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日,與同事的一番交談後,在憤怒中,我說道,要寫一篇關於如何提升幼兒園教師職業幸福感的文章。後來理智戰勝了情感,細細想來,太多的人提出了這個問題,而標準答案,要是在網上翻閱,你會發現,千篇一律,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一類詞,唱著高度的道德師德若隱若現。
1. 決策者的思考:懂得什麼是人
結合著中國的歷史來看,你會發現,中國的改革一波三折。三年自然災害、「文化大革命」、大躍進等在現在步入正軌的社會化進程中來看,無疑是一系列試錯的過程。很長一段時間裡,我們生活的環境下不認為應該追求個人的目標,不應該有私心,不應該追求物質誘惑。時間一長,反而適得其反。每個人在抑制自己的同時沒了前進的動力,這個國家的前進沒有了民眾的支撐,結果可見。於是,1978年改革了,決策者開始讀懂了什麼是人,土地承包製、股份制等的出現,中國這艘航船開始乘風破浪,創下一個又一個的輝煌。這就是決策者讀懂人性並做出順應人性的決策,才把一個國家真正引領走向富強。反之,則是毀滅和災難。
而中國的教育也處在飛速發展的時代。眾所周知,還不屬於義務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幼兒學前教育除了北上廣深這樣的發達區域外,它們的發展進程還處於開篇提到的試錯階段。
對此我絕不贊同一句話,「我做一切都是為了孩子。」我們會有原因是為了孩子熱愛孩子,但工資的待遇,個人的發展及榮譽呢?人不考慮自己,那是天方夜譚,每個人都嘴上說著「公而忘私」,這是可怕的,和那個年代一樣。
一個新的教育理念來了幾年,另一個新的觀點又撲面而來。每個所謂的專家各執一詞,決策者們便開始了試錯,因為他們也不知道結果是怎麼樣的,我們更不知道這樣的試錯會在哪一天步入正軌。而在決策者手下的一線教師便在試錯中忙碌,付出與失落,人情世故磨滅了太多的人性,高尚的道德要求「綁架」著他們,最後職業幸福感一點點流逝,真怕有崩潰的一天。
決策者們,你們談的最多的是,應該如何對待孩子,但我同時想說,他們的教師也是「人」?
2.行路者的思考:個人自我發展
我很理解同情我的每一位同行,因為在試錯的大環境下生存的我們如履薄冰,如何提升職業幸福感成了很多人不敢想也沒時間想的問題。
在這裡,說句玩笑話。「以後要是誰不好好學習,就把他抓來當幼師!」這是當下幼師界的一句很流行的自嘲,又有多少不滿和無奈隱藏其中呢?
在這裡,我想先說說內因。答一個很簡單的問題:你有多久沒讀書了?中國一年平均閱讀量是一個人一年4本。那作為老師的你呢?我們在學生時代可能記得讀書,工作了似乎離它越來越遠。讀書,讀到最後是你的思想,大多數人在達到一定合格的學歷或標準之後便不再努力。但你要知道,與你息息相關的環境和理念瞬息萬變,當你一成不變時,埋怨必不可少。如果你不能選擇用讀書來提升自己的思想,那就只能讓你的這份工作慢慢教你,幸福感也隨之越來越低。有一天,你再次拿起書,自身的思想提升了一個層次,那時你回頭,可能之前的想法在你看來變得庸俗,幸福感在不同的你走進教室的那一刻,隨之而來。
再來說說外因。前些天,一段教師評職稱的視頻火了,該教師稱自己明明得了第二名,結果第十六名的老師評上。問領導緣由,領導居然也直言不諱,就是沒有關係,人家有關係唄。教師很委屈,明明自己的心思都撲在學生和教育上,最終卻敗在了人情世故上,難道教師不該多想想教育的本質,而要去花時間研究和領導的人情?網絡上的聲音此起彼伏,憤怒的聲音有,想要幫助的聲音有,說這就是中國國情的有,說她笨冥頑不化的也有。你是哪種聲音?在很早的時候,我們就說健康是生理、心理健康與社會適應力。這裡的社會適應力指的就是人際。
如何在人際與自我中達到一種平衡,也成為當下教師需要思考的問題。因為我不說也知道,除了熱愛與為孩子付出,自我的待遇榮譽和發展不也在這樣的國情下掌握在一些人的手裡嗎?沒有合適的人際,似乎在職業這條道路上似乎也不會幸福吧?
如何提升自我?這是通往職業幸福感這條漫長道路上必經的一條路,千萬別在這條路上停滯不前又自我感動,接著怨天尤人。
3.觀望者的思考:客觀的思維模式
觀望者顧名思義,就是看著我們做這些事情的人。
在這裡,主要想說說家長和媒體。家長作為孩子的第一觀望者,自然也是對於學前教育發展意義重大。媽媽們在家人朋友聚會的時候,總會說:「帶孩子一天真累!」殊不知,老師帶一群孩子,三四十個一天又是怎樣的。熊孩子往往出自於熊家長,身心疲憊的教師出於責任心,指出一些問題和建議,往往遭到質問,於是便沒有了以後有效的交流。反正都說「好」就行了唄,這一刻,職業幸福感越發地低沉,諸如此類的事件很多,在這我不一一描述了,同時毀的是誰我不清楚。我曾在另一篇文章中說過,中國還需要建立一類學校,一類培訓家長的學校。當一代人的思維模式發生轉變的時候,屬於幼兒教師的時代也來臨了,幼兒教師的幸福感也就不遠了。
不做一件事往往不能體會和理解做那件事情的人,媒體也是如此,如今的中國,站上頭版頭條的都是「XX幼兒園教師用針刺幼兒」、「XX幼兒園教師打幼兒」……屢見不鮮,我清楚也痛恨這樣的教師。但是十之一二的事件被無限放大,十之七八教師對孩子們好的時候倒是沒見幾個媒體觀望者寫出來。常年處於新聞工作的白巖松老師曾呼籲新聞媒體應當客觀報導,而到了幼兒教師全成了「魔鬼」一樣,我到很少看見有媒體朋友客觀地報導孩子在幼兒園時教師的悉心照顧和手把手教會孩子本領,應該沒什麼看頭,沒賣點,你們的職業道德和責任心呢?一段時間,事情在網絡上不斷發酵,熱議,這是多麼惡劣的影響。你想想,如果幼兒教師走出去都覺得自己做幼兒教師沒臉,或是不好意思,那他們的職業幸福感何談?不就成負的了嗎?
簡而言之,中國的幼兒教育事業正如雨後的嫩芽一般成長,問題總是解決完一個,又來一個,何時能夠幸福?我想只有三方都能步入正軌吧。我期待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