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的是,當天我收到一個學生的郵件,說「我很可憐自己的老師,他們在臺上講得口乾舌燥,學生卻在下面幹自己想幹的事情,對老師講的一點沒有興趣」。
做老師的感覺不到快樂,做學生的遺憾自己沒有碰到好老師,這種奇怪的錯位,都是教育有病了的症狀。
中國的教育身染沉痾病得不輕,這是很多人的共識。
從制度層面推動中國的教育改革,許多人正在努力,儘管步履維艱,成效甚微。
但是,一代一代孩子正在長大,他們等不得啊!
在人的成長中,老師幾乎是父母之外最為重要的「重要他人」。他們能點燃一個孩子的生命之光,也能毀滅一個孩子的理想和尊嚴。
因為孩子正在成長當中,因為師生之間有著頻繁的互動,所以教師的生命狀態,直接影響著學生的生命狀態。教育,其實是以生命影響生命的過程。
從這個意義上,提升教師的生命質量,就是對教育的微觀再造。
誰來提升教師的生命質量?教育部?教育廳?教育局?校長?
他們當然都有責任。但是作為教師個人,也需要承擔起自己的責任,否則就永遠無法擺脫「受害者」的心態。當一個老師總是在抱怨社會、抱怨體制、抱怨領導時,他就沒有能量去創造、去關懷,並且感受到創造與關懷帶來的滿足和快樂。一個不快樂的老師,一個沒有幸福感的老師,他灰色的生命投給孩子的是灰色的影子。
教師的幸福感從哪裡來?
來自需要的滿足。按照馬斯洛的理論,首先是生理、安全需要的滿足,然後是愛、歸屬感、尊重,在此之上,人類還有認知與審美的需要,最高層次是自我實現的需要。
對教師來說,那些較高層次的需要如果得到滿足,就會在教育過程中感受到的生命價值和體驗到的創造樂趣(教育是一個多麼需要創造力的職業啊),幸福的感覺油然而生。
追問下去,教師怎樣才能讓那些較高層次的需要得到滿足,在教育過程中感受到自己生命的價值、體驗到創造的樂趣?
這是一個難題。不過,我們可以從許多優秀教師身上看到破解難題之路,他們因為迷戀人的成長而首先追求自我的成長,我所知道的一些老師,如李鎮西、袁衛星、張文質、吳非、竇桂梅等,就是這樣的教師。
我強調「現代優秀教師」,是因為「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蠟燭」已經不能表現他們的特質。他們不是無情消耗自己的人,而是不斷成長和發展的人。因為不斷成長和發展,他們變得更有思想,更有創造力,也更有人格魅力。思想+創造力+人格魅力,讓他們的生命發出光彩,把學生的生命也照得光彩起來。
一個不斷成長和發展的教師,必然是一個讀書的教師,他有動力也有能力持續不斷地吸收人類思想和知識的精華。他們的讀書與「趕考」、「評職稱」無關,更多的是出於自己內在的需要。他們的閱讀視野遠遠超出「教參」,因為他們需要不斷拓展精神的空間,讓自己不僅成為有專業素養的教師,更成為有人格尊嚴、獨立思想、豐富情感、科學精神、人文關懷的大寫的「人」。這樣的人,無論工作多麼辛苦,無論環境多麼惡劣,無論有多少委屈、挫折,他們仍然會感到幸福,因為他們內心的支撐點非常強大。
五卷本的《現代教師讀本叢書》就是這樣五個支撐點。它給追求幸福的老師打開五扇大門,裡面都是人類的精神財富。
對於一代在應試教育模式下成長起來的教師來說,走進這五扇大門,更是至關重要的。因為以升學為中心的教育,其代價是受教育者精神世界的貧乏和思考能力、創新能力的缺失。當這樣的受教育者成為教育者時,搞清什麼是真正的教育,實在是需要補上的一課。
不管教師是否情願,「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的歷史過去了,「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的時代正在到來。拓展精神世界,用生命點燃生命,自會收穫喜悅和幸福。
《現代教師讀本叢書》
顧明遠 錢理群 江曉原主編
廣西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