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北京師範大學「中小學學習共同體建設研究項目校」活動在我縣心湖小學舉行,東京大學研究生院教育學研究科教授、教育學博士佐藤學先生親臨現場指導,來自山東、上海、浙江等地「學習共同體」聯盟學校校長、教師前來參加,縣教育局黨委委員張哲龍、教育局相關科室人員以及學校教師共190人參加。
本次活動通過觀摩「學習共同體」示範課,討論交流、聆聽講座等形式開展,推動課程理念的翻轉,把課堂真正還給學生,從而以點帶面,發揮示範引領作用,促進三門教育質量的提升。
▲教育局黨委委員張哲龍
張哲龍向佐藤學教授和專家團隊的到來表示歡迎及感謝,並希望我縣各學校領導和老師能夠珍惜這樣的機會,去認真聆聽、潛心研究、共同分享佐藤學教授的理念和教學方法,苦練內功,積極探索,更新教育理念,加強教育管理,提高教育質量,辦三門人民滿意的教育。
▲佐藤學教授
佐藤學教授充分肯定心湖小學的「學習共同體」,認為該校是一所非常優秀的學校,在學習共同體的教學上已經取得了很好的成績,真正在課堂中形成了相互傾聽的師生關係,讓每個學生都能成為學習的主人公,實現了沒有讓一個學生掉隊。
該校40個班級課堂開放,由帶班老師和學生把聽課老師帶到相應的班級。
▲示範課:謝優莎《晏子使楚》
謝老師通過核心問題的指引,學生與同伴與文本的對話,穿越了時空的局限,煥發出2500多年的思辨之美,把晏子身上迸發出的智慧力量放大,直擊心脾。
▲示範課:章丹葳《比的應用》
章老師執教《比的應用》,課堂靜中有思,思中有得,學生在與同伴交流中理解知識,在分享中掌握多種方法,在對比比較中優化算法。
▲教師們交流討論
章丹葳老師在課後分享中說到↓↓↓
「學習共同體的課堂是潤澤的課堂,弱的孩子敢於求助,強的孩子也願意教,在互幫互助的狀態中讓學生安心。」學習共同體的課堂培養了學生傾聽、對話、合作的能力,並且關注到每一位學生,也不要害怕孩子出錯,孩子只有錯了才能深刻,才能成長,才能對以後的學習有真正的幫助。
授課老師謝優莎↓↓↓
之所以追尋學習共同體不放棄,正是因為共同體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孩子們在課堂中可以充分地自我展現,他們創造的課堂亮點讓她驚喜.
來自秀水頗具風度的周老師↓↓↓
用「溫度、溼度、梯度」六字概括自己的聽課感受。溫度是謝老師的課堂溫暖細膩,溼度是孩子們的互幫互助讓學習真正發生;而設置有梯度的教學提問正是對孩子們最大的尊重。
來自嵊州彬彬有禮的餘老師↓↓↓
「交流如同絲線一樣纖細,協同學習如同織物一樣細膩。」餘老師以六(5)班《松鼠跑進家來》為例講述了共同體課堂中生生互動,把握好同伴引領,同伴影響在孩子們學習中產生的重要作用。
來自秀水小學的金老師↓↓↓
傾聽不只是聽學生講話的內容,而且要感受其中包含的情感。孩子所思、所想可以用語言、文字等方式體現,引導孩子參與同伴之間的思維碰撞並且表達自己獨到的見解。
來自嵊州逸夫小學的孫老師↓↓↓
心湖小學的學習共同體課堂是在合作互助、同伴交流中進行的,好奇心湖小學數學的課堂對學生進行了哪些培養,並且對章丹葳老師課堂的一些提出了建議。
來自山東的張老師↓↓↓
我覺得來到心湖小學觀課最大的震撼是真實,當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悅的時候,臉上是帶有笑容的;當遇到困難的時候臉上的表情是困惑的,能看到學生是真正投入到學習當中,在這樣的狀態下學生的學習確實真正發生。
心湖小學的蔡佳蘋老師↓↓↓
佐藤學教授說,一切的答案在現場。當我坐到孩子中間,處在教學現場的時候,看到了讓我感動的真實一幕幕。我觀察兩個孩子一個姓王,一個姓呂。當謝老師給孩子們布置學習任務: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他們兩個就開始進入學習狀態,安靜地閱讀,做批註……謝老師給出這堂課的核心問題…… 通過對孩子真實的學習過程的觀察,我發現在共同體的課堂上,每個孩子不是一個人在孤軍奮戰,而是與他的夥伴一起在學習。合作學習讓內向的孩子不再沉默,讓沒耐心的孩子不再過早放棄,讓學習困難的孩子,不再游離於課堂。佐藤學先生的學習共同體思想正是體現了這種共享互助的精神。
心湖小學的陳巧珍老師↓↓↓
我觀察的學生是王淳凱和陳夢佳兩個同學。我就其中的一個環節來說說在這堂課中作為觀察員的感悟。首先我們來看圖說話…王同學也恍然大悟……從對總長與長的迷茫到理解。在這個過程中,我看到了組員間的協作學習,孩子有了自己的學習, 自己的反思…… 在這裡的學習才是真正發生的。正因為章老師給了充分的時間與空間討論,讓學生之間的探究更加深入,學習更有深度,這是我們在平常的學習中,不一定能夠看到的領悟。所以我想說,給孩子一片天空,孩子會還你一片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