂著名,這一首謎語詩無解,至今沒人看懂其中所指
    白居易詩句以易懂著名,這一首謎語詩無解,至今沒人看懂其中所指唐宋時期在我國的歷史上是佔據了很重要的一個位置,這個時期發展衍生出來的文人墨客那是相當的多的,我們熟知的「唐宋八大家」等等,這個時期的書法家、文學家、詩人等是整個歷史的一個巔峰的時期
  • 孟子「以意逆志」《詩》學思想再審視
    我們在前文已經論證了孟子在詩教目的的統攝下多進行斷章取義,那麼孟子在這裡為什麼又以「以意逆志」反對斷章取義呢?合理的解釋應是孟子的目的發生了變化,他在這裡的目的是「解詩」而非「詩教」,他的角色是解詩者而非傳教者。從思想家的自我身份認同來說,身份決定目的,目的決定外在行為。
  • 2首謎語詩,第1首猜字詩容易,另1首藏寶謎詩令人費解百餘年
    其中有一種特殊題材的詩,讓人喜聞樂見,風趣盎然,詩人們在閒暇之餘,也經常打趣寫上幾首,這種題材的詩就是「謎語詩」。別看是猜謎詩,詩人們在寫作時可是一點不含糊,可不像順口溜那樣的直白,想要猜出來還真是挺燒腦的。寫的水平高低,不是用能難倒多少人來衡量,而是誰的詩巧勁用得好、用得妙,最後謎底揭開時,認人充滿了趣味。而這種謎語詩更為廣大民間百姓所喜歡,民間不乏有謎語詩的高手。
  • 清代最「聰明」一首詩,僅20字卻能讀出40首詩,當真是高手在民間
    於是我們有了題在心愛女子家牆上的詩,崔護的「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有了寫在旅舍裡的詩,林升的「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有了寫在葉子上的詩,無名宮女的「聊題一片葉,寄與有情人」。本期再給大家介紹一首刻在茶壺上的詩,這是一個清代茶壺,壺其貌不揚,但詩卻寫很聰明。詩沒有落款,大概出名一位民間文人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