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幸福感影響孩子成長

2020-12-25 中國青年報
    教師節前夕,在網上看到一位教師寫的文章,說不想讓自己的孩子再當老師,因為老師這個職業對人的要求太高,工作的負擔太重,要接受的監督、檢查太多,讓人身心疲憊,苦不堪言。

    巧的是,當天我收到一個學生的郵件,說「我很可憐自己的老師,他們在臺上講得口乾舌燥,學生卻在下面幹自己想幹的事情,對老師講的一點沒有興趣」。

    做老師的感覺不到快樂,做學生的遺憾自己沒有碰到好老師,這種奇怪的錯位,都是教育有病了的症狀。

    中國的教育身染沉痾病得不輕,這是很多人的共識。

    從制度層面推動中國的教育改革,許多人正在努力,儘管步履維艱,成效甚微。

    但是,一代一代孩子正在長大,他們等不得啊!

    在人的成長中,老師幾乎是父母之外最為重要的「重要他人」。他們能點燃一個孩子的生命之光,也能毀滅一個孩子的理想和尊嚴。

    因為孩子正在成長當中,因為師生之間有著頻繁的互動,所以教師的生命狀態,直接影響著學生的生命狀態。教育,其實是以生命影響生命的過程。

    從這個意義上,提升教師的生命質量,就是對教育的微觀再造。

    誰來提升教師的生命質量?教育部?教育廳?教育局?校長?

    他們當然都有責任。但是作為教師個人,也需要承擔起自己的責任,否則就永遠無法擺脫「受害者」的心態。當一個老師總是在抱怨社會、抱怨體制、抱怨領導時,他就沒有能量去創造、去關懷,並且感受到創造與關懷帶來的滿足和快樂。一個不快樂的老師,一個沒有幸福感的老師,他灰色的生命投給孩子的是灰色的影子。

    教師的幸福感從哪裡來?

    來自需要的滿足。按照馬斯洛的理論,首先是生理、安全需要的滿足,然後是愛、歸屬感、尊重,在此之上,人類還有認知與審美的需要,最高層次是自我實現的需要。

    對教師來說,那些較高層次的需要如果得到滿足,就會在教育過程中感受到的生命價值和體驗到的創造樂趣(教育是一個多麼需要創造力的職業啊),幸福的感覺油然而生。

    追問下去,教師怎樣才能讓那些較高層次的需要得到滿足,在教育過程中感受到自己生命的價值、體驗到創造的樂趣?

    這是一個難題。不過,我們可以從許多優秀教師身上看到破解難題之路,他們因為迷戀人的成長而首先追求自我的成長,我所知道的一些老師,如李鎮西、袁衛星、張文質、吳非、竇桂梅等,就是這樣的教師。

    我強調「現代優秀教師」,是因為「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蠟燭」已經不能表現他們的特質。他們不是無情消耗自己的人,而是不斷成長和發展的人。因為不斷成長和發展,他們變得更有思想,更有創造力,也更有人格魅力。思想+創造力+人格魅力,讓他們的生命發出光彩,把學生的生命也照得光彩起來。

    一個不斷成長和發展的教師,必然是一個讀書的教師,他有動力也有能力持續不斷地吸收人類思想和知識的精華。他們的讀書與「趕考」、「評職稱」無關,更多的是出於自己內在的需要。他們的閱讀視野遠遠超出「教參」,因為他們需要不斷拓展精神的空間,讓自己不僅成為有專業素養的教師,更成為有人格尊嚴、獨立思想、豐富情感、科學精神、人文關懷的大寫的「人」。這樣的人,無論工作多麼辛苦,無論環境多麼惡劣,無論有多少委屈、挫折,他們仍然會感到幸福,因為他們內心的支撐點非常強大。

    五卷本的《現代教師讀本叢書》就是這樣五個支撐點。它給追求幸福的老師打開五扇大門,裡面都是人類的精神財富。

    對於一代在應試教育模式下成長起來的教師來說,走進這五扇大門,更是至關重要的。因為以升學為中心的教育,其代價是受教育者精神世界的貧乏和思考能力、創新能力的缺失。當這樣的受教育者成為教育者時,搞清什麼是真正的教育,實在是需要補上的一課。

    不管教師是否情願,「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的歷史過去了,「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的時代正在到來。拓展精神世界,用生命點燃生命,自會收穫喜悅和幸福。

    《現代教師讀本叢書》

    顧明遠 錢理群 江曉原主編

    廣西教育出版社

    

相關焦點

  • 教師職業認同對幸福感影響最大
    教師職業認同對幸福感影響最大 2016年12月19日 10:59 來源: 作者:吳文春 李倩 陳洵 楊潔 字號 內容摘要:研究發現,教師職業認同感、工作穩定性對主觀幸福感都有顯著正向預測效應
  • 是什麼影響著幼兒教師工作中的幸福感?
    ……除此之外,幼兒教師的社會地位及待遇等現實問題;部分家長對幼兒教師持有的一種固有觀念,認為教師就是孩子的「保姆」,同時又對教師有過高的期待;在幼兒園內部,管理體制、師幼關係的質量也決定著教師的幸福感;當然,也不排除教師自我的工作投入、擇業動機以及由此帶來的工作中的獲得感,這些都會影響著教師的職業幸福感。
  • 如何培養孩子的幸福感
    一、良好的母子關係,是培養孩子幸福感的基礎臺灣知名的腦科學家洪蘭教授說:嬰幼兒只有生活在安靜和安全的環境中,他的智商和情感才能很好地發展,而良好的母嬰關係是孩子安全感的基礎。十月懷胎,一朝分娩。孩子在母親肚子裡的時候,就和媽媽一起呼吸,一起成長,他感受著母親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一顰一笑,母親微妙的情緒波動都能影響到胎兒。
  • 學校設計如何影響教師的幸福感和工作效率?
    教師的工作場所會對教師的幸福感、工作滿意度和表現有著怎樣的影響?不久前,全球建築和設計公司Corgan進行了一項新的調查,著眼於學校設計如何影響教師的幸福感和工作效率。Corgan的在線調查收集了來自全美1000名K-12教師的反饋,內容包括他們對當前學校設計的滿意度、他們的具體設計需求、設計如何影響他們的幸福感和有效性,以及設計如何影響未來的工作決策。研究結果表明,不良的設計和未滿足的需求降低了教師在課堂上的效能。
  • 如何提升中國幼兒教師的職業幸福感
    而在決策者手下的一線教師便在試錯中忙碌,付出與失落,人情世故磨滅了太多的人性,高尚的道德要求「綁架」著他們,最後職業幸福感一點點流逝,真怕有崩潰的一天。決策者們,你們談的最多的是,應該如何對待孩子,但我同時想說,他們的教師也是「人」?
  • 普通高校教師職業認同感和工作收入對主觀幸福感的影響研究
    研究結果表明,高校教師的職業認同感和工作收入對其主觀幸福感都有較為明顯的影響,並在不同的子維度中呈現不同程度的相關係數。教師,作為人類文化科學知識的繼承者和傳播者,其工作質量關係到年輕一代身心發展和民族素質提高。該文旨在通過問卷調查的數據,分析高校教師職業認同感對其幸福指數的影響,確定工作收入是否是影響幸福感的首要因素等結論。同時,運用研究結論,積極引導教師提升教師隊伍自身的素質建設,科學提供高校管理者解決管理難題和完善管理體系的思考方向和路徑。
  • PISA測試:影響學生幸福感的因素有哪些
    從PISA幸福感測試量表可以看出,教師、同輩群體、學校環境、社區和鄰裡、住房資源、家人等成為與學生幸福感密切相關的直接影響因素,而社會文化、教育政策、經濟和社會政策、技術和創新、微觀經濟和政治環境、收入、全球問題、不平等問題等成為影響學生幸福感的間接因素。
  • 提高教師的職業幸福感,學校能做些什麼
    教師,這個看似普通的職業,但是卻能決定著國家和民族未來命運,因此實質上是一項比較重要的職業。因為,教師今天的工作質量,影響著國家和民族未來建設者的素質。黨和政府已經充分認識到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對教師的工作也提出了新的目標和要求,這就使得在當前的社會環境下,教師職業的壓力就更為突出。
  • 孩子的幸福感,比你想得更重要
    相比日益提高的物質水平,人們的幸福感卻越來越低。尤其是孩子,很多家長都會感嘆,現在的孩子身在福中不知福。可能很多家長在感嘆的時候,並不知道,幸福感對於孩子的高低還會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今天小編就和大家說一說關於幸福感的這點事兒。
  • 幼兒教師成長之(41):讓評價成為教師成長的催化劑
    【導讀】幼兒教師成長之(41):讓評價成為教師成長的催化劑。1.評價取向人本化很多園長評價教師工作的價值取向是"以工作為本",即把評價作為提高工作效率,評定教師工作優劣的手段,忽視評價對教師成長的指導、支持、激勵作用,忽視評價對教師個體需要、價值觀等發展性因素的影響。我們認為園長應樹立"以人為本"的評價理念,把支持和促進教師發展作為評價的基本目標,而不僅僅是為了檢查教師的工作。
  • 泗縣教師節讓廣大教師有認同感、成就感和幸福感
    安青網訊 在第三十六個教師節到來之際,泗縣縣委縣政府、教體局、各鄉鎮黨委政府以及廣大群眾以不同形式關心教育事業,慰問廣大教師,營造了濃厚尊師重教節日氣氛,讓泗縣教師對自己的職業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有認同感,對所從事的立德育人工作有自豪感和幸福感。提高政治地位,解決教育難題。
  • 致敬教師,學慧網老師的職業幸福感來自學員
    調查報告顯示,選擇進入教育行業,成為一名教師成為越來越多應屆畢業生的選擇。教師被普遍認為是穩定性高,幸福感高的職業。隨著在線教育的快速發展,大批優秀的人才選擇紮根於在線教學的沃土中。球球老師是學慧網一線教師及教研團隊負責人, 已經在學慧網工作五年多了,很多學員在學習上的努力,對提升自我的堅持,都讓球球老師非常感動,其中最令她印象深刻的是一位媽媽學員。在球球老師的直播課堂上,有位學員總是不停地反饋聽不清楚,使得同期的學員都受到影響,不太喜歡這個學員。
  • 教師的幸福感和專業性同等重要
    有效的入職培訓不但能夠幫助新教師輕鬆過渡,而且有助於增強他們對學生的影響。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以下簡稱經合組織)的研究表明,對於新教師的支持與引導有利於提高教師貢獻度並留住教師。接受過綜合性入職培訓的教師所教的學生更專注於學習。
  • 教師的幸福感在哪裡(上)
    你的名字是光榮,是神聖,你本應受人們敬仰,你是天地君親師的至尊,你為什麼沒有了幸福感呢?是誰偷走了你的幸福感?現在教育受到了社會的空前重視,在每個家庭孩子的教育被放在壓到一切的頭等位置,由此也對教師提出了越來越高的幾近於苛刻的要求。
  • 唐科莉:教師的幸福感和專業性同等重要
    有效的入職培訓不但能夠幫助新教師輕鬆過渡,而且有助於增強他們對學生的影響。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以下簡稱經合組織)的研究表明,對於新教師的支持與引導有利於提高教師貢獻度並留住教師。接受過綜合性入職培訓的教師所教的學生更專注於學習。
  • 哈佛研究:幸福感是孩子成才重要因素,父母如何培養孩子的幸福感
    那麼我們在保持孩子競爭狀態的時候,如何把孩子的這種狀態發揮調整到最好,這與孩子的幸福感是分不開的。裡面的教授講得很好:&34;現在隨著孩子的社交圈子的複雜化和孩子們學業負擔的加重,我們的寶寶有的時候,看似快樂,卻也學會了隱藏。那麼我們如何培養孩子的幸福感呢今天結合目前國內幼兒教育學者的最新研究,就家庭教育培養孩子的幸福感這一方面為大家支幾招。讓孩子幸福地學習和幸福地生活,在幸福中長大的孩子,他們的運氣也從來不會差。
  • 德育管理講章法 教師收穫幸福感
    班主任課時有限,很多時間是其他任課教師在與孩子一起,所以習慣養成工作不僅是德育幹部、班主任的事,應該是全體任課教師的事,嚴格來說是全體教職員工的事。如果校園中人人都有德育意識,隨時指導幫助孩子們養成好習慣,這項工作才能到位。
  • 教師的幸福感在哪裡(下)
    教師,你應坦然地面對眼前的一切,因為你無法改變它,那你就去適應它,有人教導我們「你不能左右天氣,但可以改變自己的心情」。作為你的同行,我想告訴你:幸福不是外在的,不是權力,不是金錢,不是美譽;幸福是內在的,是一種心情,一種態度,一種自足。我認為,喚醒教師幸福感的途徑有三。第一,愛工作,愛學生。有很多教師當初從事這個職業是迫不得已的,但既選之,就要愛之。
  • 辦有情懷的教育,做有幸福感的教師 ——民族中學楊忠明
    以課堂教育改革為突破口,儘可能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讓教師「教得有效」,讓學生「學得愉快」「考得滿意」「發展充分」。讓每一位孩子在課堂迸發了「我參與,我快樂,我自信,我成長」的共同心聲。作為教師,只有在充分了解學生的基礎上,才有資格對學生談關愛,只有在教育管理過程中傾注無限的愛心,我們的教育管理才能行之有效。       教育的最高意義就是人對人的積極影響,而感動是影響人的最佳狀態。我們針對孩子的心理和生理需求,精心策劃打動心靈的教育,使其受益終身。
  • 教師的收穫——學生帶給我的幸福感
    來源:神州學人  作者:呂紅燁  回顧多年的教師生涯,用語言播種,用粉筆耕耘,用愛心澆灌,送走一屆又一屆的高三畢業班,而我的收穫是什麼呢?  難忘走出大學校門走上教師崗位的第一年,當年的我瘦瘦小小經常被誤認為是學生,在學生面前自然也毫無威嚴,加上管理學生經驗不足,碰到調皮搗亂的孩子經常無計可施。當時我認為自己入錯行,覺得幹一份不適合自己的工作真是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