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 昕
我的老家,在一個偏遠的小鎮,沒有高樓迭起、車水馬龍,山水之間孕育出的是一顆顆樸實的心和一位位勤勞的人們,小鎮上民風淳樸、四季如歌。
家鄉的風是飄著魚香味的。
家鄉有一條大河,水從洞庭湖順流而下,經過這裡便匯成河流。河中常年盛產魚蝦,因此家鄉的人多以捕魚為生。
春夏時分,河中多產魚蝦;到了秋天,便能捕撈到蟹黃肥美的河蟹。
飯後,長輩們習慣走上河堤,吹著鹹濕的河風,漫步在河堤上遊,一邊看著河水靜靜流淌,一邊討論著關於捕魚蟹的技巧。
捕魚講究天氣和時機,也要注意抓大放小。天晴涼爽的時候,漁家早起來到河邊乘坐船隻,劃著槳來回遊向河中央,看準時機灑下漁網,然後把捕撈的魚苗放生,這樣既能保證捕起的鮮魚夠供應早市,又對河裡的水產品影響降低到最小。
家鄉的春天是金色的。
春日裡,家鄉河流的另一頭,漫山遍野的金燦燦的油菜花,遠遠地望去,成片的油菜花隨風搖曳,仿佛給大地披上一層鵝黃色的紗巾,在和煦的陽光下,花蕊舒展成一汪流動的蜜,湧出陣陣誘人的花香。
記憶裡的小時候,我總愛和夥伴們划船過河,氣喘籲籲地爬上山頭,去隨風奔跑,去採摘花朵,拿在手中細細把玩,這樣一呆就是一個下午的時間。
直到聽到河對岸要我們回家的呼喚聲,大夥才依依不捨地起身離去。
孩子們下山的腳步聲輕快地迴蕩著山野間,在夕陽的餘暉中隨風漸漸飄散。這幅色澤飽滿的山間美景,卻深刻地烙在我的眉心,久久難以忘卻。
家鄉的春節是年味十足的。
每逢春節,平時在外地生活的子女,總有辦法在大年三十前趕回老家,這時,家便成了最熱鬧的所在。
「這副對聯裡的『邦』字好像不對哦?」在家門口貼喜慶的春聯,成了家人們共同探討的話題。
「今年的祝福語以『久』字為主題,大家都有什麼好的想法嗎?」每人寫一句新年祝福語集合成冊,成了家人們共同分享年味的活動。
「去把電視機打開,春節聯歡晚會就快開始嘍。」三十夜的《春晚》,成了家人們共同守候的電視節目。
小鎮上不比市區,那些年對燃放煙花爆竹並沒有明令禁止,因此春節期間,放煙花便成了小輩們飯後最期盼的消遣活動。
這時,祖父總會在我們出門前好一番叮囑,別只顧著貪玩,要注意自身安全。可孩子們在嬉笑聲中你追我趕著,早已跑沒了蹤影。
參天大樹,必有其根,懷山之水,必有其源。家鄉對遊子而言,不僅是內心深處的一方淨土,更是落葉歸根的深沉熱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