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一年的冬季,天氣會越來越冷,為了順利過冬,我們要適當的吃一些燉肉。說到燉肉,燉牛肉總是讓人百吃不厭,吃後回味,那種酥軟的口感,香氣濃鬱的味道,沒有人不愛吃,所以到了冬季,我隔一段時間就會給家人做一鍋燉牛肉,好吃身體棒。
不過燉牛肉對於有些人來說做起來比較困難,常常出現一個問題,燉牛肉總發柴?但又不知道什麼原因,其實做好3點很重要,肉燉好軟爛又入味,不柴不腥!快看看吧。
第一點:牛肉要用對
想要燉出一鍋口感好的牛肉,決不能隨意選擇牛肉,比如有喜歡吃純瘦肉,不想吃到肥的,就會專門用純瘦肉去燉,這樣做就錯了,燉出來的口感非常不好。
有一次我讓孩子爸爸去超市買塊牛肉,說好的是要燉著吃,可結果他買回來一塊純瘦肉,我當時傻眼了,但他對我說純瘦肉還不好吃嗎?燉好後每吃一塊都是肉,後來我只好硬著頭皮給他做個實驗,燉好後真的不好吃,他終於眼見為實,只是這個代價有太大了,花了錢還沒吃好。
其實做燉牛肉,最好選擇有肥有瘦的那種,最常用的是牛腩肉,用牛腱肉燉煮也可以,肉選對了,燉好的肉才不會發柴,越吃越香,不知道你平常選對了嗎?
第二點:放鹽的時間不能錯
很多朋友燉煮牛肉的時候,生怕牛肉吃著不入味,會在炒牛肉或者加水燉的時候加鹽,這麼做就錯了,因為鹽有脫水的作用,提前加鹽的話,讓牛肉脫水了,肉質就會發柴,所以想要燉牛肉好吃,記得要在牛肉燉熟後再放鹽,而熟後放鹽,再繼續燉煮十分鐘,牛肉會輕鬆入味,不會出現不入味不好的情況。
第三點:水要用對
牛肉中含有血水,因此燉煮前要給牛肉焯水,這個方法可以很好的去掉牛肉的腥味,而焯水的時候,水要用對,牛肉要冷水下鍋,開大火煮開,煮出浮沫後,用鏟子撇淨,這樣焯水是正確的,如果開水下鍋就直接將牛肉表面燙熟,血水出不來,燉煮的時候血水會慢慢滲出,出現腥味,還會讓口感發柴。
到了燉煮的時候,水也要用對,要加開水燉煮,這樣牛肉不會出現冷熱交替,從而燉煮的更軟爛,不柴也不腥。
明白這3點了吧?下面再給大家分享一下燉牛肉的具體做法,一起做一鍋嘗嘗。
燉牛肉
準備食材:牛腩肉、土豆、生抽、老抽、冰糖、生薑、大蔥、料酒、食鹽、食用油
將牛腩肉簡單地衝洗一下,將表面的髒東西和血水洗淨,再將牛肉切成兩三個大塊放在盆中,加足量清水浸泡,時間要長一點,至少兩個小時,長時間浸泡可以將血水泡出水,中途要記得換水。
浸泡好後,撈出牛肉切成大小均等的小塊,放入鍋中,加足量清水,放幾片生薑,大火煮開,倒入一勺料酒,煮到出現灰色的浮沫,因為經過了浸泡,浮沫變得非常少,不過焯水後可以保證牛肉無腥味。
浮沫撇淨後撈出牛肉,炒鍋洗淨燒乾後,加少許食用油,加熱後,將生薑片放入鍋中炒香,再將牛肉倒入鍋中翻炒,加入生抽、老抽、冰糖翻炒。
然後加入足量開水,大火煮開,倒入高壓鍋內,再放一兩節大蔥段,蓋上蓋子大火壓二十分鐘。
時間到後等到洩氣,將生薑片和大蔥段撈出不要,牛肉和湯汁倒進砂鍋內,加入土豆塊和食鹽,蓋蓋子燜煮到牛肉和土豆軟爛。
最後再大火收汁就可以了,一鍋燉牛肉做好了,軟爛入味,不柴不腥,你也試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