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作品,侵權必究 原創/雄觀
在封建王朝,青樓一直都是一個合法的的娛樂場所,人們稱這裡的女子為青樓女,但更多人稱之為歌女。
如果回到封建王朝,若想找一個琴棋書畫樣樣精通的女子,其他地方千萬不要去,直接去青樓找歌女即可。
無論你想聊詩詞歌賦還是琴棋書畫,保證歌女的才華讓你瞠目結舌。
特別是唐朝時期,歌女的才華更是厲害的讓人拍手叫好。
那麼,有人不禁要問了,唐代的歌女到底有多厲害?
我們可以通過一首集成詩來見識唐代歌女的厲害之處。
話說唐朝大中年間,時任尚書左丞的晚唐詩人韋蟾
到鄂州基層考察工作,臨走的時候,當地的官員給他擺酒餞行。
在餞行的宴席上,絲竹繞耳,觥籌交錯,大家相談甚歡。
但此時的韋蟾覺得,飯局上的氣氛這還不夠活躍,韋蟾為了讓飯局的氣氛更加活躍,看到此情此景,隨手拿一張紙寫下了兩句詩,一句是悲莫悲兮生別離,另一句是登山臨水送將歸。
韋蟾想表達的意思就是,人生最悲傷的就是別離,你們不辭勞苦的為我送行,讓我十分感動。
然後,韋蟾就說,大家都是文人雅士,不妨就以這兩句為詩的前兩句,在場所有人都來個頭腦風暴,續寫這首詩,誰最先續寫出來而且意境高妙,就給他賞賜。
大家議論紛紛,交頭接耳,都說這個主意好。
結果,韋蟾剛說完沒多久,飯局上一個吹拉彈唱的歌女立即就續了上來。他說:武昌無限新栽柳, 不見楊花撲面飛。
此句一出,頓時引來宴席上的達官顯貴們絕口稱讚。
韋蟾見這個歌女出口成章,而且意境不俗,絕對是一個詩書滿腹的女子,於是就花錢給她贖身,將她納為小妾。
如此一來,以後就能隨意花前月下、吟詩作對了,這是後話,今兒且不論風月之事。
韋蟾前兩句和武昌妓的後兩句結合一起就成為了一首
著名的詩作:
悲莫悲兮生別離,登山臨水送將歸。
武昌無限新栽柳,不見楊花撲面飛。
後來,有人看到這首詩後,拍手稱讚這首詩前兩句集得好,後兩句續得好,合在一起,簡直就是佳作天成。
由此可見,飯局上的這個歌女也確實不一般,能在短時間內,文思如泉湧,力壓眾鬚眉,而且還續的如此規整雅致,確實可見其才華卓著。
那麼,這首合力創作的詩歌究竟好在什麼地方?
首先看前兩句,第一句「悲莫悲兮生別離」出自屈原《楚辭》當中的《九歌少司命》,在《九歌少司命》中,這一句是抒發別離之意的,用在這樣的餞行場合,非常合適,非常貼切。
第二句「登山臨水送將歸」出自楚國宋玉《九辯》,原句是「登山臨水兮送將歸」,韋蟾在寫的時候,把其中的一個刪掉了,正好與第一句對上。
再配上後兩句,這首詩就成了集成詩當中的佳作。
古人作詩都是有感而發,往往在情到深處時,就有詩句湧上心頭,隨後出口成章,再也找不到更為理想的替代詩句。
但是,集成詩作,就不是那麼容易的了。
可是,偏偏韋蟾前兩句得那麼好,那麼情真意切。
首先在於他取用自然,與宴席上的送別極為切合。
為他擺酒餞行的人,是如此重情重義,韋蟾作為即將離開此地的人,也對鄂州有著戀戀不捨的情懷,所以,他用「悲莫悲兮生別離,登山臨水送將歸」這兩句來表達,是非常貼切的。
其次,是在取用詩句中融入創新。集詩為聯,一般取自近體詩,但韋蟾卻從先秦時期的《楚辭》當中採擷佳句,而且這兩句原來並不整齊。
「悲莫悲兮生別離」本非嚴格意義的七言句,因為「兮」字是句中語氣詞,很虛,用作七言則將虛字坐實。「登山臨水兮送將歸」共八字,集者隨手刪卻一字,便成標準的七言詩句。
這種「配套」法,不拘守現成,已含化用意味。
正是這種手法,讓本來毫不相干的詩句,渾然天成。
再者,這兩個古老的詩句一經拾掇,單論二四六字,上句為「仄平仄」,下句為「平仄平」不但語氣,連平仄也大致協調。
因此,這兩句詩,既存古意,又有新聲,可謂語自天成,妙手偶得,實在是不可多得的佳句。
「悲莫悲兮生別離,登山臨水送將歸」,這是送行者的語氣,自當由擺酒餞行的人來續寫。但這兩句出自屈宋大手筆,集在一起又是那樣渾成;而送別情意,俱盡言中,續詩弄不好就成狗尾續貂。
韋蟾的前兩句雖然好,但卻說不上任何才力,全憑一點靈犀,然而,就是這麼兩句一點靈犀的句子,竟被一個歌女快速的續了上來,引來大家讚不絕口。
所以,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出,在宴會上,一個聰明的歌女比十個飽學的文士還要中用。
那麼,為什麼說這個歌女續的好呢?
首先,歌女不刻意。韋蟾的集句抒發了在宴會上的心情,那麼,續詩的話,也應當不偏離眼前的景致,
由於集句已表達了送別的情意,意思已經說的很明顯。武昌妓則以「武昌」、「新柳」、「楊花」這些景色,不僅點明了時間、地點、環境,而且渲染氣氛,使人讀起來充滿想像力,用想像的景色來體味飯局上的人送別的心情。
其次,歌女以景結情的續句,恰好是一種補救,使意與境珠完璧合,達到意境完美。這就讓送別的人溢於言表的離別之情,又在這詩中表達得淋漓盡致。
再次,詩句景象優美句意深婉。楊柳在古代就有送別的意思,歌女以楊柳寫離情,恰到好處。而楊花撲面飛,境界卻獨到,用擬人的手法,把楊花寫活了。
這與宋代詞人晏殊的《踏莎行》中的:「春風不解禁楊花,蒙蒙亂撲行人面」有異曲同工之妙。同時,楊花亂飛也有春歸之意,表達了一種送別、離別的惜別之情。
一個歌女都有如此敏捷的才思,更別說那些飽讀詩書的文豪,唐朝能成為詩歌的鼎盛時代,絕對不是一個偶然。
所以說,生活在那個時代的歌女,也都是才思敏捷的佼佼者,他們既懂男人的風情,也有能降服男人的敏捷才華。
這與現代女人「從不溫柔、從不體貼、從不講理」的「三從」以及「打不得、罵不得、說不得、惹不得」的「四德」可以說是大相逕庭。
相比之下,這就是古代歌女的厲害之處,也是現代女人與古代歌女遙不可及的差距。
不一樣的視角,看不一樣的世界
你是你王國的網,我是載你看世界的行船
洞察天地之端,博究道法之源
更多精彩,請關注雄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