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帶孩子,只能是輔助,真正履行「育」的責任是家長

2020-09-03 快樂的虎媽

前兩天看到一個微頭條,意思是到了老家,原本小孩都是自己好好吃飯,養成的好規矩,一直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可一回到長輩這,瞬間全反過來了。甚至用不吃老人言吃虧在眼前,以他們那代人的方法來教育這代人,然後矛盾就升級,導致後面實在待不下去了。


隔代育兒,中間發生的諸多理念衝突,或者倚老賣老等方式,確實讓我們兩頭為難。

我身邊的閨蜜小孩基本上都是父母帶,因為她們要上班,聚會時就會聽到她們些許訴苦,說,無論是奶奶帶娃,還是外婆幫忙帶,反正就是,老人一到,我們做家長的教育就全部無效。

在中國式家庭裡,父母與子女之間,針對隔代養育問題而產生的矛盾確實不在少數。

而且在很多人來看,老人帶娃就是家長教育孩子路上的絆腳石。


01

沒有老人幫忙帶孩子的家庭,過得如何了?

對於我自己來說吧,從懷小孩到出生,全職五年了,身邊有婆婆也有外婆,但兩邊卻都不願意帶小孩,婆婆了大大咧咧,自己的小孩就沒怎麼帶過。

外婆了,以她的話來說,就是她一人帶三娃帶煩了,現在看到小孩就不想帶。

所以不管是出於什麼原因,我是尊重,沒有抱怨。

雖然上幼兒園的前幾年,確實人手各方面確實夠嗆,但過去了,但說真的,如果可以,我還是希望有這麼個幫手,起碼在你非常不便時,家人就是最信任的。

(一)像我小學同學,都是很年輕的父母,父母不在了。

在大城市裡謀生,孩子沒人帶,每天早晨就跟著她兩風裡來雨裡去,風吹日曬的。

對於她來說,每每看到小孩跟著她們這樣折返,為了生計,每每這個時候是多麼渴望身邊有個老人在,至少可以幫忙看下小孩,可以讓她們準時準點能吃上一口熱飯。


(二)前段時間有個朋友剛生完二胎,她說:產假快要結束了,我到底要不要我媽媽來幫我帶小孩?

她說,小孩都是自己一個人帶的,雖然沒有傳說中的婆媳矛盾、隔代教育分歧,但是,每天從睜開眼到閉上眼睡覺等等,小到生活日常,時常想有一雙手伸過來,換我出門透透氣。

次次都想讓小孩爸來看看,然後讓我去溜達下,卻感覺就像找貼心阿姨那麼難,因為男人的眼裡始終認為帶孩子就是媽媽的責任。

好不容易小孩上幼兒園了,好不容易找到了工作,可小孩又是三天兩頭生病,沒辦法,小孩發著燒還是得往學校送。

有時,天公不作美,老闆也不給力,下班晚了,趕到學校時,看著孩子一個人孤零零的玩著玩具,當他看到我的那一瞬間,飛奔到我懷裡時,真的是心碎了一地。

如果有老人幫我帶小孩,我的小孩就不會如此。

02

有人說:老人帶小孩,喜憂參半。

自己帶,也不能保證就一定比老人要教的好。

從法律上,情理角度來說,老人是沒有幫我們帶孩子的義務和責任的。

但很多依然老人願意放棄自己的生活,背井離鄉,不顧自己不再年輕麻利的身體,和逐漸退化的記憶力,還堅持選擇幫子女帶孩子,一是為了幫他們減輕生活壓力,經濟負擔。二了也是覺得在子女還需要他們時,他們能幫上一點力是一點。

所謂的歲月靜好,真的不過是有人在替你負重前行。

03

孩子的問題一定就是老人而來的嗎?

暑假到外婆家,有一次到外面玩,坐的汽車。

車上有戶人家的小孩就有點鬧騰,就不怎麼老實坐,總在車上動來動去的。

然後孩子媽媽就吼了小孩,把小孩嚇哭了。

外婆聽到了,就兇這媽媽,多大點事要費事這麼吼嗎?

媽媽就更氣,說,您就慣吧,看慣成什麼樣。以後看誰的話能聽進去,還有,我在管她們時,你能不能不管。

外婆也在氣頭上,行,那你就帶走,我還不管了。有本事就別求我帶。

媽媽就直接下車,直接把小孩就帶走了。

哪怕不是婆媳,哪怕是母女,牙齒和牙齒碰都會有摩擦,當然這兩母女當時都是在說氣話,但冷靜下來,也確實是有點,媽媽擔心小孩鬧騰會干擾到別人。而外婆就覺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還是個孩子。

其實在教育與養孩子的過程中,本身就會有很多的問題存在,需要大家相互理解,並不是老人幫你帶小孩,小孩有不好的行為了,就是老人的問題。

老人幫忙帶小孩,只是想幫你分擔點,多個幫手,能替上你照顧不到小孩的時間上去,但他們沒有承擔教育的責任。

在一個整天大呼小叫的家庭中成長的小孩,是很難成為一個性格溫和的人。

而爸爸媽媽對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的態度,孩子是看在眼裡的,我們對老人的態度會讓孩子形成一個參照物。

與其糾結老人帶孩子,不如給孩子樹立一個榜樣。

04

那個老人帶的娃最後怎樣了?

老人帶的娃好的也大有人在,就不一一舉例了。

重點帶娃不是說觀念與理念不一樣,重點是老人她的接受度怎樣?

大家都是為小孩好,當她們的認知沒有到那個程度時,她們就是按照以往年輕時帶小孩的經驗來給你帶娃,當她們的求知慾強烈時,自然也會吸收好的一些知識。

比方,如何能更好的帶好娃,怎麼平衡小孩的情緒等。


像我暑假帶兩小都在外婆家,我媽總說:以前你們三你爸是從來不幫我看一下,現帶外孫卻比我還熟練。

其實是因為我爸現在更易聽進去我說的話,女人有時候與女人溝通並沒那麼順暢,她們會覺得她們照樣拉大我們了。

而男性的思維不一樣,他們更偏理,更理性點。

很多時候她們在幫我照顧她們時,也會使用上那麼以前的方法什麼的,那麼我就會跟她們以一種溝通學習的方式跟她們講,為什麼我不允許你們餵飯,為什麼小孩髒點沒關係,我們小時候是因為沒有那方面的知識,你們也不知道為什麼要這樣做,只知道不能讓我們餓著冷著。

就像爸媽那年代,小孩只要一咳嗽,她們立馬就是要叫藥,先不會去分析什麼原因,就覺得要先用藥止住。

又像小孩發燒,她們不知道小孩子有時候燒到一個程度其實是好事,但她們怕,怕燒壞小孩,直接就給小孩打點滴等等

所以我們得去教她們,她們才能明白,哦,原來還有這麼回事。


總結:

因為他們在,你始終是孩子。

畢竟有隔代,時代不同,接受的教育有限。

但不得不說,特別是家有幾胎小孩的,儘管經濟能扛,始終有長輩幫幫還是放心。

純屬個人觀點!

相關焦點

  • 託育、保姆、老人帶娃,應該怎麼選? 99%的父母都選錯了!
    >關於託育、家裡保姆或老人帶孩子的問題頭疼。所以,小編在實踐調查以及查閱專家訪談的基礎上,得出了以下幾點結論,希望能夠給到各位家長以參考:1.父母得學習;2.保姆或老人帶孩子非常不科學;3.孩子3歲前的教育將非常大程度的影響ta的一生;4.託育是入園前的剛需,非常重要!
  • 春恬花花託育提醒孩子為什麼更喜歡老人帶
    春恬花花託育提醒孩子為什麼更喜歡老人帶導讀:生活中很多家長都發現孩子和爺爺奶奶老人更親。老人一般也會比較寵孩子。家長會比較疑惑和老人帶的時間不長為什麼更喜歡老人。老人帶孩子有好處也有不好。下面是:孩子為什麼生活中很多家長都發現孩子和爺爺奶奶老人更親。
  • 幼兒園之前,孩子只能家長帶嗎?
    △9月28日完整版視頻1、幫家長分擔帶孩子的責任,政府能做什麼?上海市託幼協會秘書長胡育:這次上海的「三年行動計劃」出臺,其實更多是讓政府來承擔責任。上海市政府已經提出要將託育服務納入到政府的規劃中,財政預算也納入到政府的預算當中。
  • 老人的這些「假帶娃」行為,正在害苦孩子,年輕家長要及時阻止
    文/瀟媽聊育兒很多婆婆帶娃的家庭中,多多少少會因為帶孩子的問題上發生矛盾,婆婆延續著老一輩帶孩子的習俗,寶媽沿用著科學育娃方法,相互都看不慣對方,但是無論怎麼說初衷都是為了孩子好,家長是真心疼愛孩子,那麼老人是否是真的疼愛孩子呢?
  • 老人受託帶孫要擔多大監護責任?搭這一把手風險不小
    女兒女婿覺得,應該讓孩子自己多跑跑,加強鍛鍊,而孫老先生卻有自己的一番道理:「抱著,我心裡踏實。這要是磕了碰了,責任太大了……」責任,對於很多本應頤養天年的中國老人來講,意味著一項如同潛規則一般的任務——帶孫。對於這個完全基於血緣親情的「責任」,很少有人將其與法律建立某種聯繫。可如果我們從法律的視角去分析,老人幫忙帶孫這件事,真是擔著不小的風險。
  • "你們家誰來帶孩子?",老人帶、找保姆都比不上她來帶孩子
    首先,老人並沒有義務幫子女帶孩子,另外,老人的一些習慣是非常落後的,教育方式也不適應現在的孩子和年輕家長,父母和爺爺奶奶會因為教育孩子產生分歧,甚至是矛盾。如果是自己帶孩子的話,那就意味著父母其中一方要放棄自己的事業全心照顧孩子,而往往都是媽媽照顧孩子的,如果家長雙方事業心都比較強,都不願意放棄事業的話,誰來照顧孩子也成了難題。
  • 履行企業社會公益責任 DaDa(噠噠英語)很「走心」
    履行企業社會公益責任 DaDa(噠噠英語)很「走心」 對大多數人來說,員工是最常見的社會身份。
  • 中國「團隊帶娃」VS國外「單人帶娃」,不禁感嘆:中國家長太難了
    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在這種團隊模式的帶娃方式下,仍然有不少家長覺得,帶娃累得夠嗆。雖然說有三四個家長圍著一個娃轉,但老人和父母的教育觀念有很大分歧,這就導致帶娃的時候更容易產生意見,很多家庭就因為帶娃而爭吵不休。
  • 老人「假帶娃」行為正在傷害孩子,父母要早制止,真正的愛是這樣
    ,然而,有的老人並非真心相待,「假帶娃」行為的蔓延,讓孩子悄悄遭受著傷害,你家中招了麼?老人帶娃的行為本身值得肯定和表揚,可是柳女士的婆婆帶娃時三心二意,完全沉浸在自己的快樂裡,進而忽視孩子的安全,無疑是種「假帶娃」行為,孩子母親眼裡看到的更多的是敷衍,那麼一個負責任、真正愛孩子的老人是怎麼帶娃的呢?
  • 老人暑假帶孩子 家長老人孩子齊吐槽:說多了都是淚!
    老人暑假帶孩子 家長老人孩子齊吐槽:說多了都是淚! 原標題:   由於父母都要忙於工作,沒時間照看孩子,暑假把孩子送到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家成了不少家庭的首選,這種方式被專家們稱為「隔代寄養」。
  • 家長應該批改孩子作業,但必須改變目前的方式,真正做到家校共育
    家長應該批改孩子作業,但必須改變目前的方式,真正做到家校共育。表面上看這是家長和老師共同努力,一切為了孩子。事實上教師完全曲解了「家校共育」的理念,要求家長越俎代庖做了教師本應該做的事。「家校共育」中家長的角色定位是協助老師做好孩子思想修養、學習能力習慣的各項事務,但不是代替老師做教學事務。
  • 老人帶養到底好不好?如果必須要老人帶孩子,應該注意些什麼
    據有關調查顯示,在中國的城鎮當中,有接近50%的孩子是跟著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長大的。而且孩子年齡越小,跟祖輩家長一起生活的比率就越高。,所以孩子們只能由爺爺奶奶來帶。二與老人發生矛盾時要機智解決有家長可能會說,「你說的我都懂,也都認可,可我還是沒有勇氣把孩子交給老人帶
  • 家長:孩子那麼小,為什麼要上託育?
    不少媽媽面臨著這樣的困惑,休完產假就要上班,誰來帶孩子成為家庭一大難題,也許有的家庭是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幫忙帶孩子,甚至有的家庭直接選擇請保姆。 但依舊有更多的父母會選擇託育中心,這是為什麼呢?不如就讓我們一起了解——家庭看護與託育中心照護對寶寶來說分別產生怎樣不同的影響吧!
  • 「老人是育兒路上的絆腳石?」:父母幫忙帶娃我們應心存感恩
    我多希望這時有老人搭把手,來換換我也好,讓我休息兩天。老人帶孩子有利有弊,但孩子的問題不全因老人而來,端看子女如何平衡從法律上講,老人沒有幫忙帶孩子的責任和義務。但出於對孫子孫女的喜愛,和想給子女分擔的心,才心甘情願的放棄自己享福的生活。
  • 老人帶孩子有利有弊,家長要按照情況自行選擇
    隨著老齡化的加劇,社會的責任分擔到每個青壯年身上的也越來越多。而也有越來越多的父母選擇將孩子交給老人來撫養,以此減輕自身繁重的生活壓力。表面上老人帶孩子,及解決了孩子沒人看護的問題,也讓老人在退休之後有事可做,不至於一下子空落落的,但實際上,老人帶孩子有利也有弊,家長要根據實際情況再決定要不要讓老人幫忙帶孩子。
  • 如何和老人一起帶孩子,你與老人能和諧相處嗎?
    如何和老人一起帶孩子 關於老人帶孩子的事兒,很多年輕媽媽都有話說,在這個話題下,不少年輕父母吐槽: 老一輩不僅育兒觀相對落後,還往往很難聽進去道理,總認為自己的經驗比書上知識有用 得多。 隔代教育有矛盾,怎樣處理才能不傷感情?家庭中的這些矛盾和衝突,究竟該如何解 決? 老人帶娃的衝突來自哪裡?
  • 【家長殿堂】真正的成長只能靠孩子自己!
    也有很多家長覺得自理能力可以水到渠成,不必太過重視。其實不然,及早培養獨立能力至關重要,因為真正的成長只能靠自己!      從 3 歲開始,家長就可以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了。孩子會不自覺地模仿家長的行為,所以,家長首先保持房間的清潔,打理好自己的個人衛生,做好自己的事情。2、家長不要凡事包辦孩子能做的事情就放手讓孩子去做。父母的包辦行為會使孩子失去責任心,如果孩子遇到困難,家長可在語言上給予指導,但是一定不要一包辦代替,給孩子機會把事情獨立做完。
  • 從《民法典》看 「履行輔助人」定義的完善
    2013年10月1日施行的《旅遊法》第一百一十一條中對「履行輔助人」的定義「是指與旅行社存在合同關係,協助其履行包價旅遊合同義務,實際提供相關服務的法人或者自然人」,也即「履行輔助人」只能是「自然人」和「法人」,不包括「非法人組織」。
  • 新手爸媽大難題:孩子1歲半,上託育班or老人帶or保姆帶?
    孩子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無限欣喜與希望,但對於許多雙職工家庭來說,也有著無奈與糾結,孩子3歲上幼兒園以前,誰負責帶孩子,怎麼帶孩子能給孩子最好的成長呢?老人帶?保姆帶?上託育班?今天我們來一起分析其中利弊。◆老人帶?
  • 專家:是你沒盡責,老人只能幫你養,不能替你育
    但由於現代養孩子壓力大,迫於家庭家庭經濟壓力的原因,我們又不得不求助於父母,讓他們幫忙帶孩子,那這過程中與父母的育兒理念,教育孩子的方式,肯定也會不一樣,導致很多矛盾的產生。但我們也要明白,教育孩子的責任主要是父母。我們才是孩子的監護人,父母也是影響孩子最大的人。總之一句話,我們只能感恩老人的「養」,但不能奢求老人替我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