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度甄選APP創作者|蝸牛媽媽
今年九月份蝸牛就要上一年級了,要是什麼都不做怎麼能讓老母親心安啊,語文幼小銜接要準備的東西太多了:識字,拼音,古詩儲備,看圖寫話這些,哪一樣都需要準備起來。
不過, 我覺得這些都不是一些很難的知識,於是挽著袖子自己上手,每天讓娃念拼音,背古詩,拿著字卡認漢字,一開始娃還配合我,慢慢的就有點不感興趣了,最後就不愛學了,老母親我開始著急了。
專家說上一年級之前最好背過100首古詩,認識300多個漢字,拼音學會……看到這些我真是更焦慮了......
PART
01
給大家介紹下常爸大語文學習中的點點滴滴
童謠識字部分,蝸牛很熱衷裡面的童謠
第一周的課程童謠學習是《數九歌》,這首童謠朗朗上口,而且知識性挺強。
一開始先是童聲領唱兒歌,知識拓展部分由常爸跟小小常的對話(小動畫形式)引出對兒歌的解析。
接下來1-2個模塊是單字學習,常爸從兒歌中選取合適的漢字,從字的讀音,筆畫,筆順到組詞一一進行講解。
還會把字用在具體的句子或者古詩中,比如在講到「風」這個字的時候,常爸會給小朋友提到賀知章《詠柳》中的一句,「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蝸牛從數九歌開始就很喜歡跟讀童謠,每天都會要求我給他放童謠,跟著童謠自言自語地跟讀,慢慢的學會了之後,跟我出去玩的時候都會跟我說我們唱一遍數九歌吧!從冬至開始每九天我就跟他說是幾九了,他就能知道這個時候對應的天氣。
學習了十二生肖的童謠他會看家裡人的生肖都排在第幾位,然後興衝衝地去告訴他們。
從蝸牛熱衷童謠開始,他每天給弟弟朗誦童謠,兄弟兩個一個躺在推車裡,一個推著車子說著童謠,小寶每次都聽得很認真,每次看到都覺得老有愛了。
下一個模塊是趣味測試,會有聽發音選擇漢字,連線,看字選圖,看圖選字等,有助於加深上一個環節所講的字的認識。這個環節將發音字形以及圖形聯繫在一起,從各個維度加深孩子的印象。
蝸牛也很喜歡童謠識字裡面的漢字書寫環節
這個環節是用一個小鐵鍬去鏟蘑菇,有一段時間孩子經常是對這個樂此不疲,寫完之後還時不時地逗弄一下等在邊上的小鼴鼠,然後自己就高興地咯咯咯的笑。
通過這樣去寫字,孩子能加深對字的印象,知道了書寫的順序呢!如果單純地給孩子一個字,我看到很多孩子的書寫順序都是錯誤的,雖然字最後寫出來樣子是對的,但是你真是不知道過程中經歷了什麼。
這個環節就很好地規避了這一點,小鏟子提示了字的起點,你只能按照小蘑菇的順序去挖。媽媽就不用擔心孩子筆順錯誤的問題了。
精學詩詞部分,我們經常用多種方式來鞏固學習效果
模式跟童謠識字基本差不多,古詩賞析,詩詞解讀,趣味測試,古詩秀還有最後的識字複習等。
這個模塊裡孩子比較感興趣的是古詩秀,孩子要自己錄製整首古詩,可以發給自己的親朋好友做一個展示,這很有助於提高孩子的積極性。
關於古詩的背誦,蝸牛開始啟蒙得很早,第一個古詩是孩子跟著他的小汽車學會的——現在很多發聲的玩具都會帶一兩首古詩——孩子按個按鈕就開始朗誦古詩,每次玩小汽車他都會聽。
這也給了我一些提示:學習古詩一定要多聽,潛移默化中孩子就能記住,如果再配上動作、圖畫更有利於孩子的記憶。
所以,我跟蝸牛聽了常爸上面的古詩後會根據古詩畫一些詩配畫,雖然畫得不好,但是我們自得其樂,也會編一些動作來演繹古詩。
我們還會不時地舉行古詩比賽,讓孩子複習以前學過的古詩,在出行的時候,無聊的話也會進行古詩背誦比賽。
趣味拼音部分,我們慢慢學、慢慢練
拼音從簡單的單韻母,聲母然後是複韻母以及整體認讀等等,學習的過程中包括每節課的聲調練習,拼讀練習。
第二節課包括了一個小複習。孩子可以反覆跟讀,練習來掌握所學的拼音。
學習了一段時間之後孩子可以自己編拼音星球的故事了,還會跟我說:媽媽我做夢夢到了幾個拼音寶寶。
最近蝸牛練習音調部分比較多,在家裡總是能聽到他發a 的四個聲調,一邊說還一邊念叨一聲平,二聲揚,三聲拐彎四聲降。
再就是拼讀的練習也進行了起來,我們說到某個詞或者某個字,我都會給他說一下拼音,哪怕他不是特別熟悉,也要讓他明白這個發音是怎麼來的。
從孩子的不排斥到慢慢地過來主動問「媽媽這個是怎麼拼的」,我們就是這樣慢慢地進行拼讀練習的。
最後一個模塊是每個章節都有的周複習,其中包括童謠的跟讀,識字複習,拼音跟讀跟古詩秀。孩子如果有不會的知識可以翻到前邊的章節去複習一下。
從第十三周開始學習看圖說話,我們很注意日常運用練習
前十二周學完了拼音,從十三周開始了看圖說話。
從最簡單的一兩句話開始,老師講解得非常詳細,比如,講一些簡單的描寫手法、添加簡單的形容詞讓句子豐富起來、可以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來寫、按照空間順序來寫……這為以後孩子上一年級看圖寫話做了很好的準備。
在我看來, 家長也不用擔心孩子聽不懂,整體的課程都是循序漸進的。課程還準備了看圖寫話的練習冊。
我們會拿各種身邊的事情,讓蝸牛去描述。這樣只讓孩子去說,沒有讓孩子去寫,這樣的好處是可以節約時間,並且讓孩子不至於對看圖寫話產生很大的反感,同時孩子也可以擴展很多內容。
不足的地方在於要把說的東西轉化為文字還是需要一定的功底,我想這個可以等孩子拼音鞏固紮實之後再讓孩子寫,畢竟很多字他都得用拼音去表示。所以,為了不打擊孩子的積極性,我們現在只是讓孩子用語言去描述。
PART
02
總結一下我們學習常爸大語文的所得:
拼音:孩子拼音在幼兒園學過,再學起來也沒有那麼吃力,但是音調跟拼讀都沒有學過,是跟著常爸語文的視頻來學的,效果還是不錯的。老師用小汽車上下坡來比喻聲調,形象生動,便於孩子記憶。
古詩儲備:孩子的古詩儲備量比以前大了,現在能背過四十多首古詩,一周一首古詩並不是特別難達成。有一些古詩唱起來朗朗上口,孩子聽多了也會不自覺地哼唱。識字量也大了很多,有時候他會指著繪本上的字跟我說這個是什麼字,我知道我並沒有教過,孩子就會很自豪地跟我說我在常爸上學的。
看圖寫話:關於看圖寫話,我最直觀的感覺是孩子現在描述一件事情,形容詞和副詞用得特別多了,而不再是乾巴巴地就說一件事情。
養成了學習習慣:孩子學習了一段時間以後,慢慢地就養成了習慣,每天早晨起床後先看一下常爸大語文,跟著讀一會兒童謠,背一下古詩。日積月累我相信孩子的收穫會越來越大的。
PART
03
也來說說常爸大語文的優勢與不足:
優勢:
1.選材方面貼近孩子的生活,且內容基本都是接軌幼小銜接的。
拼音的儲備,據說一般一年級學習拼音的進度都比較快,孩子能提前學習一下,有助於一年級的時候孩子對知識的掌握,而且孩子如果提前學了也會增加自信心。
識字量的儲備,這對於一年級的孩子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年級的考試,很多孩子都是因為識字量不夠,字不認識導致不能理解題目意思造成丟分;還有課外閱讀,如果識字量不夠,現拼拼音的話,很容易失去閱讀的興趣。
看圖寫話方面,這也是很多小學生的弱項,現在學習了,等孩子上學他們就會知道從什麼地方開始寫,不會茫然無措。
最後是古詩的儲備,現在學校都很重視傳統文化,小學階段的古詩背誦也是要求挺高的,提前掌握,孩子今後學習起來會更從容,而且古詩背的次數多了,理解得應該會更透徹。
所以建議家長讓孩子早背古詩,而且一定要做到經常複習,小孩子背得快忘得也快,經常的複習能讓孩子記得更清楚,多次的重複也讓理解變得更透徹。
2.古詩配樂適合的年齡階段比較廣,感覺小點兒的孩子也是可以用來磨耳朵。
不足:
1. 對孩子的鼓勵有點單一,只有跟讀有一個打星星的。
2. 學到後期時間花的時間有些長,一開始課程一個模塊三五分鐘還好,後邊的單元一個模塊十幾分鐘,要學完一天的課程要一個小時左右,對孩子來說太長了,甚至有時候一天的課程有九個模塊需要學習,我覺得對於學前的孩子來說時間有點偏長。
3. 個人覺得整體趣味性還是有點不足,比如遊戲環節基本上沒有,還是基本屬於知識講解型。
PART
04
一些小小的使用建議
可以把每節課學的漢字和拼音製作成字卡來跟孩子做遊戲,有助於複習和鞏固學到的知識。因為這麼大的孩子學得快,忘得也快。
童謠跟古詩學過之後多跟孩子哼唱;看圖寫話可以運用到實際生活當中,看到什麼樣的場景可以讓孩子去描述,而不是僅限於看圖去說,也可以根據孩子的繪本故事,改編出更多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