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文化」這個話題實在太大,而且經常容易把自己給繞進去。不管是廣義上的「文化」,還是窄義層面的「文化」,先生都還不到那個資格來對此評頭論足。
所以,今天我們迎合之前文章所說的組織變革,主要聊聊當下時代「企業文化」的重要性。
首先,什麼是企業文化?
在《老子·四十章》中有一句話曰:「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這句話其實簡單理解是說世界上所有有形的東西都是受無形的東西支配。比如,法律是教你不能做什麼,道德是教你不該做什麼,而文化是教你自然做什麼。
這句話是用來說明所有人的行為規律,但放在企業上也是同一回事:制度是教員工不能做什麼,企業理念是教你不該做什麼,而企業文化是教你自然做什麼。那麼,如此看來,企業文化站在了金字塔的頂端。
再進一步理解,其實企業文化是你的團隊思考和處理問題的首要標準。如果大家一遇到事兒,首先會想老闆會怎麼考慮的,那就是「老闆文化」;如果首先想的是「客戶怎麼想」,那就是「客戶文化」;又或者想「我該怎麼偷懶」,那就是「懶文化」......
這時候,你該想了,你的公司到底是處在一種什麼文化中呢?
其次,初創公司需要企業文化麼?
關於企業文化一事,我經常聽到很多人說這個事情太務虛、不重要,與其花時間建立什麼狗屁文化,還不如多花點時間用在怎麼賺錢上。這句話乍一聽上去沒什麼錯,小公司必經活下去最重要,但是這類人卻往往忽視了一個更重要的本質...
中國有句古語說得好,「江山易改,本性難移」。這句話的重點在後半句,企業其實和人一樣,不管你是否承認,當你或你的老闆自打第一天建立公司之時,已經有了「文化」屬性。
從我自身周遭的感受來講,我有體會國內有80%的初創公司都是迷茫和焦慮的。這是為什麼呢?可能有很多人知道「黃金圈法則」(3個W的依次順序為:Why—How—What),意思是多數成功的創業行為準則是先搞清楚「Why為什麼要做」,隨後才是該怎麼做,最後才是做什麼。
而在中國,我們很多情況下的創業行為是被動的,或者說是功利性的。也許是看到了機會想狠狠的賺他一票,又或許是被架到了高位下不來臺...總之,當初創公司在沒有任何文化情懷和共同價值理念的情況下,基於一個短期目標便衝上前線的時候,也許他們可以真的賺上一票,但最終多半都會因為看不清方向兒宣告了解。
所以,身為一個創業公司,不論你如何看待「企業文化」一事,它都是既存的實事。你需要做的只不過是放任它自由發展,或者,想清楚它的內涵究竟該如何設定。
再次,何為好文化,何為壞文化?
在現實當中,我們經常會聽到周遭的朋友或同事抱怨自己公司的制度。
尤其發生在創業公司中的,我大體上聽到最多的有以下幾種,現將其歸類:
1)以帶病工作和加班多為榮
創業公司確實不易,但是許多老闆經常喜歡將自己的期望硬套給員工,並不考慮其中的差異性和部分的特殊性。由於沒有更好的理由,所以就用創業維艱作為藉口,要求男女同事誰加班多誰就表彰。
缺點:並沒有考慮到有時候工作時長和工作效率不成正比
2)多講情懷少談錢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本土的創業老闆喜歡講感情了,喜歡把情懷當作打折的工具。為了招攬新員工,不惜捏造一堆的情懷謊言給員工洗腦,從而降低其原來應得的薪資回報。
缺點:情懷是用在產品和服務上的,過度用在他人身上是強迫
3)論資排輩的等級和制度
數千年以來,中國的企業文化和西方有一個截然不同的地方,就是嘴上說著以人為本,行動上是用人太狠。直到今天為止,我們還可以看到很多初創公司老闆喜歡對非行政類的員工呼來喚去,一句話讓下屬跑斷腿那種。只有員工等領導,沒有領導等員工。
缺點:員工也是人,沒有人的天職是為了忍受不尊重
... ... 還有很多,為了生命的安全,先生在此就不一一展開了。
綜上所述,我想企業文化並不能用好與不好來評論,但是它卻可以用是不是受人喜歡或者受人排斥來歸納。
所以,雖然任何企業的文化都無可厚非,但是一個好的企業文化應該是符合人性的,它可以充分調動團隊的正面能量,轉換為員工積極奮鬥的永動機。企業的文化制定是門藝術,而並不是形而上的規章羅列,這裡面更多的是感性的一面,也有自覺的一面。
最後,如何培養自己的企業文化?
如果讓你找十個企業創始人來談談如何建設公司文化的問題,我相信你一定會得到十個不同的答案。這裡面的回答有可能是辦公室的設計、也有可能是有趣的定位、還有可能是一條宗教的信仰......
但我想說,如果你把自由的上下班時間、吃喝不盡的零食咖啡等等簡單的表象就當作企業文化的話,你就大錯特錯了。
那究竟什麼是一個企業文化的充分條件呢?其下有三條:
1.它應該在某種程度上可以幫助你實現公司發展目標;
2.它應該能夠反應到你產品或服務的核心價值上,並幫助你表現更加出色;
3.它應該能夠幫助你找到符合你公司的員工,並且讓他們喜歡這種文化並持續遵循。
要記住,培養公司的文化並不是通過【設計】出來的。真正的企業文化的培育其實就像是一個剛出生的孩子,是在你和早期合伙人或員工的行為上慢慢形成的,是一種你自然而然順勢而為的舉動,並不是你昧著良心捏造出來的浮華表象。
為了清晰的區別企業文化和福利之間的關係,先生在這裡舉個《Programming Your Culture》一文中所講到的兩個慄子:
1)為什麼公司提供上班時瑜伽不算企業文化?
如今的初創公司通過很多事情以彰顯他們的與眾不同。一些很棒,一些很新穎,一些很奇特,但這些對公司文化都不是決定性的。是的,瑜伽對喜歡瑜伽的員工來說確實會讓公司成為一個更好的工作場所。對於喜歡瑜伽的員工來說也是團建活動的好形式。
但是,這並不是文化,瑜伽只是福利。它不會形成能夠推動業務發展或者維持業務持續向前的核心價值觀。它與你的業務目標並沒有特別的關聯。
2)亞馬遜「由門改裝的桌子」。
亞馬遜公司創始人及CEO Jeff Bezos 很早就意識到,公司要想盈利,應該是給客戶傳遞價值而不是剝削他們的價值。為了做到這一點,他希望公司成為價格和客戶服務兩個方面的長期的領先者。如果浪費很多錢這一點是不可能做到的。他本可以花上數年時間讓審計機構審查每筆開銷然後嚴懲那些超支的員工,但他決定將節儉觀念引入他的公司文化。
他用一個難以置信的簡單辦法完成了這一目標:亞馬遜所有的辦公桌都由家得寶公司 (The Home Depot) 的廉價門再釘上桌腿改裝而成。這些桌子既不符合人體工程學原理也不與亞馬遜超過1500億美金的市值相匹配,但是當一個驚呆了的新員工問為什麼她必須用一張家得寶的零件隨意拼裝成的桌子湊合工作的時候,她會得到一個毋容置疑的統一答案:「因為我們尋求每一個能夠省錢的機會,為的是用最低的成本提供最優質的產品。」如果你不喜歡坐在一張門上工作,那你在亞馬遜就做不久了。
哎呀,一不小心囉囉嗦嗦又寫了一大堆,說好了一會要去約酒的......得了,儘快的結個尾吧。
其實,企業文化和做人一樣,它是你所在組織的靈魂。通常一個人的知覺分為兩種,一種是「自知」,一種是「他知」。建立文化之初是為了你更好的自知,當你認清你自己是誰,想要做一件什麼樣的事情的時候,你自然非常清楚你要找什麼樣的人來配合你。這會讓你在未來的事業管理上事半功倍!
最後的最後,想要強調三個重要的事情:
第一,企業文化很重要;
第二,越小的公司企業文化越是重要;
第三,如果你不信,吃虧的是你!
打完收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