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心靈手巧的媽媽,除了平時做好一日三餐,也會偶爾做一些饅頭、蛋糕等烘焙。每當這時候,孩子就會好奇地跑過來看看媽媽在做些什麼,還會孝順地幫媽媽搭把手,不過大多時候是幫倒忙。
網上有一位媽媽就分享了自家熊孩子幹的「好事」。這天,孩子鬧著要吃大白饅頭,媽媽就稱了麵粉,裝在一個大鐵盆裡,等麵粉發酵好了就準備和面。這時候電話鈴響了,媽媽拿一個鍋蓋蓋上去,出去接個電話,5分鐘後回到廚房,看到眼前的一幕,氣得肝疼!
媽媽剛蓋上的鐵盆,被孩子給發現了,不僅把鍋蓋掀開,還「跳」進面盆裡,當成了洗腳盆一樣。孩子坐在窗邊,悠閒地踩著面盆裡的麵團,兩隻腳上和手上都沾滿了黏糊糊的麵粉,一臉「無辜」地看著媽媽:「我想幫你的忙!」
孩子淘氣可以理解,可是這樣浪費食物就不好了,媽媽看著孩子「好心幫倒忙」的樣子,只好把孩子的「囧樣」拍下來,決定等寶爸回來再商量怎麼收拾熊孩子。
看了照片,網友們都被逗笑了,紛紛發表評論說:「孩子難道是想用腳和面?」還有人說:「別浪費,蒸饅頭給孩子吃,嘗嘗一股腳丫子味!」
「熊孩子靜悄悄,肯定在作妖!」現在的孩子太皮,一個不留神就不知道弄出什麼么蛾子來,不僅把家裡搞得亂七八糟,還有可能使自己受傷,令父母頭疼不已。李玫瑾教授說過:孩子6歲之前,該管就要管。」
01給孩子立規矩
父母管教孩子不是靠懲罰,而是通過引導。要從小給孩子立規矩,約束孩子的行為,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在給孩子立規矩的時候,不是父母一言堂,也要參考孩子的意見,這樣孩子才容易接受。
02父母態度一致
當孩子犯錯時,父母雙方的態度最好要保持一致。很多家庭都是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理想的狀態下,是想能夠在孩子受到訓斥時進行安慰。但實際上,這樣反而會讓孩子混淆正誤,並傾向於維護自己的人。
03更新管教方式
隨著孩子長大,父母的管教方式也應該隨之更新,若是還用小時候對孩子那招對待長大後的孩子,絲毫不起作用。另外,對「熊孩子」這個詞的理解也應該與時俱進,其實「熊孩子」的本質並不壞,只要父母好好管教。
小孩子都有種想要討父母歡心的想法,當孩子努力表現好的時候,父母不要吝嗇表揚他;當孩子好心辦壞事的時候,父母也不要太過指責,給予孩子肯定,下一次他才有信心做得更好。
今日話題:你家有這樣的熊孩子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
————————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