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改前沿 | 日本教育專家佐藤學探訪心湖小學「學習共同體」

2021-03-03 三門教育

       11月6日,北京師範大學「中小學學習共同體建設研究項目校」活動在我縣心湖小學舉行,東京大學研究生院教育學研究科教授、教育學博士佐藤學先生親臨現場指導,來自山東、上海、浙江等地「學習共同體」聯盟學校校長、教師前來參加,縣教育局黨委委員張哲龍、教育局相關科室人員以及學校教師共190人參加。

       本次活動通過觀摩「學習共同體」示範課,討論交流、聆聽講座等形式開展,推動課程理念的翻轉,把課堂真正還給學生,從而以點帶面,發揮示範引領作用,促進三門教育質量的提升。

▲教育局黨委委員張哲龍

       張哲龍向佐藤學教授和專家團隊的到來表示歡迎及感謝,並希望我縣各學校領導和老師能夠珍惜這樣的機會,去認真聆聽、潛心研究、共同分享佐藤學教授的理念和教學方法,苦練內功,積極探索,更新教育理念,加強教育管理,提高教育質量,辦三門人民滿意的教育。

▲佐藤學教授

       佐藤學教授充分肯定心湖小學的「學習共同體」,認為該校是一所非常優秀的學校,在學習共同體的教學上已經取得了很好的成績,真正在課堂中形成了相互傾聽的師生關係,讓每個學生都能成為學習的主人公,實現了沒有讓一個學生掉隊。

       該校40個班級課堂開放,由帶班老師和學生把聽課老師帶到相應的班級。

▲示範課:謝優莎《晏子使楚》

       謝老師通過核心問題的指引,學生與同伴與文本的對話,穿越了時空的局限,煥發出2500多年的思辨之美,把晏子身上迸發出的智慧力量放大,直擊心脾。

▲示範課:章丹葳《比的應用》

       章老師執教《比的應用》,課堂靜中有思,思中有得,學生在與同伴交流中理解知識,在分享中掌握多種方法,在對比比較中優化算法。

▲教師們交流討論

章丹葳老師在課後分享中說到↓↓↓

       「學習共同體的課堂是潤澤的課堂,弱的孩子敢於求助,強的孩子也願意教,在互幫互助的狀態中讓學生安心。」學習共同體的課堂培養了學生傾聽、對話、合作的能力,並且關注到每一位學生,也不要害怕孩子出錯,孩子只有錯了才能深刻,才能成長,才能對以後的學習有真正的幫助。

授課老師謝優莎↓↓↓

       之所以追尋學習共同體不放棄,正是因為共同體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孩子們在課堂中可以充分地自我展現,他們創造的課堂亮點讓她驚喜.

來自秀水頗具風度的周老師↓↓↓

       用「溫度、溼度、梯度」六字概括自己的聽課感受。溫度是謝老師的課堂溫暖細膩,溼度是孩子們的互幫互助讓學習真正發生;而設置有梯度的教學提問正是對孩子們最大的尊重。

來自嵊州彬彬有禮的餘老師↓↓↓

       「交流如同絲線一樣纖細,協同學習如同織物一樣細膩。」餘老師以六(5)班《松鼠跑進家來》為例講述了共同體課堂中生生互動,把握好同伴引領,同伴影響在孩子們學習中產生的重要作用。

來自秀水小學的金老師↓↓↓

       傾聽不只是聽學生講話的內容,而且要感受其中包含的情感。孩子所思、所想可以用語言、文字等方式體現,引導孩子參與同伴之間的思維碰撞並且表達自己獨到的見解。

來自嵊州逸夫小學的孫老師↓↓↓

       心湖小學的學習共同體課堂是在合作互助、同伴交流中進行的,好奇心湖小學數學的課堂對學生進行了哪些培養,並且對章丹葳老師課堂的一些提出了建議。

來自山東的張老師↓↓↓

       我覺得來到心湖小學觀課最大的震撼是真實,當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悅的時候,臉上是帶有笑容的;當遇到困難的時候臉上的表情是困惑的,能看到學生是真正投入到學習當中,在這樣的狀態下學生的學習確實真正發生。

心湖小學的蔡佳蘋老師↓↓↓

       佐藤學教授說,一切的答案在現場。當我坐到孩子中間,處在教學現場的時候,看到了讓我感動的真實一幕幕。我觀察兩個孩子一個姓王,一個姓呂。當謝老師給孩子們布置學習任務: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他們兩個就開始進入學習狀態,安靜地閱讀,做批註……謝老師給出這堂課的核心問題…… 通過對孩子真實的學習過程的觀察,我發現在共同體的課堂上,每個孩子不是一個人在孤軍奮戰,而是與他的夥伴一起在學習。合作學習讓內向的孩子不再沉默,讓沒耐心的孩子不再過早放棄,讓學習困難的孩子,不再游離於課堂。佐藤學先生的學習共同體思想正是體現了這種共享互助的精神。

心湖小學的陳巧珍老師↓↓↓

       我觀察的學生是王淳凱和陳夢佳兩個同學。我就其中的一個環節來說說在這堂課中作為觀察員的感悟。首先我們來看圖說話…王同學也恍然大悟……從對總長與長的迷茫到理解。在這個過程中,我看到了組員間的協作學習,孩子有了自己的學習, 自己的反思…… 在這裡的學習才是真正發生的。正因為章老師給了充分的時間與空間討論,讓學生之間的探究更加深入,學習更有深度,這是我們在平常的學習中,不一定能夠看到的領悟。所以我想說,給孩子一片天空,孩子會還你一片精彩!

相關焦點

  • 我們為什麼要關注「佐藤學」的學習共同體?
    課改不僅需要「火把」,還需要「燈塔」!中國教師報2017年的第一個重磅活動,為你指明課堂改革風向標,點亮課改的燈塔。
  • 日本教改專家佐藤學:想把日本老師帶到蔡塘來學習
    【名片】佐藤學是日本「皇族大學」——學習院大學教授,東京大學名譽教授,被認為是日本學校教育最有影響力的人物之一。在中國,佐藤學因為倡導「學習共同體」教育改革而被中國老師熟知。這位國際級的教改專家是行動派——過去三十年,佐藤學每周至少兩天深入學校,紮根中小學實地觀察,他因此已經拜訪了世界上3500多所學校。
  • 直播預告|日本教育家佐藤學教授談《專家型教師的學習》
    直播預告|日本教育家佐藤學教授談《專家型教師的學習》 澎湃訊 2017-02-25 10:25 來源:澎湃新聞
  • 學習共同體 • 課改中國行7月相約上海(公益)
    同時,自2018年起,為貫徹落實《關於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發現基層教育發展的好經驗、優秀教師成長的好故事,上海真愛夢想公益基金會、學習共同體研究院、《中國教師報》以學習共同體(School as Learning Community)為核心載體,啟動「 2018 課改中國行」活動,推動課堂革命,支持全國一線學校把握新的教育理念,掌握實際可行的教育實踐方法
  • 大家 佐藤學:學習共同體建設最重要的,是讓學生大膽說出「我不懂」
    3月21日,日本著名教育家佐藤學與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副院長曾天山等專家,齊聚北京市中關村第一小學,圍繞「構建學習共同體,促進學生自主發展」主題,進行了一場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對話研討。研討會伊始,中關村一小教師洪麗娟執教了一節六年級語文課《長城贊》。
  • 教育|佐藤學的學習共同體
    現在的教育越來越國際化,今天看書《靜悄悄的革命》看到了關於日本的一位教育學者的一種教學理論的推動,這種教學理論就是學習共同體。
  • 佐藤學:「學習共同體」該如何打造?
  • 佐藤學:專家型教師是怎樣煉成的
    正如華東師大教育學員院長周彬所言,佐藤學教授是一位在中國不需要介紹的教授。我最先知道佐藤學教授是通過鍾啟泉教授翻譯的系列叢書,發現他不同於一般埋頭於理論研究的學者教授,是一位「行動的教育學者」。在教學第一線,直面眾多的難題,堅持不懈地從兒童的學習與教師的實踐事實中學習。「學習共同體」的願景深深地吸引著我,我照著書開展實踐工作,卻總是孤獨無助不得要領。
  • 「傾聽」佐藤學 對話「共同體」
    佐藤學來了!近兩年,這位日本著名的教育家從《靜悄悄的革命》《教師的挑戰—寧靜的課堂革命》《學校的挑戰—創建學習共同體》等一本本備受關注的著作中,走進現實的中國學校和課堂,走到中國的學生和教師中間,再度點燃了教師們的心靈之「火」。在中國,佐藤學教授因為倡導「學習共同體」教育改革而被中國教師熟知。
  • 心湖小學----學習共同體課堂,別樣的風景!
    在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心湖小學推行的學習共同體受到了極大的關注,在2月25日召開的全縣教育發展大會上,縣委書記楊勝傑就提到心湖小學的
  • 走近「學習共同體」----讀《跟隨佐藤學做教育》有感
    時下,學校追求教育質量,教師追求教學效率,以多知識點、多訓練題為標誌的課堂教學越演越烈,很多學生疲於應付,學困生不斷產生,教育生態不斷惡化。教學改革從關注分數向人文關懷轉變,日本佐藤學教授提出的「學習共同體」,創建安全潤澤的教育生態,讓每個孩子都能得到真正發展。
  • 佐藤學:怎樣打造「學習共同體」,共創教育奇蹟?
    導  讀:他聽過27個國家的一萬多節課,把當今學校面臨的挑戰和改革的出路分析得淋漓盡致。謙卑是他的風格,對教師的體察是他最打動人心之處,聆聽佐藤學,聆聽最透徹的教育思考。1.學習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事情首先向邀請我參加如此盛會的朱永新教授、向當代教育家雜誌社李振村總編輯、向各位不辭辛苦從全國各地趕來參加演講會的老師們,致以誠摯的謝意!
  • 七個字解讀踐行佐藤學「學習共同體」的秘密
    本次研究坊由上海真愛夢想公益基金會、上海市浦東教育發展研究院、學習共同體聯合會共同主辦,由上海市浦東新區世博家園實驗小學全力承辦。在本次研究坊以」傾聽兒童聲音、回歸教育本真、堅持研究立場、師生共同創造「為主題,來自全國的400名校長教師、各學科專家、教科研專家共聚一堂,以把握「學習共同體」的精神實質與實踐策略為目標,以「團隊心理建設」、「課例研究」、」共同備課「、「專著共讀」、「教學模擬」、「微型演講」以及「分組研討」為主要載體,以「學習共同體」所倡導的「平等」與「傾聽」為主要宗旨展開了共同研究。
  • 未來學校應是「學習共同體」
    日本教育專家佐藤學:沿用150年的教育模式是時候革新了  未來學校應是「學習共同體」   在佐藤學看來,不僅傳統的學校需要變革,教師群體也要轉型。如果說19世紀和20世紀的老師都是「教的專家」,那麼21世紀的教師則必須成為「學習的專家」  「教室中央掛著一塊黑板,課桌椅一排排地擺放,每個學生上課都要有課本,老師一個人講個沒完……這種教育模式早在150年前就產生了,主要適應於培養以務農和務工為主的勞動者。而未來社會,純體力勞動者將是少數,就業結構將發生巨變,教育必須要做出革新和回應了。」
  • 佐藤學的「學習共同體」主張慢下來,但學生學得更快了,背後有何秘密?
    林莘所在的福州教育學院附屬第四小學(簡稱為F4)是此次論壇的承辦方。作為校長,林莘與學習共同體有著不得不說的故事。林莘是語文特級教師,曾應邀到全國各地執教過上百節公開課,多次獲全國教學比賽一等獎。3年前的一次臺灣之行,她與臺灣新北市秀山小學校長林文生相遇,第一次接觸到學習共同體,從此開始了一場「與自己為敵」的較量。
  • 佐藤學來了
    他就是佐藤學,國際著名教育家,教育學博士,「學習共同體」理論的創建人之一,日本學習院大學文學部教授,東京大學教育學院名譽教授,日本教育學會前會長。中國教師們早已拜讀過他的《靜悄悄的革命》《教師的挑戰——寧靜的課堂革命》《學校的挑戰——創造學習共同體》等著作。他曾到過幾十個國家,進過上萬間教室,觀察了數萬節課堂。他30多次來到中國,但這是他第一次來福建,第一次來莆田。
  • 專家團隊走進華新實驗小學講解學習共同體 翻開課改新篇
    9月26日,來自北京師範大學專家團隊的佐藤學教授、於莉莉教授和高存老師走進重慶市江北區華新實驗小學,解答了老師們的疑問。    專家走進華新「把脈」並對課堂提出指導性意見    專家們上午走訪了華新實驗小學的每一間教室,他們走到學生中間,仔細觀察學生如何學習,組內分享,並時不時地與學校管理團隊和江北區教師進修學院的專家們進行交流。
  • 閱讀佐藤學
    認識佐藤學的思想就經歷了這樣一個過程。佐藤學的書《靜悄悄的革命》在中國已經出版15年了。15年,教育發生了太多變化,正如佐藤學所說,15年前教室的風景和現在教室的風景已經完全不同。為什麼直到近兩年,佐藤學的教育思想才被一些學校和教師自發地用於實踐呢?這的確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有人說,課改要善於等待。
  • 四問「學習共同體」:全新的課堂樣態到底什麼樣?
    這是第三屆學習共同體領航教師暑期研究坊,也是「學習共同體·課改中國行」推進交流會。此次活動由中國教師報、上海真愛夢想基金會學習共同體研究院、上海市浦東新區世博家園實驗小學聯合主辦。
  • 【關注】佐藤學來北京聽課,說了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