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取代「革命」成為時代關鍵詞——《兩面之詞》書摘

2020-12-14 鳳凰網讀書

《兩面之詞:關於革命問題的通信》

[法]雷吉斯•德布雷趙汀陽著/ 張萬申譯

中信出版社,2014-6-1

鳳凰網讀書頻道獨家授權選載內容,如無授權,請勿轉載。

--------------------------------

德布雷信件一

◆ 「民主」包含太多的意外和可能的例外

革命曾經是現代空間裡陶醉喜悅的最後來源之一,最後的夢想動員。這種夢想迷惑了千百萬的男人和女人,雖然迷惑免不了包含著蒙蔽,但也帶來鼓勵、活躍和行動。夢想不只是謊言。

今天在歐洲,革命的幻想已不再是人們的夢想。對某些人來說,革命是遺物,對其他人來說是可怕的錯覺——反正都該放到博物館去,甚至連一個幽靈或鬼魂都算不上。到2011年,沒有任何法國社會黨人會像20 世紀初社會黨的創始人讓• 饒勒斯所說的,要到雅各賓俱樂部坐在羅伯斯庇爾旁。在今天,他們太怕會嚇著別人。我們甚至連改良主義者都說不上了,而變成了庸庸碌碌的管理者。至少在地中海以北,最後的革命家都變成了既無臺詞也無觀眾的演員,更沒有舞臺。在我們的後工業社會中,的確還有憤怒者、罷工者和爭執者,但極少再像1968年5月那樣繼續提倡「幹革命」,那次革命已經成了革命欲望的絕唱。假性懷孕結束了!對在位的政權來說,白白擔驚受怕的恐懼結束了!

現在取代了革命的關鍵詞是民主。每個時代都有它的大寫字。民主是西方盡力輸出的大字,此詞的含義很不精確,包含太多的意義和可能的例外。既然「革命」的威信可以被利用來偽裝多種專制或極權主義政權,「民主」也就時常能給那些以金錢為王的寡頭政權或財閥政權貼金。要一個被市場奴役的社會,還是要一黨專政的社會?這是讓人快樂不起來的選項(你可以補充說,還有被市場和政黨同時奴役的社會)。

趙汀陽信件二

◆ 民主只是形成公共選擇的技術手段,而非價值

您指出今天世界取代了革命的關鍵詞是民主,可謂一針見血。人們可能對民主寄予了過高的期望。有些人可能會忘記民主只是形成公共選擇的一種技術手段,而不是一種價值。民主這種技術可以用來產生好的公共選擇,也同樣可以用來產生壞的公共選擇,民主可以被任何利益訴求或價值觀所綁架,比如說,民主可以用來決定賴帳、違約甚至發動戰爭和侵略別的國家。您覺得民主能夠對付得了今天世界的種種困難嗎?民主自身不會發生危機嗎?什麼樣的民主才是比較好的民主?這是個大問題,下次我也想進一步討論。

我一直有個困惑:人類追求許多美好概念,正義、自由、民主、平等、普愛、進步、解放、革命,如此等等,每一個概念單獨來看都是好的,但這很像我聽說的一個故事。這個故事說的是4 個弦樂藝人,崇拜勃拉姆斯,有一天找到勃拉姆斯給他演奏其創作的一首弦樂四重奏,被演奏所折磨的勃拉姆斯最後對他們說:你們每個人都分別演奏得很好,真的,每個人都演奏得很好。非常期待您的更多見解。

德布雷信件二

◆ 「民主」正經歷一場意義的危機,人民的權力成了鬼魅

你很有道理地提出有關民主(這是一個所有人可以爭取到的對野蠻的抵制)的疑問。它首先能使社會安寧,避免人們為了政權而自相殘殺,所以它是一個文明的因素。但民主這個詞,我該向你承認,當它被不加鑑別地利用時,就是一個我有所提防的詞,一個到處都可以用同時又沒有專用的詞。實際上有各種不同的民主,相互之間很少有關係。美國的民主是市場專制主義的民主(金錢調控選舉的程序,簡直是一種富豪政權),伊朗是一個宗教神權政體加上含糊的選舉權,以色列(還有保加利亞和羅馬尼亞)是一種種族主義民主(誰不是猶太人就只是個二流公民),黎巴嫩是一個「社會協商」民主(政權是通過各個宗教社群談判出來的),法國是一種共和民主(原則上不分種族、社群或者收入水平),等等。可以把這個形態名單繼續列下去,還不該忘記日益突顯的電子民主,可以不再設立投票箱、議會和黨派,每一個選民可以足不出戶,在家裡按鈕表達自己對任何爭論的意見。

民主在我們所在的地方正經歷一場危機,這是明顯的事實。這是一場意義的危機,正如你感覺到的一樣。我們這兒任何人可以對一切發表任何意見(從未有過這麼多的個人自由),但實際上誰都控制不了什麼。人民的權力(民主的原義)變成了鬼魅,很明顯,真正當真的事情是在人民監督之外而被決定的,在自我封閉的(國家的、歐盟的、國際的)圈子裡決定的。無力感無處不在,因此有兩種互相配合的可能反應:短期的憤怒、動亂、罷工而後迴轉縮回到私人生活。講到這裡我想說,雖然無法把民主看作是一個國家裡多數人的政權——因為它的真實標準其實是少數人的發言權,雖然它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無論經濟上的、道德上的、形上學的,雖然它不能獨力做到使人們相互扶持,它甚至可能威脅長遠目標和某些合理的決定,我還是看不到能拿什麼來代替它。邱吉爾的名言至今還有效:「這是除去其他制度的最壞制度。」我理解民主這個詞保持著一種神奇的和否定性的價值,在原則上反對暴權,但同時依具體情況而有所建議。

德布雷信件五

◆ 公民今天變成了客戶,選民成了廣告瞄準的靶子

自1789 年以來,我們在法國成為了公民而不再是臣民,這也可以是你們的合理追求。但問題是,公民今天變成了客戶,而選民變成了廣告瞄準的靶子,由黨派收購或者通過各種非常昂貴的媒體操作來搶購他們的選票(這導致我們民主分子的腐敗)。面對著強大的市場和遙不可及的技術官僚,我們人民的主權轉變成了虔誠的空洞口號,而我們議會的決定實力不斷流失。真正的決策是在別的地方決定的,而我們甚至不太清楚誰是決策者。

我並不是說,我們坐的是一樣的船,不過你關於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越來越相似的老調重彈,也是「二戰」後我們的社會學家的順口溜,倒也並不盡然荒謬。只要看看我們,羅伯斯庇爾的孩子和毛澤東的孩子現在都分享著什麼:領導階層的腐敗、社區框架的崩潰、對未來的不安全感以及普遍喪失信心,再加上其邏輯後果——合法性甚至自我身份的危機,在這一切之上還要加上思想上的其他新疑問。僵化的宣傳語言已經疲憊,宏大演講已使聽眾疲勞,人們對真話如饑似渴的等待,社會藍圖的潰敗,信仰危機,意義分裂,不再存在可及的天堂,所謂全景系統(systèmes panoramiques)的主觀「觀點」的勝利。

我覺得這樣的方向迷失可能在你們那邊更加敏感,因為你們經濟增長的速度太瘋狂。我們花了一個半世紀所做的(城鎮化、工業化、大眾消費),你們只花了30年就做到了,而「當你發展得太快時,你就不再知道你是何人」,也不再知道天命授給誰了。經過革命理想搞得天翻地覆的「文化大革命」和紅衛兵造反之後,我猜想「社會主義道德」一詞一定引人發笑。

但請千萬小心,在你們倡導民主改革的同時,不要把資本主義理想化了。資本主義沒有任何理想,甚至也不去聲稱有任何理想(這樣的玩世不恭可以被看成一種優勢)。老百姓的默認可以通過傳統的手段來取得,雖然還會有些風波,但越來越邊緣化。Panem和circences(麵包和馬戲),一點失業救濟金加大量電視節目,就能夠奏效。太陽底下無新事。我固然不想把多數人的專政和一黨專政當作同樣的事,但在寡頭政治下自願被奴役,此等怪事卻來自我們自己。這迫使我們思考,因為這種奴役比較秘密,並在一定意義上比自上而下的強加奴役更勢不可擋(後者還有點容忍度,不然如何對付有5 億上網者和2.5 億微博客、一個熱切和沸騰的、直言不諱和意見辯論的民間社會?)。

有關這些問題請再閱讀我們的託克維爾和他寫的《論美國的民主》(是否已翻譯成中文?)。這個不研究經濟學、跟馬克思同一時代的貴族作家,非常詳細地描述和預見了「民主的專制」。他以為未來社會狀況會往平等發展,這一點看來搞錯了。儘管有了中產階級的發展, 我們自由民主國家裡的貧富懸殊和機會差距反而增大到了極點——這可以在印度看到,也可以在美國看到。

趙汀陽信件六

◆ 新技術和全球化可能會使「民主」出現一次變形

你詢問到託克維爾在中國的情況。他的名著早就被翻譯了,而且在中國早就是名人了。託克維爾關於民主可能導致暴政的觀點也廣為人知,不過對此的討論並不多,我猜想,大概是因為目前多數中國人對民主的興趣遠遠超過對民主的可能後果的憂慮。不過,我相信,無論中國還是西方,都將會再次深入地反思民主。網際網路以及其他各種高科技或將要出現的更新的技術,還有全球化,都給民主提供了許多新的可能性、新的平臺和空間。這些可能性的後果是什麼,目前還不十分清楚,但我有一個直覺,或者猜想,民主將會有一次變化(或者變形),由democracy 演變為publicracy(我虛構的一個詞彙),人民意志的匯總將變成由系統化的新權力所推薦並且支配的公共觀點,這恐怕不會是盧梭想像的公意(general will),而是一種支配性的總意志(dominating will)。其實這個現象已經開始形成。我不敢肯定publicracy 是否好過democracy,但恐怕各有各的缺點。可是什麼是更好的?

雷吉斯·德布雷:1940年生,法國作家、哲學家、媒介學家,龔古爾文學獎評委。曾參加拉美革命,是切·格瓦拉的戰友。

趙汀陽:1961年生,哲學家中國社科院哲學所研究員。著有《天下體系》《論可能生活》《壞世界研究》《第一哲學的支點》等。

(節選自《兩面之詞:關於革命問題的通信》/[法]雷吉斯•德布雷趙汀陽著/ 張萬申譯/中信出版社2014-6-1)

相關焦點

  • 「書摘」《群眾與暴民》|群眾概念的歷史沿革
    幾乎可以說,發明政治理論的目的是要證明,民主即人們的自我管制必然會演變成暴民。雅典的民主運行了兩百年以後柏拉圖①才登場,他邀請我們去看:雅典民眾(demos)是愚昧、非理性的群眾,可能會因鼓動者的調唆而成為暴民。
  • 託克維爾:革命時代的民主先知!
    這本由研究託克維爾和美國史的專家布羅根寫作的《託克維爾傳:革命時代的民主先知》全面、深刻而又可讀性強,用流暢優美的語言闡述了託克維爾的寫作生涯和政治經歷,曾被英國媒體《經濟學家》評選為2006年度十大好書。對研究法國史、美國史、民主制度的人而言,這是一本必讀之作。
  • 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的內涵
    全面地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思想,具有豐富的民主內涵,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提供了理論創新的起點和實踐行動的遵循,有著鮮明的時代內涵和時代特點。,越來越成為最廣泛、最真實、最管用的民主。 關鍵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人民;依法治國;民主政治;協商民主;黨的領導;中國共產黨;習近平;社會主義民主;制度 作者簡介: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
  • 論美國革命時期民主概念的演變
    她宣稱,在代表制政府和民主之間不能劃等號,代表制與民主的結合存在許多的問題,因為兩者的歷史並不相同,甚至存在衝突;民主和代表制在現代形成聯繫後,民主派希望通過代表制使平等的人能夠參政,而反民主的保守派則把代表製作為抑制民主衝動、控制下層民眾的手段;結果卻是保守派的主張變成了實際,代表制民主成為了「大眾自治政府」的替代,而不是其實現的機制。
  • 「書摘」《群眾與暴民》|遠離多數以求安全
    群眾理論和選舉權延伸同時發生,對民主而言,這是令人遺憾的巧合。民主尚未成為既定的事實,群眾理論就已經成為反民主主張的一部分,群眾理論的急匆匆發展有一點不太體面的地方。自從衝擊巴士底獄以來,群眾理論就在暗中埋伏,等待民主體制的來臨。
  • 2018-2019 書摘專題|《羅伯特議事規則》
    【書摘】《永不放棄——川普自述》03.【書摘】《英國人的言行潛規則》04.【書摘】規則:遵守vs打破《美國陸軍軍官手冊》(1)05.【書摘】禁忌-阿諛奉承《美國陸軍軍官手冊》(2)06.【書摘】如何達成共識《窺見上帝秘密的人》(1)07.【書摘】《論妥協》約翰 莫雷08.【書摘】「法律與道德(信仰)」《兄弟相愛撼山河》(1)09.
  • 陳劍:協商民主的關鍵詞
    摘 要: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協商民主進入新格局。要展現協商民主新格局,推進協商民主進入新階段,需要把握以下三個關鍵詞,即平等、民主和程序。平等對協商民主至為關鍵。協商民主缺乏平等,就如同抽去協商民主的「魂」,協商民主的含義就被扭曲,語言遭受汙染。要使平等原則得以實施,一項重要內容是協商主體的資質和代表性。
  • 【2020中國奮進】新時代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中國實踐與表達邏輯
    【2020中國奮進】新時代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中國實踐與表達邏輯 2020年06月20日 18:06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作者:陳兆紅 字號 內容摘要:
  • "重新構想"是媒體轉型關鍵詞 資訊時代的新聞傳播
    這個長篇報告指出,《紐約時報》要想繼續「成為受人尊敬」的媒體,就需要巨大的轉變,擁抱數字時代,並大力推進將優質內容推向讀者的步伐。在我看來,《紐約時報》距離真正的變革路途尚遠。理由很簡單:《紐約時報》看待這個變革世界的眼光依然是工業時代的。它的抱負或者不如直接說情感維繫,只是這樣一句話:成為偉大的、受人尊敬的媒體。這句話令人動容,但同時也令人無語。
  • 論「全過程民主」的人民民主特質
    這種以選舉投票為中心的民主,是時段性、間歇性的。一次投票完成,「民主過程」即告結束。接下來,「民主」就成為議會內部、政府內部以及議會與政府之間的科層交易過程。  第二,中國特色「協商民主」廣泛拓展了「全過程民主」的實現渠道。
  • 約翰·基恩論新機器時代革命:對人類的十條建議
    其中一個比較明顯的主題是新機器時代革命的開始,這場革命與埃裡克·霍布斯鮑姆的經典著作《革命時代1789—1848》中所描述的革命明顯不同。這部影響深遠的著作考察了從18世紀80年代到19世紀40年代在大西洋地區和其他地區爆發的革命性動亂的影響。霍布斯鮑姆的核心論點是,這一時期見證了人類歷史上自農業、冶金、文字、城市和國家發明以來最偉大的變革。
  • 甘陽 託克維爾與民主——《民主在美國》臺灣版導讀
    民主「在美國」的情況之所以特別引起他的興趣是因為他認為,在歐洲,「民主時代」的到來幾乎無一例外要以摧毀貴族制度為前提,從而以「民主革命」為必經階段,美國則因為歷史短暫、是一個沒有「貴族時代」的國家,因此「民主在美國」的獨一無二性就在於它不需要以推翻貴族制度為前提,從而避免了歐洲那種民主革命。
  •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書摘
    在我看來,先生對於中國歷代的政治制度的評判寬容而理性的,但我口中的「寬容」,是一個比較感性的形容,在先生身上則體現為治學之嚴謹——錢穆先生反覆強調,今人不能夠單憑自己所處的環境和需要裡批評歷史各項制度,而需知道此制度實施時期之有關各方意見的反映,簡而言之,要警惕「時代意見」,關注「歷史意見」。
  • 這是中世紀歐洲自由主義和民族主義的又一次革命
    自由主義和民族主義的運動點燃了歐洲的1830年革命和1848年革命。 1830年革命由法國自由主義者發起,他們憤怒地打倒法國國王查爾斯十世, 他以保守傳統的方式統治著法國,未曾意 識到時代已經改變。自由主義者以查理十世的侄子路易斯·菲利普將其取代,實行君主立憲制。
  • 「書摘」《論投票》丨候選對象的選擇
    這時候,民主就不再是討論傑菲遜的理想或麥迪遜的理念,而是變成了一個20萬美元有關水項目的可行性研究,或任命何人去做蒙大拿州(Montana)西部農場主家庭管理委員會(the Farmers Home Administration)的一個地區主任。」③。---②Stockman,David.
  • 「書摘」萊爾|《英國復興領袖傳》代表人物
    若要否認,就如同否認路德時期有新教改革,克倫威爾時代有長期國會,18世紀末有法蘭西共和國。英格蘭發生了很可喜的巨大變化。這個國家無論是在信仰還是在道德方面都經歷了完全、徹底的革命。人們不再像1750年那樣思想、說話及行事。儘管世俗的人們竭力找理由辯解,但他們卻無法否認這一事實。若無視這一巨變,就等於在說服我們相信,倫敦橋水位高低,其實是同一件事情。
  • 完善兩種民主形式 形成中國民主理論
    【關鍵詞】選舉民主 協商民主 人民政協 中國民主理論        我們深化政治體制改革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要認真總結我國的政治實踐經驗,把選舉民主與協商民主這兩種形式的民主更好地結合起來,形成適合中國國情的民主理論。
  • 【贈書活動】顏色革命也算革命?一本書揭示歷史真相
    【贈書活動】顏色革命也算革命?顏色革命就是典型的例子。隨著蘇聯解體,上世紀80年代以來,這隻看不見的手便在中歐、東歐和中亞地區徘徊,成為一場場社會、經濟與政治體制改革的幕後推手。它以華麗的辭藻促銷著「民主」、「自由」等價值觀念,卻在暗中行帝國主義之實。
  • 「書摘」馬斯登|《復興神學家愛德華茲》反對一種「幾乎無法察覺的...
    在決定他如何能最好地侍奉上帝和人類同胞上,他甚至沒有讓把家庭搬遷到安全地方的可能成為決定性的因素。P5341757年10月,愛德華茲已經54歲了;隨著年歲的增長,他完成其理智任務的呼召似乎也越來越迫切了。他知道他的體質並不強壯;然而,那種緊迫感更多地還是反映了時代的危機。
  • 《論人民民主專政》中的三個基本問題
    關鍵詞:無產階級民主/社會主義民主/無產階級專政/人民民主專政   作者簡介:劉晨光,中共中央黨校科學社會主義教研部副教授第二,人民民主的擴大,並非僅僅實現更完全的民主,而是民主的一種質變,或者說一種新生,因為「這樣高度的民主制度,是同越出資產階級社會的框子、開始對社會進行社會主義的改造相聯繫的」。⑦第三,人民民主的標誌,並不僅僅在於廣大人民具有民主權利本身,更主要在於他們成為生產資料的共同佔有者的同時,也成為國家政治生活舞臺上的主人,直接參與國家管理,實現民主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