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過節本是件熱鬧開心的喜事,而隨著年齡的增長,亦或是時代的發展,大家都一致認為越來越缺少了一些年味。
01
印象中過年的樣子,應該是由貼春聯、守歲、大掃除、換新衣、壓歲錢等構成的一副喜慶洋洋的畫面。同樣的,這就是組成年味的一部分。
有人說,春節這一傳統節日需要以現代化方式度過。而事實上,這很尷尬。
2月3日,呼爾浩特發布關於主幹道商鋪禁貼春聯的通知,讓許多商戶想貼對聯卻不敢貼,有人說街上看著顯得冷清,毫無氣色。禁止張貼對聯的理由是擔心影響市容,雖然後面呼爾浩特市政府對通知進行了相應的解釋。然而,其中的說辭仍然惹人非議。
整理市容的方式有很多,並不是非要採取一刀切的方式,可以通過節後檢查清潔來或獎或懲。
對聯不讓貼,鞭炮不讓放,這就是現代化社會所需要的文明趨勢,漸漸抹去了陪伴大家心中的那股年味。
02
之所以覺得沒了年味,只是因為長大了,承擔的事情不一樣了。
小的時候,過年是最值得期盼的日子。穿新衣服,在鏡子面前轉幾圈;收壓歲錢,邊竊喜著,邊拿去買各種玩意兒。
好了,你清醒一點。二十幾歲的人該好好準備如何優雅應對親戚的靈魂拷問。
這次成績排名多少?學什麼專業的?找工作了嗎?工資多少?有對象了嗎?打算什麼時候結婚?
還有,那個壓歲錢,出來混遲早是要還的。
所以,你是那個收壓歲錢的還是發壓歲錢的?
03
儀式感是某一天區別於其他的時刻。很多人並不是沒有過年的儀式感,而是希望將其變成令自己舒服的方式。
我認識的一家人就是利用過年的時間去旅遊,相比於一大家族聚在一起吃團圓飯,這個方式更讓他們舒適自在,當然該有的份子錢也不落下。
抱有這種看法的人數在上升,我的父母也喊著下一次過年想要去旅遊。
多樣化一直是被期許的形態。相信儀式感也是一樣。
在這個變化中,希望儀式感和年味能夠並重,由衷地對春節的到來感到歡喜,別忘了掃掃屋子,貼貼福字,換換新衣服,整整新髮型,開心迎接豬年的到來。
祝除夕喜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