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廣良:把交大學術成果傳播到全世界

2020-12-16 上海交通大學新聞網

    2009年10月,法蘭克福書展上,作為主賓國的中國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而中國也將江澤民的幾部重要著作的中英文版作為獻給書展的禮物。在首發式華麗的鎂光燈背後,在人們拿到校訂精準的著作時,負責著作發行的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的一位青年編輯正扛著攝像機,記錄下這非凡的一刻。他就是李廣良,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的一名青年編輯。

  2008年,李廣良從交大研究生畢業後,加入出版行業僅僅三年多,但他工作勤奮、虛心好學,在平凡的崗位上,為科技類圖書引進出版、向歐美主流出版界輸出上海交通大學優秀科技專著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從而為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實現出版平臺國際化目標奠定基礎做出了貢獻。他也因此獲得了2009-2010年度「上海市版權貿易先進個人」稱號。如今,他依然在為出版和引進更多的學術著作而努力工作著。

  參與編輯出版江澤民學長著作中英文版

  2008至2009年,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出版了江澤民學長的重要著作《論中國信息技術產業發展》、《中國能源問題研究》和譯著《機械製造廠電能的合理使用》,並與愛思唯爾(Elsevier)出版集團合作出版了兩部原創著作的英文版。2009年10月,在法蘭克福書展上,習近平副主席將這兩部著作贈送給了德國總理默克爾,新聞出版總署則主辦了隆重的全球首發式,馬德秀書記也對此發表了重要講話。在這些重大活動背後,都有著一位年輕編輯的身影,他就是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現任版權與國際合作部主任李廣良。

  李廣良是三部著作中文版的責任編輯之一,他反覆通讀全部書稿,認真驗證計算結果,甚至能把小寫英文字母l和阿拉伯數字1區別開來;李廣良也是兩部原創著作英文版的版權輸出經理,無數封郵件在中央編譯局和愛思唯爾印度編輯部之間往返,他審核對重要術語譯文的編輯加工工作,連頁眉頁腳的技術處理都不放過。李廣良還參與了獲得中國主賓國活動一等獎的全球首發式的籌備工作,中央電視臺頭條新聞畫面上的樣書,就是他在國慶前的雨夜從深圳的印刷廠背回上海、又與同事輾轉送達法蘭克福的。

  新聞出版總署署長柳斌杰在首發式上對江澤民學術著作的成功出版給予了高度評價:「……以向世界傳播當代中國頂尖科技和文化成果為己任,以良好的敬業精神和專業水準,下大工夫打造精品,使兩部著作編校規範,設計典雅,印裝精美。他們奉獻給全球研究人員和廣大讀者這兩部力作,必將對於促進國際能源和信息技術的戰略研究和產業發展,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為世界認識中國作出重大而獨特的貢獻。我認為,這兩部重要著作的出版發行,也是中國圖書『走出去』的成功範例,必將激勵中國出版界加快國際化步伐,為不斷促進和深化中外科技文化交流和版權合作,作出更多更大的貢獻。」這是對李廣良及交大出版社的高度肯定。

  為建設交大科技成果走向世界的橋頭堡添磚加瓦

  2007至2010年間,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相繼與愛思唯爾、施普林格(Springer)、俄羅斯國家科學出版社(Nauka)等國際知名科技出版機構籤署了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協議,採用版權輸出與國際合作出版等多種方式,策劃出版交大優秀學者的一流英文版科技專著、教材和論文集,在全球(特別是歐美地區)發售,向世界主流科技界和教育界介紹他們卓越的研究工作,努力打造交大、乃至中國科技成果走向世界的橋頭堡。目前,我校教師撰寫的《盲信號處理》、《虛擬實境與增強現實技術及其工業應用》、《基於質量的網絡內容傳輸》等英文版科技專著,業已與施普林格出版集團成功地合作出版發行,與全球讀者見面。在這些新書背後,也有著李廣良和出版社版權與國際合作部的努力。

  起草協議文本,參與對外談判,研究相關專業最新進展從而論證圖書選題,按照西式科技出版規範編校英文書稿,按照國際合作夥伴的最高規格要求來監督設計、印製。李廣良常常說:「論文反映了最新的研究進展,圖書則承載著更持久的學術使命。衡量一個大學是不是世界一流大學的重要指標,就是要看她的『磚頭式』的專著被世界上多少同行閱讀,她的教材被世界上多少大學使用。你的專著被哈佛、耶魯、MIT的學者閱讀,能寫出曼昆的《經濟學》教材的大學,不可能不是世界一流大學。我們出版社國際合作工作的最高任務,就是要在交大加快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進程中,為建設交大科技成果走向世界的橋頭堡添磚加瓦!」

  正是這種精神這種理念的支撐下,李廣良的工作總是那麼細緻、那麼投入,為此付出的努力和辛勞,他卻從不會計較、沒有抱怨。

  「專業出版走出去」得到初步認可

  在剛剛結束的上海市新聞出版(版權)工作會議上,李廣良被評為「上海市版權貿易先進個人」,而且榮幸地從屠光紹副市長手中接過了獲獎證書;他參與的《江澤民學術著作》(英文版)、《虛擬實境與增強現實技術及其工業應用》等2種(套)圖書被評為「優秀輸出版圖書」;他策劃的中國第一套系統研究決策諮詢的大型譯叢——《決策科學化譯叢》,引進自哈佛大學出版社、劍橋大學出版社、普林斯頓大學出版社、布魯金斯學會出版社、施普林格出版集團等國際知名出版社,被評為「優秀引進版圖書」;而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更是在歷史上首次獲得上海市「版權貿易先進單位」稱號,實現了零的突破,也由此成為包攬全部四大獎項的出版社。

  而為此付出了很多心血的李廣良也頗有感觸,他說:「作為一名光榮的共產黨員,我慶幸自己躬逢中國出版業不斷加快國際化步伐的好時機,特別是能夠親身參與交大出版社跨越發展、走向國際的新的徵程,我願意在搭建國際科技出版平臺、向世界介紹中國優秀學者的學術成果方面,為學校和出版社作出力所能及的貢獻。」

  這就是李廣良同志,在平凡的崗位上閃現著光芒,工作中時刻保持激情昂揚的鬥志,牢記共產黨員使命,以身作則,爭當先鋒!

 

相關焦點

  • 迎接學術「新星」,上海交大首屆「致遠」國際青年學者論壇開幕
    此次論壇採用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形式舉辦,打破以往由於地理位置不便而不能普及到全世界優秀人才的局限,為全球各地青年人才搭建了平臺,促進了國際學術交流,打造出國際青年學者交流的「新模式」,是對學術論壇形式的一次「轉型升級」,上海交大早在2004年就提出
  • 上海交大醫療機器人研究院國際學術論壇舉行
    12月20日,上海交大醫療機器人研究院2018年國際學術論壇舉行,國內外醫療領域大咖齊聚,交大醫療機器人研究院聯手各附屬醫院及國內外協作院所,針對腫瘤、心血管、腦卒中等重大疾病微創精準醫療,發展個性化、智能化手術及康復機器人
  • 上海交大媒體與傳播學院四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開題
    11月13日下午,上海交大媒體與傳播學院四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開題專家論證會集中在媒傳學院B300會議室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的近三十位專家學者及課題組成員通過「在線會場 + 線下會場」聯動的方式參加了本次會議。
  • 「交大會計合作論壇」暨第二屆學術年會(2020)徵文啟事
    今後,五校「將在拓寬學子交流通道、搭建學術合作平臺、廣納全球校友資源、打造交大文化品牌等方面進行合作,共鑄交通大學新的輝煌與榮耀。」顯然,五校聯手、合作共贏已成為交大人的共同理念和不懈追求。時光荏苒,交大不老。在建校120多年後的新的歷史時期,交大的會計、財務學科不僅傳承了交大的優良傳統,而且不斷發揚光大,學術成果已登上世界會計頂級殿堂。
  • 捷報頻傳 西安交大創新發展成果豐碩
    目前,西安交大已開始承擔嫦娥六號的相關研製任務,在我國未來的航天事業中,交大人將發揮更大、更重要的作用。開拓創新,為醫學、新能源等發展提供「交大智慧」。近日,西安交大科研人員在醫學、新能源等領域不斷取得突破性進展,用科技創新成果助力我國高質量發展。
  • 雲南省與西安交大互利合作成果顯著
    我省多個部門、企業還與西安交大在政產學研協同創新方面開展了合作。省公安廳與西安交大在社會安全數位化方面進行合作,推動公安大數據中心有效融合大量數據資源,並通過組織培訓班、講座等形式,培養大數據骨幹1000餘人,有力助推了我省公安機關打擊違法犯罪和提高社會治理能力水平。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僅用一周時間就研發出「雲南抗疫情」小程序,為精準開展疫情防控提供了有力支持。
  • 出版業升級「中國道路」學術表達
    近年來,國內一些出版社敏銳嗅到全球對中國政經、科技、人文等多領域的求知慾求,在翻譯、推介等環節與海外學術機構深耕合作,以便西方讀者更易接受。無論是 《東京審判:中國的記憶與觀點》 去年在法蘭克福書展首發,還是「中華學術文庫」等譯著陸續推出,中國出版機構正聯手劍橋大學出版社、施普林格出版集團共同整合資源,打通國內圖書「走出去」的傳播通道。
  • 上海交大醫療機器人研究院2018年國際學術論壇舉行—新聞—科學網
  • 上海交大醫療機器人研究院2018年國際學術論壇舉行
    12月20日上午,上海交大醫療機器人研究院2018年國際學術論壇舉行,國內外醫療領域大咖齊聚,交大醫療機器人研究院聯手各附屬醫院及國內外協作院所,針對腫瘤、心血管、腦卒中等重大疾病微創精準醫療,發展個性化、智能化手術及康復機器人。
  • 「西安交大會計合作論壇」暨第一屆學術年會成功舉辦
    【MBA中國網訊】由「交大會計合作論壇「組委會發起,西安交通大學管理學院承辦的」交大會計合作論壇」暨第一屆學術年會(2019)於4月13日在西安交通大學管理學院成功舉辦。
  • 上海交大主辦的英文學術期刊Nano-Micro Letters影響力大幅提升
    2018年6月26日,根據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公布的2017年度期刊引證報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 JCR),上海交大主辦的英文學術期刊《納微快報》(Nano-Micro Letters)最新影響因子為 7.381(2016年為4.849),在JCR收錄的285種材料類綜合期刊中排名第
  • 相約交大—語言與傳播學院
    學院的大學英語教學與改革近年取得不菲成績,被教育部列為第一批次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示範點項目學校;「大學英語」課程獲北京市教學成果一等獎和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國家級精品課及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大學英語教學團隊被評為國家級優秀教學團隊
  • 上海交大如何解決企業和高校科技成果轉化的痛點?
    難得空閒的兩位教授聊得海闊天空,他們分享取得成果的喜悅,也感嘆許多科研上的難題。聊科研聊學術之外,戴教授也分享了這幾年困擾他的一個問題。戴教授是新材料技術領域的專家,發表了許多論文,也擁有許多發明專利。
  • 翻譯是學術成果嗎?
    從作品體現的學術價值來看,我們更傾向於認定學術論文的價值高於學術專著,學術性寫作價值高於普及性著作,而這三者的價值都高於學術翻譯,無論是研究生畢業、教師職稱評定還是各項獎章榮譽,都與學術翻譯無關。而且不僅我國如此,世界各國也鮮有將學術翻譯視為學術成果的狀況。
  • 姬亞楠:多維度拓寬學術期刊成果推介路徑
    作為學界專家學者及相關科研機構傳播學術信息、反映學術成果、表達和交流學術思想的重要媒介之一,學術期刊肩負著時代精神的傳承、社會真理的探尋、學術前沿的引導、科學知識的傳播等重要使命。因此,學術期刊如何堅持傳統媒體的傳播途徑、探索多種新媒體傳播渠道,最大限度地發揮學術期刊的成果推介平臺作用,對學術發展、學術創新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 交大十三生肖——語言與傳播學院
    語言與傳播學院司文學研究,翻譯素養,文化傳播等教學之職,承學術鑽研之潛心去躁,展沐浴文風睦禮之謙和風儀,其文德之美亦類羊,故擇羊肖以象之。語言與傳播學院成立於2009年,是北京交通大學直屬二級學院。學院匯聚語言與傳播兩個學科,特色鮮明。
  • 錢鍾書文學與學術經典的傳播與啟迪
    這些漢學家熱衷於搜集錢鍾書的生平和教育經歷,挖掘錢鍾書的家學淵源和學術背景,介紹其文學創作和學術成就。  在錢鍾書文學創作的海外研究中,關於《圍城》的研究成果最豐富、影響最廣泛,包括各種期刊和學位論文、專著(或章節)、文集等。這些成果主要是分析作品的主題、寫作結構、敘事風格、人物塑造、文本意蘊等。
  • 上海交大BIM研究中心成立伍周年暨學術交流活動舉辦
    2020年10月17日,上海交通大學BIM研究中心成立伍周年暨學術交流活動在交大閔行校區學生創新中心船建分中心舉辦。,上海市土木工程學會計算機應用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李嘉軍,船建學院土木工程系主任陳錦劍,上海交大BIM研究中心執行主任鄧雪原,副主任張家春等主辦方代表出席了本次學術交流活動。
  • 「醫學類科研成果如何實現資本轉化」學術講座在醫學部舉行
    12月10日下午,受西安交大副校長、醫學部主任顏虹邀請,學校傑出校友蘇州民投、翼樸資本總裁林向紅先生為醫學部帶來了題為「醫學類科研成果如何實現資本轉化」的學術講座。同時出席活動的還有翼樸資本副總裁曹愚、高磊,麥科奧特總裁王冰,醫學部科技處副處長韓蘇夏,西安交大教育基金會副秘書長方敏,醫學部及各附屬醫院青年教師、碩博士生等200餘人參加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