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了!新版1~12歲感統失調自測表,孩子這些表現父母必須懂

2020-08-09 感覺統合公益科普

凡是關心孩子早期教育的爸爸媽媽,可能從各種渠道聽過「感覺統合」這個詞。


什麼是感覺統合?


通俗點講,感覺統合是大腦的功能,包括七大感官:視、聽、嗅、味、觸覺、本體覺、前庭覺。感覺統合失調即為大腦功能失調的一種,也可稱為學習能力障礙。



舉個例子來講:

準備做作業時,視覺告訴我作業本和鉛筆擺放的位置;

前庭覺告訴我到達書桌移動過程中重心的轉移;

本體覺告訴我手該怎麼拿筆,坐姿怎麼調整;

觸覺告訴我身前書本的材質和書桌的溫度...



但如果感統失調,就會是另外一番景象:

觸覺不好,那麼我感受不到碰到的東西是刺刺的還是軟軟的,

前庭覺不好,從站著到坐著的過程中,我不知道該移動多少距離,我甚至還會不自主的撞到桌子,絆倒椅子;

本體覺不好,不知道我的手該怎麼拿筆,不知道自己是否坐得正;



除此之外:


視知覺失調,把6和9、b和d、q和p寫反,讀課文讀著讀著就跳了行、漏了段,書寫的時候常把字寫出格......


聽知覺失調,對媽媽叫我的聲音沒有反應,或者很小的聲音也會吸引到我的注意,經常聽漏東西,記不住老師說的話......


觸覺失調,不喜歡被人抱,在學校和同學交往意願低、性格孤僻,反應慢動作不靈活......


前庭覺失調,上課坐不住、注意力不容易集中,體育課轉圈很不容易暈,分不清左右方向,鞋子容易穿反......


本體覺失調,方向感差,不自信,坐姿不夠端正會東倒西歪,閉上眼睛就容易摔倒,說話遲鈍、表達不清......


感覺統合失調從嚴重程度上分為輕度,中度,和重度失調三種。


1、輕度感覺統合失調表現不明顯不容易被家長發現,對孩子的影響較小,但隨著年齡的增長會有所加重,父母需要警惕;


2、中度感覺統合失調孩子的行為,語言,情緒,運動會有明顯體現,家長很容易發現,發現及時訓練及時會有很好的體現;


3、重度感覺統合失調的孩子表現很明顯,但也很集中,這樣的孩子往往在很小的時候就有體現,隨著年齡的增長會越來越明顯。



感統統合體現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是幼兒進行日常生活、學習和社會交往的基礎,感統失調不僅影響日常生活行為,甚至對孩子今後的學業、社會交往也會造成很大影響,家長務必重視。



以下是我們整理出的1~12歲孩子感統失調部分具體表現,家長可對照自評。


(PS:即使兒童出現其中某一種或多種行為,也並不意味著其感統失調,判定感統失調是有一套專業的評估流程的,需專業測評師進行一對一測評。)


1歲:孩子的大運動,智力開發,認知等


①過於安靜不喜歡運動

②容易發脾氣、哭鬧

③過度運動、安靜不下來(好動不安)

④注意力分散、很難集中

⑤白天睡覺、晚上吵鬧

⑥喜歡吸吮手指

⑦喜歡咬人和亂扔東西

⑧不喜歡身體接觸

⑨翻身、坐、爬行、走路各階段發展較慢,落後同齡人

⑩智力開發緩慢


2歲:孩子的語言表達,運動協調,智力開發等


①只會說簡單的字或者表達不清(語言發育遲緩)

②自己定下規則,不容許別人破壞(秩序敏感期)

③自己玩自己的,不大理會別人(社交障礙)

④特別粘人,不能離開大人一會(缺乏安全感)

⑤咬手指,無法戒除奶嘴

⑥挑食、偏食厲害

⑦態度多變,且情緒不穩定

⑧喜歡打人、咬人,具有攻擊性行為

⑨不喜歡別人碰到的任何東西(佔有欲特別強)

⑩身體協調性不好,容易摔倒

⑪一言不合就哭鬧

⑫喜歡說「不」,亂摔東西

⑬特別喜歡爬上、爬下、跳床、跳沙發等

⑭喜歡到處摸,難以制止


3歲:孩子的指令性,規則秩序感,行為習慣等


①膽小,害怕去陌生的環境

②假裝聽不到大人說話

③膽小怕生,比較自卑

④不敢和其他小朋友玩,不懂得如何和其他小朋友交流,人際交往不好

⑤說話缺乏邏輯性,前言不搭後語

⑥不講道理,固執,喜歡打人

⑦不遵守規則,規則秩序感較差

⑧性子急,愛尖叫、哭鬧,脾氣暴躁

⑨身體協調性不好,走跑容易摔跤

⑩體能不好,大運動發展落後

⑪做事情三分鐘熱度,耐挫性差

⑫穿衣服、鞋子等動作做不好

⑬生活自理行為動作學習很慢、依賴感強

⑭話多,自言自語,一天到晚停不下來

⑮不喜歡去幼兒園,適應不了陌生環境


4歲:孩子的人際交往,情緒控制,嗅味覺自我的保護等


①喜歡獨處,過於內向,恐懼社交

②坐立不安、姿勢不良、無法安靜

③做事拖拉、磨磨蹭蹭

④過於大方,什麼東西都可以送給別人

⑤愛頂撞家長、很固執、很傲慢

⑥好奇心特別重,看到什麼都想嘗試下

⑦看著很聰明,但是膽小不敢表現出來,自信心不足

⑧脾氣暴躁,喜歡打別的小朋友

⑨過於懦弱,總是被別的小朋友欺負

⑩寫字筆畫顛倒,總不在框內

⑪討厭閱讀,閱讀時注意力不集中

⑫餐飲習慣不佳,挑食

⑬有潔癖、不喜歡別人碰他的物品

⑭手眼協調性很差,笨手笨腳

⑮寫作業容易趴著寫,手特別容易發酸

⑯玩遊戲容易摔跤,身體協調性差

⑰不參加集體活動,喜歡一個人自己玩自己的

⑱不聽老師指令,一個人到處亂跑

⑲害羞膽小怕生,總是躲在父母身後

⑳很容易放棄某件事

⑳嗅味覺發育不良,不能判斷食物是否過期、發黴、發酸


5歲:孩子的專注力,注意力是否集中,團隊活動表現等


①不敢在別人面前表現自己,不敢上臺講話

②不願意/不喜歡嘗試新事物,不參加團隊活動

③手部精細不好、靈活度不夠

④不能單獨完成某件手工作品,動手能力很差

⑤喜歡的很專注、不喜歡的不專注

⑥做作業/做事拖拉

⑦不願意自己穿衣服,總是顯得心不在焉

⑧邏輯思維能力較差

⑨喜歡咬指甲、咬筆頭

⑩喜歡撒謊,犯錯了,不承認

⑪容易焦慮

⑫對很多事情不主動、不上心

⑬過於安靜、喜歡獨處、不喜歡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

⑭脾氣暴躁,喜歡打架

⑮害怕做不好某件事情、很容易害怕失敗、不自信

⑯某件事沒做好就會哭鬧,耐挫性差

⑰不喜歡吃飯,甚至不吃飯,只吃零食

⑱對陌生的環境會特別謹慎小心

⑲左右不分,方向感很差

⑳玩幾何圖形或積木有困難,邏輯思維差



6歲:做作業是否拖拉,專注力,做事情的效率性等


①不能很聚焦的看某件事物,視覺聚焦、追蹤能力差

②動作拖拉,叫一句才會做一句

③整體學習較慢與分辨能力弱

④做事猶豫不決、速度慢、效率低

⑤對新事物的學習不感興趣或排斥

⑥好動不安、注意力不集中

⑦注意力短暫、容易分心

⑧受挫容忍度低,學習/遊戲易放棄和生氣

⑨想做但不敢做,缺乏自信心

⑩不喜歡玩/學習需要動腦筋的事物

⑪數理、空間、邏輯思維能力較弱

⑫看到什麼都想要,不給就鬧

⑬不懂得如何表達自己的情緒,情緒控制不佳

⑭心情時好時壞,稍不如意容易發脾氣

⑮小時候注意力還好,越大發現注意力越來越不集中

⑯有一些不好的行為習慣,家長說了也不聽

⑰會選擇性避免掉自己認為困難的事

⑱不容許自己有一點失敗,強迫症

⑲經常處於比較緊張、焦慮的狀態

⑳容易寫反字,bd、69等字容易混淆(視覺辨識能力差)


7歲:孩子的專注力,學習能力,記憶力等


①起床拖拉、吃飯拖拉、做作業拖拉,幹什麼事都喜歡磨磨蹭蹭

②什麼都想去嘗試,能玩不能玩的東西都會去嘗試

③做事很急,沒有什麼耐心

④遇事畏懼畏縮,對自己沒有自信心

⑤以自我為中心,只能聽表揚,聽不了一點批評(耐挫能力差)

⑥固執,家長一說什麼就喜歡頂嘴

⑦上課喜歡做小動作、走神

⑧沒有以前那麼外向了,喜歡獨來獨往

⑨不愛寫功課,需要老師/家長陪同監督才能完成

⑩時間觀念比較差,做事沒有計劃性

⑪不主動與他人互動,也不怎麼外出

⑫總是記不住英語單詞,記憶力不好

⑬做作業時總是喜歡時不時做其他事,注意力很難集中

⑭不愛學習、學習能力弱

⑮上課坐不住,手腳不安分,喜歡招惹其他同學

⑯不按照老師說的做,不聽老師指令

⑰喜歡丟東西,也不引起重視

⑱不自信、遇事總是退縮或者藉口多


8歲-12歲:團隊協作能力,領導力,獨立思考,專注力


①學習效率低,需要反覆多次才能學會

②閱讀理解能力差,不喜歡看課外書籍

③做作業容易開小差,速度很慢

④學習壓力大,容易感到焦慮

⑤不跟別人交流,經常性情緒低落

⑥喜歡評價別人,但是不容許別人評價自己

⑦話很多,一天到晚拉著家長說個不停

⑧不能很好的配合團隊的工作,喜歡按照自己的想法做

⑨只能做一些基本的事情,缺乏創造力

⑩想做不敢嘗試,缺乏自信心

⑪總是聽取家長的意見,沒有主見

⑫別人說什麼就是什麼,沒有很好的獨立思考能力

⑬會主動嘗試很多事,但是都堅持不下來,專注力不夠

⑭偶爾失敗一次會情緒很低落,耐挫力比較差

⑮不能很好勝任團隊領導者工作,缺乏團隊領導能力

⑯精細動作比較弱,不能很好的做細緻的東西


要注意的是!以上選項構成的表並不是一個診斷量表——它無法確定地告訴你孩子是否有「感統失調」,但它可以告訴你,孩子有多高的相關風險。如果孩子越匹配這些行為描述,說明孩子所面對的風險越大,你就越有必要抓緊時間尋找專業人士的幫助。

相關焦點

  • 12歲以內感統失調對照表,這些感統知識媽媽必須要懂!
    ▲前庭失調:大腦雷達失靈比如我們聽到老師說話的信息、看到黑板上書寫的漢字、手握筆的感覺、我們的腦袋克服重力的影響來保證身體坐直等,這些信息都會受到前庭覺的處理在生活學習中,我們感受衣服的材質、感覺書本的材料、通過擁抱建立和同伴的信任,這些都是通過觸覺來實現的。
  • CCTV點名「感統失調」,抓住孩子關鍵期很重要!
    孩子為什麼會感統失調? 專家介紹,造成感統失調的原因主要分為生理原因和人為原因兩種。 這些原因都會導致感統失調,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 能力的關鍵期是什麼時候? 感統失調不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自然消失,當感統失調對孩子的學習生活出現影響時,必須及時給予必要的感統訓練加以矯正。
  • 「感統失調是什麼?」孩子有這幾個表現,父母就要注意了
    但至今此理論尚存在著諸多爭議,同時在生理科學、臨床醫學、精神疾病等領域都無法得到充足的證據來支持此理論的有效性。而就是這樣一個尚未定性的理論依據卻被某些商家看到了賺錢的門路。因此,衍生出對「感統失調」幾個字過度詮釋而造成家長的恐慌和焦慮。下面我們來看看他們是怎麼做的。
  • 孩子感統失調的表現
    覺得聰明伶俐,但是動作不協調、笨手笨腳,他們無論是在生活上還是學習上都要比同齡的孩子讓家長多操心……這些孩子究竟是怎麼了?兒童感覺統合失調有如下表現1.前庭功能失衡表現為自控能力差,好動不安,上課或寫作業時注意力不集中
  • 孩子有這些表現,說明他感統失調,12歲前應儘早幹預
    什麼是感覺統合失調?它是寶寶大腦在發育過程中出現輕微的障礙,導致大腦功能失調,造成學習、運動等能力障礙。感統失調的寶寶智力發育並無異常,只是大腦和身體各部位的協調出現了障礙,所以會出現一系列異常行為,比如好動不安、走路容易跌倒、過度害怕陌生環境等等。感統失調在孩子小時候是很容易糾正過來的,一旦過了12歲就無法改變了,所以需要家長早發現、早處理。
  • 感統失調的7大類型,對比下自己孩子表現,是不是有感統失調?
    3、不合理的養育方式經常有父母把自己孩子跟別的孩子攀比,覺得自己孩子提前坐、爬、走,是孩子孩子聰明的表現,因此特意訓練孩子相關的能力,比如學步車就是為此誕生的。但是,父母不知道,孩子的成長是遵循自然的規律的,提前的訓練導致孩子準備不足,這就造成了孩子的畸形發展。感覺統合失調有哪些表現我們了解了感統失調的原因,父母們肯定想知道自己的孩子是不是存在感統失調表現了。
  • 如何判斷一個孩子是否有「感統失調」?業內人士來支招
    就是因為「感統失調」,其實大部分「感統失調」在孩子6歲之前進行矯正訓練恢復機率是很大的,但是如果等到過了12歲才發現這些問題,可能就會影響孩子一生了。那感統失調有哪些表現呢?這些小症狀也很容易讓父母輕視,覺得只要大點就好了,多練習練習就好了,但其實感覺統合失調不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自然消失,當感統失調對孩子的學習生活出現影響時,必須及時給予必要的矯正。
  • 感統失調的3個表現,關乎孩子一生,家長千萬別忽視!
    一時間「感統失調」這個詞刷爆了朋友圈,很多家長都來問我,「什麼是感統失調?」感統,全稱感覺統合,是指大腦和身體相互協調的學習過程。而感統失調,即為大腦功能失調的一種,也可稱為學習能力障礙。對於感統失調的孩子,其實他們的表現非常明顯,但是很多家長卻不知道這是孩子感統出了問題。下面我列舉一些感統失調最常見的表現,看看你家孩子是否存在感統失調的問題。1、觸覺失調情緒不穩定、愛發小脾氣,不喜歡被別人觸摸和理髮、洗澡等,不合群或者不愛和別人玩,甚至喜歡動手打人等。
  • 感統失調的這些表現,一定要重視起來!
    據北京兒童醫院兒童保健科專家透露,每年開學後的一段時間,都會有不少孩子因多動、注意力不集中、動作不協調等問題而到醫院檢查。這些孩子經過專業全面的測量評估後,大多被診斷為感覺統合失調。去年CCTV央視新聞頻道,就兒童感覺統合失調的話題做了詳細的報導。統計數據顯示,現在感統失調的孩子越來越多了。那麼什麼是感統失調?
  • 「感統失調是什麼?」,孩子要有這幾個表現,父母要注意了
    據調查研究表明:現代都市有85%以上的孩子存在感覺統合失調,有30%的孩子為重度感覺統合失調。感統統合失調,不會隨著年齡增長而自然消失,必須要經過後天的專業訓練才可以改善,而13歲之前為最佳訓練年齡段。1,什麼是感覺統合感覺統合簡稱感統,是大腦接收到信息後協調身體做出的反應。
  • 孩子的這些行為,是因為感統失調,現在糾正還來得及!
    上小學二年級後,小小廖換了一名班主任老師,這位老師在教了小小廖一個學期後,找來小廖夫妻談話:「結合你們家小小廖這一學期的表現,我懷疑可能是感統失調,建議你們帶孩子去專業機構檢查一下。」小廖夫妻一頭霧水,將信將疑地帶著孩子去了某醫院,經過一系列專業測試,醫生得出結論:孩子在學習上出現的這些問題,確實是因為嚴重感統失調,與智商沒有關係。2、感統失調有哪些表現?什麼是感統失調呢?
  • 金色雨林提醒家長:孩子感統失調不容忽視,6歲之前是最佳發展時期
    如果孩子出現感統失調,那麼孩子的大腦和身體就不能協調運作,孩子自然就會出現走神、小動作多、反應慢、動作不靈活等等現象,孩子的學習效率自然會被降低,學習成績也就一直上不去。  感覺統合失調從神經學上分為「前庭平衡失調」、「本體感失調」和「觸覺失調」三部分,那麼家長們要如何判斷孩子是否存在感統失調呢?針對12歲以下的兒童,金色雨林的專家建議從以下這些表現,可以對孩子進行簡單的自測。
  • 預防感統失調,從孩子0-3歲做起
    據調查顯示,我國兒童感統失調的發生率在不斷的攀升,尤其對於生活在城市中的兒童而言,幾乎成為了專利。孩子感統失調症狀的最佳觀察與預防期是0-3歲,最佳矯正期是在6歲前,一旦過了12歲,發現的一些問題很可能會伴隨孩子一生。什麼是感覺統合失調?
  • 感統失調,又一筆早教智商稅嗎?|感統失調|早教|孩子|早教機構|美吉姆
    金色雨林還強調,感覺統合失調不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自然消失,當感統失調對孩子的學習生活出現影響時,必須及時給予必要的矯正。「其中3-6歲為感統訓練的黃金期,若錯過訓練黃金期,則需要更大力度更長時間的訓練才能改善孩子的感統失調。超過12歲的孩子感統能力將難以改變。」
  • 「你孩子感統失調,得治!」不要被騙了,感統失調在家就能「治」
    而引起孩子感統失調就有先天性的原因,而且有些原因是很難去避免的,比如孩子胎位不正、懷孕時不正確地吃藥打針、生孩子的時候過份擠壓等。先天因素大多時候難以避免,就只能通過後天的訓練來提高孩子這方面的能力了。
  • 兒童感統失調的表現症狀有哪些?
    兒童感統失調的表現症狀有哪些?家長有時候會感覺自己的孩子總是不聽話,他總是去破壞規矩,父母不管說了什麼,他都像沒有聽到一樣。他總是違背你的意願,總是在挑戰你的底線,一直回絕協作。那樣的小孩,有各種各樣標識,例如執著、霸道、判逆。你是否會想,究竟是自身的教育方法出了難題,是你很悲劇、生出一個專門來折磨你的小鬼頭?
  • 動因體育:平衡失調、注意力差,感統失調的孩子12歲就會定型
    注意力差、焦躁易怒、跳讀漏字 竟然是感統失調惹的禍「孩子今年5年級,老師在期末測評裡說他感統失調,老師還說超過12歲就改不了了,急的我帶著孩子去了趟醫院,大夫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也沒開藥,怎麼辦啊?」感統失調,通俗的講,就是孩子的「感覺」和「行為」不能一致。由於信息傳遞發生了偏差,會造成大腦和身體不能協調發展。感統失調在醫學層面是「兒童大腦在發展的過程中出現很輕微的障礙」。所以嚴格的講,感統失調並不是一種真正意義上的病症,而且這樣的孩子智力都很正常,只是大腦和身體各部分的協調出現了障礙,造成很多優秀的方面表現不出來。
  •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總是健忘,父母別當小事,可能「感統失調」作祟
    在大家的想法之中,大腦對於身體的控制是必須存在的,可是有一部分孩子大腦意識,以及身體行為確實並不在一個頻道上。 心理學家以及行為學家通過相應的研究認為:大腦對於行為控制不利,喪失了大腦存在的功能就是感統失調,而我們所了解到的感統其實就是感覺的統合。
  • 您的孩子是否有感統失調的表現?
    大家好,我是楊楊媽,昨天帶孩子上了一節親子課中的「感統課」,感覺這個課程還挺不錯的,回來以後就大概了解了一些關於「感覺統合」方面的知識,今天就給大家分享一下。0-6歲是感覺統合能力發展的關鍵時期,嬰幼兒時期的感覺統合學習幾乎佔據了一生中的80%。感覺統合能力好的寶寶,他的動作協調、活動量適當、專注力好、對新事物接受能力強、自信、情緒穩定、樂於交往、通情達理。
  • 孩子這些奇怪表現,是感統失調的信號,家長別不在意
    有些孩子上幼兒園後,會被老師評價為好動、注意差、愛發脾氣、身體協調能力差等,甚至會建議帶孩子檢查是否為多動症引起。其實孩子有上面這些表現,也可能是感統發育有問題惹的禍!感統全稱感覺統合,是指就是指大腦將感覺和身體統一起。如果孩子感統發育有問題,就會有下面這些表現:1.觸覺過分敏感。拒絕他人的肢體接觸,是感統不到位的一個重要表現之一,比如討厭理髮、拒絕他人擁抱等。但在孩子怕生時也會有這些表現,家長要注意區分。2.視覺感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