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年平昌冬奧會閉幕式交接儀式上,「北京8分鐘」中那些「輕薄又保暖、防風又透氣、運動又發光」的表演服裝令人驚豔。在這些服裝中,錦綸發揮了重要作用,因為這種材料具有良好的耐低溫性能,當氣溫在零下40℃以下時,其回彈性變化也不大,是製作極端戶外運動服的首選材料。
除了耐低溫,錦綸在強度和耐磨性、吸溼性等方面還具有突出特點,這使得錦綸面料在戶外、運動、防寒、休閒服裝等領域具有較大優勢。目前,錦綸已成為紡織領域僅次於滌綸的第二大化學纖維,佔世界化纖總產量的7.36%。
那麼,我國錦綸行業自2018年以來的市場行情如何?其目前的競爭格局是怎樣的?行業龍頭企業又有哪些新動作?記者近日對華鼎股份、美達股份、永榮控股集團、恆申集團4家錦綸企業或以錦綸為主業的企業2018年的經營狀況進行了梳理。
瞄準差異化
積極拓展應用市場
2018年,我國錦綸行業的運行質量得到了進一步提升:行業產能繼續增長,原材料供給能力增強,產業鏈完整度不斷提高。
來自中國化纖協會錦綸分會的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錦綸行業實現利潤42.07億元,同比增長1.65%,佔化纖全行業利潤總額的10.68%;錦綸產量繼續保持增長,全年完成產量330.37萬噸,同比增長5.28%。
在市場運行方面,2018年,錦綸POY市場價格與原料價格相關性較高,下遊需求持續好轉,行業供給呈現偏緊態勢,使得原料的價格傳導較為順暢,行業贏利表現較好,雖然四季度錦綸價格大幅下行,但這更多的是原油等大宗商品價格下降引起的,行業贏利空間也以振蕩為主,整體贏利水平尚可。
不可迴避的是,錦綸行業競爭格局存在分化趨勢。2018年,行業虧損企業虧損面為19.12%,虧損企業虧損額為4.06億元,同比增長30.89%,行業虧損額佔全行業虧損總額的10.37%。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能夠保持住優勢且與時俱進的企業便能佔得一席之地,並取得理想的經營業績。華鼎股份、美達股份便是其中的代表。
據兩家上市企業披露的2018年年報顯示,華鼎股份2018年累計實現營業收入66.03億元,比2017年增加132.97%;實現淨利潤2.79億元,比2017年增加165.27%。美達股份2018年實現銷售收入38.13億元,同比增加7.15 %;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729.09萬元,同比增長6.54%。
華鼎股份和美達股份均表示,調整、優化產品結構,減少庫存、降低成本等舉措都是保持公司業績增長的主要原因。尤其是推進差異化戰略,是兩家企業在競爭中保持優勢的不二「法寶」。
2018年,華鼎股份在提高原有產品市場佔有率的同時,不斷拓展新興市場,向勾編、家紡絲、花捻、鞋材、空包等產品市場擴展,產品銷售品種範圍覆蓋更廣。
美達股份以需求為導向,在產品品種開發、品質提升、品牌建設方面加大投入。在切片方面,高分子量切片開發成功,並逐步增量;在纖維方面,公司聚焦高附加值產品,先後開發了冰爽絲、抗菌吸溼排汗纖維等功能性纖維;此外,還正在民用領域大力推廣高強絲,目前,該品種已被廣泛應用在帆布、縫紉線、安全帶、漁網、纜繩等領域。
「緊盯」機器換人
大力發展智能化生產
降本增效也是企業不可迴避的話題,而智能製造顯然是破解這個難題的最有效方法之一。
福建永榮控股集團旗下的景豐科技是福建省智能製造樣板工廠。其錦綸智能化車間生產線通過智能投料、紡絲、運輸、包裝、倉儲等系統組合,產品實現了從訂單開始到原材料調配、生產、檢驗、包裝、入庫的全流程智能化管理,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
「機器換人」給企業帶來的最直接收益,就是大大解放了人工,降低了人力成本。景豐科技相關負責人表示,企業生產規模為年產20萬噸錦綸,以前約需要工人1100人,實現全流程智能化生產後,僅需工人420人,人力節省了6成多,每年可節約人工成本約4500萬元。
據了解,這是國內錦綸行業第一條符合工業4.0標準的智能自動化生產線,全面建成後將成為全球單體面積最大、最先進的智能化錦綸生產線,屆時,景豐科技將成為錦綸行業內自動化程度最高、最節能、最環保的生產企業。
華鼎錦綸也緊抓行業「智能製造」風口,推進精細化生產及數據集成遠控管理建設。其獲工信部立項的「全流程錦綸生產智能工廠」項目於2018年下半年啟動,該項目正式投產後生產效率可提高50%。
據了解,該項目總投資為35806萬元,為華鼎股份「年產15萬噸差別化錦綸長絲項目」的一部分。項目的具體內容為:建設錦綸全流程智能製造生產線,實現錦綸纖維高效全流程智能生產;建設錦綸研發、工藝、製造、檢測和物流等產品全流程數位化管理系統,實現產品設計、生產管理、過程控制和售後服務等的實時控制和質量追溯;通過系統研發和集成,實現生產的智能化、自動化和信息化功能及其融合,大幅提高生產的自動化水平、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降低能耗,使錦綸生產智能工廠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該項目使華鼎錦綸成為國內錦綸製造行業首個智能工廠解決方案的示範單位,開闢了我國錦綸行業全流程智能化的先河。
業內人士分析指出,除了提高生產效率,智能製造在企業節能降耗、集約生產、滿足客戶個性化需求、提高產品質量、縮短訂單周期等方面也具有無可比擬的優勢。因此,智能製造已成為行業趨勢,有利於增強企業的整體競爭實力,助力企業發展再上新臺階。
打通產業鏈
著力構建一體化格局
為突破原料瓶頸,進一步提高競爭優勢,錦綸行業的龍頭企業積極打通產業鏈,構建一體化發展格局。
2018年,恆申收購福特邦成為行業一大熱點。通過此次交易,恆申收購了福邦特歐洲原帝斯曼歐洲工廠28萬噸己內醯胺生產裝置、32萬噸苯酚-環己酮生產裝置、福邦特南京工廠40萬噸己內醯胺生產裝置,同時還收購了己內醯胺生產技術、苯酚法環己酮生產工藝以及硫酸銨大顆粒生產技術等核心技術及智慧財產權,一躍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己內醯胺生產集團。
恆申表示,通過此次收購,恆申率先打通環己酮-己內醯胺-聚合-紡絲-加彈-整經-織造-染整完整產業鏈。最重要的是,恆申擁有了己內醯胺領域最尖端生產技術,彌補了中國在該領域的多項技術空白,打破了相關技術受制於人的局面,大大提升了中國企業在己內醯胺領域的定價權及品牌定價權。
積極推動一體化發展的還有永榮控股集團。2018年5月,永榮控股集團莆田石門澳工業園區啟動建設的二、三期總產能為120萬噸/年己內醯胺項目暨古雷芳烯一體化項目及其配套上下遊產業鏈項目(以下簡稱「古雷芳烯一體化項目」)全面啟動。
該項目是永榮控股集團全產業鏈發展戰略的重大布局,總佔地面積約為535公頃,總投資為530億元。項目採用國際一流的1000萬噸/年原油加工工藝技術,匹配260萬噸/年對二甲苯裝置和150萬噸/年乙烯裝置。該項目建成後,永榮將成為國內唯一一家打通芳烯-CPL-聚合-PA6纖維全產業鏈的石化尼龍新材料產業公司。
華鼎股份也不甘落後。2018年7月,華鼎股份控股股東三鼎集團聯合平頂山市、平煤神馬集團共同籤訂了《己內醯胺-聚合-紡絲一體化項目投資合同》,助力華鼎股份積極向上遊延伸,以降低錦綸紡絲的生產成本。
「上遊己內醯胺供應受制於人是導致我國錦綸行業此前發展相對緩慢的主要原因。隨著恆申集團、永榮控股集團等行業龍頭企業積極打通上遊產業鏈,使己內醯胺成本大幅下降,我國錦綸行業的贏利能力將逐漸增強。」一名業內人士分析說。「值得一提的是,隨著一體化進程的加速,錦綸行業規模化、集約化發展已經成為趨勢。在這樣的背景下,錦綸行業需抓住機遇,在規模化發展的基礎上,不斷提高生產的自動化水平,降本增效,推動行業轉型升級。」
來源:中國紡織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