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過急流勇進的2020年,迎來振奮昂揚的2021年。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也是「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
在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新時代辦學實踐中,學校育人樣態正在發生深刻變化,一系列新概念新思維新實踐撲面而來。
變局新開之際,教育人應深刻思考——要在學習方式變革中秉持什麼,又要在教育價值堅守中創新什麼?對這些問題的回答,就是對「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教育根本問題的回答。為此,學校要努力探索出一條以家國情懷為底蘊的系統育人創新發展之路,並構建與之相應的教育行動鏈「聚焦→回歸→泛聯→賦能」。
新時代教育面臨新變化,各種創新要素之間相互包容、交匯、滲透的特點更為突出。但不變的是,教育要始終呵護孩子的成長,給予孩子「成」的能量,尊重孩子「長」的過程。「成」的能量源自立德要求,「長」的過程基於樹人規律。
新時代,學校更應將家國情懷作為立德樹人工作的邏輯起點,引導學生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制度,在其成人成才的過程中厚植家國基因。在中華文明的價值譜系中,家國情懷強調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為基礎,以治國平天下為旨歸。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將國家、社會、公民三個維度的價值要求融為一體,其價值內核實為中國人的家國情懷。同時,家國情懷從情出發、以情致懷,既是愛家愛國的真情實感,又是不止於家、不止於國的寬闊胸懷;既體現為對國家的高度認同感、責任感和使命感,又彰顯為具有中國擔當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由此,學校要將家國情懷作為學校育人目標的重要構成,並以此為價值統領,進行課程體系架構、課堂教學模式、學生學習方式、教師角色的整體轉型與變革,在「有家內心暖、有國格局大」的價值踐行中不斷培育「心有溫度、行有智慧」「勤於學習、樂於創新」「學而不厭、挫而不敗」的學生成長品質,持續推動由家而國的學生成長曆程。
未來學習的核心詞是打開、連接、融合、協作與創造。基於學習方式的變革,教育結構也必將發生變化。學校理念、課程、教學、評價、資源的固有邊界都要打開,特別是要強化成長綜合指導,回歸到在整體的教育活動中培育整體的人,著力提升學生運用知識在真實場景中解決具體問題的能力。
學校要聚焦道德品質、深度理解、綜合運用、合作意識和新場景轉化應用這五個學生成長賦能點,在綜合學習項目中著力探索「發現→規劃→行動→反思→分享」的學習路徑,讓「家庭、家校、家國」的教育同心圓越來越大;著力探索博物館學習的豐富課程形態,讓「典型文物→民族文化→人類文明」的育人價值鏈在學生成長時空中多向延伸。學校不僅要提倡「學以致用」,更要積極落實「學以致慧」;不僅要強調「有教無類」,更要聚力推動「有創無類」,使「五育並舉」在課堂真正發生、貫通互育,凸顯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致力於讓學生在尋找問題、尋求問題解決之道的過程中,最大程度地打開成長的無限可能。在此過程中,學校要讓學生因思維有品質而專注,因表達有創意而綻放,讓融合學習成為學生成長中重要的「場」與「態」。
在一個跨界多元互動的世界中,教育不再是孤島,所有教育因子像空氣一樣充盈在學習行為與成長意義的引力場中,形成泛在連結,並著力突破學生成長中的真實世界與虛擬世界、直接經驗與間接經驗、顯在效應與潛在效應的傳統界限。
學校要將家國情懷的培養內蘊於知識學習及學校生活之中,追求一種「漫教育」的狀態。「漫」,即瀰漫,是基於學習泛聯和成長召喚作用於學生的,其核心在於打造成長引力場,最大程度地泛聯真實的成長資源,讓課程不止於課堂,學習不止於教室。學校要促進學生在無邊界學習體驗中融合線下與線上、書本與社會、符號與真實、經驗與邏輯、既曉與未知,從不確定重新認識確定,再從確定不斷豐富不確定,由此推動實現成長的無限可能。作為教學改革的主陣地的課堂要打破邊界,讓跨學科校本教材連接每師每生,使全學科實踐活動打通每班每課,特別是要充分發揮整體育人功能,幫助學生建立起書本知識與社會生活、個人體驗的聯繫,讓學生實現對這個世界的整體認知,推動學生在內驅力、生長力、學習力的步步形成、層層遞增中,真正實現志在家國、學無邊界。
未來不是我們要去的地方,而是我們要創造的地方。引領教育創新的關鍵路徑,在於教師發展的全方位推進。教師要成為「全面手」,志做塑造學生品格、品行、品位的「大先生」,在全面賦能學生成長中,為培養和造就一代又一代「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而不懈努力。
要精心培育基於學科交互圈的領袖教師群,充分發揮學術領袖作用,讓改革在課堂發生、改革由教師主導。學校要推動教師跨越學校邊界,在「整合」資源中滿足學生成長需求,並進行積極引領;跨越成長邊界,在「貫通」成長中關注學生全學段發展、全學科發展;跨越課堂邊界,在「重構」教學中促進學生思維發展、掌握有效方法、提高學習能力;跨越質效邊界,在「優化」評價中促進學生在專注中聚能、在聚能中綻放。特別是要讓教師真正成為學校育人樣態創新的領導者、學習者、研究者、合作者,在聚力打造全學科育人體系中深度推動教師跨界與學科融合的並軌同行,並通過專業、志業、德業的層遞式發展,努力為黨育人、為國育才。
原標題:北京市史家教育集團校長王歡——志在家國 學無邊界文章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中國教育報2021年1月13日第5版 版名:校長周刊覺得好看,點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