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有好多小孩,由於自身性格和家庭教育的關係,會表現出特別的膽小、不自信。
有一位家長,她的孩子自從上了幼兒園。每天在接送的過程中,孩子總是哭哭啼啼,拖拖拉拉的不願上學,害怕上學,就知道黏著父母。別人家的小朋友上學都高高興興的,自家的孩子怎麼會這樣呢?家長是百思不得其解。
原來在他二歲的時候,他的媽媽又懷上了二胎。實在是照顧不過來,所以就把他送到自己父母的家裡。爺爺奶奶年齡大了,平時的瑣碎事情比較多,加上精力有限,所以對孩子的照料,不是特別的仔細,尤其是對孩子的情緒變化不敏感。
三歲之前的孩子,是建立感知力和安全感的重要時期。沒有了最親密的爸爸媽媽的陪伴,會讓孩子的心理上增加壓力,情緒上產生焦慮。在他最需要安全感的時候,得不到及時的回應和呵護。嗯,這時候就會出現膽小害怕,特別的不自信。
等到孩子大一些能上幼兒園的時候,問題便出現了。而這個時候有的家長情緒比較急躁,孩子一出現哭鬧,就會責罵孩子,甚至還會打孩子。這樣做,對於本來安全感就不足的孩子來說,更是雪上加霜。正所謂三歲看大,七歲看老!這一點做父母的要充分的意識到,孩子安全感的建立是多麼的重要!
那麼該如何建立孩子的安全感?增強孩子的自信心呢?
首先,安全感的建立,需要孩子有一個親密的可以依戀的關係。這個人一定要是孩子最信任的,最願意靠近的人。這樣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心情就會放鬆。有了安全的依靠感,孩子面對新的環境,新的事物,就會少一份恐慌,多一份自信。當他認為他的安全、自由、權利受到挑戰的時候,他的所有恐慌的表現,都會得到及時的回應和安撫。時間久了,心理素質就會得到,越來越健康、穩定的發展。
其次,3歲之前的孩子,只關注他的吃喝拉撒是不夠的。這個時期的孩子,正在逐漸的建立自己的情感和心理。面對迷茫的世界,他特別需要有感情上的依賴。如果缺乏安全感,性格容易極端、暴躁、自卑、孤僻。後期如果不特意的加強管教,這些負面的情緒會伴隨一生。做家長的,如果能意識到這一點,就一定要每天抽出一點時間,比如一個小時,全身心的投入。陪著孩子進行互動遊戲。可以跑步,捉迷藏,講故事等等。沒事的時候多抱抱孩子,多誇獎一下他。這樣做,孩子失去的安全感就能一點點重新建立起來。
最後,在兒童教育中,一直強調親子關係。父母事業上再成功,也比不上孩子的成長教育。多抽出一點時間來,做有效的互動,才能陪伴孩子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