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味是什麼?鮮味是五種味覺之一,在酸、甜、苦、鹹、鮮中,鮮味最為複雜,可以描述為食物一種醇香的感覺,是菜餚好吃與否的重要標誌,從象形字的角度來說,把「鮮」字分為魚和羊,這些好吃的合在一起,就是鮮。
鮮味從何而來?胺基酸、鳥苷酸、含氮化合物這些化合物都能讓人感覺到「鮮味」,這些物質普遍存在於各種食物中,如雞鴨魚肉、蘑菇、海鮮、藻類等,一般來說蛋白質含量越高,吃起來也就越鮮,這是人體本能的一種能力,促使你攝入更多的蛋白質,補充身體的機能。
八九十年代,味精是家家戶戶必備的調味品,味精的唯一作用就是「提鮮」,但風水輪流轉,味精經過了「妖魔化」的十多年,變成了幾乎人人喊打的調味品,各種有害健康,降低智力的傳聞層出不窮,橫空出世的「雞精」、味極鮮醬油等代替了味精,冠以更健康的名義繼續在餐桌上給菜餚「提鮮」,讓味精幾乎在傳統調味品中失去了位置。
味精到底是個啥?
味精就是一種胺基酸鹽,學名是穀氨酸鈉,是組成蛋白質的物質之一,味蕾品嘗到合適的計量會感覺很「鮮」,這種物質廣泛存在於各種你吃起來很香的食材中。那麼食材中的鮮味和味精有什麼區別嗎?答案是:沒有任何區別。對人體有害嗎?答案是:沒有,穀氨酸鈉在人體內參與蛋白質的代謝,促進氧化作用,是必須的營養元素。
味精的配料表
再看味精的配料表,原料只有一種:小麥,用小麥提取味精的時間很早,早在1866年德國化學家裡豪森,就從小麥中提取一種具有鮮味的物質,命名為「谷酸鈉」。所以味精不是化工製品,而是能看成是小麥的「植物精華萃取物」,說有害,實在是無稽之談。味精發明上百年,沒有任何可靠的證據能說明其對身體有傷害的,至於吃多了口渴,鹽是氯化鈉,吃多了也口渴,味精也含有「鈉」元素,同樣的不能過多攝入,調味品要適量適當的使用。
雞精是個啥?
雞精是一種複合型的調味品,簡單的來說,就是味精裡面加了一些調味料和添加劑,可以翻開雞精的配料表,非常的複雜,但第一位的肯定是味精,離開了味精,雞精啥也不是。
至於雞精和雞肉有沒有關係,關係非常的「微妙」,雞肉粉對雞精鮮味的提升幾乎沒有什麼作用,看成廠家的「噱頭」也不足為過,只不過加了雞肉粉,可以心安理得地稱之為「雞精」,但就是這麼一點點雞肉粉,就讓原本和味精是同一種東西的雞精,從「健康」的角度打敗了味精,只能說是一個非常成功的商業案例。
至於味精有沒有害?有權威評估。對食品安全要求非常嚴格的歐盟食品安全局,在2017年發布的最新評估報告中將味精列入:安全無副作用(Generally Recognized As Safe,GRAS)的等級。
說雞精比味精更健康、安全,這真的是被騙了。
我是市井覓食記,與世界交手多年,依然光彩依舊,興致盎然!喜歡專注吃喝玩樂市井小事,每日更新菜譜和美食趣聞,關注我,享受美食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