趕年集買年貨、貼春聯、放鞭炮、磕頭拜年、走姑家……記憶中的年味

2020-12-19 濟南王景生律師

春節是國人團聚的重大節日,是中華民族傳統最主要節日!人到中年,依然沒有了現在過年的年味,但是每到春節,兒時的年味回憶起來越來越濃!

家鄉是沂蒙山區的一個小山村,自記事起至今家鄉一直是一個200多人的小山村。雖然小,但是家鄉的村民很淳樸、厚道,有著沂蒙山的樸實!

記得學校放寒假後就開始盼著過年了,可以說是掰著手指頭盼著過年,因為過年可以說是有好東西吃,有餃子、炸貨、豬肉等吃,小孩子可以一起玩耍!等等!

隨著春節的臨近,自農曆臘月23日後,家人的人們就開始趕年集採購過年的物品,這也是孩子比較喜歡的活動!孩子跟著大人一起去趕年集採購物品,那時比較窮,交通也不發達,很多是步行去趕集,有的集需要步行十幾裡路,但是大人、孩子一起說說笑笑就到了集市!

在集市上,大人開始忙著採購物品,主要是過年吃的、用地,另外就是給家人添加一些新的衣物。集市上物品還是比較豐富的,有自家沒有的蔬菜,比如藕、魚類等,有的肉,等等!

當然那時過年,最需要的還是需要購買鞭炮,這也是大人小孩趕集最感興趣的地方。賣鞭炮的攤主,一邊吆喝,一邊自己放著鞭炮,熱鬧非凡!同時也和其他的攤主展開競爭,鞭炮市場是噼裡啪啦、響個不停!有家裡每家每戶需要放的鞭炮,有小孩子燃放的小鞭炮,有青年放的鑽天猴(我們當地音譯叫「起火」),還有小孩子的最愛「滴兒急」(音譯),等等!大人按照家裡的需要和小孩子的需要採購鞭炮等物品,採購後有的小孩子來不及等到回家就開始燃放,也是很熱鬧的!到處洋溢著熱鬧、喜慶的節日氣氛!

採購完該集市需要採購的物品後,大人小孩又開始步行回家。在回家的路上,大人小孩的臉上都顯示著幸福的笑容!

過年的物品,有的家庭需要趕幾個集市才可以採購完畢。趕幾個集市原因很多,有的可能感覺最後集市的價格便宜一些,有的認為最後集市的物品新鮮一些,有的可能認為早買回家就吃完了,等等!總之那時不像現在那樣方便!

隨著春節的臨近,家家戶戶又開始準備過年的物品了,最主要是的製作豆腐、熬製豬皮凍、炸蘿蔔丸子、炸藕盒(當時中間的沒有肉的,另外當時也有很多家庭炸地瓜、炸土豆、炸山藥等),還有就是蒸饅頭(沂蒙山區主要是吃地瓜煎餅)。當然另外就是準備包水餃的餡子(方言是包包子)。

大人在準備過年的物品,小孩子主要是成群結隊地玩耍,那時的鄉村孩子都是外面玩耍,在瘋跑著玩耍!

眨眼到了春節前一天,吃過中午飯後就開始需要貼春聯了,當時大部分春聯是村裡人自己寫的,從幾天前就開始準備寫春聯,當然寫春聯的都是村裡文採比較好的。其他村民都是帶著紅紙等去寫春聯。小孩子在一邊也是認真地看著、學著,等等!家裡所有的門及門的兩邊都需要貼上,大門外也需要貼上「出門見喜」,靠床的牆上貼上「身體健康」,當然也少不了「過門錢子」(音譯)。

貼完春聯後,一家子就開始坐在桌邊開始吃飯。看著滿桌子的好吃的,小孩子早就饞得直流口水了,早早就坐在桌邊等著吃飯了。大人同意後就開始吃飯了,終於吃到好吃的了!小孩子都是敞開肚皮使勁吃,都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那時的年夜飯基本上就是豬皮凍1盤、炸丸子1盤、炸貨1盤、炒蒜薹1盤、炒蘑菇1盤、炒雞1盤(自己家的)、燉魚1盤等等,一般是8個菜,最後是吃水餃。當然水餃那時主要是蘿蔔餡、白菜餡,主要就是這兩種。

吃完年夜飯後,大人孩子就開始出去玩,很小時家裡沒有電視,就是出去玩。等到天快黑了,大人開始放鞭炮,小孩子放滴兒急(音譯),到處都是一派喜氣洋洋的氣氛!看著四處燃放的鞭炮,聽著震耳欲聾的鞭炮聲響,小孩子到處跑著,春節到了!

隨著夜的加深,小孩子開始回家睡覺去了,當然也有很多大人、孩子守夜,那時大人最娛樂的方式就是打牌。

等到一過半夜12點,大人又開始燃放鞭炮,來昭示新的一年的到來!等到3、4點鐘,大人孩子就開始起床,要開始拜年了!那時就是需要去長輩家進行拜年,小孩子是成群結隊一起去拜年,當然主要是一個家族的孩子在一起去拜年!

去了長輩家後,小孩子稱呼一聲後就開始磕頭,對每一位長輩都磕一個頭,磕頭後,長輩拿著糖果、瓜子、花生等給小孩子。那時有的小孩子還帶著塑膠袋裝長輩給的好吃的,真是很幸福的回憶!

等到天亮後,磕完頭就回家吃飯,吃飯後,大人小孩子還是玩耍、打牌等。當時還有一個年後最重要的娛樂節目,就是看戲,這是戲曲表演。看戲一方面是人多,真是人山人海,那時也沒有其他娛樂節目,另一方面也是可以吃到好東西。看戲的地方,有很多賣東西的,比如糖葫蘆、爆米花、年糕等。真是回憶滿滿!

從初二開始,又開始走姑家。小孩子也都是盼著年後走姑家。走姑家的意思是出嫁的姑娘,年後娘家人來叫回娘家,預示著娘家有人。小孩子盼著的意思就是又有一頓好吃的,主要是當時生活條件艱苦一點!

從走姑家開始,慢慢的年就過去了!當然也會一直持續到過正月十五,這個期間小孩子是最幸福的,就是玩耍,那時也沒如此多的作業,也沒有其他的娛樂項目,更沒有手機、電腦、平板等。

等到正月十五過後,這個年也就過去了!

以上就是記憶中的年味,小時的年味很濃,小時的年味很好,小時的春節充滿樂趣,小時的春節到處洋溢著幸福的笑容!小時的春節,讓人回味無窮!不是說現在的春節不好,總感覺沒有小時的樂趣了,這可能就是歲月的增長,把小時的樂趣磨平了吧!

但是春節就是幸福的節日,就是團圓的節日,就是開心的節日!春節快樂!

律師的職責是依法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相關焦點

  • 吃餃子貼春聯放鞭炮 不變的棗莊年味
    吃餃子、貼春聯、放鞭炮,這些包含著濃濃年味的習俗更是彰顯了過年在我們心中的地位。新年還未來到,街上都是採購年貨、走親訪友的市民。時間在改變,過年的方式也在改變,唯一不變的就是濃濃的年味和濃濃的親情。  年夜飯 健康吃  記者在採訪途中遇到了家住立新小區的「90後」劉傑,據他介紹,他家祖孫三代,對年夜飯都有著不同的感受。
  • 寫對聯、掛燈籠、放鞭炮,記憶中的年味漸行漸遠
    在這個「年味」漸失的時代,人們對於春節總有一種歡騰熱鬧中的悵然若失零散的記憶,抹不去的年味,記憶猶新。小時候的年味是寒假,所以天天盼著過年,過年就有新衣服穿、過年就可以放鞭炮『過年就有肉吃……下面我們一起去追尋,回憶,我們心中的年味。
  • 春節習俗老照片:趕大集,團圓飯,貼春聯,圖四已經消失
    貼春聯第一:貼春聯春節貼春聯的漢族民俗起於宋代並在明代開始盛行,並逐漸的影響了其他少數民族和周邊的一些國家,主要是過春節的民族就一定會貼春聯,就坐在家裡等著後輩們來給她拜年,雖然只是寒暄幾句,但卻表達了後輩們對長輩的敬意,如今有多地方年輕人已經不再走訪拜年了,年味也因此淡了不少。
  • 年味不在!繼不讓放鞭炮後,又禁止貼春聯?網友:乾脆禁止春節
    2019年馬上要過去了,很多在外打工的人,都在忙著買車票,趕著回家過春節。作為我國傳統節目,春節總是有著各種歡樂,除了家家戶戶忙著殺豬宰羊,備年貨貼春聯放鞭炮,來歡度一年一度春節。這一傳統節日,已延續上千,宋朝詩人王安石曾寫了這樣一首詩來描述春節熱鬧場景,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寓意是古人們每逢過年時,放鞭炮是為了熱熱鬧鬧迎新年,貼門神春聯是為了闢邪除災、辭舊迎新的象徵。家家戶戶掛起紅燈籠,讓這個特殊節日變得更加喜慶。然而,如今為何很多人覺得沒什麼年味了?
  • 年貨清單裡吃的佔大頭 青島老年俗年味兒挺足
    年味越來越淡了?幾乎人人都在這麼說。要說原因,可能是人們不再像以前一樣講究過年的方式了。翻看書本裡記錄著的年俗,聽聽老人們講講怎麼忙年,讀一讀、聽一聽,都覺得過節的氣氛撲面而來。  年貨清單吃的佔大頭  需要置辦哪些年貨,一般要從臘月廿三「辭灶」這天算起,糖瓜、點心都需要準備好。到了廿四,該「寫大字」,就是買春聯寫福字剪窗花。
  • 農村春節習俗,吃餃子,放鞭炮,看看農民如何過年
    農村春節習俗,貼春聯,放鞭炮,你還記得嗎?在安徽亳州流行這樣的俗語:「吃罷臘八飯,就把年來辦。」在皖北農村,農民朋友剛進入臘月,村民們就開始籌備豬肉、雞肉、魚肉等年貨。到了臘月二十三之後,鄉村集鎮上街頭巷尾,人頭攢動,熙熙攘攘的人群都忙著挑選年貨,形成一沠繁忙的景象,大人們開始炸饊子、炸麻葉,成為小夥伴們的最愛的美食。貼春聯也是過春節不可缺少的環節,貼春聯又稱貼門對、貼對聯、貼對子等,春聯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了農民們對美好生活的願望。每逢春節,在皖北城市或者農村,每家每戶都要精選一幅大紅春聯貼於門上,為新春佳節增加一份喜慶的氣氛。
  • 付莊記憶 曾記否 那一年的年集上鞭炮震天響 這已成為記憶
    看的眼花繚亂,玩的有滋有味,慢慢感覺到這就是記憶中甜絲絲的春節味道。這興致上來了,也變得一發不可收拾,和影友們又來到幸福小鎮西鄰的年集溜達一圈,看看這略顯寂靜的年集是不是還有兒時的影蹤。像我們這些孩子,來年集不是為了置辦年貨,而是為了聽震耳欲聾的炮仗聲。王安石老先生說過: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鞭炮、春聯自古以來就是春節的重要元素,臘月二十七的年集中,炮仗和對聯、年畫可謂玲琅滿目。
  • 繼不讓放鞭炮後,又開始禁止張貼春聯?難怪越來越沒有年味了
    春節對於中國人來說是很重要的,並且還有很多的習俗,比如說貼春聯、貼門神、吃餃子以及放煙花等等,因為地區不同,還是稍微有點區別的,但是這幾樣幾乎國內每個地區都是一樣的。特別是小時候我們印象中煙花炫目的場景,依舊是自己對過年最深刻的回憶,只不過是在時代的發展中,這樣的場景和記憶在逐漸的減少。
  • 集五福、雲拜年搶紅包、全家遊 新四大年俗來了
    來源:錢江晚報中國新經濟研究院發布年俗報告舞獅、放鞭炮、手寫春聯逐步淡出新四大年俗:集五福、雲拜年近日,由錢江晚報發起成立的中國新經濟研究院做了一項調查,結果顯示,集五福、雲拜年、搶紅包、全家遊被票選為21世紀「新四大年俗」。與之相對的是,舞獅、放鞭炮、殺豬、手寫春聯等逐步淡出我們的生活。
  • 豫西農村大集上各種美味的小吃,石子饃咋恁誘人?年貨多年味濃
    家家戶戶都會買年貨,貼春聯,吃團圓飯,放鞭炮來慶祝。現在已經過了小年,你們的年貨準備好了嗎?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我們的生活也越來越好,可以頓頓大魚大肉。人們對春節的感情似乎淡了,年味也淡了。有些人覺得春節無非就是一家人放假團圓吃頓飯而已。要我說,熟悉的、濃厚的年味隱藏在農村大集。
  • 年味不再?繼不讓放鞭炮後,呼市禁止貼春聯,百姓:乾脆禁止春節
    春節作為中華民族傳統習俗中最盛大的一個節日,中國人對於春節的重視程度遠遠超過了其他節日,從古至今,一直都是如此。 不過如今很多人感嘆,現在過年都沒有年味了,以前跟春節過年有關的很多傳統習俗現在都被取消了。 比如說,處於環保和安全問題,在一線、二線等大部分城市中,燃放煙花爆竹都被禁止了下來。
  • 年味變淡了?家長這樣做,把兒時的年味,帶給如今的孩子
    可是近兩年,大家都覺得年味越來越淡了。以前的年,是一家人圍在一起看春晚、放鞭炮、守歲,而現在,過年已經變成了玩手機、打麻將、看電影,兩頓飯之後又各奔東西。以前的小孩子眼裡,過年是是一年當中最幸福的時刻,貼春聯、買年貨、做年夜飯、穿新衣服、和小夥伴一起放鞭炮、提著小燈籠走街串巷的去拜年,年味十足。
  • 「新春走基層」零下二十度東北趕大集 尋找小時候的年味
    中國青年網哈爾濱1月30日電(記者 尹海超)在東北鄉村,"年"已經開始了,特別是過年前的趕大集,滿大街的凍貨和美食,不但吸引了整個鄉鎮的人來採購年貨,還讓很多城裡人剛來感受濃濃的年味,很多人感慨"這才是小時候的味道"。
  • 禁貼春聯,禁放鞭炮,究竟是誰偷走了我的年味?
    過年過節本是件熱鬧開心的喜事,而隨著年齡的增長,亦或是時代的發展,大家都一致認為越來越缺少了一些年味。01印象中過年的樣子,應該是由貼春聯、守歲、大掃除、換新衣、壓歲錢等構成的一副喜慶洋洋的畫面。同樣的,這就是組成年味的一部分。有人說,春節這一傳統節日需要以現代化方式度過。而事實上,這很尷尬。2月3日,呼爾浩特發布關於主幹道商鋪禁貼春聯的通知,讓許多商戶想貼對聯卻不敢貼,有人說街上看著顯得冷清,毫無氣色。禁止張貼對聯的理由是擔心影響市容,雖然後面呼爾浩特市政府對通知進行了相應的解釋。
  • 寫家書備年貨貼春聯 寒假作業充滿了「年味」
    芳草地國際學校則安排了「中國娃過中國年」的主題實踐活動:鼓勵學生利用寒假和家長共同參與傳統節日活動,曬一曬自己家的春節氣氛;同時建議學生閱讀與春節相關的書籍,與家長一起寫春聯、備年貨、準備年夜飯、拜年、走親訪友、逛廟會等,從中感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年俗文化。
  • 記憶中的年味:「小鞭炮」,「豆腐條」
    現在說起記憶中的年味,可能是時間太長,大腦中的年味越來越淡。從改革開放以後,生活越來越好,不用說過年,就是平常也勝似以前過年!我小的時候,過年印象最深的是放鞭炮,過了小年後,農村大集接二連三,跟著大人趕集買鞭炮是最幸福的事情;這個時候大集上都有個專門賣鞭炮的小市場,賣家各自為陣,大肆的炫耀一番後,就放了起來,只要那家的鞭炮有特點,就會被大家一擁而上;那時候我們手中也沒錢,主要是看熱鬧。
  • 新年到,放鞭炮,家家戶戶都熱鬧
    2020年的新年和往年一樣,說到就到到。雖然年前就遇到冠狀病毒出來搗蛋,不能扎堆串門,走親訪友;初二還發生了3.0級的地震,老天也不作美,下冷雨,降溫。人們還在微信圈傳著一幅對聯:「上聯 :疫情, 喊待在家頭;下聯 :地震, 喊待在外頭。 橫批 :左右為難。」
  • 年味漸淡 祭灶 過油 祭祖 守歲 磕頭拜年等諸多習俗似乎漸行漸遠
    年關已近,許多朋友最大的感慨就是:現在的年味沒有以前濃厚了,缺少了許多忙年的樂趣,忙年的期盼,忙年的緊張感…… 休息或者旅行變成了當下過年的生活主題。缺少了生活中的踐行者,沒有了帶頭者,沒有了生活傳承。諸多習俗傳統必將漸行漸遠。或者多年以後,我們只能在回憶裡才能體味這些生活習俗的樂趣!
  • 2020歡樂中國年立體繪本,濃濃的年味「玩」出來寒假孩子們都愛看
    「年味」溫情似乎越來越少了。新年春節的腳步聲越來越近了記得幾十年前,小的時候最喜歡的就是過年了。幫助父母掃屋、採買辦年貨、包餃子、貼對聯,放鞭炮,吃年夜飯,看春晚,守年夜 。當年瓜子、花生是必不可少的,也受歡迎,是必備的年貨之一,價格也便宜,而且花生也有人丁興旺之意。那時候過年之前跟著父母后面 要買許多東西,鞭炮和禮花是必須買的,吃的、穿的、用的、玩的等等統稱「年貨」。那時小的候,也學著父母的樣子,如何買東西?如何算帳?如何把買回來的年貨分類整理?現在也習慣成自然了。現在的超市也是孩子們辦年貨的「大課堂」。
  • 春節不讓貼春聯?老百姓:不放鞭炮可以理解,為什麼不讓貼春聯
    隨著這幾年國家對環保以及安全的重視度提高,過年不讓放鞭炮已經形成常態,特別是在一些一、二線城市,春節鞭炮已經徹底退出了歷史的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