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職業的幸福感,應燦若繁花

2020-08-09 一怒飛冠

近日,網上兩則類似消息引發廣泛思考。

校長把工作年滿三十年榮譽證書發給一位老教師時,老師當場把它撕掉!另一則是一位退休教師把他工作時獲得的各級各類證書大部分扔掉!


這讓筆者想起那些退役後因貧因病而忍痛當街出賣獲獎金牌的運動員,如長跑世界冠軍艾冬梅。

著名教育家顧明遠先生認為:教師是最幸福的職業。作為教師,要力爭體驗到這種獨特的幸福。陶行知先生也有言:教師工作的最大幸福在於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這既是教師的光榮,更是教師的幸福。

那麼,現實生活中,老師們真的為自己的職業而感到幸福嗎?老師們的職業幸福感到底去了哪裡?或者說,誰拿走了老師的幸福?

一項調查報告顯示,約65%的中學教師患有一種或一種以上「職業病」,如失眠等症狀,

教師職業確實是一份辛苦的職業,無數教師含辛茹苦嘔心瀝血,把自己的畢生所學全部的智慧還有美麗的青春年華,都毫無保留的獻給了教育事業,撐起了中國教育的脊梁,無數的孩子踩著他們的肩膀,飛向更高更遠的天空!


然絕大多數的老師們仍然還會在原地,繼續做著綠葉的事業,寂寂無名,清貧依舊,無怨無悔,青絲白髮!

我們給了老師太多的道德標籤,我們給了老師太多的精神頭銜。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卻獨獨忽略了,老師也是普普通通的人,他們不是無所不能的不食人間煙火的世外神仙,教師職業只是如其他三百六十行一樣是他們的職業而已,他們也要靠這個職業喝水吃飯養家餬口!那標誌教書三十年的榮譽證書,那教書歷程中一堆堆的各級各類榮譽證書,在家裡孩子需要買房子的時候,是不能拿去做貨款抵押的。

全社會都多為廣大教師們多做些實事,多去幫他們解決些實際問題,這切切實實的比那些用證書搭起來的海市蜃樓要有用的多。


習總書記曾強調,各級黨委政府要滿腔熱情關心教師,讓廣大教師安心從教、熱心從教、舒心從教、靜心從教。讓廣大教師在崗位上有幸福感、事業上有成就感、社會上有榮譽感,讓教師成為讓人羨慕的職業!

高瞻遠矚,誠哉斯言。

相關焦點

  • 教師職業認同對幸福感影響最大
    教師職業認同感是教師作為個人和職業者,對自己所從事的職業工作受學校內外和教師內外各種因素影響,產生完全認可的情緒體驗和心理感受。對於教師職業認同感與其主觀幸福感存在顯著的正相關且能很好地預測幸福感水平的高低這一結果,我們以為,形成良好職業認同感的教師在工作中能更好地悅納自我,能以積極的心態進行更好的職業角色扮演,獲得更高的幸福感,而未能形成良好職業認同的教師易產生職業倦怠。
  • 教書育人是崇高的職業,面對職業幸福感,中小學教師為何很無奈?
    要說起職業幸福感,恐怕中小學教師是最想哀嘆的。也真是奇怪,既然老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從事的又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如此高端大氣上檔次,為什麼大部分中小學老師沒有職業幸福感呢?不少老師在抱怨:我是上輩子造孽,成了屠戶殺豬,這輩子才教書!
  • 如何提升中國幼兒教師的職業幸福感
    某日,與同事的一番交談後,在憤怒中,我說道,要寫一篇關於如何提升幼兒園教師職業幸福感的文章。後來理智戰勝了情感,細細想來,太多的人提出了這個問題,而標準答案,要是在網上翻閱,你會發現,千篇一律,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一類詞,唱著高度的道德師德若隱若現。
  • 教師節特輯 | 你有職業幸福感嗎?
    02秋季開學,許久未見,看著大家齊齊整整的回到教室裡,興高採烈的問好,老師們的內心都是一陣感嘆,做一名教師的幸福大概就是這樣了。知乎有一個關於「教師的職業幸福感在哪裡體現?」的問題,有幾個回答特別抓心。
  • 致敬教師,學慧網老師的職業幸福感來自學員
    調查報告顯示,選擇進入教育行業,成為一名教師成為越來越多應屆畢業生的選擇。教師被普遍認為是穩定性高,幸福感高的職業。隨著在線教育的快速發展,大批優秀的人才選擇紮根於在線教學的沃土中。相比體制內的學校,面臨更高強度的工作壓力和挑戰,隔屏教學更加考驗老師在鏡頭前的表現能力,在學慧網就有這樣一群專注於在線職業教育的老師,他們的職業幸福感源於看到學員在應對生活負擔之餘,對於提升自我的渴求,對圓夢大學的執著追求……幫助學員順利實現學歷提升或職業能力的培訓,擁有更多職場選擇權,讓他們獲得滿滿的成就感。
  • 提高教師的職業幸福感,學校能做些什麼
    面對教師職業倦怠,學校要培養教師的職業幸福感          隨著經濟社會的飛速發展,崗位競爭與就業壓力的不斷加劇,人們的心理壓力、職業壓力也隨之加重。
  • 「作為教師的職業自豪感和幸福感越來越強」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師是一份特別需要堅持和堅守的事業。我們處在一個最好的時代,我享受著教師這份職業帶給我的幸福感和成就感。」長沙市麓山國際實驗學校高三班主任高海波是一名從教11年的教育工作者,他的夢想是潛心育人,做人民滿意的好老師,培養更多的優秀人才。
  • 普通高校教師職業認同感和工作收入對主觀幸福感的影響研究
    研究結果表明,高校教師的職業認同感和工作收入對其主觀幸福感都有較為明顯的影響,並在不同的子維度中呈現不同程度的相關係數。>5.3 職業認同感、工作收入和主觀幸福感的關係通過數據分析(見表3)可知,普通高校教師的總體職業認同感和主觀幸福感並沒有太大相關性,但其子維度角色價值觀與主觀幸福感呈現出0.001 水平的顯著正相關,說明普通高校教師的主觀幸福感受到角色價值觀的影響
  • 「學前行動計劃」西海岸新區:讓幼兒教師充滿職業幸福感
    讓幼兒教師充滿職業幸福感上世紀八十年代,青島西海岸新區為解決農村幼兒園師資短缺問題,各鄉鎮招聘了大量的非專業人員擔任幼兒教師(簡稱農幼師)。截至2018年,在農幼師群體中,僅25%持有教師資格證,95%初始學歷為初中,平均年齡56歲,最大的69歲,由於政策不配套,超齡農幼師滯留不退,專業師資補充緩慢,極大的阻礙了學前教育高質量發展。
  • 我對職業幸福感的理解與體會
    有一本《給教師的99個建議》,看完特別後悔,後悔沒有早一點遇到它。書中講述的是教師這一職業幸福感的三個來源,讓我受益頗多。 第一來自於所處的團隊。也就是學校的校園文化,一個學校如果沒有屬於自己的校園文化,教師缺少歸屬感,認同感,生活工作肯定不會開心,對職業的熱愛也絕對會大打折扣。大家都知道一個好的家庭氛圍很重要。同樣,一個好的教學團隊離不開和諧的氛圍、同事之間的相互理解、工作上的團結進步,領導的關懷慰問,只有在這樣的氛圍之下,教師的執教生涯才能開出幸福之花。這也是教師職業幸福感的基礎。
  • 大竹縣「四舉措」提升教師職業幸福感
    四川新聞網消息(吳德)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人類文明的傳承者。在全國第36個教師節來臨之際,大竹縣推出「四舉措」提升教師職業幸福感。強化制度激勵。出臺《加快全縣教育發展十條措施》等措施,縣財政每年安排50萬元設立名師獎勵金,對獲得市級名師、省教育專家、國家級教育專家等稱號的教師分別按照5000元、3萬元、4萬元的標準給予獎勵。每三年對獲得優秀校長、師德標兵、優秀班主任等稱號的教師,由縣財政按照國家級5000元、省級4000元、市級3000元的標準給予獎勵。強化待遇保障。
  • 臨淄區辛店中心學校:聚力提升幼兒教師職業幸福感
    >begin--> 在第36個教師節到來之際,臨淄區辛店中心學校部署教師節工作,讓轄區教職員工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體驗到濃濃的節日氣氛,全面提升教師職業幸福感。在中心學校轄區辛店街道仉行幼兒園裡,教師和孩子們共同慶祝教師節的到來。活動中,小朋友們個個施展著自己的動手才能,精心做出美麗的花束,並把一束束精美的花送給最親愛的老師。 校園裡,通過看誰反應快、齊心協力、紙杯接力等一個個小遊戲,把整個教師節活動推向了高潮,活動場內充滿了歡聲笑語,再一次展現了老師們團結協作,積極向上的精神面貌,同時也讓新入職的教師融入了溫暖的大家庭。
  • 燦若繁花女孩名!這些名字好聽到宛若繁花綻放,聽見花開的聲音
    燦若繁花女孩名!這些名字好聽到宛若繁花綻放,聽見花開的聲音!名字,可以說是對一個人一生的考量,然而起名則是對父母、家族等幾代人考量,所以,在孩子出生後,為其起一個好名字是十分重要的。並且女孩也是父母心中永遠的小天使,為其起一個燦若繁花的名字,簡直是太美了!
  • 支教隨筆:在奮進中感受教師職業的幸福感
    到我自己初為人師、走上講臺,看到自己的學生進步時,不禁感慨,原來這種感覺是這樣的美好,原來老師是這麼一個充滿幸福感的職業。我願在同學們的陪伴下,「衣帶漸寬終不悔」,感受教師職業的幸福感;我更願在同學們的進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匯聚支教事業的磅礴力量!  (作者:劉睿,男,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第二十屆研究生支教團成員,現服務於湖北省恩施州建始縣大堰中學,任八年級三班語文教師。)
  • 「讓教師有更多的精神獲得感和職業幸福感!」
    與會教育工作者圍繞我鎮教育事業、教師職業發展、加強學校黨建工作和提升教學質量暢談心得體會,提出意見建議。羅綺冬書記對與會校長關心關切的問題予以回應,開誠布公,交心交底,凝聚共識。希望廣大教師和教育工作者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 她曾呼籲「讓教師生長出更多的職業幸福感」|...
    下面與大家分享朱小蔓老師曾在《中國教師報》發表的《讓教師生長出更多的職業幸福感》一文,以表達對朱小蔓老師的深切緬懷。讓教師生長出更多的職業幸福感一直以來,關於教師專業發展的理論與實踐,往往強調教師在學科知識與技能意義上的「專業性」,忽視了情感在教師成長中的重要性。
  • 是什麼影響著幼兒教師工作中的幸福感?
    是什麼妨礙了幼兒教師擁有真正的職業幸福感?前些日子,《中華人民共和國學前教育法草案(徵求意見稿)》公布,面向社會徵求意見。幼兒教育的發展、幼兒教師的生存狀態越來越被重視。在眾多的討論中,呼聲最高的依然是「提高幼兒教師的工資待遇」。對於幼兒教師這一職業來說,提高工資待遇固然非常重要,但除此之外,是否還有更多值得關注的東西?
  • 教師如何獲得幸福感?
    一些發達地區的老師很難產生幸福感,即使在學生獲得優異成績或受到表彰等得到成就感的瞬間,但這種幸福感持續性不強。同樣去過雲南地區會發現那裡的老師幸福感很強。源於我們並不能隨心所欲能控制我們的生理機能感受,日常超強的工作壓力和社會環境,自然而然讓我們把教師的這份職業與現實的生存環境結合,潛意識裡多出競爭的意念。
  • 教師的幸福感和專業性同等重要
    相關研究表明,高質量的入職培訓對於實現新教師向熟練教師的過渡有非常重要的影響,不但能增強新教師的技能與知識,擴大他們的教學儲備,提高他們的工作滿意度和忠誠度,還能支持他們自身的幸福與職業發展,降低辭職率。《指南》聚焦從職前教師教育的畢業生向完全參與教師職業過渡的第一步——走進課堂的最初兩年,從新教師向「熟練教師」過渡的職業階段。
  • 畢業五年後,當教師「幸福感」最強
    「幸福感」最強 近三屆大學畢業生半年後就業滿意度穩中有升(2019屆本科:68%;2019屆高職:66%),而同屆畢業生隨著工作時間增長,其就業滿意度也隨之提升。 數據顯示「教育業」是2019屆大學生自主創業的最主要領域(本科:24.5%,高職:10.5%)集中在教育及職業培訓、中小學教育,以及文學藝術、設計、體育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