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好格律詩十二方法試解,寫詩不是無病呻吟

2020-12-08 華亭四季

試解:梁秀芬

編輯:指尖花花

一、意境深邃

解釋:意境:指文藝作品中客觀景物和主觀情思融合一致而形成的藝術境界。

一部分是 「如在眼前 」的較實的因素,稱為 「實境 」;一部分是 「見於言外 」的較虛的部分,稱為 「虛境」。深邃,指立意深刻,不膚淺。

二、格律嚴謹

指嚴格按近體詩的寫作要求創作。包括平仄規律、押韻、粘對、律詩頷、頸兩聯的對仗等都要規範。

三、詞語美妙

就是用語恰當、有特色,有詩味,讀起來給人一種美的享受。

四、用韻精準

指一首詩用平水韻還是中華新韻還是通韻要專一,不許竄韻,不能雜用。還有只能用一個韻部裡的韻字相押(第一句可押韻也可不押韻,還可以押鄰韻部裡的韻)

五、詩眼明亮

詩眼指的是作品中的點睛傳神之筆。一種是詩詞句中最精煉傳神的某個字,以一字為工,叫「句中眼」。如王安石「春風又綠江南岸」中的「綠」,賈島「僧敲月下門」中的「敲」;一種是全篇最精彩和關鍵性的詩詞句子,叫「詩中眼」如「春風又綠江南岸」句又是王安石《泊船瓜洲》這首詩中的詩眼。詩眼明亮,指的是詩眼要當之無愧,要吸人眼球。

六、驚句動人

指的是詩中要有感動讀者的「驚句」,不只是泛泛而談。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詩中的「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七、對仗工整

對仗工整指律詩中的頷頸兩聯對仗要工。其表現是,一聯中的出句與對句字數要相等、句式要相同、斷句要一致、詞性或短語要相同、上下聯要有聯繫,還要用同一門類的詞相對:天文對天文、地理對地理。器物對器物等。

八、含蓄影深

就是意義深刻,不直白。如「天下文章屬三江,三江文章屬吾鄉,吾鄉文章屬吾弟 ,吾為吾弟改文章 」不是直白地去說自已寫的文章好,而是用自己為寫得最好的人修改文章含蓄地說明自己的文章寫得最好。這就是含蓄。

九、詩法講究

詩法主要是指詩的起承轉合。絕句的第一句為起,就是領起下句的詩;第二句為承,就是緊承起句說下去;第三句是轉,就是在承接的基礎上轉一個彎,或者是進一步說下去;最後一句是合。

十、用典無痕

這裡是指用典要不留痕跡。不要一味地照搬典故,要把典故揉碎融匯到自己的詩句中去。雖然用了典故,但讓人們看不出來是用了典故。

十一、龍頭鳳尾

是指開頭與結尾要相當,開頭寫得大,結尾也要大。開頭是天,結尾是地,這就是開頭與結尾相當,這就是所謂的龍頭鳳尾;如果開頭是龍,結尾是蛇,這就不相稱了。開頭和結尾不相稱叫作龍頭蛇尾。

十二、藝彩情真

藝彩,就是有藝術特色,有風採;情真,就是詩是個人真情的流露。不是為寫詩而寫詩,不是無病呻吟。

相關焦點

  • 輕解格律,戀上詩詞——古詩不是背的,詩歌是用來寫的
    從多年創作的經驗來看,古體詩實際上太難寫了,因為既然是詩歌,不可能不考慮到讀出來音樂性,否則和寫一篇散文又有什麼區別,而有了格律,就不必考慮這個問題,只要詞彙量夠,並且可以靈活運用文字,在保證音樂性的前提下,就是如何用儘量少的字表達儘量豐富的意思了。所以格律是工具,不是限制。詩歌是文學與音樂結合的藝術形式。
  • 《散談詩、詩人、格律、格律詩》 下篇
    恰恰相反,我的觀點是:寫格律詩必須堅決地堅持格律。只有在堅決地堅持格律的基礎上,進行嫻熟的變化,才是應該提倡的,而這個變化的原則就是看有沒有詩意。我前面說,寫格律詩必得無條件地按照格律詩的要求寫,這在一般情況下是對的,如同一般意義上說執行命令是軍人的天職,但不排除特殊情況下允許有變通。有一位著名足球裁判說,足球裁判的最高境界是,整個足球場上沒有人感覺到裁判的存在,而其實裁判無時不在。寫格律詩,格律與詩的感覺也應該是這樣。一首好的格律詩,使人感覺不到格律的存在,而給人的直感和聯想都應該是——也只應該是——詩的必然。
  • 李晨時:功夫在詩外-談今人寫古體詩的提綱
    當今的詩詞創作可以概括為四種情況:一、不是詩;二、象詩;三、是詩;四、好詩。網上詩不少,好的還真不多。意新詩雅者更難得一見。有的雖是初學,但路錯了,南其轅而北其轍,很可悲。如此寫下去,評下去,焉能有好作品?
  • 讀詩必先校對格律嗎?
    讀詩必先校對格律老街最早看到這個問題時,感覺」不寫詩的人在意平仄「的說法似乎有點奇怪,因為對于格律比較了解的人一般都會寫詩。完全不寫詩的人也不太可能去研究什麼格律,最多是淺嘗輒止。後來一想,在網絡上這種現象還真不少,有些不少人的確喜歡指點他人的格律有問題。其中有一部分人其實一知半解,自己似乎也沒有什麼作品,但是就喜歡糾正別人。
  • 格律詩平仄韻表
    格律詩平仄韻表    這裡發一點古詩文知識,以饗文友。喜歡格律詩的朋友,可為引用。文無定式,格律體詩有其魅力,也有其束縛性。所以,不是說寫詩一定要隨格定律,不隨格定律的古風詩詞,有很多獨具魅力,其中包括李商隱的一些詩也是如此的。只是,在當今的主流下,冠以絕、律以及套詞牌的詩詞,是必要符合其格律平仄韻部要求的,若不是,則以古風為前題。這裡的韻部,有平水韻和中華新韻,兩者略有不同,相對來說,新韻的用韻要寬很多。希望這一點小知識,能對有興趣的文友有所幫助。
  • 不懂詩詞格律,能寫詩詞嗎?
    不懂詩詞格律,能寫詩詞嗎?當然可以。格律是個什麼東西?「格」指格式,「律」指音律,「格律」是指在漢字音韻學發展到較高層次的時候,唐人為了避免大家寫詩的時候出現語病、音病而開發出來的一套平仄格式和規則。
  • 為什麼有人認為遵守平仄格律的近體詩比古體詩更上檔次、更高級?
    相對只走到第二個層次——文言文、詩歌——的古體詩來說,近體詩要更進一步地學習,所以給人更加高級的感覺(更難)。 我們學習創作古詩,是出於對古文化的興趣和自身的感情抒發,而古體詩就已經完全可以做到這一切。那麼近體格律詩這種對格式的約束就顯得多餘了,因為早已不是科考時代,對格律的學習完全可有可無。
  • 詩詞格律零基礎,怎麼自學?
    也就是說我們今天創作詩歌,哪怕是從文言文之中提取規則的格律詩詞,也並不再需要對文言文的精通。只不過越精通,越有古意,寫得越像古人作品——而古詩詞的返古,也是某些人、某些機構評判古詩詞是否合格的標準。實際上格律詩的判定有幾個方面的原則,包括平仄的替對粘、押韻、對仗,這三個原則是格律詩(近體詩)區別於其他詩(古體詩)的標準。
  • 寫詩格律不合,誦詩讀音不準,康震為何能常年坐鎮《詩詞大會》
    畢竟,那些站在舞臺背詩的選手,都能寫出一些令人眼前一亮的詩作,何況高坐在臺上的點評老師。可無意間看到康震的一些詩詞時,我發現這位詩詞專家並非是一位寫詩高手,甚至他的詩作,在我這個門外漢看來,有些不盡人意。 秉承著實事求是的原則,我打開了那期節目。
  • 【詩詞微塾】如何寫好仄韻格律詩?
    走進詩摘詞選,品味詩意人生 詩詞微塾 如何寫好仄韻格律詩? 首先說一下,什麼是仄韻詩?仄韻詩:是指平仄與正常格律相反的詩。即一二四六八為仄韻,三五七為平韻的律與絕。 仄韻詩著名的有《春曉》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 格律詩第一講:我們為什麼要學習平仄格律
    終於有時間來寫這個專欄其實從第一天發詩評起,就有人說我是為了賣專欄,結果快一年了,專欄資格開通大半年,一篇專欄的文章都沒寫。不是不能寫,而是本人什麼都寫,每天的文章更新基本上沒停過,詩詞知識,對我來說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但並不是全部。
  • 倡格律詩詞 傳承音韻美
    他說:「中華文字本來具有韻律美,詩詞富有均齊美、節奏美、音樂美,這些是我們的文字、語言原本具有的,與生俱來的,比如我們的孩子從小學習這些都是非常容易簡單的事,如果我們的中小學開寫詩詞課,學生們將很自然掌握格律規範,只是現在把這些文化基礎丟了,大家都不學、不用,自然覺得神秘了,難了,沒幾個人懂了。現在有那麼多人還喜歡寫詩,但又被批為不守格律,不通聲韻。
  • 不懂詩詞格律韻字就不要寫詩詞,這種觀點對不對的文化誦讀
    不懂詩詞格律呢,也可以寫詩啊,只是不入流的詩啊。有很多朋友寫的詩,無論是用哪種平仄格律衡量都不合格。那麼為什麼不懂詩詞格律?還有激情去寫詩呢?這就要追逆到中華民族的詩源。在古老的中華民族中,雖然有很多人不會寫詩,但是他們十分喜愛詩歌,詩詞。
  • 一首不講格律的詩,卻成了吟詠黃鶴樓的千古絕句!
    其實不然,古詩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而這個「古」與「近」的時間界限,就是在唐代;「古」與「近」的區別,就在于格律。換句話說,唐代以前,古詩不講究格律;唐代以後,產生了詩詞格律,進而衍生出了平仄、韻腳、對仗、粘連等等更加規範的古詩創作規則。
  • 詩詞大會冠軍陳更寫詩水平如何?現場寫七言詩教授當場指出錯處
    詩詞大會冠軍陳更寫詩水平如何?現場寫七言詩教授當場指出錯處時間:2020-02-15 10:21   來源:美詩美文的世界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詩詞大會冠軍陳更寫詩水平如何?
  • 什麼是近體詩,什麼是古體詩,什麼是格律詩,什麼是新格律派?
    前言看評論裡有一些朋友不是太清楚什麼是格律詩,近體詩和古體詩有什麼區別?還有人問什麼是新格律派?如果這些搞不明白的話,很容易把詩詞搞成一鍋粥,平仄、格律、對仗什麼的就更搞不清楚了。老街按照時間的順序簡單說一說,古體詩、近體詩、格律詩、新格律派到底是怎麼回事?
  • 格律詩為何又稱「近體詩」?它都有哪些體制規範
    新華社發(焦宏濤 攝)一旦說起寫詩,大家都知道一個比喻「詩是帶著鐐銬的舞蹈」,而罪魁禍首似乎往往被歸結為詩的格律。其實正因為有格律的「束縛」,有些感覺可能因為格律問題難以措手,詩人不能像日常說話那樣張口就寫,這反而強迫著詩人必須更細膩地去觀察事物、體會情感,又需要考慮這些感受、意象怎麼布局組合。於是寫完這首詩,詩人的感受力也不一樣了。現在我們所謂的格律詩又稱為「近體詩」或「今體詩」,初次接觸這個概念的人可能會誤以為「近體詩」就是不押韻的「現代詩」,其實是錯誤的。
  • 為什麼有些人不懂詩詞格律卻呼籲打破格律的束縛,這是什麼心態?
    我們進入詩歌創作,寫得順手的時候忽視它的存在,可當自己實在寫不出好作品時,又絕對不會承認自己的水平有問題,那麼這個一直站在哪裡的柜子就要背鍋了。何況它還是鐵的,正好有諧音。所以輸了錢,一定是鐵柜子的原因。我們寫不出好詩,一定是平仄格律的原因。
  • 讀詩與寫詩
    :張汝松記得剛聽到張明敏《我的中國心》這首歌時,覺得「洋裝雖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國心」開頭這兩句寫得非常好。同樣受陸機這兩句詩啟發的還有杜牧的詠月名句:「光潔疑可攬,予以襟懷貯」(《題池州弄水亭》),意為,把清澈的月光用手抓住,貯存在自己高潔的襟懷裡。如果不是受陸機啟發,張九齡和杜牧,都不可能寫不出這麼如此美妙的詩句來。因此,把別人的佳句,加以變化,巧妙地融入自己的作品,常常被詩評家稱讚為「化用前人佳句了無痕跡」。
  • 為什麼現在人上學都會「背詩」,卻幾乎沒人會「寫詩」?
    背詩,人從上幼兒園開始,恐怕都會開始背誦《鵝》、《靜夜思》,然後中小學階段都需要背誦大量的詩歌。可大家有沒有發現一個現象,就是現在會寫詩的人寥寥無幾,當然會寫打油詩的人有很多,我們只算會寫出有一定格律、一定審美、一定意境的詩,會寫出此類詩的人,真是極少了,甚至於現在的文壇大家寫出來的詩歌,也談不上是好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