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教師的意義感和幸福感,只有你投入其中才能夠獲得

2021-03-05 青少年心理與教育

本文作者:郭華,明遠教育書院常務副院長,北京師範大學教授

大家好,非常開心能夠參與「教育與人生」的論壇活動。收到邀請時,我毫不猶豫地就答應了,因為我們教師的工作就是和學生交流溝通。在某種意義上,教師只有在和學生交流溝通的過程中才能真正成為教師。因為是和小教專業的同學座談,所以我準備了一些和教師相關的話題,採用漫談的方式,來和大家交流分享一些我的感想。教師常被喻為紅燭、春蠶,意為教師要像春蠶、紅燭那樣,耗儘自己,去成就學生、照亮學生。有人認為:教師也應該有自己的生活,未必要做紅燭、春蠶。這種討論雖然有意義,但在我看來,所謂紅燭、春蠶,是指作為教師的我們,要像紅燭、春蠶那樣全身心為學生。我們從這個意義上來理解,那麼紅燭精神、春蠶精神就是對教師使命和價值的最生動的寫照。薪火相傳、生生不息,教師的價值就在這裡。我們先來聊一聊教師的目光。這個話題來自於一幅「小林漫畫」的啟發。老師在學生畢業前最後一節課上跟學生說:「你們再看看書,我再看看你們。」這幅畫感人至深,把師生離別的不舍、教師對學生的期待、鼓勵以及種種盡在不言中的情感,通過寥寥幾筆細膩地勾畫了出來。所有的老師都希望學生「青出於藍而勝於藍」,越是成功的老師學生會離他越遠,既會走得遠,也會不斷地超越他。所以,一個好老師是這樣的:在我面對面能看到你的時候,給予你關心、鼓勵的目光;在你離開時,會在背後默默注視和關注著你的成長。所以,我覺得教師的目光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對面的目光,一種是背後的目光。我給大家推薦的《全世界都想上的課》這本書裡面,有一個情節就很好地體現了老師的這種對面的目光所飽含的深情鼓勵。日本有一種很有特色的寶塚歌舞劇。橋本武老師看寶塚劇的時候,他的樂趣不是去看那些在前排舞動的、已經成名的演員,而是把目光投向那些在後面的、還沒有成名的演員。橋本武老師甚至覺得看寶塚劇的樂趣就在於觀察那些雖然沒有受到太多關注,但是依然賣力演出的寶塚劇演員。

文字是這樣寫的:若將目光移往全力舞動於名角兒身後的學徒,觀劇樂趣會隨之倍增。下一個名角兒,必在這群學徒之中,那會是哪一個呢?正是懷著名角兒的夢想登臺,全神貫注、拼命起舞的少女們,把橋本先生的心給打動了。

這樣的目光是教育者的目光,這樣的目光就是要鼓勵和發現那些正在努力向上的孩子們。

面對面時教師的目光有期待、有鼓勵,也有嚴格要求。而當學生離開時,學生背後的教師目光則更多的是對學生未來的祝福和期冀。這種背後的目光在我個人的成長經歷中是深有體會的。「背後的目光」你能感受到嗎?能的。你能體驗到那道目光一直關注著你,讓你不敢懈怠。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聊過教師的目光之後我們來聊聊教師的心。下面這張照片是成都金沙小學的走廊,牆面上寫著「我的心是孩子的」。

這句話有兩層含義:一層是說我的心就像孩子一樣,永葆童心;還有一層是說,我的心是撲在孩子身上的,我的心是屬於孩子的,老師是和孩子們心心相印的。這種心心相印集中表現在老師能夠了解孩子,能夠抓住學生的心。

我國著名的小學數學特級教師俞正強校長就這樣說:「教師的進步離不開領導、離不開同事、離不開家人,但是作為教師,成長過程最離不開的還是小朋友。」所以,俞正強校長特別感恩學生對他成長的幫助。

俞正強校長分享過這樣一個小故事。他剛做教師的時候,對學生特別嚴厲。如果上課期間有一個學生吵鬧,他就會把所有的學生留下來,不讓他們放學。後來,有一位同學在作業本裡寫了一句話:「如果你上課能讓我們忘記吵,算你有本事。」這件事對他的觸動很大。學生上課吵鬧是因為你講課沒有吸引力。因此,把課講好,講課能抓住學生的心,能撥動學生思維的弦,是一個老師最重要的功夫。

俞正強校長說:「教育裡的幸福,如果要描述一下的話,就是你的小朋友(學生),能夠到你的身邊來,你對你的小朋友(學生)具有吸引力。你能得到小朋友們開心的笑,你能得到小朋友們很多問候,他們滿意,那就是幸福。」怎麼才能得到這種幸福呢?

就是要把握好所教的學科,了解學生,即把課上好。他說:我們對數學把握得不是很好的時候,我們通常會通過一些形式來吸引學生。如果我們能夠對數學把握好,形式就慢慢變得不重要了,就會返璞歸真。那麼,現在我們吸引小朋友的是什麼呢?就是你在上課的時候,能夠去撥動小朋友的那個思維,然後去牽引小朋友那顆心。把他的思維和心抓牢了,這節課他就一直跟著你、跟著你、跟著你,或者有時候你跟著他、跟著他、跟著他,他也會跟過來、跟過來、跟過來。因為我們已經進入數學的內核部分了,所以形式慢慢地開始淡化。所以,我經常就是一支粉筆就可以把一節課上到底。

那麼,能否達到這種境界呢?我想這是跟教師的修養有關係的。

這幅漫畫講的是我們都熟悉的「庖丁解牛」。庖丁解牛給予我們的啟發是多樣豐富的。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是教師不能停留於技術,而是要追求「道」,「庖丁」所說「臣之所好者,道也,進乎技矣」,或者要由「技」入「道」;

其次,教師也需要成長,初入職的時候看到的是「全牛」。但自覺地加強修養,正確處理教學各要素之間的關係,你就能進入一個高的境界。正如「庖丁」所說,能夠「以神遇而不以目視,官知止而神欲行」。到了這種「神遇而不以目視」的境界的時候,就能夠做到「遊刃有餘」,能夠「遊刃有餘」,才能「躊躇滿志」。

這也就是第三條啟示,教師的幸福感和成功感來自於教學的成功,來自於對學生的成就。我們教師教學也應該像庖丁解牛那樣,去把握教學的基本規律,跟學生心心相印,這樣你就能把握學生發展的關節點,幫助學生成長。學生成長了,教師的自我價值也就實現了。因此,教師要像庖丁那樣追求「道」,去自覺地提高自己的修養。

正如俞正強校長所說:把數學把握得足夠好,就不需要那些形式化的技巧了,就能夠撥動學生心裡的那根弦。

我曾經給小教班的畢業生們寫過一句臨別贈言:「如果你要當老師,我希望你:儘可能多地尊重學生,也儘可能嚴格地去要求學生。」這句話受到前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的「儘量多地要求一個人,也儘可能地尊重一個人」這句話的啟發。這句話強調的是「嚴格要求」和「尊重學生」的相統一。如果我們不嚴格要求學生,那麼尊重就會變成「放縱」或是「放棄」;如果不尊重學生,那麼嚴格要求就會變成惡毒的「洩憤」。所以,既要尊重學生,又要嚴格要求學生。

《全世界都想上的課》一書中也在多處描寫了橋本武的嚴厲和嚴格,比如:無論是什麼樣的時刻,先生一直是毫不留情地給我們下達作文任務。這一任務是強制的,不完成是絕對混不過去的。……享有大名的魔鬼教師的身影,到我們入讀時也依然濃墨重彩地保留著。我入讀灘中時,橋本先生發已花白,一眼望去,和藹可親,想不到的是,他對紀律的要求非常嚴格。若有禮儀不到位、上課遲到等違紀學生,用出勤簿敲他們頭的情景,對我們來說是家常便飯。

書裡還寫到另外一位老師的嚴格:數學老師宮原繁先生嚴謹耿直,做練習題時會讓學生到黑板上寫,然後他再一行一行地仔細增刪,一邊改一邊講解。數學考試很頻繁,卷子批完後,他會逐個交到每一位學生的手裡。有低於平均分的,拿學籍簿輕輕敲打其腦袋是例行儀式。總是被先生敲的我知道,敲腦袋的動作裡,飽含著先生父愛的溫情和鼓勵。「啪」地一下敲下來時,心裡的那種溫暖和愉悅,直到今天都感覺得到。

這些細節很好地詮釋了嚴格要求與尊重相統一的教育原則,以及對學生的學習生活和個性成長所具有的重要意義。我寫過一篇紀念王策三先生的文章:《為學術的一生》。這篇文章裡也特別提到了王老師當年是如何嚴格要求我們的。而所有嚴格的要求,現在回想起來都是幸福和溫暖。當然,出自尊重的嚴格要求,才有教益。也只有嚴格要求的尊重才是教育。能夠將尊重和嚴格統一起來,是老師的修養。有的同學覺得自己已經是研究生了,再去小學當老師覺得很憋屈。俗話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有多少人能像李吉林、吳正憲、竇桂梅、俞正強這些人一樣富有魅力、富有感染力和影響力呢?他們都是小學老師。教師的魅力尤其體現在他對學生的影響之中。古今中外有無數描寫教師魅力的文章和語句。比如,《論語》記錄了顏淵對孔子的仰慕:「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能夠讓學生「欲罷不能」,這是教師的魅力。柏拉圖的《會飲篇》描述了蘇格拉底的學生阿爾基比亞德對蘇格拉底的魅力的感嘆。「這個人的言論對我影響很大,而且現在還發生影響。因為我一聽到他的講話就心跳不已,眼淚奪眶而出……我們也看到許多別的人也是這樣。我聽貝裡格勒等等大演說家講話時雖然覺得精彩,卻從來沒有聽他講話時的那種經驗,沒有神魂顛倒,不能把握自己,有如處在奴隸狀態之中。」「當他認真地、推心置腹的時候,誰都看見他肚子裡的那些神像。這些神像我看到過一次,它們非常神聖地、金光閃閃地、無比美好地、奇妙地向我走來,使我感到必須五體投地去遵照蘇格拉底的願望做。」如顏淵對孔子的「欲罷不能」一樣,阿爾基比亞德對蘇格拉底的影響力也是沒有「抵抗力」。學生之所以能夠追隨老師,「欲罷不能」,就是因為老師的肚子裡有那些神聖的、金光閃閃的、無比美好的、奇妙的「神像」,這些神像就是老師魅力的來源,也是教師修養的體現。西方的師生關係與我們中國的師道還是有些不同。他們講究平等和討論,而我們更強調尊重和效仿。我們有 「一日為師終身為父」,有「師道尊嚴」,但和諧的師生關係卻是一樣的。正如上面我們所說的孔子、蘇格拉底與他們的學生,都有良好的關係。對學生的成長有影響的老師,就是學生人生道路上的引路人,是學生成長過程中的重要他人。在現實的教學實踐中,好的老師一定是非常平等地對待學生的。所以,我們在講教學論的課堂上反覆強調,老師和學生的關係是不對稱但平等的關係。雖然在知識、能力層面上不對稱,但在人格、地位上是平等的。教師和學生要以平等的態度相互對待。教學的過程就是從不對稱的平等走向對稱的平等的過程,這也是教育的意義。之前有學生問我,自己不想當老師,但因為種種原因當了老師,但並不熱愛這個職業該怎麼辦。我想把毛阿敏的《投入地愛一次》這首歌送給他。這首歌是《編輯部的故事》的主題曲。歌詞中寫到:

投入地笑一次/忘了自己

投入地愛一次/忘了自己

伸出你的手/別有顧慮

敞開你的心別再猶豫

投入藍天/你就是白雲

投入白雲/你就是細雨

在共同的目光裡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如果你已經當了教師,那麼只有真誠地、全身心地投入其中,你才能獲得幸福。這樣,你和你的學生就可以「在共同的目光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關懷,充滿溫情、鼓勵和期待。我相信,如果投入其中,你就能感覺到做老師是多麼有意義的一件事兒。
最後,我想把魯迅的這句話送給大家:「無窮的遠方,和無數的人們,都與我有關。」教師的境界就是這樣,我們送走一屆屆學生,我們和「無窮的遠方和無數的人們」都有關。而這種意義感和幸福感,只有你投入其中才能夠獲得。

轉自:中國教育三十人論壇

識別下方二維碼,關注公眾號,觀看更多精彩內容!

(青少年心理與教育)您的轉發,會讓更多的朋友受益,謝謝!

聲明:僅作公益分享,如涉版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教師如何獲得幸福感?
    估計很多人會和我有同樣的感受。一些發達地區的老師很難產生幸福感,即使在學生獲得優異成績或受到表彰等得到成就感的瞬間,但這種幸福感持續性不強。同樣去過雲南地區會發現那裡的老師幸福感很強。源於我們並不能隨心所欲能控制我們的生理機能感受,日常超強的工作壓力和社會環境,自然而然讓我們把教師的這份職業與現實的生存環境結合,潛意識裡多出競爭的意念。
  • 怎樣做一名優秀的教師,獲得滿滿的幸福感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要懂得自己的職業,在社會中的地位及意義,要成長為一名優秀的教師,必須具備多方面的素養,才能在教育教學中遊刃有餘。教師常被喻為紅燭、春蠶,意為教師要像春蠶、紅燭那樣,耗儘自己,去成就學生、照亮學生。有人認為:教師也應該有自己的生活,未必要做紅燭、春蠶。
  • 只有真正的投入其中去,才能夠領略到當中的道理
    在線上的工作中,我負責數據組的工作,而數據組的工作主要有製作調查問卷和分析問卷中的數據,根據實際數據分析的情況從而得出花瑤挑花的解決方案。在處理這些工作的時候,大家從選定問卷主體,制定問卷形式,確定問卷題目都積極配合,在老師的幫助下我們一遍一遍修改,最終確定問卷。在這個過程中離不開每個人的努力,在這一過程中我認識到了合作的重要性。
  • 懂點心理學|心理學家告訴你,你的幸福感與這三個方面有關
    在這裡,要注意一點,幸福感是指在人的一生中表現出相對較高的積極情感和相對較低的消極情感。完全消除消極情感是不可能的,如果你認為幸福感來自於每時每刻 、接連不斷的「快樂」,那你對幸福感的認識就存在誤差。心理學家Jordan Peterson就認為「不要刻意尋求幸福,生活中總有一些時刻是不如意的。」
  • 用小技巧教會孩子獲得幸福感的秘訣,家長這樣做孩子想法更積極
    幸福感是一個人終身都在尋找並且需要為之努力的事情,其實很多時候財富,地位,權利都不能長久的讓人感到幸福,反而會因為得不到的欲望令人痛苦,當一個人失去了體會幸福能力的時候,不管有再好的條件,他的精神生活也會跌入深淵。能夠敞開心靈之眼,發現平凡生活中的點滴幸福,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是一個必須要學會的能力,因為只有這樣才能讓自己體會到活著的快樂與意義。
  • 什麼樣的人能獲得創傷後的成長?當一個人的意義感比較強
    Tedeschi(2004)認為,儘管名為「創傷後成長」,但在其中,促成成長最關鍵的因素並不是創傷本身,而是倖存(surviving)的過程——是嘗試與創傷抗爭、最終倖存下來的過程,決定了我們能在多大程度上獲得成長。
  • 臨沂市蘭山區增強鄉村教師獲得感和幸福感
    「我在農村當了32年老師,能有機會參加正高級教師評審,在以前真是連想都不敢想!」在臨沂市蘭山區中小學生綜合實踐基地,教師曲樹金一大早就帶著評審材料,等著工作人員上班後來審核了。和曲樹金一樣,2019年度,一直紮根農村教育的教師中,享受到中小學教師職稱評審政策的教師,蘭山區共有600名,其中參評中級職稱的271人、副高級職稱的318人、正高級職稱的11人。
  • 提高教師的職業幸福感,學校能做些什麼
    教師的職業被人們稱作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教師被稱作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這是多麼令人心動的職業!這是多麼令人鼓舞的褒獎!按理說,在這樣一種職業中,教師應當是有充分的幸福感和自豪感的。然而,從整個教師從業者的精神狀態、工作成效來看,有相當一部分教師已經出現了可怕的職業倦怠。
  • 努力提升幼兒園幼師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果雪兒在這裡,並不是對幼師群體之中的個別害群之馬做翻案,而是想在這裡鼓與呼,請全社會都來關心呵護幼師的身心健康,努力提升幼師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畢竟,相比於其他階段的教育相比,學前教育應該還是處於最薄弱的一環,幼兒園教師應該也是教師隊伍之中最為薄弱的一環,也是最容易受到傷害缺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群體。
  • 教師的幸福感在哪裡(上)
    你還不知道我都是一臺做題機器了,每天說『老格』(對數)搞『三角』的,來不及咂摸幸福的味啊。」英語成老師搶白道:「我倒是有那麼一點點幸福感,可一回到家,丈夫總埋怨我把他變成了『婦男』,女兒怪我弄你的English去,把她這個Daughter 扔了吧。我能說什麼呢?我尤其對不住女兒,連英語她都沒學好……」之後是長久的沉默。教師,你是怎麼了?
  • 做一名學而思網校的教師 , 讓我感受到滿滿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每當一個班級學習結束的時候,我都能從學生的感謝裡感受到深深的成就感和幸福感。正是這種成就感和幸福感不斷的激勵我前進,同時與學生們建立起來的真摯情感對我來說也是一筆巨大的精神財富。這些都讓我感到生活充滿了成就感和幸福感。帶班的一個月後,我就收到了學生家長的好評反饋,家長對我負責任的態度表示感謝,看完家長的好評,我也回想了一下輔導的過程。
  • 提醒所有女人,只有這樣才能夠獲得真正的幸福!
    |提醒所有女人,只有這樣才能夠獲得真正的幸福!什麼樣的女人才是最幸福的?一個女人,無論在什麼時候,都要做到自我獨立,做到不依靠男人而生活,才能夠得到真正的幸福。女人可以依賴男人,但是在依賴男人之前請一定要保持有自我獨立的能力。
  • 教師的幸福感和專業性同等重要
    它的關注點是,強化新教師在職前教師教育課程中所學的內容。此外,入職培訓只有在很強的學習文化和專業人際關係中才最有效,因此教育機構和教師同伴應該給予新教師充分的支持。此外,入職培訓中的評估環節也很重要。《指南》強調,高質量的入職培訓必須進行持續性的評估,確保它的有效性,甄別入職培訓中應該改進的領域。
  • 如何收穫幸福感?如何與家長溝通……給老師...
    大家都說只有幸福的老師才能培養出幸福的孩子,那麼幸福的方法是什麼?我們要有一些科學的指導和幫助。所以有些積極心理學的知識,可以讓我們活得朝氣蓬勃、意氣風發、心花怒放。第三,家校溝通的需要。在教育的過程中,家長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特別是現在受過教育的家長們,開始關注孩子的教育,甚至幹涉到老師正常的教育。
  • 唐科莉:教師的幸福感和專業性同等重要
    它的關注點是,強化新教師在職前教師教育課程中所學的內容。此外,入職培訓只有在很強的學習文化和專業人際關係中才最有效,因此教育機構和教師同伴應該給予新教師充分的支持。此外,入職培訓中的評估環節也很重要。《指南》強調,高質量的入職培訓必須進行持續性的評估,確保它的有效性,甄別入職培訓中應該改進的領域。
  • 叫人真正崩潰的不是抑鬱焦慮,而是無意義感!(五)
    心理學家榮格認為:「生命缺失意義在神經症的產生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最終,神經症患者應該被看作是一個受苦的、尚未發現自身意義的人……在我的病人中,大概有三分之一不能被診斷為臨床上所定義的神經症,而是在受到生活無意義感和無目的感的折磨。」
  • Adeven高管:只有合適的數據才能獲得ROI
    但是,當你要為產品推廣並尋找數據的時候,應該注意哪些呢?獲得足夠的數據如果你的遊戲需要靠IAP掙錢,那麼就得保證有足夠的用戶量才能夠實現盈利。如果只有2000次下載,而且你覺得可以了解用戶的習慣,那只能說,這個數量是遠遠不夠的。
  • 教師節特輯 | 你有職業幸福感嗎?
    01教師不是一份輕鬆的工作,表面光鮮背後使人頭禿,對崗位沒有一點熱愛是堅持不下去的。上課就像在演出,有觀眾的反應,或贊同,或疑問,或無聊走神都是一種反饋和激勵,自從上了網課以後,每天講課就像自己一個人的獨角戲。
  • 「讓教師有更多的精神獲得感和職業幸福感!」
    羅綺冬書記代表鎮黨委、鎮政府向辛勤工作在教育戰線的廣大教師、教育工作者和離退休教師致以節日祝賀和崇高敬意,向長期支持我鎮教育事業發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感謝與會教育工作者圍繞我鎮教育事業、教師職業發展、加強學校黨建工作和提升教學質量暢談心得體會,提出意見建議。羅綺冬書記對與會校長關心關切的問題予以回應,開誠布公,交心交底,凝聚共識。
  • 是什麼影響著幼兒教師工作中的幸福感?
    我很享受在課堂上讓思想與語言都神採飛揚的那段時光,也享受學生信賴你、尊敬你的那種感覺。當然,也享受著不坐班帶來的閒暇與自由。後來,我調入了中華女子學院,做教師,也做園長。因為園長的工作實在太忙了,做教師的時間也越來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