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禕 本報記者 吳曉鈴 文/圖
9月10日,「安田猛與弗莉斯蒂」歐洲當代陶瓷藝術大師聯展在成都舉行。國際知名的日裔陶瓷藝術家安田猛的多組青白釉作品,無論材質和氣韻,都流露出東方文化的色彩,令參觀者駐足流連。71歲的安田猛表示,這些青白釉作品,是向景德鎮的致敬之作。
陶瓷的泥性也是美
青白釉的咖啡杯瑩潤似玉,無論杯、盞託,都有一種淡雅之韻;而青白釉系列的高瓶和金碗,還能看出製作拉坯時陶土的流動痕跡……正是這些別具一格的紋路,讓安田猛的作品呈現出生動魅力。
安田猛出生在東京,18歲起,開始在公認為世界民藝運動中心的日本益子町學習陶藝,從此,把民眾日用雜器提升到美學地位的民藝理念,深入他的血液。在到景德鎮前的40多年裡,他一直從事的是陶藝創作。「我們評判瓷器的標準往往是精細的圖案和能被人感知的通亮度。而在這些印象之外,泥土還有很多沒有表達出來的藝術形式。」於是,1999年開始,安田猛嘗試使用瓷泥創作,希望展示泥土本身的狀態與質感。
2004年,安田猛應邀前往景德鎮建設樂天陶社擔任藝術總監,青白釉也因此成為他作品的表現形式。安田猛說,景德鎮名聞天下,主要在於燒制出了著名的元青花。「但在青花出爐前的350年,宋代陶工們就已經開始大量使用青白釉制瓷。所以,我的製作也是基於對景德鎮歷史的學習。」
最可貴的是創造力
「我用自己的創作語言表達了對宋瓷的理解。」安田猛大膽地把拉坯時泥土的線條、坯泥邊緣的粗糙巧妙地保留在作品上,從而表現泥土本質的柔軟、燒製成瓷後的堅硬質感,以及切割紋路中釉水與泥土接觸的流動感,讓最後的青白釉瓷器呈現或靈動、或拙樸的質感,以及莊重的儀式感。
「學習,而不複製」,自2004年從移居的英國來到中國景德鎮,安田猛所在的樂天陶社成為一個提供給國際藝術家駐場及文化交流的機構。安田猛不斷打破從業者學習、複製的思維模式,鼓勵挖掘材料的潛力,大膽創造。正是在多種新觀念的衝擊之下,傳統不斷被打破又重建,越來越多的景德鎮陶瓷作坊漸漸迸發出鮮活的創意。
在安田猛看來,西方人對陶瓷的真正認識,是從中國元青花的引入開始,日本對陶瓷文化的興趣也歸功於中國。如今,他希望更多的中國陶瓷藝術家,能打破陶瓷作為實用品的屬性,讓我們的想像賦予它更多的審美,讓陶藝裝點我們的生活。
作者:吳曉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