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年,輿論都在熱炒國內以華為為代表的很多企業拒絕35歲以上中年男人。內容半真半假,做為一名在職場混跡10年的中年職場男,面對華為優厚的待遇,我也動搖過,然而最終還是選擇了放棄。
我認為:職場上永遠是平等的,只不過你需要有平等的資格。不選擇華為,不是它不要你,而是你應該有更全面的考慮。
初入職場選職業,職場老人選崗位
當你才剛畢業,你要面臨的是職業選擇,選擇哪個行業?成長型的,還是萎縮型的?朝陽產業,還是夕陽產業?選擇技術與技術相關的,還是與市場相關的?
而當你工作多年,經過多年的沉澱和積累,你已經不應該再考慮行業和你的職業方向了。任何一個大的掉頭,都需要付出很大的代價。
我說:初入職場選職業,職場老人選崗位。你要選擇「滾雪球型崗位」,而應該避免「推石頭型崗位」
什麼是「推石頭型崗位」 和「滾雪球型崗位」 ?
西西弗斯是希臘神話中的人物,他是科林斯的建立者和國王。 但是,由於西西弗斯觸犯了眾神,諸神為了懲罰西西弗斯,便要求他把一塊巨石推上山頂,但是,每次還沒到山頂就又滾下山去,於是他就不斷重複做這件事,他的生命就在這樣一件無效又無望的勞作當中慢慢消耗殆盡。
我們有些崗位就類似這樣的情況,你每天都很忙碌,沒有一刻空閒,然而卻是在做著一件重複而無意義的事情。我們稱這種崗位叫「推石頭型崗位」。
與之對應的就是「滾雪球型崗位」,隨著年齡的增長,經驗的積累,收入也同步增長。
巴菲特說:「人生就像是滾雪球,重要的是發現那條很溼的雪和很長的坡。」
推石頭型崗位
跳槽選擇的誤區
誤區一:只關注當下的薪酬待遇
人為了錢而工作,看似非常有道理。孩子上學,買房買車,無一不是要錢。如果你是這樣的話,最大的問題是:你將透支未來的錢來實現你現在的「欲「。
誤區二:只看重公司的名氣
網際網路時代,公司的名氣已經不再是通過實實在在的口口相傳。大多數公司都很注重營銷,和利用網際網路,甚至招大量的網絡寫手來打造自己的品牌。提到華為,大家都會覺得這是中國的驕傲,仿佛民族振興就靠這一家公司來實現了。好像所有優秀的人都要去華為,為了偉大的理想去奮鬥。
然而,實際是這樣的嗎?華為接近20萬員工,你要考慮的是你是否真是裡面的牛人,還是只是一個陷阱,進去做個高級操作工。當然,它一定不會吝嗇花三個人的錢,來買兩個人沒日沒夜完成四個人的工作。
華為公司
避免佔用時間和精力的「推石頭型崗位」,三步法選擇「滾雪球型崗位」
給自己明確定位
只有知道自己目前所處的位置,才能知道自己該走向何方。企業一般會用到一個方法,我覺得對於個人,也可以借鑑,那就是SWOT分析法。
S(strength)優勢:我的優勢就是我是一名綜合性,複合型人才,我是技術出身,做過五年技術,我又做過項目管理和團隊管理。
W (weakness) 劣勢:我的專業背景不足,尤其管理經驗都是在工作中邊學邊做中得來的。
O(opportunities)機會:我可以做一名技術經理,兼顧技術和管理,讓自己可持續性更強。
T(Threats) 威脅:就業機會不多,技術經理僧多粥少。
SWOT分析
給自己定個小目標
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工程師,去搶市場上技術經理的位置實在是太難了。每個公司的組織架構不同,有些公司只有技術經理一個人帶幾十人的團隊。而有些公司可能技術經理下面還有根據客戶分類的不同的小主管。
我可以先成為一名小主管,只是帶三四個人,專注於某幾個特定的客戶。等工作個幾年之後,你可以通過晉升,或者再次跳槽去到更高的職位。
邊學邊做,同時注意抬頭看天
有了目標,你就要去朝著目標努力。不能一味的死幹,也要多注意抬起頭來多總結反思。同時,實現跨越,你需要先做好自身實力上的準備。目標管理的實質就在於你在實現的過程中,不斷地積累。
有意識的積累,主要側重三個方面:知識儲備的積累,工作技能的積累,人脈的積累。
對於知識儲備,你可以去參加一些管理型的課程,比如利用空閒時間去攻讀MBA課程。也可以通過自己去買一些管理學書籍,儘量豐富自己的理論知識。
對於工作技能,你就要去實踐你書本的知識,儘量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去運用和總結。
對於人脈的積累,在公司內部,注意和領導的多接觸,請示匯報的作用也有一方面的原因是為了建立關係。在公司外部,你可以通過參加一些論壇,加一些人的領英,微博日常中去交流。
結束語:做為一名職場人,你從畢業到退休,最少有三十多年的漫長職業道路。在任何一次選擇前面,管理好自己的欲望,將自己的發展性和成長性放在首位考慮。
你和企業之間只是僱傭關係,沒有哪個企業會因為你的「苦勞」和「奉獻」,在你變老的時候同情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