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教師將實施懲戒權

2020-12-15 小猴說教育

2020年8月22日,我國教育部將發布了中小學教師實施教育懲戒權。

大家都知道,現在的家長,現在的學生,和以前是完全不一樣的。啥時候的家長都疼自己的孩子,以前的家長對孩子是愛中有嚴,當時的學生成績棒的不少;現在的家長對孩子愛中無嚴,有些家長也想讓老師管教孩子,還不想讓老師懲罰孩子,這樣的結果是可想而知的。以前是嚴師出高徒,現在環境變了,不敢當嚴師了,老師們都怕因為管教學生不小心出了差錯,讓家長來吵來鬧,丟人不說弄不好還得有經濟損失,不明智的家長太多太多了,教師還真是很無奈。

有些教師認為,學生不遵守紀律,不完成作業,這個時候嚴加管教學生,懲罰學生家長應該沒有意見吧,其實不是這樣的。有一次,有個學生經常不完成作業,你看著他也不想讀,我發現了這個問題,心裡也非常著急,下午放學回家的時候,正好遇到這個家長接孩子,我給她反應一下孩子的在校情況,結果她連理都不理我就走了。還有一個學生,他家長說他家孩子在家從來都不寫作業,還說老師沒有布置作業,其實每天都布置,來到學校還檢查,每次檢查我都有記錄,家長看到記錄後就不說話了,這個學生就沒拿出來一次完整的作業,就是寫了也很不認真,甚至一點都不寫,批評他也不理人,就覺著老師能怎麼著他。就是現在有了懲戒權,你們說應該怎麼來管這樣的學生。

現在雖然出臺了教師懲戒權,我們當教師的應該把握好,在不出現問題的情況下,把我們的工作完成的更好。大家有什麼想法,請留言批評論。

相關焦點

  • 教師實施懲戒權,如何拿捏尺度?
    其中,有關教師使用教育懲戒權的問題,教育部門特別強調教師不得用體罰作為教育懲戒措施。要說教師的教育懲戒權,我們不妨先簡單說說它的歷史。可以說,有了這個條例,學校和教師對「熊孩子」的懲戒就實現了有法可依,教師對學生使用懲戒權有了法律護航,而學生的合法權益也可以避免被過度懲戒所侵犯。教師教育懲戒權的內容和邊界備受社會關注。
  • 餘雅風,葉壯 | 論中小學教師懲戒權的彈性及限度
    順應教育規律的內在要求,2019年11月,教育部發布《中小學教師實施教育懲戒規則(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意見稿》),明確了教育懲戒是教師履行教育教學職責的必要手段和法定職權。《意見稿》的發布,預示著教師即將獲得法律明確規定的懲戒權。這有利於破解教師履行教育職責、實施懲戒過程中的難題,既能發揮教師懲戒權的應有作用,又能保障師生的合法權益。教育懲戒本身是一種教育行為。
  • 教育部擬制訂中小學教師實施教育懲戒規則
    教育部擬制訂中小學教師實施教育懲戒規則  合理界定師生關係保障正常教學秩序  11月22日,教育部發布了《中小學教師實施教育懲戒規則(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的通知,意見反饋截止時間為2019年12月22日。
  • 該省正式賦予教師懲戒權,教育懲戒權這次是真的來了
    9月1日,也是《廣東省學校安全條例》正式實施的時間。該條例的實施引起了大家廣泛的關注,因為這是廣東省在全國率先通過立法方式,賦予了教師必要的懲戒權。也就是說教師行使教育懲戒權的條件必須是學生做出了違反學校安全規定的行為,教師應先制止和批評,如果上述措施沒有效果,可以實施懲戒的程序,但懲戒的措施要與學生年齡和身心健康相適應,不得用體罰作為教育懲戒措施。
  • 中小學教師實施教育懲戒規則向社會徵求意見
    教育懲戒是教師履責必要手段和法定職權 2019-11-23 來源:《中國教育報》   本報北京11月22日訊(記者 王家源)今天,教育部發布《中小學教師實施教育懲戒規則(徵求意見稿
  • 修改教師法賦予教師教育懲戒權
    條例送審稿規定,中小學教師可以對違反教學秩序的學生採取一定的教育懲罰措施。關於「教育懲戒權」的討論再度回到公眾視野中。全國人大代表、湖北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周洪宇近日在接受《法制日報》記者採訪時說,由於教師沒有一定的懲戒權,近年來,出現了一些教師只教授知識而不敢管、不願管學生的現象,這對學生的發展是不利的。
  • 葉強:中小學教師實施教育懲戒的家校共育視角
    [1]又比如教育懲戒的校內校外銜接問題,如果說教育懲戒發生在教育教學過程和管理中,也就是通常發生校園內,那麼對於在校外發生的、哪些學生的行為可以納入教育懲戒的範圍仍需進一步明確[2] ,等等。從《中小學教師實施教育懲戒規則(徵求意見稿)》在網上公開後的輿論來看,除了主流觀點支持中小學教師實施教育懲戒外,還有一種聲音也值得重視,即如何在家校之間達成懲戒共識從而讓教育懲戒真正落地。
  • 罰站、面壁、隔離反省…中小學教師實施懲戒規則公開徵求意見!
    老師手中的懲戒權怎麼用?一直以來爭議不斷!別擔心,中小學教師實施教育懲戒規則已在路上!快去留言區說出你的觀點吧!面對犯了錯的學生,老師時常處於一種尷尬的境地!如何定義懲戒與體罰?這其中的分寸如何拿捏?學生犯錯了管不管?
  • 教師有了合法懲戒權就可以打罵「熊孩子」嗎
    在中小學裡,一邊是教師對「熊孩子」不敢管、沒法管、怕惹事;另一邊則是教師體罰學生致死事件層出不窮,那麼,教師有了懲戒權就能打罵學生了嗎?2020年9月《廣東省學校安全條例》正式實施,該條例的實施引起了社會廣泛的關注,因為這是廣東省在全國率先通過立法方式,賦予了教師必要的懲戒權。
  • 再過幾天,廣東教師就被賦予了懲戒權
    記者從廣東省人大常委會8月26日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廣東省學校安全條例》已由廣東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次會議於2020年4月29日通過,將自9月1日起施行。(8月26日 中國新聞網)說起該條例,最受人關注的莫過於它賦予了教師懲戒權。
  • 「教師懲戒權」網絡瘋傳,9月份實施!
    根本原因是教師沒有了懲戒權,沒有懲戒,就沒有了敬畏,怎麼能形成尊師重教的良好社會風尚呢?教師對學生稍加管理,家長就鬧到學校門口,輕則被通報降級,重則丟掉飯碗,於是教師懲戒權立法工作,早已成為學校健康持續發展,確保學生在校園健康成長的關鍵。
  • 學校、教師可實施教育懲戒!教育部頒布《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
    《規則》首次對教育懲戒的概念進行了定義,規定教育懲戒是「學校、教師基於教育目的,對違規違紀學生進行管理、訓導或者以規定方式予以矯治,促使學生引以為戒、認識和改正錯誤的教育行為」,明確教育懲戒不是懲罰,而是教育的一種方式,強調了教育懲戒的育人屬性,是學校、教師行使教育權、管理權、評價權的具體方式。
  • 落實教育懲戒權須先解除教師的後顧之憂
    近年來,有關教師「體罰」學生的負面新聞不斷,教育體系內部自上而下,層層傳達指示精神,不得體罰和變現體罰學生,並將是否體罰學生作為師德考核的關鍵指標。在這種形勢下,面對問題學生,教師變得束手縛腳,檢討、罰站等教育手段皆不敢用,唯一敢使用的就是輕言細語的說服教育。對於一些頑劣學生,說服教育幾乎不起作用,教師也只能聽之任之。
  • 「戒尺打手心」顯示教師對「懲戒權」的理解和執行偏差
    (1月13日《中國新聞網》)<br><br>  據了解,當事老師是由於臨近期末考試學生上課瘋鬧、不遵守課堂紀律等原因對學生進行了懲戒,方式為用尺擊打學生手心。這也就演繹成了體罰學生,受到相關的質疑和懲罰是在所難免的,但同時也暴露出老師對「懲戒權」的理解和執行偏差。
  • 教育懲戒權怎麼用?一線教師稱「太難了」;國外卻有專職懲戒老師
    南都訊 自古有言「嚴師出高徒」,但是,由於過去程序性規定不嚴密、不規範甚至缺失,影響了教師正確行使教育懲戒權,有的對學生「不願嚴、不敢嚴」,有的過度懲戒甚至體罰學生。對此,教育部於11月22日發布了《中小學教師實施教育懲戒規則(徵求意見稿)》,明確規範細節,讓教育「懲戒權」重回教師手中。
  • 教育部擬制訂中小學教師實施教育懲戒規則 合理界定師生關係保障...
    11月22日,教育部發布了《中小學教師實施教育懲戒規則(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的通知,意見反饋截止時間為2019年12月22日。
  • 教育懲戒有法可依,教師「懲戒權」如何有尺有度?
    近年來,關於教育懲戒發生的社會事件頻頻引起各界爭議。一直以來對「教育懲戒」尚無明確的界限與標準,從而演變為老師「不敢管」、「不願管」、「不會管」學生的難題。日前,教育部頒布《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試行)》(以下簡稱《規則》),系統規定了教育懲戒的屬性、適用範圍以及實施的規則等,《規則》旨在將教育懲戒納入法治軌道,破解長期以來困擾廣大教師的「懲戒」尺度。
  • 教師恢復懲戒權,先別急著叫好
    近日,有傳言稱今年9月10日,教育部出臺《中小學校學生違規行為懲戒實施暫行辦法》(後文都簡稱《辦法》),教育懲戒權正式實施。也就是說,以後老師懲罰孩子,有法可依的。懲戒權的出臺,讓很多老師和家長都擊掌叫好。有了懲戒權在身後,今後中小學老師管教「問題」學生的腰板或許將變硬。
  • 人大代表建議明確教師教育懲戒權,教育部稱相關草案正在修改完善
    日前,教育部經商公安部,對全國人大代表提出的「關於明確教師教育懲戒權的建議」進行了答覆。教育部表示,目前正對《中小學教師實施教育懲戒規則》草案做進一步修改完善,將加快工作進度,推動規範教育懲戒的規章早日出臺實施。
  • 《中小學教師實施教育懲戒規則(徵求意見稿)》具體內容
    《中小學教師實施教育懲戒規則(徵求意見稿)》具體內容:  中小學教師實施教育懲戒規則  (徵求意見稿)  第一條(目的依據)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保障和規範教師依法履行教育、管理學生的職責,維護師道尊嚴,促進學生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