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平江人是怎麼成為「辣條皇帝」的

2020-12-11 澎湃新聞

原創 三裡屯大彎鉤 青年橫財發展會

提起辣條,很多人都覺得這是「垃圾食品」,是地溝油,是一門不起眼的小生意。

可最近有消息稱,衛龍正在與中金公司、摩根史坦利和瑞銀合作,計劃明年在香港進行IPO,募資十個億,美金。

正當大家都在關注衛龍計劃上市的消息時,我卻注意到了一點——衛龍的老闆劉衛平來自湖南岳陽平江縣。

這個縣有多狠呢?它是「辣條之鄉」,全國辣條年產值580億,平江縣能佔200億,全國有將近1000家辣條企業,90%都是湖南平江人開的。

△ 圖源:網絡

原本屬於貧困縣的平江,硬生生地靠著辣條脫貧了。辣條成了平江的支柱產業,安排了近七萬人就業,一年工資能發20多個億。

果真就「平江人,平江魂,賣辣條當人上人」了。

平江是怎麼成為「辣條之都」的呢?且聽我慢慢道來。

其實,最初的辣條發明出來並不是只給小孩和年輕人吃的零食,而是主食的調味品。

平江縣盛產醬幹豆製品,據說在清代都是宮廷貢品。因為平江農耕稀缺,交通不便,醬幹就成了當地人養家餬口的手藝。

△ 圖源:網絡

可在1998年,一場洪水影響了平江,醬幹的原材料大豆價格飛漲,從7毛一斤飛漲到1.5元一斤,醬幹行業舉步維艱。

此時,三個決定做出一番事業的男人站了出來,想從這哀鴻遍野的行業中掘出一筆橫財。

他們分別是在長沙做麻辣生意失敗而返鄉的邱平、做玻璃生意的鐘慶元和在廣東打工返鄉的李猛能。

三人本來想在醬幹行業大幹一場,卻沒趕上好時候。李猛能沒有氣餒,他想試試能否挖出一線生機。

偶然間,一位做農副產品批發的老闆告訴他:「雖然醬幹行業現在不行了,但食品市場仍然有很大的需求,你要是能做出創新產品,我負責收購。」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儘管李猛能還不知道自己能做出什麼新品,但機會擺在面前就一定要抓住。

李猛能一口答應下來,回頭便拉著鍾慶元和邱平琢磨這事。三人在農貿市場轉了一圈後發現,量大且便宜的原材料就是麵粉。

可他們完全不懂食品加工,怎麼辦?

正巧,他們鄰居是做米線的。看到做米線的機器後,敢想敢幹的李猛能當即就買了臺二手米線加工機回來,在自家院子裡開始鑽研。

老話說,三個臭皮匠,頂上個諸葛亮。

雖然他們對機械操作和麵粉加工一竅不通,剛開始做的東西根本沒法吃。可一起研究了幾個月後,加上邱平做醬幹的手藝,他們還真做出了一款類似麵筋的熟食製品。

這,就是辣條。有著醬幹的鹹味和辣味的麵筋製品,一經推出,大受歡迎。

而在2000年時,有經銷商對邱平說,小孩都愛吃甜的。於是,「調味帶師」邱平便開始在辣條中增加甜味,以此奠定了辣條的味道框架,鹹、辣、甜。

加了甜味的辣條,開始從小範圍經營走向全國了。這一年,是2002年,第一場雪比以往來得晚了一些。

這時,辣條也衍化出了南、北兩大派系。北派的領頭羊,便是衛龍。

衛龍的創始人叫劉衛平,1978年生人,一家人靠著母親做醬幹來維持生活。小時候的劉衛平經常挑著母親做的醬幹走十幾裡山路去售賣。

1997年,高中畢業後的劉衛平決定外出打工。在廣東的一家臺資廠打工時,劉衛平看到別人能把兩三千人的工廠管理得井井有條,他不禁想像,自己未來能不能也成就一番大事呢?

△ 圖源:食業家

就在辣條橫空出世時,平江大多數醬幹小作坊都開始生產辣條了,市場一片火熱,劉衛平也注意到了這片商機。

因為辣條的製作方法簡單,生產門檻非常低,這麼多小作坊都在做辣條,麵粉自然是不夠用了。而平江縣作為南方地區,不主產小麥,從外地運麵粉到平江的運輸成本又太大。

於是,很多人開始北上,前往小麥的主產地——河南,那裡不僅有充足的原料,還有廉價的勞動力,做辣條再合適不過了。

劉衛平也細細地研究了一番。他注意到河南的漯河,鐵路線交匯,交通發達,以後用於運輸和開拓市場十分方便。

1999年,劉衛平帶著打工多年攢下的錢,坐上了開往漯河的火車。考察了兩天後,劉衛平的弟弟劉福平開始從老家帶人來漯河創業。

一開始,他們只賣一些從老家帶的豆皮和人造肉之類的辣條。

但有一次,劉衛平吃了一碗牛筋面後發現,這面的口感非常好。隨即便買了一臺生產牛筋面的簡易膨化機,將焦糖和辣椒麵往牛筋面裡一加,取名「魚條」,也就是後來的衛龍辣條。

△ 牛筋面 圖源:網絡

起初,劉衛平每天從早到晚推著三輪車沿街叫賣辣條,既是老闆也是打工人。

隨著辣條越賣越好,劉衛平的辣條事業也逐步走上了正軌。

2002年,辣條設備經過改進後產量暴增,劉衛平在2003年註冊了「衛龍」商標,在2004年成立漯河平平食品有限公司。

與其他只顧埋頭賺錢的辣條廠不同,劉衛平不想以小作坊的形式一直走下去。在那時,他就意識到了將辣條普及出去的重要性。

△ 圖源:中國搜索

於是,他開始找人做地推,把衛龍的小廣告和海報貼滿大街小巷,通過報紙的軟文和講座等形式讓人們知曉辣條。

這招很管用,衛龍啪的一下打開了漯河市場,很快便從漯河開始向河南乃至全國擴張。

劉衛平把賺到的錢繼續投入辣條生意中。他在2004年就花費幾百萬從歐洲購入了一條全自動生產線,同時設立了專業的質檢團隊。

2005年,新聞曝光了的辣條黑作坊的內幕,讓辣條市場的境遇急轉直下,大批的辣條企業開始倒閉。

△ 衛龍的生產車間

劉衛平卻逆勢而行,建立了駐馬店生產基地,不斷地擴大產能。

直到2010年,辣條市場依然萎靡,「五毛辣條」仍然是人們眼中廉價的「垃圾食品」形象。在其他廠商紛紛縮減成本求存活的時候,衛龍卻斥資5000萬開始進軍豆製品市場,我們熟知的「親嘴燒」等產品就在這一年誕生。

△ 圖源:前瞻網

不僅如此,衛龍還請來了趙薇和楊冪等明星代言,誓要為辣條正名。衛龍一邊提升自身實力,採用全自動化無菌生產車間,一邊大力搞宣傳,讓外界看到衛龍辣條的乾淨衛生。

而現在,說到辣條,人們自然而然地就想到衛龍的辣條做得乾淨正規。

提到衛龍,人們還會想到另一個詞——「營銷鬼才」。

因為市場定位就是年輕人的零食,所以衛龍要與年輕人玩在一起,把無釐頭精神發揮到底。於是,「一根辣條壓壓驚」橫空出世。

△ 比如模仿蘋果風格的Hotstrip系列

而魔性土味的營銷和更加高端的包裝,讓衛龍把「五毛辣條」賣出了十幾倍的價格和幾十億的銷量。

△圖源:前瞻網

辣條的平均毛利率接近50%。2018年,衛龍營收35億元,2019年,衛龍整體營收49.09億元,增速近43%。而劉衛平的目標是讓衛龍在2020年的營收達到72億元,然後在2022年達到百億營收。

2000年時,河南有4000多家調味麵製品企業,而在2017年只剩下了236家。走出平江的劉衛平帶著衛龍走上了「辣條北派巨頭」的位置,也讓衛龍辣條賣到了海外,成了「奢侈品」。

而辣條南派也有一個領頭羊,那就是平江的麻辣王子。

2000年,退伍軍人張玉東看到了平江的「辣條熱」,創辦了玉峰食品,當時估計他也沒想到自己的辣條廠能成為如今的「辣條南派扛把子」。

彼時,張玉東身上還背負著之前做生意虧欠的一百萬元。

△ 張玉東,圖源:掌上嶽陽

辣條,讓平江這個貧困縣變得火熱了起來。每到春節和開學季,平江的辣條供不應求,每家辣條廠都有四五輛全國各地的貨車等待拿貨,有的一等就是半個月,辣條經營者們可以說是「閉著眼睛躺著賺錢」。

而勞動力成了稀缺資源,辣條廠招工甚至需要靠「搶人」。

那時的張玉東會在過完春節後派員工進村「搶工人」。為了招到工人,辣條廠除了開出高額工資,還會給介紹新員工進廠的老員工一筆「茶水費」。

可隨著曝光辣條的新聞播出,整個行業陷入了衰弱。辣條廠家也支稜不起來了,出門遇到有人問「做什麼生意呢」,也只敢說自己是做熟食的。

△ 央視3.15晚會中曝光的小作坊辣條

張玉東也一籌莫展,他在市場調研時發現,因為對辣條「髒」的印象太深,家長平時都不讓孩子買辣條吃,學校的小賣部也是遇到檢查就把辣條藏起來,孩子們買個辣條都像街頭交易一樣偷偷摸摸。

張玉東看到了辣條行業的漏洞所在,新興產業太年輕,門檻太低,連個統一的標準都沒有。於是,他和其他幾位辣條從業者牽頭制定了辣條行業第一份地方標準。

行業重新洗牌,把黑作坊踢出局,優勝劣汰。

打鐵還需自身硬,2008年,玉峰食品的第六家生產基地建成,張玉東還在2013年投資3000萬建立了製藥級的生產車間。

△ 麻辣王子的製藥級車間

決心突破的張玉東,咬牙砍掉了廠裡賣得最好的「一塊錢辣條」,當時廠裡一年6個億的銷售額,「一塊錢辣條」佔了3個億。

這種做法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對,只有張玉東清楚,辣條行業想挺直腰杆,就得自己找回尊嚴。

隨著原料升級,取消防腐劑,麻辣王子也逐漸從小賣部廉價辣條升級為各大商超裡的正規軍。主要消費群體也不僅限於小學生了。

今年,麻辣王子也是動作頻頻,先是與平江職業技術學校合作了「辣條專業班」,讓學生們學習從研發辣條到上市銷售辣條的各個環節。

後來,麻辣王子又參加了「辣條博物館」,和眾多辣條品牌一起踏入風口,搞起了直播帶貨。

如今,麻辣王子主攻南方市場,是長沙人心中最火的辣條。而衛龍則主攻北方市場,遠銷海外。江湖人稱——「南玉峰,北平平」。

所以兄弟們,勿以錢小而不賺。當年哥倫比亞人通過古柯鹼打造了他們的財富帝國,如今平江人靠著辣條也創造出了他們的財富帝國。

設計/視覺:小李老師

原標題:《湖南平江人是怎麼成為「辣條皇帝」的》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衛龍上市,湖南辣條企業怎麼看
    湖南平江人劉衛平的辣條王國天眼查數據顯示,衛龍食品創辦於1999年,所屬公司為漯河市平平食品有限責任公司(簡稱「平平食品」),位於河南省漯河市,主要產品包括調味麵製品類、豆製品類、素食類和肉製品類等。2020年1月,「辣條年夜飯」再次成為公眾熱議的話題,辣條餃子、辣條年糕、辣條湯圓......雖然網友直呼衛龍「太暗黑」,賺足了熱度和存在感。
  • 武漢高校開學季交換特產:湖南平江妹子用辣條徵服室友
    來自湖南平江的女生&34;,便帶了家鄉的正宗辣條和醬幹跟外地室友分享,她還拍攝vlog記錄下了開學第一天的畫面,視頻中,她講述8個月長假之後再次開學的心情,和室友一起吃辣條的溫暖畫面感染了許多網友。&34;的室友,瞬間就被這款湖南辣條辣到,不過被辣完之後又一連再吃,陷入麻辣的魅力無法自拔。
  • 新晉網紅城市,以美食走紅,就連辣條都有專門的博物館
    新晉網紅城市,以美食走紅,就連辣條都有專門的博物館說起網紅城市,大家都不陌生,最為人們所熟知的便是重慶、成都、西安等城市。如今又有一座城市一躍成為最受歡迎的旅遊城市之一,它的走紅有別於其他城市,它完全是靠美食而走紅。
  • 麻辣麵筋與辣條PK 誰才是正宗?
    作為主演的林更新和趙麗穎,這對CP真是怎麼看怎麼配一臉,不得不感慨俊男美女就是很養眼。據粉絲爆料,拍攝《楚喬傳》的時候,導演夫人來現場觀摩,和一眾演員討論起來飲食文化,夫人說自己不慣口味重的食物。這時,林更新拍完了自己的戲份,下戲了,見到夫人二話沒說就甩給夫人一根辣條。可以想像到當時導演夫人看到辣條的場景!簡直萌翻了!可是辣條的危害有多少小新你知道嗎!
  • 日本有辣條嗎?這群日本人參觀辣條發源地,而且全員都是辣條愛好者
    日本有辣條嗎?如何用日語介紹辣條?為了深入了解辣條的生產過程,讓更多日語學習者感受到健康辣條的魅力,1月12日,日語電臺中村Radio團隊的成員們來到辣條發源地湖南平江,實地參觀辣條生產車間,探尋辣條的起源與發展。
  • 一個國貧縣的辣條「尊嚴保衛戰」
    今年6月,碧桂園集團在湖南平江舉辦一場以消費扶貧為主題的帶貨直播,重點推介辣條,數萬人走進直播間。在製藥級潔淨車間內,麵粉經過擠壓熟化,類似於高壓鍋蒸饅頭。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平江是辣條發源地,作為當地經濟支柱和扶貧抓手,111萬平江人中有近一半受惠於辣條產業。舒子建和團隊精心策劃通過直播「為辣條正名」。
  • 哪個省更能吃辣條?四川連續兩屆奪得五省麻辣王冠軍!
    6月20日,一場精彩刺激的五省麻辣王爭霸賽在長沙黃興廣場上演,來自湖南、湖北、江西、貴州、四川五個省的麻辣達人現場比拼吃辣條,幾個吃辣強省之間的對決,吸引許多觀眾現場圍觀,場面十分火爆。本次麻辣王比賽的規則為3分鐘內吃辣條最多者獲勝,隨著裁判一聲令下,選手們便開始大快朵頤。來自四川的麻辣達人作為上一屆五省麻辣王比賽的冠軍,對於衛冕信心十足,來自湖南的麻辣達人「霸子哥」是長沙本土美食博主,也是賽前奪冠呼聲最高的選手,比賽中,他發揮了湖南人「辣不怕」的風範,毫不示弱,迎「辣」而上。
  • 吃過辣條,你了解它的歷史嗎?竟因一巨大災難而誕生!
    說道辣條,大家可謂是十分熟悉。有一些牌子耳熟能詳、歷歷在目。然而很少有人知道辣條的起源,吃過辣條,你知道它的歷史嗎?,現在小編給你娓娓道來辣條在中國的誕生。辣條這款食品最開始起源於一巨大災難。湖南也是洪水的受災區之一1998年,湖南發生特大洪水災害,導致農產品損失嚴重,平江縣醬乾產業的主要原料大豆出現了大幅度的漲價,由7毛一斤迅速攀升至一塊五一斤,直接對醬乾產業造成了毀滅性打擊。為了養家餬口,平江縣農民迫切需要新的出路,在這樣的情況下,相對廉價易得的麵粉成為首選材料。為了降低成本,外地醬幹作坊的教師傅們,一同研發了一種麵筋小食品的配方。
  • 賭一包辣條嗎?
    據媒體報導,「2005年,平江麵筋廠非法添加黴剋星事件的黑作坊醜聞,使得辣條企業從2000家驟減為500家。」   此後,發生在辣條行業的食品安全問題屢見報端,「黑心作坊」、「垃圾食品」成為了辣條難以洗掉的標籤。   衛龍辣條也曾出現抽檢不合格的情況。
  • 大學開設「辣條班」,還有螺螄粉、小龍蝦學院,它們上課都教啥?
    9月16日,我國首個辣條專業班在湖南平江開班的消息一出,一下就吸引了辣條愛好者天眼妹的注意。可能有人會好奇為什麼全國首個辣條專業班會開在湖南平江呢?天眼妹的老粉們這時候可以搶答了沒錯,天眼妹之前就曾介紹過,湖南平江正是我國的「辣條之鄉」。在平江,隨處可見類似「辣條發源地,湖南平江」這樣的招牌。
  • 日本成辣條最大進口國 被盛稱為中國味道麻辣王子
    日本成辣條最大進口國,網友:麻辣王子永遠滴神中華美食素來備受世界讚譽。近年來,隨著文化、物流等行業地不斷發展,中國零食也成為了海外消費者的新歡。以辣條為例,近年來出口持續增長。根據相關平臺數據,2020年下半年辣條出口額同比增長超120%,出口至160國,海外購買辣條最多的國家依次為日本、新加坡、韓國、美國。
  • 中國首門辣條專業課在辣條發源地湖南平江開課
    辣條自1998年在平江誕生以來,已經逐漸走向全國成為&34;。隨著行業規模不斷增大,銷量逐年增長,對人才的需要也越來越迫切。9月15日,全國首個辣條專業班在辣條發源地湖南平江開班,首開辣條專業課為平江辣條行業輸送人才。
  • 衛龍是如何讓一包辣條開啟資本之路的?
    衛龍,從幾毛錢一袋的辣條產品成長為如今的年營收超49億元,風靡全國的辣條品牌,成為「辣條一哥」。走過20多年的風風雨雨,衛龍是如何讓一包辣條甩掉「垃圾食品」標籤,變成網紅產品、地方名片,乃至開啟資本之路的?坐上行業龍頭寶座的衛龍,在辣條之外還有下一張王牌嗎?
  • 麻辣王子:地地道道麻辣味,長沙辣條「扛把子」
    自1998年湖南平江人發明辣條以來,辣條因其獨特的麻辣味迅速流行開來。二十多年過去,這個風靡大江南北的網紅零食人氣只增不減,但辣條的本質卻發生了變化,它正在變得越來越健康,越來越高檔。這其中的佼佼者當屬麻辣王子,從辣條本身再到品牌包裝,每一次蛻變都吸粉無數,「長沙辣條扛把子」「長沙最火辣條」等讚譽,就是最有力的證明。
  • 日語電臺中村Radio團隊走進辣條發源地,參觀麻辣王子車間
    日本有辣條嗎?如何用日語介紹辣條?為了深入了解辣條的生產過程,讓更多日語學習者感受到健康辣條的魅力,1月12日,日語電臺中村Radio團隊的成員們來到辣條發源地湖南平江,實地參觀辣條生產車間,探尋辣條的起源與發展。
  • 中國辣條遠銷160國,衛龍被吃上市,垃圾食品憑啥全國走紅?
    來源:江瀚視野如果問當今中國市場有什麼零食可以紅火幾十年的話,那麼你得到的答案一定會是辣條,這個曾經在各個學校門口幾毛錢一袋的「垃圾食品」如今卻走出中國,走向世界成為中國最有名的出口食品,而辣條的扛把子龍頭大哥衛龍甚至還要上市了,很多人都很疑惑這個垃圾食品是怎麼成功到這種地步的
  • 問題頻發卻「人緣」極好 辣條,近600億元產業何去何從
    通訊員 攝 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黃利飛 黃婷婷 辣條,似乎永遠不缺話題。 「五毛零食」,是它定位低端、價格低廉的標籤;「吃包辣條壓壓驚」的網絡段子和表情包,讓它成為「網紅食品」,一時風光無兩;吃著辣條長大的「80後」「90後」,親切地稱呼它為「國民零食」;而在不少父母長輩眼裡,辣條,就和薯片、可樂等食物一樣,與「垃圾食品」畫上等號。
  • 湖南平江首開辣條專業班
    湖南平江首開辣條專業班15日,首個辣條專業班在辣條發源地湖南平江縣開班。開班首日,學生們進行了辣條理論和實操的學習,並實地參觀辣條製作。做個小調查,你喜歡吃辣條嗎?壹壹貳肆零伍叄壹 : 是不是可以免費吃辣條[喵喵]追風少年小白鯊 : 從辣條專業班下課回家後,媽媽問你:怎麼了,咋還哭了?孩子:辣的[淚](個人想像)大耳朵圖釘 : 以前超喜歡,後來總被家裡說[汗]卡面來噠Pro : 如果不長痘的話,我很喜歡。
  • 80後男子成為辣條品鑑師,每年吃上萬根辣條,拒絕百萬年薪邀請
    哈嘍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小編陳三,很開心又和大家見面了,說到辣條我們都非常喜歡吃,也是日常生活中最喜歡吃的一種美食,如果把辣條當成工作那會是一種怎樣的體驗?這個男子叫做李自力,是湖南的一位80後,他卻是河南鄭州一家辣條公司的產品研發總監,這個崗位還有別的名字,那就是辣條品鑑師。
  • 女朋友非要讀辣條專業怎麼辦?急在線等
    9月15日,首個辣條專業班在湖南平江開班,59個學生成為了第一批「辣條專業」的學生。:●辣條擠壓與膨化●辣條質量與安全●辣條市場營銷開班當天,學生們參觀了辣條的生產車間:還帶著學生進行參觀辣條實驗室,老師為學生們演示辣條鹽分含量測試,並教學生觀察辣條菌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