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儷獎勵兒子20分鐘玩遊戲受到好評:99%家長都用錯獎勵方法

2020-11-05 難得君

作者 | 穎丫


演員孫儷家裡發生過這樣一件事情,一天下午,兒子等等和孫儷說:「媽媽,我要告訴你一個事情,你不要說我好麼,你剛才不在的時候,我玩了一會遊戲。」孫儷聽了後非常高興,覺得等等很誠實,於是獎勵等等再玩20分鐘的遊戲。



像孫儷對等等的獎勵方式大受網友的好評,甚至有網友表示:真正對孩子的獎勵應該是這樣的,而不是用物質來滿足孩子。


01

用物質來收買孩子偏離了獎勵的意義


獎勵制度總會出現在很多家庭中,但是如果使用了錯誤的獎勵,那麼可能會造成不良的後果,特別是物質獎勵。


很多家長都會對孩子說「如果你不哭,媽媽就獎勵棒棒糖給你」,又或者是「你把地掃了就獎勵你10塊錢。」其實這些「獎勵」實際上並不是真正的獎勵,而是用物質條件來強迫孩子按照自己的意願做事情。


獎勵的意義在於肯定孩子表現好的行為,讓孩子從獎勵中獲得成就感和幸福感。如若父母企圖用物質獎勵來收買孩子,長此以往,這樣的方法會逐漸失效,還會影響家長和孩子之間的親密感。


有個詞叫「代幣制「,是用象徵錢幣、獎狀等標記物為獎的手段,以此來強化良好行為的一種行為治療方式。這樣的物質獎勵好處就是見效快,但弊端也很明顯,如若總用這樣的辦法,到最後孩子不會買帳。


《兒童性格心理學》一書中表示:獎勵,是為了鼓勵他們好的行為,是對他們做出優秀成績的肯定。


微博上有網友分享過自己的育兒經歷,網友的女兒四歲了,精力特別旺盛,上幼兒園的時候,老師也說孩子愛自由,不守規矩,也不聽老師的安排,後來放假在家,是爸爸和外婆帶著,孩子更不聽話了,現在叫穿鞋,她會假裝聽不見。


網友還表示自己試過用獎勵小紅花的方法,表示小紅花積攢到一定量就能夠換自己想要的東西,可是孩子堅持沒兩天就說:「媽媽,我不想要小紅花了。」


從這裡可以看出,這種用小紅花換取物質獎勵的辦法其實對孩子並不能一直管用,而且,這種做法其實已經失去了獎勵的意義,倒是像成了一種逼迫和威脅,孩子感到不舒服,當然不會買帳了。


不要讓獎勵變成對孩子的一種收買,如若用物質來制約孩子的行為,久而久之,孩子會形成逆反心理,甚至會變得得寸進尺,對物質的要求越來越高,這樣,孩子做事的出發點就扭曲了。


02

獎勵不當容易養成愛講條件的孩子


也許你會經常遇見孩子無理取鬧的情況,比如孩子會對你說「你要獎勵給我看電視我就去作業」、「你要獎勵我去公園玩我才吃飯」,諸如此類,都是孩子講條件的表現。


但是我們要明白,孩子講條件不代表孩子不好,不好的是孩子講條件背後帶來的不良影響。


比如前面提到的,孩子要你獎勵他看電視才去寫作業,也就是說,如果不給孩子看電視,那麼孩子就不寫作業,不寫作業這樣的後果影響當然不好。


孩子到了2歲後就會開始建立自我意識,這會讓孩子逐漸意識到有些事情要講條件,但如果你發現孩子經常講條件,還句句用「獎勵」來打幌子,特別是那些本應該可以自己完成的事情也和父母講條件交換時,那就可能是家長「引導」的後果。


知乎上有網友小徐說,自己的女兒5歲了,變得越來越愛講條件,大晚上小徐讓女兒去洗澡,但女兒卻表示要看完一集電視才去洗澡,還理直氣壯地說這是對自己去洗澡的獎勵,這讓小徐覺得女兒無理取鬧。


還有一次,小徐讓女兒練鋼琴,女兒又提出「獎勵」條件,表示要買前段時間看上的洋娃娃,不然也不去練琴。後來發現,原來小徐曾經也經常和女兒講「獎勵條件」,但真正的目的並不是真的獎勵孩子,只是想讓孩子聽話,沒想到孩子現在卻反過來套路家長。


有回我在姑姑家住一晚,到了晚上,姑姑的兒子小浩要去刷牙,但是姑姑怎麼叫小浩,小浩都無動於衷,還耍賴表示自己很累,不想去刷牙,為了讓小浩刷牙,姑姑就開始了「獎勵」誘惑,表示小浩去刷牙,就獎勵一個變形金剛,一聽到變形金剛,小浩糾結了一會,特別不情願的說了兩個字,「好吧。」


等下一次去姑姑家住的時候,沒想到小浩居然表示要一套汽車玩具才刷牙,這下可把姑姑急壞了。


如果姑姑在之前小浩不刷牙的時候,不用「變形金剛」作為獎勵的條件,而是告訴小浩,不刷牙會導致蛀牙,為了防止蛀牙才讓小浩去刷牙,並給小浩制定刷牙的規定,「強行」讓小浩刷牙,不刷牙就會得到相應的懲罰。


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小浩形成刷牙的固有習慣,時間長了,小浩碰上蛀牙的夥伴,就會讓小浩感覺到:原來刷牙是好的。這個時候,能讓小浩無形中喜歡上刷牙的習慣,也不會用索要玩具的條件來威脅家長。


奧斯特洛夫斯基說過:請記住,獎賞永遠不會成為我們工作和奮鬥所追求的目標。放到孩子身上何嘗又不是,盲目獎勵也不會成為孩子變得自覺的動力,還可能會因為孩子不斷成長,變成一種越來越無用的手段。


所以,家長們要明確獎勵是為了肯定孩子不錯的行為,又或者是努力的過程,而不是為了讓孩子聽話才耍獎勵的手段。獎勵用得好能夠成就孩子,獎勵用得不好可能就會毀了孩子。


03

看準時機,給孩子營造驚喜感獎勵


最近在看一檔以前的綜藝節目,叫《我們長大了》,裡面有對兄妹,哥哥叫「嗒嗒」,妹妹叫「暖寶」,一回,哥哥收到了媽媽吩咐他的任務,就是帶著妹妹一起去書店用家裡的舊書換玩具。


到了書店,把舊書給了工作人員後,工作人員讓他們選一樣玩具,妹妹相中了一款自己喜歡的玩具,而哥哥也喜歡另一款飛機玩具,但帶來的舊書只夠換一樣玩具,於是哥哥糾結了很久,最後打電話給媽媽求助。



進過一番討論和思考,哥哥還是把換玩具的機會讓給妹妹,媽媽得知後特別感動,事後悄悄地給哥哥買回了他喜歡的那個飛機玩具作為獎勵,想必那個時候,哥哥定是又驚喜又高興。


在這個節目中,所有的手足組合裡,就屬這個哥哥特別疼愛妹妹,而媽媽給哥哥的驚喜獎勵無形中肯定了哥哥的做法,這能讓孩子更強烈的感受到「付出」的幸福感。


有時候事後獎勵更能促進孩子的進步,還記得開頭孫儷獎勵等等20分鐘玩遊戲的時間麼,這是因為孫儷肯定了等等的誠實,後來妹妹聽見了,也和孫儷說自己玩了遊戲。


可見,正確的獎勵時機會帶來不一樣的效果,如若是預先告知的「獎勵」,有可能會成為孩子的心理負擔。記得我小時候,每次考試之前家人就會對我說:「考好了就帶你去吃麥當勞。」


由於小時候很少被帶去吃麥當勞,所以特別珍惜去麥當勞機會,但是由於預先知道了「獎勵」,所以也讓我在考試的時候壓力大,總怕自己考不好不能吃麥當勞,如果家人不先告訴我,在等我考試後再帶我去麥當勞,還表示這是對我一個學期認真學習的獎勵,那我定是驚喜又幸福。


作家丹尼爾·平克說:獎勵有時候很奇怪,它就像對人的行為施了魔法,把有意思的工作變成苦工,把遊戲變成工作。


若家長沒有把握好獎勵的時機,對於孩子老說何嘗不是種煎熬。許多家長想著鼓勵孩子就應該用獎勵的方式,其實不太對,鼓勵和獎勵是不一樣的,鼓勵一般是在孩子遇到挫折時,在孩子還沒跨過這道坎前用「鼓勵」的方式激勵孩子。


而獎勵是孩子做好的一件事情之後,再加以獎勵表示對孩子的讚揚,所以家長們在獎勵孩子的時候,好好想想,這個獎勵能不能讓孩子感到開心,會不會給孩子感到驚喜,如果可以,那就獎勵吧。

相關焦點

  • 孫儷兒子玩遊戲「被獎多玩20分鐘」:好的「規矩」教育從獎懲開始
    孫儷兒子玩遊戲「被獎多玩20分鐘」:好的「規矩」教育從獎勵開始現在家長越來越重視孩子規矩教育,正如老話常說「無以規矩不成方圓」一樣,如果一個孩子從小沒有被進行「規矩教育」,長大後行為得不得規範約束,不僅養不出好習慣,還會影響工作和學習。
  • 孫儷獎勵犯錯的兒子玩20分鐘遊戲,網友怒贊:「娘娘」真有一手
    相信很多爸爸媽媽都曾擔心孩子沉迷於電子產品,於是定下了各種規劃,如限定玩手機的時間等等。但是這些規則真的可以限制住孩子嗎?如果孩子違反了規定,偷玩了電子產品,你會如何處理呢?前段時間,孫儷便遭遇了這種情況。她規定孩子們只能在周末玩遊戲,周一到周五是不能玩的。
  • 孫儷兒子偷玩手機反被獎勵:父母會溝通,孩子才敢誠實
    孫儷兒子偷玩手機反被獎勵,有一天兒子告訴媽媽自己偷玩了遊戲,孫儷因為等等誠實獎勵孩子多玩20分鐘手機。孫儷的教育方式很贊。孩子犯錯不可怕,可怕的是犯錯了還撒謊。孩子撒謊,我們該怎麼辦2歲的孩子中,20%會撒謊;3歲的孩子中,50%會撒謊;4歲的孩子中,撒謊則高達90%。幾乎每個孩子都有撒謊的經歷。心理學教授 Kang Lee 研究表明:越是智力水平高、自控力強、獨立性強的孩子,撒謊越早。
  • 兒子背著媽媽玩遊戲,媽媽孫儷抓包後不懲罰反獎勵?就該這麼做
    電子遊戲、動畫片是吸引孩子注意力的「兩大法寶」,如果家長管教不嚴、孩子自制力不夠,就會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幾乎每天都有父母因為打電子遊戲、看動畫片時間的長短跟孩子爭吵。不止我們普通家長,連孫儷也遇到了這個世紀難題。
  • 兒子偷玩遊戲,孫儷卻獎勵,這樣的教育方式,竟得到網友們點讚
    佛系育兒的精髓:無條件接納+積極關注最近,我們看到孫儷在微博上,分享了一件育兒小事:原本規定周一到周五不能玩遊戲,但是她兒子等等沒忍住,偷偷玩了。結果等等不但沒被懲罰,反而被獎勵可以再玩20分鐘↓原因是等等在偷玩遊戲後,不僅沒有撒謊,還勇敢向媽媽坦白。
  • 兒子犯錯,孫儷竟然獎勵他?聰明的父母,都懂得這樣懲罰孩子
    她說,平時她會規定等等周一到周五不能玩電子遊戲。然而,在上周的一個下午,等等偷偷的玩了。事後,他懷著忐忑的心情跟孫儷說:「媽媽我要告訴你一件事,你不要說我好嗎?你不在的時候,我玩了會遊戲……」聽完孩子這句話,孫儷本可以嚴厲地斥責他,但她沒有,反而很開心的和他說:等等因為你的誠實,我現在要獎勵你再玩20分鐘。等等聽後驚呆了,開心得不得了。
  • 越「獎勵」孩子越不聽話?其實大部分父母都用錯了「獎勵」的方法
    導讀:越「獎勵」孩子越不聽話?其實大部分父母都用錯了「獎勵」的方法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越「獎勵」孩子越不聽話?其實大部分父母都用錯了「獎勵」的方法!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孩子違反約定偷偷玩遊戲,孫儷立規矩的做法亮了
    如果孩子背著你偷偷玩遊戲,你會不會發火?一般家長都是會的,至少會說教一番。演員孫儷的做法卻是不一般。孫儷給兒子等等定了一個規矩:周一到周五不能玩手機遊戲。但等等沒守住約定,看媽媽不在家,就打了一會兒遊戲。
  • 孫儷批評兒子偷玩手機引熱議:這樣立規矩很有效卻傷害孩子一生!
    如果孩子背著你偷偷玩遊戲,你會不會發火?前不久,孫儷在微博上發表了一段話,引起了大家的熱議。本來,孫儷給兒子定了一個規矩:周一到周五不能玩手機遊戲。但兒子沒守住約定,看媽媽不在家,就打了一會兒遊戲。一般的孩子玩了也就玩了,可孫儷兒子不一樣,他還是主動承認了錯誤。令人意外的是,孫儷沒有不悅,更沒有發火,而是因為兒子的誠實,獎勵他再玩20分鐘。
  • 家長怎麼給獎勵更有用?用對方法,事半功倍
    文/樂樂媽(本文是作者原創,歡迎個人轉載和分享)為了激勵孩子往自己所想的方向努力,家長們通常會用給獎勵的方式來鼓勵孩子。關於獎勵,有些家長支持,有些家長反對。支持的家長覺得獎勵可以激勵孩子,反對的家長覺得獎勵會讓孩子形成依賴,做什麼事情如果沒有獎勵就不幹了。其實,獎勵本身是有正向作用的,但是一定要掌握好方法。
  • 獎勵孩子是「有毒」的胡蘿蔔,99%的家長都在犯同樣的錯誤
    ,而不應該用物質獎勵替他們分擔起這份責任。比如當他不收拾玩具時,只要威脅把玩具扔掉他就會乖乖就範;當他不好好做作業的時候,只要允諾他等會兒可以玩ipad遊戲他也會變得效率超高。但這事兒就怕細想。你希望娃主動收拾玩具是因為害怕玩具被扔掉嗎?
  • 數學二年級期中試卷(內容1-5單元)小學霸98分,可以獎勵玩遊戲嗎
    義務教育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期中試卷(內容:第一~五單元,時間 60分鐘 滿分:100分)小學霸在期中考試中,得了98分,全班最高99分,能考這樣的成績,很不錯了,從錯的題目看,不屬於學習內容不懂的問題,只是稍不留神給做錯了
  • 沒有獎勵,孩子不願意學習!怎麼獎勵孩子最有效?試試用這個方法
    那麼用什麼樣的獎勵方式來獎勵孩子才是最有效的呢?研究表明,能強化孩子的積極行為的獎勵方式才是最有效的。而我們對孩子的獎勵,能促使孩子將自己的積極行為與自我滿足感聯繫起來。比如說,孩子吃飯會覺得很開心,是因為他吃飯的行為得到了有效的獎勵,有了滿足感,所以很開心;孩子玩遊戲會表現得很積極,因為他玩遊戲的行為得到了有效的獎勵,有了滿足感,所以很積極;孩子學習表現得很認真,因為他學習的行為得到了有效的獎勵,有了滿足感,所以很認真。
  • 怎麼樣正確獎勵孩子
    為什麼這些獎勵有效期都這麼短,下次用同樣的方法就不管用了呢?獎勵本身是一件好事,但若用錯了方法,反而會事與願違,對孩子的性格塑造和能力發育造成不好的影響。物質獎勵不靈的原因心理學上有個有名的實驗叫做德西效應。教育家德西請了一批大學生,把他們分為兩組做有趣的智力難題。
  • ...科學管理丨讓孩子的每一次自律都有遊戲般的闖關獎勵感!這些...
    完全不讓孩子玩電子遊戲是不太可能的根據《2018年全國未成年人網際網路使用情況研究報告》顯示,我國未成年網民規模達1.69億,從各學歷段情況看,小學、初中、高中生上網比例分別達到89.5%、99.4%、96.3%。現在的00後、10後們,是網際網路時代的「原住民」,家長需要學會的,是「如何讓孩子正確地和網絡 / 網路遊戲相處」。
  • COMPASS遊戲獎勵一覽 COMPASS遊戲有什麼獎勵
    戰鬥天賦解析系統中有一個獎勵的玩法,玩家在完成任務或者對戰贏了之後,會有不少的遊戲獎勵,那麼戰鬥天賦解析系統遊戲獎勵都有有哪些?想知道的小夥伴快一起看看吧。
  • 用「獎勵」讓孩子進步?心理學德西效應:別讓獎勵抹殺孩子的興趣
    最近一個朋友愁眉苦臉地來找我傾述,他說自己在猶豫要不要買遊戲機給兒子小明。我一開始還不以為然,意味他是在猶豫買什麼遊戲機,或者是在擔心送遊戲機給孩子當禮物會不會讓孩子沉迷遊戲。我讓朋友控制好孩子玩遊戲的時間就好了,朋友卻搖搖頭:&34;原來,小明期末考試前有好幾次作業都沒有認真完成,擔心小明成績一落千丈的朋友和小明有個約定,如果小明期末考試可以考到班上前三名,朋友就給小明買他一直想要的遊戲機。萬萬沒想到,小明真的考到了第三名。我開始沉思,究竟家長的這種獎勵機制值不值得鼓勵呢?
  • 過度獎勵等於沒獎勵?15個獎勵學生的竅門請收藏
    班級管理是一門藝術,很多老師都為如何獎罰學生而苦惱。現在的教育是倡導鼓勵、反對懲罰的。在老師們一撥又一撥的獎勵後,似乎學生們已經疲憊了。怎樣才能更好地獎勵學生呢?獎勵學生是一門藝術,不妨跟著下面介紹的方法學學吧↓↓↓獎勵方法第一波1.
  • 怎樣獎勵孩子?看了這個獎勵方案你就懂了
    其實獎勵本身沒有問題,主要看是否用對了方法。前段時間,大寶表現出一些行為和情緒的問題:對手機遊戲上癮;不想寫作業;情緒消極;找不到樂趣,他的情緒和態度也直接影響到了二寶。為了從根源上作出調整,我們共同制定了一個有效的獎勵方案。
  • 給孩子定規矩後,巧用星星表,及時獎勵效果好
    如果孩子提前吃完早餐,就允許孩子玩一個遊戲或者做一些他喜歡的事情。這將鼓勵他更快的自己起床穿衣服。但幾乎所有孩子都會因為可以與家長一起玩耍而受到激勵,即使僅僅幾分鐘也會讓他們嚮往。因為經常這樣做,孩子會將食物獎勵與得到家長的肯定聯繫在一起,這可能會讓他們在以後的生活中養成一種「安慰進食」的不良習慣,會讓他們凡事都要先嘗到甜頭才肯賣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