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戲上癮成了精神疾病,那學習上癮怎麼辦?

2020-12-19 瞬雨

世衛組織,剛剛把遊戲上癮,認定了精神疾病。

媒體說,中國有將近5億的遊戲用戶,那得多少病人啦?

所以這個認定呢,對遊戲產業的衝擊肯定是很大的。

我專門請教了,成都精神分析中心的專家,拉康學派的正宗。

專家告訴我,說所有的上癮,其實都是「症狀」,包括遊戲上癮。所謂上癮呢,也就是難以自控。所以這個特徵是沒有什麼問題,但它只是「症狀」,夠不上「疾病」。世衛組織這個認定呢,有點過了。

否則的話,學習上癮算不算精神疾病?如果要算,那學霸,都是病人了。牛頓把懷表當雞蛋煮了,估計就算是病入膏肓了。

作者:瞬雨環球時報 特約評論員中國科學報 金融和科技專欄作者2011中國十大網際網路分析師2013百強自媒體2017十大影響力自媒體2018新盟年度科技新媒體

相關焦點

  • 打遊戲上癮的人注意!這是「精神疾病」,得治!
    如果以上行為持續12個月以上,  或者非常嚴重但少於12個月,  你就會被醫生確診遊戲成癮。  遊戲上癮是精神疾病?  爭議不斷  早在2007年,智慧型手機遊戲尚未普及時,醫學界以及有人主張將視頻遊戲列為和酒精上癮一樣的精神障礙了。但是當時,這一主張遭到了美國成癮醫學協會專家的反對。  目前,國際精神醫學領域通用的診斷體系主要由WHO的《國際疾病分類》和《美國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構成。
  • 玩遊戲上癮了怎麼辦?打遊戲上癮怎麼辦?
    遊戲可以放鬆人的心靈,相信現在不少人都愛玩遊戲,說來也怪遊戲運營商,把有些遊戲做的實在太有趣了,玩著玩著就上癮了,那麼如何客服自己的遊戲癮呢?玩遊戲上癮了怎麼辦?打遊戲上癮怎麼辦?第一招,把時間擠出來做別的事 。
  • 為什麼玩遊戲會上癮,而學習不會呢?
    如果比喻成感情,大部分手遊,都是一夜情。而學習,就像成家過日子。你把你喜歡的手遊,放到學習這個持續時間尺度上,你會發現,比學習還無聊。第二個誤區,是對如今出現的上癮症的誤解。一堆人,瞪大眼睛大喊遊戲上癮。
  • 愉悅寶貝,孩子玩手機遊戲上癮怎麼辦?
    現在快節奏的生活,讓很多成年人承受了很大的壓力,因此他們為了生活,寧願把孩子留在家裡,丟下一部手機後就各忙各的,一天到晚也顧不上問問孩子的生活和學習。孩子本來就是一個自制力和自控力都比較差的群體,在充滿誘惑力的手機面前變得沒有任何招架之力,不得不沉淪為手機遊戲的傀儡。直到這個時候,家長才發現孩子玩手機遊戲已經上癮了。那麼孩子玩手機遊戲上癮怎麼辦?家長應該怎樣做呢?
  • 老婆玩遊戲上癮怎樣幫她戒掉?
    問題:老婆玩遊戲上癮怎樣幫她戒掉?心靈之音回答:你好,你老婆是在認識你之前就玩遊戲上癮嗎?要是確實如此的話,那很顯然她已經沉迷遊戲的時間太久了,已經形成了習慣,每天不玩遊戲就會不舒服。而且現在網路遊戲成癮已經被列為精神疾病了,這是遊戲成癮患者逃避現實生活的一種表現。因為長期玩遊戲,會改變腦內的一些結構,這是有科學依據的,而且嚴重的成癮患者還需要進行心理治療,包括心理諮詢和藥物治療。
  • 為什麼玩遊戲會上癮?從心理學上怎麼分析?
    當我們在玩遊戲時,我們總是玩了一局還想玩下一局,感覺自己控制不住自己,這就是所說的網路遊戲上癮。2017年世界衛生組織宣布將"遊戲成癮"設立為一種疾病,歸類為精神疾病。本來遊戲只是我們消遣娛樂的一種方式,那為什麼人們對這種娛樂方式這麼容易上癮,嚴重者甚至發展成了一種疾病呢?鄭仁強老師說:"只有真正地了解了消費者,才能設計出吸引消費的產品。
  • 玩吃雞遊戲上癮了怎麼辦?專家說這是精神疾病,得治!
    近年來,爆款遊戲層出不窮,從一開始的王者榮耀,到旅行青蛙,再到現在風靡全國的「吃雞遊戲」(網路遊戲《絕地求生》)。要說最火的現象級遊戲,必然就是傳說中的 「吃雞遊戲」了。每個人身邊幾乎都有「吃雞者」,上至中年大叔,下至幼兒園小朋友。
  • 世界衛生組織正式認定:電子遊戲上癮被列為精神疾病
    【TechWeb】5月27日消息,5月25日,世界衛生組織通過了《國際疾病分類》的第十一次修訂本,「遊戲障礙」電子遊戲上癮行為被正式列為「精神疾病」。「遊戲障礙」列於「因濫用和成癮行為而導致的精神障礙」條目下「因成癮行為而導致的精神障礙」分類裡,與賭博成癮而導致的精神障礙條目並列,編號為6C51。世界衛生組織界定的「遊戲精神障礙」的三大特徵為:1.無法自主控制玩遊戲的起止時間,頻率,強度,時長和情境等方面。
  • 即時反饋,讓學習和遊戲一樣上癮
    很多人都喜歡打遊戲,包括不少成人,而且玩起來就容易上癮。那為什麼在學習方面卻不會達到這樣的效果呢?那我們先要分析一下這是怎麼回事,其實真正容易讓人上癮的遊戲,這種看著挺無聊,邏輯規則操作都非常簡單的小遊戲,而這些遊戲之所以吸引人,就是因為邏輯簡單及時反饋,當我們達成了某個目標,能夠讓我們感受到滿足和成功的喜悅,就是感覺特別爽,於是就刺激你繼續堅持這件事,這就是打遊戲上癮的原因。
  • 玩遊戲上癮,網癮?行為上癮未必是件壞事
    玩遊戲上癮?行為上癮未必是件壞事之前寫了篇文章,講述了一些基本的行為上癮原理。通常來說,我們把"行為上癮"是作為一個貶義詞。行為上癮是一種精神鴉片,和毒品一樣可怕。小孩玩遊戲上癮,偷偷花大人的錢。沉迷遊戲不愛學習。這些負面新聞一直不斷。早在十幾年前,看過海外一本遊戲設計的書。這書提到了,這個世界需要遊戲。遊戲的成癮性,可以讓生活,工作中的一些枯燥,重複的索然無味的事情,也能津津有味。現代很多大型公司,也都開始,用遊戲化設計,來輔助公司的管理,績效評定。
  • 如何讓學習像遊戲一樣讓孩子上癮?
    我們都知道孩子很容易對遊戲沉迷,如果孩子把對遊戲的這股熱愛放到學習上,我們做家長的還至於這麼發愁嗎。那有沒有辦法讓孩子對學習,像遊戲那樣上癮?先來分析一下遊戲為什麼讓人上癮。遊戲讓人上癮可不僅僅是因為好看好玩,因為有些遊戲沒那麼好看,玩起來也挺無聊的,也讓人上癮啊。
  • 從物質上癮到行為上癮,淺談行為上癮的成因及設計技巧(遊戲向)
    最後那隻老鼠不吃不喝,無休無止地享受電擊,直至力竭而死。研究人員為此感到非常困惑,他們從那隻老鼠的大腦中取出電極,發現電極的探針彎曲了,剛好接觸到了老鼠的隔膜。而這個隔膜是老鼠的「快感中樞」,當這一部分受到刺激,老鼠就會產生快感。
  • 孩子對手機遊戲上癮,利用上癮迴路對孩子進行相反習慣療法
    小姑一直跟我訴苦,說她六年級的兒子每天在家裡邊除了吃飯睡覺就是玩遊戲,怎麼說都說不聽。她兒子非常沉迷於玩遊戲,每一次說好了只玩半個鐘,可每次一到時間孩子就是不願意停止,最終導致每次一玩就是大半天。小姑非常苦惱,孩子長時間的玩遊戲,這不僅容易導致孩子的視力下降,還會讓孩子對手機遊戲上癮,進而導致降低了孩子對學習的興致。
  • 為什麼遊戲易上癮而學習不會?網友:不!學習讓我快樂!
    每個遊戲愛好者或多或少都有過遊戲上癮的時候,也許是為了衝擊排位肝了幾個晚上,也許是某款新遊上線,你晝夜不停地去體驗,也許是為了pk連飯都忘了吃……那麼玩遊戲能讓人上癮,為什麼學習卻不會上癮和痴迷呢?在靈魂的拷問下,66手遊的玩家們作出了以下回答。
  • 孩子遊戲上癮,你會怎麼做?| 了解上癮背後的原理
    快樂容易,上癮也很容易最近為了提高孩子學習的積極性,定了這樣的娛樂規則:8:30以前作業都做完可以玩一局遊戲,9:00前寫完就只能領登陸獎勵。開始執行時,孩子風一樣去寫作業了。一切很自覺。遇到這種情況你打算怎麼辦呢?我有兩個選擇,一是過去嚴厲批評他,二是再給他手機裝上遊戲,你呢?而作為略懂點心理學的媽媽,我選擇了「第三選擇」:幫他「勒死」自己。心理學的術語叫做:先跟後帶。用孩子的思維順著他的話語,做他目前認可的事情:「勒死」自己。
  • 「育兒分享」孩子遊戲上癮怎麼辦?一招讓孩子更愛學習!
    為什麼會對遊戲上癮?孩子為什麼會沉迷於遊戲世界,其心理動機是什麼?關於這個問題,科學研究已經給出了答案。在這樣的心流體驗中,玩家自然更容易「上癮」。如何讓遊戲機製成為引導孩子學習的幫手?如果利用遊戲機制來給予孩子目標、挑戰,並且能讓孩子得到行為的反饋結果,讓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成為參與者、踐行者,那麼教育成果將事半功倍。
  • 為什麼孩子打遊戲上癮?
    我們總會對某種事物上癮,比如跑步、打遊戲、吃東西、護膚的,但讓人上癮的從來都不是這個事情本身,而是它促進人體產生更多多巴胺的神奇能力。神經遞質都是從一個神經元移動到下一個,通過突觸傳遞消息,而那明星大麻素則往相反方向移動。
  • 孩子玩手機、玩遊戲上癮,怎麼辦?可借鑑毛主席的軍事思想來破解
    「孩子玩手機、玩遊戲上癮,怎麼辦?」這是最近不少家長經常問我的一個問題。遊戲方的能量非常的大,而我們家長的能量則非常的小。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怎麼辦?我們知道,毛主席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從來不和敵人硬拼。毛主席以少勝多、以弱勝強有兩大法寶:一是加強思想教育;二是打的贏就打,打不贏就跑。其實,這兩點也可以借鑑過來解決孩子玩手機、玩遊戲上癮的問題。 先講加強思想教育,不管做任何一件事情,思想認識一定要先到位。
  • 今天起,打遊戲上癮被列入精神疾病!快來自測這9種症狀
    一覺醒來,   為何遊戲成癮被列入精神疾病?   遊戲上癮是精神疾病?爭議不斷   2013年,美國精神病學學會發布的第五版《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中,引入了「網際網路遊戲障礙」這一概念。
  • 為什麼玩手機會上癮?小孩手機上癮怎麼辦?
    刷抖音到停不下來,說好睡前刷10分鐘,結果一個小時過去了……孩子玩手機、打遊戲,看視頻不能自拔,孩子可能已經「行為上癮」了!孩子行為上癮由6種要素構成:可望而不可即的誘人目標;無法抵擋、無法預知的積極反饋;漸進式進步和改善的感覺;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困難的任務;需要解決卻又暫未解決的緊張感;強大的社會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