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觀點:教育,如何讓生命蓬勃生長

2020-12-16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讓精神生長、讓靈魂發育,才會有朝氣蓬勃的生命,才會有不斷出彩的人生。回歸精神家園,回到人性本真,轉型期中國行色匆匆的徵程上,整個社會都需要這樣的覺醒

       

  新的一年,承載新的期盼,開始了新一季的生長。此刻,在無數孩子背著書包上學去的急促腳步中,在大學校園穿梭而行的青春身影裡,天下父母的心弦又一次被撥動。「我們的孩子在擁有廣博知識的同時,能否擁有健康的體魄,美好的心靈?」日前,一些教師和家長如此叩問。一己之感慨,何嘗不是面向整個社會而發?

  撿拾近期的一些教育新聞,便可知此問之迫切和沉重。考試指揮棒的驅使,高考「獨木橋效應」的影響,「學歷競賽」的壓力,讓不少家庭和學校的教育忽視了身心健康、人格發育、精神成長。在一廂情願的灌輸、望子成龍的期待中,孩子們與歡樂的童年拉開了距離。剛剛過去的這幾個月,無數中國家庭都迷上了一檔節目——《爸爸去哪兒》,人們羨慕節目裡山野鄉間的親子生存體驗,觸動於「勇敢」、「珍惜」、「感恩」、「幫助」這些在考試重壓下變得有些陌生的關鍵詞,卻又感嘆這樣的教育可望不可即。

  教育是什麼?是時候想想這些最為簡單也至為重要的問題了,而回答原本也不應複雜。如哲人所言,「教育即生長」,是要使每個人的天性和與生俱來的能力得到健康生長,而不是把外在的東西灌進一個容器。智育是要發展好奇心和理性思考的能力,而不是灌輸知識;德育是要鼓勵崇高的理想追求,而不是灌輸規範;美育是要培育豐富的靈魂,而不是灌輸技藝。我們之所以在多少年前就提出「素質教育」,不正是期望那些幼小的生命,能在不斷的自我認同、自我發掘中自然生長?

  「教育的目的是讓學生擺脫現實的奴役,而非適應現實」。今天的情形卻令人憂慮,一些教育者全力以赴的,正是以適應現實為目標塑造學生。功利主義盛行之下,教授以「沒有4000萬別見我」來勵志,學生視校園為「職場訓練營」,家長堅信「好工作才有好未來」,從教育流水線上下來的,可能是越來越多的「精緻利己主義者」。眼下,那些「目中無人」、「六神無主」的教育,會帶領我們的孩子、我們的國家通往怎樣的未來?

  正是在這樣充滿憂患的問題視野中,黨的十八大提出的「立德樹人」振聾發聵,「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的倡導別有深意。「教育首先是人學」,而人的全面自由發展,首在養內心之德、張精神之維。讓精神生長、靈魂發育,才會有朝氣蓬勃的生命,才會有不斷出彩的人生。

  也許有人會說,倉廩實而知禮節,還在富強路上苦苦追趕的中國人,不可強求豐富精神世界、追求靈魂脫俗的境界。這樣的認識,與環境保護「先汙染後治理」的思路何其相似?事實是,在這個世界上,也許有發家致富後苦讀詩書、立德立言的個案,但從來不曾有不修身齊家就治國平天下的民族,更不會有僅靠物質繁榮實現長治久安的盛世。真善美的種子早一天發芽,人格發育就早一天臻於完整,社會心態就早一天走向成熟,國家實力就早一天勢不可當。

  正是在這樣的意義上我們說,回歸精神家園,回到人性本真,不只是教育領域的事。在轉型期中國行色匆匆的徵程上,整個社會何嘗不需要這樣的覺醒?1899年,梁啓超在《中國魂安在乎》中提出:「今日所最要者,則製造中國魂是也。」在今天這個大發展、大變革的時代,個人也好,國家和社會也好,都需要那麼一種情懷,那麼一股子精氣神。從2014開始,讓我們重新發現精神家園,感知各種生命的呼吸與脈搏,去開拓生機無限的心靈原野,去鑄造雄健而溫厚的興國之魂。

  《 人民日報 》( 2014年01月10日 05 版)

相關焦點

  • 潛能教育,讓生命蓬勃發展
    我們總結提煉了潛能教育內涵,形成了潛能教育整體思路框架,明確了潛能教育的特色定位。我們認為潛能教育是教育者基於對潛能的理解和認識,運用恰當的教育方法和途徑,使學生自身蘊藏的潛能經過「發現—喚醒—釋放」的過程發展為現實能力或品格的一種教育方式。
  • 教育的目的:生命、生活、生長
    教育的目的:生命 生活 生長 《教育的目的》是英國教育家弗雷德·諾思·懷特海關於教育的經典著述,成書於1929年,全書每個篇章都是精品,可謂字字珠璣,博大精深,其中蘊含的深刻教育思想,即便在今天看來,仍然閃耀著不朽的智慧光芒。
  • 讓崇德向善的力量蓬勃生長
    越是在這個時候,越需要讓崇德向善的力量蓬勃生長,為實現「發力超越」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讓崇德向善的力量蓬勃生長,需從每個人身邊的事情做起。中國古話講,「人皆可以為堯舜」。道德模範們的事跡足以說明,美德並非高不可攀,每一位傑出的道德模範代表都是在平凡的生活中演繹著感人至深的故事。
  • 生命至上,不惜一切代價護佑生命(人民觀點)
    「在保護人民生命安全面前,我們必須不惜一切代價,我們也能夠做到不惜一切代價」「為了保護人民生命安全,我們什麼都可以豁得出來」,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高度概括偉大抗疫精神,深刻闡釋「生命至上」理念,再次向世人宣示中國人民深厚的仁愛傳統和中國共產黨人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追求。
  • 教育的目的:生命生活生長
    [教育大家談]教育的目的:生命,生活,生長作文|
  • 孔令燕:現實主義,生命依然蓬勃
    個人簡介 孔令燕,人民文學出版社編審、《當代》雜誌社社長、主編,1998年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同年入職《當代》雜誌,一直從事文學編輯和研究工作
  • 【觀點】顧明遠:教育的本質是生命教育
    【觀點】顧明遠:教育的本質是生命教育 2020-09-21 16: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新教育種子學校」:構建理想課堂,蓬勃師生生命
    構建理想課堂,蓬勃師生生命——「新教育種子學校」線上交流精華版分享時間:2020年11月25日  分享群:「新教育種子學校基地校1」群主講人:劉小棉  河南省修武縣第二實驗中學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新教育同仁:      大家晚上好!
  • 人民觀點:生命至上,不惜一切代價護佑生命
    ,我們也能夠做到不惜一切代價」「為了保護人民生命安全,我們什麼都可以豁得出來」,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高度概括偉大抗疫精神,深刻闡釋「生命至上」理念,再次向世人宣示中國人民深厚的仁愛傳統和中國共產黨人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追求。
  • 合肥市華山路小學:踐行生長教育,讓每個生命都閃光
    辦人民滿意的教育是我們的初心,創建「新優質學校」是華山路小學師生共同的使命,是全體華山人踐行生長教育,讓每個生命都閃光的必然選擇。8月5日,合肥市華山路小學迎接市第四批創建新優質學校中期督導評估。餘燕來校長帶領團隊以《踐行生長教育,讓每個生命都閃光》為主題分別從「創建理念」「項目推進」「名師工作室和創新實驗室建設」「發展努力」四個方面詳細匯報了華山路小學關於創建工作和自評工作的情況。之後,督導專家們開始分頭落實各自負責的督導事項,對提供的創建指標相關材料進行了查閱。最後,專家組成員分別對創建工作的查閱情況進行了現場反饋,華山路小學團隊聆聽了各位專家和領導的反饋意見和指導要求。
  • 生命自然豐盛|讓自然自由生長,讓人們自在生活
    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正在福州溫暖呈現——讓生命自然生長,讓人們自在生活。12月5日,登雲湖發布會圓滿舉行,人們在遍地驚喜的冬日樂活市集上悠遊,在打動人心的發布會上感受著時間「生長」的力量,聆聽那些有關「生長」的故事......
  • 羅漢松的小苗如何養護?老園丁說了「5點」,學會了枝葉生長蓬勃
    羅漢松的小苗如何養護?老園丁說了「5點」,學會了枝葉生長蓬勃今天,我們主要討論羅漢松的幼苗買回來後怎麼養殖?這5點都是老園丁的經驗,只要你掌握了這5點,就能使羅漢松茁壯成長。然而如果羅漢松得到適當的養護,它的生長將非常緩慢。首先,我們去花市買回羅漢松的幼苗,然後我們可以選擇一個更大的花盆來維護羅漢松。一般來說,我們選擇瓦盆來保養,我們知道瓦盆是用陶器做的。此外,盆地表面還有許多洞,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土壤的滲透性和透水性,並用其來維持羅漢果的生長,對羅漢松根也有很好的作用。
  • 樸文•素藝冬季營 | 教育,是緩緩蓄力後的蓬勃
    漫長的寒假,正是孩子拓展思維疆界、釋放個性潛能、為新一年存蓄生長能量的好時光。這一次,我們為孩子準備了兩個研創周,並非為孩子的新學期「收心」,因為牛貓覺得孩子本該是以開放的姿態生長。我們也從未期待短短的一周或兩周時間能讓孩子快速習得什麼,因為教育一定是緩緩蓄力後的蓬勃。神奇的馬賽克馬賽克源自古希臘,是由簡到繁的藝術過程,歷經數千年演變,已成為一種成熟的藝術門類。
  • 如何看待「教育是生長」
    盧梭是想通過這一論斷告訴世人,教育首先要關注人,其次要研究人的自然成長規律,進而遵循人的身心發展規律。這也是後來研究者認同和肯定其自然教育思想合理性的主要原因。當然,教育「是」但又不能「等同於」生長。美國教育家杜威在此基礎上提出「教育即生長」的觀念,也是生物學意義上的隱喻。他認為:「如果只是放任兒童的興趣,讓他無休止繼續下去,那就沒有『生長』,而『生長』並不是消極的結果。」
  • 從一顆種子的生長,看AI在新疆校園如何創造智慧教育新境界
    由於植物的生長有一定的周期性,在一節傳統的實驗課上,老師只能帶著學生們觀察種子生長的其中一個階段,而要想完整地觀測出植物生長的全過程,實現對植物生命歷程的認識,並通過實驗讓學生們感受到陽光、水、空氣等自然條件對植物生長的作用,一節40分鐘的課是遠遠不夠的。
  • 彭生智主持召開全縣青年教師座談會:爭做新時代合格人民教師 推動桂陽教育事業蓬勃發展
    今天上午,縣委書記彭生智主持召開全縣青年教師座談會,與30多名代表面對面交流,寄語大家做一名有愛心、有能力、有定力、有精神的新時代人民教師,為桂陽教育事業蓬勃發展貢獻力量。縣委副書記黃力參加會議。「請你談談怎樣看待立德與樹人的關係、均衡發展與培優的關係、分析初中生逆反心理的原因、如何當好班主任、傳統文化對青少年的教育意義……」青年教師們結合自身工作實際,對這些問題認真作答。彭生智一邊聽一邊記錄,同時就教育教學規律、教學質量提升、教師隊伍建設等方面話題與青年教師進行交流互動。
  • 泉州實驗小學開展「生命教育」主題系列活動
    特別聲明:本文為新華網客戶端新媒體平臺「新華號」帳號作者上傳並發布,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新華號的立場及觀點。新華號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為有效防範和控制疫情,切實保障全校師生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進一步提高學生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自我防護能力,阻斷疫情在校園蔓延,學校精心準備了身心健康和疫情防疫知識相結合的「生命教育」主題系列活動,引導學生提升自我保護意識,培養愛國主義情懷,激發勤奮學習的動力。
  • 教育應該如何支撐孩子的心靈健康?| 觀點
    我們強調「全面發展」,強調德育、智育、體育,強調增加美育和勞動教育,我想,任何一個完整的教育活動都應該覆蓋生命、知識、道德和審美四個側面,我們可稱之為教育的四個維度。教育的四個維度與「五育」的關係,正如圖2所示。在教育活動的四個維度中,生命是基礎,知識和道德是兩翼,而審美則是一個教育活動在完成之時達到的最高境界。
  • 在線教育蓬勃發展,大鵬教育打造專業學習平臺
    近年來在線教育蓬勃發展,讓更多優質教育資源得以共享。作為在線教育的佼佼者,大鵬教育以技能增長、興趣驅動為出發點,定位於網際網路+教育,滿足了不同學齡階段學習需求。大鵬教育怎麼樣?在線教育將如何發展?下文將仔細聊聊。
  • 顧明遠:教育的本質是生命教育,其核心在於教育理念
    中國教育學會名譽會長、北京師範大學資深教授顧明遠教育的本質是生命教育我對生命教育沒有研究,但是我覺得,教育的本質就是生命教育。教育是傳承文化、創造知識、培養人才的社會活動,是人類生存發展、超越自我的重要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