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銀花
今天,是我搬家兩周年的日子。
剛搬過來這邊住時,有一段時間讓我特別煩惱。
一到晚上九十點鐘,我家樓上就會傳來吼罵聲,接著就是孩子的哭聲。然後是乒桌球乓的摔東西聲,那段時間因為身體原因睡得較早,而樓上鄰居家也給我帶來了一些困擾。
後來才知道,鄰居家原來有個正上小學二年級的兒子,兩口子因為輔導孩子寫作業,經常崩潰大吼。
「寫個作業能把你急死,不專心、愛拖拉,只幾道題目也要做好半天,都二年級了,12+27還等於37,你說崩潰不崩潰?忍不住就吼上了,可是他除了哭,沒什麼改進,依然寫得慢,忍不住又開吼,輔導作業就生氣,這輔導作業變成了折磨人的事啊!」
簡.尼爾森說過:「如果你在養育孩子的過程當中,感覺很痛苦或者認為你的孩子有問題,那麼一定是你自己的養育方式出了問題」。
很多人,在當了父母時,發現自己並不比當年的父母更懂得去教育孩子;自己仍然在不知不覺地延續自身的經歷教孩子,當年被自己的痛恨的做法,依然被施加在了孩子的身上。比如,對孩子缺乏耐心而大吼大叫。
首先,缺乏經驗
教育是個大學問,而家庭教育又是孩子教育最重要的環境。80、90後的年輕人成為父母后,沒有學習過孩子教育的知識,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還是比較年輕,缺乏經驗,往往缺乏耐心和相應的方法。
其次,對孩子的要求高
每個父母對孩子或多或少有一定的期待,當父母對孩子的期望和孩子的自我要求有差異時,父母在面對注意力不集中、做作業磨蹭的孩子時,心裡難免會有落差,比如我的鄰居,看到孩子都上二年級了,可是50以內的加減法還不會算,怎麼能不崩潰?
最後,社會環境的影響
日益激烈的社會競爭,不僅給父母帶來了壓力,也加重了他們的育兒焦慮。別人家的孩子那麼優秀,自己家的孩子不好好學習,以後怎麼去社會上競爭啊。所以當孩子的學習達不到理想的效果時,父母往往會產生崩潰感。
跟鄰居熟絡後,為了拯救我的睡眠,也著實不想看著鄰居這麼辛苦,我送了他們一本《陪孩子走過小學六年》的書,希望他們能運用書中的知識,來更好陪伴自己的孩子。
其實,孩子寫作業,雖然不是什麼大事,卻是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間的連接點,作業完成的質量也反映了家校能否擁有良好的互動,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家長需要引導孩子高質量完成作業。
如果父母不了解小學階段孩子成長的身心特點,就有可能會把孩子推送到厭學的路上,或者激發不出孩子應有的潛能。
小學6年是孩子成長的起點,可以說這六年決定和影響了人生後面的六十年。
●.小學1年級階段,小學生涯的啟蒙期,決定和影響著孩子後面的學習力。
●.小學2-3年級階段,是小學的銜接優化期,影響著孩子的創造力。
●.小學4-6年級階段,小升初的過渡關鍵期,奠定了孩子一生的認知力和道德觀。
有的父母認為小學階段只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就好了,有的父母會覺得在小學階段給孩子那麼大學習壓力幹嘛,也有的父母覺得學習至關重要,常常把孩子的成績盯得很緊。其實,這些父母對孩子小學6年的學習和成長認知都不夠全面。
《陪孩子走過小學六年》,本書作者是于敏老師,是一位擁有20年教齡的一線教師,她將自己在日常教學中遇見的形形色色的案例,和各種小學生遇到的普遍問題,彙編成書,針對孩子的學習能力、家庭教育和身心發育,給出了實用性的建議,讓家長能夠了解孩子的成長規律,給出最好的養育方案。
這本身通過大量的實例,揭示孩子小學6年的成長秘密,讓父母能夠用教育學的眼光與心理看待孩子的成長,家庭教育的一本好書,也是陪孩子走過小學6年的一本實用書。
父母多一點耐心和愛心,在1-3年級幫孩子打好教育基礎,在4-6年級重視孩子的生理、心理動蕩期,引導孩子的個性健康發展,孩子形成的習慣和個性會延續、會拓展、會伴隨孩子初中、高中、到大學,最終走向社會,並受益終身。
鄰居家的孩子今年上小學四年級了,由於父母的學習與改變,孩子也得到了很大的變化,聽鄰居說,現在孩子的作業和學習一點也不用操心,孩子的學習成績也在班級前五名。我也聽不到以前的吼罵聲了,取而代之的是孩子的鋼琴聲。
相信在讀完《陪孩子走過小學六年》之後,父母和孩子都會像我的鄰居家一樣,擺脫小學階段的困惑,體會到成長的快樂。
寶媽寶爸們,在陪伴孩子小學六年時期,你還有什麼困惑和疑惑呢?請打開此書,答案盡在其中......
高級育兒師,獲取更多育兒資訊,歡迎關注銀花育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