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的幸福感在哪裡(上)

2020-08-29 若有所思楊



當教師幸福嗎?教師節來臨之際,有人為此向一些特級教師調查過,他們的回答多少讓人吃驚:不幸福!我也就此問過身邊的教師。語文嚴老師長嘆一聲:「幸福。但那是二十年以前的事了。我很後悔當年沒有考研,當年那個倒在講臺下的侯老兄,後來不是考了博,神採奕奕地去上海發展嗎?哎,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數學張老師從一摞考卷中送過不屑一答的話來:「這個老楊!你還不知道我都是一臺做題機器了,每天說『老格』(對數)搞『三角』的,來不及咂摸幸福的味啊。」英語成老師搶白道:「我倒是有那麼一點點幸福感,可一回到家,丈夫總埋怨我把他變成了『婦男』,女兒怪我弄你的English去,把她這個Daughter 扔了吧。我能說什麼呢?我尤其對不住女兒,連英語她都沒學好……」之後是長久的沉默。教師,你是怎麼了?你的名字是光榮,是神聖,你本應受人們敬仰,你是天地君親師的至尊,你為什麼沒有了幸福感呢?是誰偷走了你的幸福感?



(小標題)是誰偷走了教師的幸福感

現在教育受到了社會的空前重視,在每個家庭孩子的教育被放在壓到一切的頭等位置,由此也對教師提出了越來越高的幾近於苛刻的要求。這種要求化成巨大的精神壓力、教學壓力、職稱壓力、繼續教育壓力、競聘壓力等,幻化出七行八狀的繁重而瑣細而無多少實際意義的工作,你不做也得做,做也做不完,做得你汗流浹背,枯燥乏味,做得你身心交瘁,直到無力教學,不能教學。教師的工作很多時候就像是希臘神話中的西西弗斯,不停地往山上推石頭,滾下來推上去。如此循環往復,教師的幸福感一點點被偷了去。

沒完沒了的培訓考試。時代發展,知識更新,教師要接受培訓是有必要;但培訓一窩蜂飛來,教師是吃不消的。年近半百的謝老師今年終於熬到要上高級職稱了,但必須先過考試關,其中最讓他犯愁的是計算機考試。去年他蝸牛般爬行好不容易過了本系統的初高級考試的坎,今年又一紙作廢,必須再過人事部門的等級考試關。時不我待,考試時間最多只有兩個月,謝老師心急火燎、熬燈費蠟地投入備考,其刻苦程度甚至超過參加高考的兒子。經過兩次補考,投進1000多人民幣學費才苦戰過關。職稱評罷,我見到還須下鄉支教一年的謝老師,瘦骨直立,獨有他那頗具特色的俄羅斯鬍鬚依然翹稜稜,好似在說:還有啥苦呢,我等著你哩!



陀螺旋轉似地度日。我曾經在一篇雜誌上,看到一位教師的生活札記,長長的一份時間清單,密密麻麻地列出了一位中學教師一天的生活:從早晨走出家門開始,一直到晚上帶著疲憊的身心走進家門,時間是早7點到晚9點。在這14個小時中,我看到了一位教師找個別學生談話、召集全體學生講話,備課、上課、批改作業,參加年級教研活動、到區裡開會、和家長見面等等一系列事務後面那奔波不停的身影。那一剎那,我的心揪得很緊。這就是我們教師一日生活的縮影。而且,似乎越認真負責的教師,其生活和工作的狀態越逼真於這份札記的描述,也越容易發出如前那些老師的感慨!從這不堪重負的疲憊中,我讀出了教師們職業倦怠的徵兆。更需重視的是,在現實中,出現職業倦怠的教師已不再是少數,而且呈現日趨上升的趨勢。

緊張焦灼的精神狀態。南京某報對教師有過調查,教師有「七怕」:一怕考試,二怕出事,三怕家長,四怕學生,五怕投訴,六怕評比,七怕耽誤孩子。其中以怕考試為甚。很多老師比學生還怕考試。為什麼?考試結果一公布,其實就是評價老師的時候到了。小到小學的一次期中調研測試排名,大到高考升學率,哪樣不是在考老師?在教師心理危機形成的因素中,升學率、排名等各種考試評價衡量指標所佔的比重最大,不管是小學老師還是中學老師。有些老師在接受心理援助時就說,每次考完試,就都處於極端焦灼狀態,班級在學校中的排名,學校在區裡的排名,全都要公布,而這是考查老師績效最重要指標,翻來覆去地考,翻來覆去地焦慮,真有點不堪重負。南京一位小學六年級的數學老師告訴記者,由於每年教育主管部門都會對畢業班學生做考試調研,而且會在考試後把調研考的成績按照平均分把全區各個班級從上到下排名次。如果班級成績考出來不好或者有所退步,校長的臉上掛不住,那回頭老師肯定要「挨批」。「特別是調研考這種大考,很多老師都十分緊張,有的人夜裡根本睡不著,人就會呼呼地往下瘦。老師是很愛面子的,教得不好的老師會感到沒有地位,不受尊重,心理負擔很重的。」

教師的緊張焦灼還由生存壓力所致。近一時期,遼寧丹東市振安區同興鎮的80多位教師在見面時改變了問候語,原來是「吃了沒有?」「忙啥呢?」現在則改成了「離了沒有?」就連這些教師的親戚和朋友,在見到這些教師面時,也問「離了沒有」,這個問候語不是相互之間的玩笑話,據調查得知,到目前已有近60名教師真的離了婚。(《時代商報》9月14日)之所以這樣,是因為區教育局一個文件——在最近一次的上崗考核當中,如果有離異或喪偶且撫養未成年人的,可以不通過考核直接上崗。這是一處荒唐的鬧劇。教師的行為姑且不論,但如果一個教師的工作非得在是要教書,還是要老婆之間作出抉擇,那他的工作還有什麼動力,更遑論幸福感了。

當然,影響教師幸福感的還有其自身的很多因素。如性格的孤僻壓抑,不善於排解壓力,不會尋找快樂元素;工作的盲目低效,業務不能勝任;對自己沒有準確的定位,嫉妒同行,這山望那山高等。但是,紅燭燃淚的教師,無論是誰偷走了你的幸福感?都請你把它找尋回來吧。

(未完待續)


相關焦點

  • 教師的幸福感在哪裡(下)
    )教師喚醒你心中的幸福感哲人說: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其實,孔子的幸福感或快樂感離我們並不遙遠。「求知」就在教師的生活近處。相比之下,教師比其他行業更容易獲得求知的快樂,因為學校中的人長時間地與知識、學習打交道。就此而言,教師擁有較多的幸福資源。可是,我們開發這種資源了嗎?我們利用了這種資源了嗎?
  • 教師職業認同對幸福感影響最大
    對於工作穩定性與教師主觀幸福感之間呈顯著正相關這一結果,筆者認為,在教師職業流動性和下崗率相較其他職業較低的情況下,穩定的工作給教師心理上帶來一定的安全感,不用時刻為下崗而煩惱,緩解了其生存壓力,這是教師專心致志從事教育工作的保障。
  • 教師幸福感影響孩子成長
    因為孩子正在成長當中,因為師生之間有著頻繁的互動,所以教師的生命狀態,直接影響著學生的生命狀態。教育,其實是以生命影響生命的過程。    從這個意義上,提升教師的生命質量,就是對教育的微觀再造。    誰來提升教師的生命質量?教育部?教育廳?教育局?校長?    他們當然都有責任。
  • 提高教師的職業幸福感,學校能做些什麼
    (當然,如果教師在職業道德、工作責任心以及教育教學方面真的出現問題,另當別論) ——教師自我心理調節能力尚不夠強。面對家長期望值較高,社會就業競爭壓力加劇等現實,教師的自我提高壓力也空前提高。特別是在一些知名學校工作,教師自我提高的標準也相對較高。在此過程中,教師的自我心理調適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有很多教師因缺乏這種意識或能力,導致身心俱疲,心理上出現問題。
  • 是什麼影響著幼兒教師工作中的幸福感?
    昨天,我去學院給2018級的大學生們上課,上完課後,那種熟悉的感覺似乎又回歸了……為什麼大學教師相較於幼兒教師,幸福感會強很多呢?在教師隊伍中,中小學教師雖感覺工作有壓力,但幸福感似乎比幼兒教師要高一些,離職率也沒有那麼高。是什麼妨礙了幼兒教師擁有真正的職業幸福感?
  • 畢業五年後,當教師「幸福感」最強
    身邊越來越多的人打算考教師,而且很多家長在孩子上大學選專業的時候也是往教師的方向去,就在前不久《2020年就業藍皮書》發布了,讓我們一起看看都發生了哪些變化吧?具體來看,在「教育業」的就業增長主要是民辦中小學及教輔機構(2019屆就業比例:7.6%);公辦中小學教育機構(2019屆就業比例:6.1%)的需求增長,較2017屆分別增長20.6%、7%
  • 教師節特輯 | 你有職業幸福感嗎?
    01教師不是一份輕鬆的工作,表面光鮮背後使人頭禿,對崗位沒有一點熱愛是堅持不下去的。上課就像在演出,有觀眾的反應,或贊同,或疑問,或無聊走神都是一種反饋和激勵,自從上了網課以後,每天講課就像自己一個人的獨角戲。
  • 教師的幸福感和專業性同等重要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以下簡稱經合組織)的研究表明,對於新教師的支持與引導有利於提高教師貢獻度並留住教師。接受過綜合性入職培訓的教師所教的學生更專注於學習。澳大利亞基於《國家教師專業標準》建構了關於加強新教師支持的《從畢業生邁向熟練:澳大利亞教師入職培訓指南》(Graduate to Proficient: Australian guidelines for teacher induction into the profession,以下簡稱《指南》),明確規定了全國統一的教師入職培訓辦法,確保教師在職業生涯之初就能夠獲得高質量的專業培訓和支持
  • 教師的收穫——學生帶給我的幸福感
    在張老師鼓勵下我參加市裡青年教師基本功大賽,得到二等獎,作為一個入職不到一年的教師,這個獎項給我很大鼓勵。學生們雖然還是和我有點沒大沒小,但課堂上和我配合得越來越好了。兩年後我工作調動到異地,離開那所學校時,一個曾經最調皮的學生對我說:「呂老師,你是我們最不嚴厲的老師,但你的課講得很好,我們都挺喜歡你。」 這是我第一次感覺到教師這個工作帶給我的幸福感,它來自學生的認可。
  • 教師職業的幸福感,應燦若繁花
    校長把工作年滿三十年榮譽證書發給一位老教師時,老師當場把它撕掉!另一則是一位退休教師把他工作時獲得的各級各類證書大部分扔掉!著名教育家顧明遠先生認為:教師是最幸福的職業。作為教師,要力爭體驗到這種獨特的幸福。陶行知先生也有言:教師工作的最大幸福在於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這既是教師的光榮,更是教師的幸福。那麼,現實生活中,老師們真的為自己的職業而感到幸福嗎?老師們的職業幸福感到底去了哪裡?或者說,誰拿走了老師的幸福?
  • 永州:國培計劃(2020)——貧困縣教學點教師全員關懷培訓(第二期)隆重開班
    湖南教育新聞網·教育影像志訊(通訊員 何宣榮 熊豔)為助力鄉村教師樹立崇高師德,開拓教育視野,提升教學能力,增進鄉村教師的幸福感,9月16日上午,由永州市教師發展中心組織的國培計劃(2020)——貧困縣教學點教師全員關懷培訓(第二期)在永州市一中隆重開班。
  • 普通高校教師職業認同感和工作收入對主觀幸福感的影響研究
    Diner 認為,主觀幸福感是主觀性、穩定性和整體性的集合,它是個人根據自己內心設定的標準對自己的生活狀況進行評估得出的結果[2]。鄭雪、嚴標賓、邱林(2001)認為,主觀幸福感是衡量個人生活質量的重要綜合性心理指標,它是評價者自身根據自定的標準,對其生活質量的整體性評估[3]。
  • 教師如何獲得幸福感?
    一些發達地區的老師很難產生幸福感,即使在學生獲得優異成績或受到表彰等得到成就感的瞬間,但這種幸福感持續性不強。同樣去過雲南地區會發現那裡的老師幸福感很強。源於我們並不能隨心所欲能控制我們的生理機能感受,日常超強的工作壓力和社會環境,自然而然讓我們把教師的這份職業與現實的生存環境結合,潛意識裡多出競爭的意念。
  • 學校設計如何影響教師的幸福感和工作效率?
    教師的工作場所會對教師的幸福感、工作滿意度和表現有著怎樣的影響?不久前,全球建築和設計公司Corgan進行了一項新的調查,著眼於學校設計如何影響教師的幸福感和工作效率。Corgan的在線調查收集了來自全美1000名K-12教師的反饋,內容包括他們對當前學校設計的滿意度、他們的具體設計需求、設計如何影響他們的幸福感和有效性,以及設計如何影響未來的工作決策。研究結果表明,不良的設計和未滿足的需求降低了教師在課堂上的效能。
  • 如何提升中國幼兒教師的職業幸福感
    前些天,一段教師評職稱的視頻火了,該教師稱自己明明得了第二名,結果第十六名的老師評上。問領導緣由,領導居然也直言不諱,就是沒有關係,人家有關係唄。教師很委屈,明明自己的心思都撲在學生和教育上,最終卻敗在了人情世故上,難道教師不該多想想教育的本質,而要去花時間研究和領導的人情?網絡上的聲音此起彼伏,憤怒的聲音有,想要幫助的聲音有,說這就是中國國情的有,說她笨冥頑不化的也有。你是哪種聲音?
  • 普陀連續三年榮膺「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城區)」
    >普陀入選「2020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城區)」這也是普陀連續三年榮膺「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稱號(省會及計劃單列市)」;溫州、徐州、銅川、台州、泰州、珠海、佛山、威海、無錫、營口被推選為「2020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地級市)」;廣州市天河區、佛山市南海區、深圳市南山區、寧波市鄞州區、杭州市富陽區、溫州市鹿城區、廣州市黃埔區、寧波市鎮海區、
  • 教書育人是崇高的職業,面對職業幸福感,中小學教師為何很無奈?
    要說起職業幸福感,恐怕中小學教師是最想哀嘆的。也真是奇怪,既然老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從事的又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如此高端大氣上檔次,為什麼大部分中小學老師沒有職業幸福感呢?不少老師在抱怨:我是上輩子造孽,成了屠戶殺豬,這輩子才教書!
  • 教師節特輯|重工優秀教師訪談錄(4)
    為熱烈迎接第36個教師節的到來,大力弘揚新時代尊師重教的良好社會風尚。我們特別安排了學校的小編們出訪了2019-2020學年獲評的12個優秀教師、2個教學團隊。近期,我們將採用訪談對話的問答形式陸續分享出他們的教書育人心得與感悟。
  • 德育管理講章法 教師收穫幸福感
    從縱向上,強調年級組仍為最基本的組織單元,班主任工作需符合本年級組的統一安排;從橫向上,突出二次整合中的「深度聯盟」,即按照班主任工作內容劃分板塊,對班主任進行二次整合,形成各個班主任社團,從年齡上實現老中青的傳幫帶,從工作內容上有利於班主任開展專項業務的研究與實踐。在社團負責人的組織下,按計劃定期活動,各社團還自主聘請專家進行活動指導。
  • 唐科莉:教師的幸福感和專業性同等重要
    增強滿意度和幸福感在澳大利亞,教師的入職培訓只是漫長職業生涯專業發展的一個階段,但是高質量的入職培訓能夠確保教師對學生的積極影響最大化。那麼,什麼是高質量的入職培訓?《指南》指出,最有效的教師入職培訓應該是長期的,通常為兩年,而且植根於學校日常實踐,強調技能發展和對實踐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