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食是很多人都鍾愛的一種美食,尤其是北方人,是最愛吃麵食的,製作的方法也很簡單,所以很多人也會直接去超市一些放在家裡,作為自己的儲備糧。
而掛麵作為生活中常見的傳統食材,不管是在北方還是在南方,都是比較受歡迎的,許多的朋友們在生活中比較忙碌,經常沒時間做飯,所以經常會煮一些掛麵吃。
掛麵是以小麥粉添加鹽、鹼、水經懸掛乾燥後切製成一定長度的乾麵條。大家平時去超市買掛麵,也都非常隨意,隨便買上一把就回家了,畢竟掛麵的價格比較便宜,沒必要挑選很久。
但是我們可以發現,每一次買回去的掛麵口感都不同,有些掛麵好吃筋道,有些卻口感很差。當然了,有些掛麵的口感也是非常不錯的。所以對於掛麵的選擇又是一個問題。
超市買掛麵,別管牌子和價格,只要滿足2點,哪怕便宜也是好麵條
一、看營養成分表裡的鈉含量
我們都知道,健康飲食要做到低鹽。因此,大家基本都會注意平時炒菜放的調料鹽,儘量少放,但卻常常忽略很多食物中隱藏的鹽分。
如果大家有關注食品包裝袋上的營養成分表,就會發現有「鈉含量」的身影,麵條也不例外,它代表的就是這個食物在生產加工過程中,加入的食用鹽量。
在買麵條的時候,我們要優選無鈉的掛麵,或者鈉含量低的掛麵。
如果鈉含量超過500mg/100克,說明這個麵條中的鹽含量不低,建議這樣的麵條少買少吃。
麵條在生產的過程中,會加入食用鹽(氯化鈉),讓麵條更易於存儲,更白亮且熟得快;
二、看碳酸鈉的含量
掛麵的成分中除了能量、蛋白質、碳水化合物以外,配料表中還有一種添加劑叫做碳酸鈉。碳酸鈉就是蘇打,這個和食用小蘇打不一樣,因為它的鹼含量比較高一點。過多的食用,會帶來一定的危害,所以食用量不要太多。
個人建議,掛麵配料表中有碳酸鈉的儘量不要買,同樣價位條件下的掛麵,可以選擇其它類型的沒有碳酸鈉的。
所以在超市買掛麵,一定要看清這兩處地方,要不然就算商家白送你,你也不要拿。
我們都知道正常麵粉顏色有些發黃,做成掛麵之後,掛麵也應該是微黃的顏色。但是有些不良商家為了增加掛麵的賣相,在掛麵中無節制的添加了大量的增白劑,讓麵條看起來雪白。
而這種添加了增白劑的掛麵,長期食用對健康不利,所以買掛麵時一定要注意了,最好不要選擇顏色特別白的掛麵。
現在總結一下,買掛麵時,配料表中有碳酸鈉、鈉含量過高的掛麵,價格再便宜也不建議大家購買,因為它並不含有你想要的營養。而且對身體可能還有害處。
根據規定,商家有責任在包裝上標註產品成分,因此,學會識別這些成分所代表的意義,能為我們的健康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