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淡的憂傷,在生活裡流淌——一部反映老年知識分子面對拆遷老屋所思所想的上海話劇《家客》獲得國家藝術基金的滾動資助之後,昨天在滬舉行了「二改」專家修改會。來自全國的專家對如何打磨這部話劇中心出品的劇目提出了評估意見。
該劇2019年度得到了國家藝術基金的滾動資助。國家藝術基金管理中心主任雷喜寧介紹道:「滾動資助,就是在原來基礎上『優中選優,好中選好』,進一步提升。」去年7月30日,該劇首先在北京組織召開了「一改」專家修改會。中國兒藝原院長歐陽逸冰開門見山道:「這不是一般的研討會,而是專家評估會,有評有估。」
圖說:話劇《家客》 官方圖
人就是客
專家都認為該劇是一部看似一地雞毛,實則充滿人生哲理和況味的劇目。中國藝術研究員話劇研究所所長宋寶珍引用了小說家米蘭·昆德拉的說法形容該劇:「這部戲體現的就是——世界,就是人的狀態。」 她進一步闡釋道:「《家客》的名字就很有意思,居家不是客,客居不是家,到底誰是主人,誰是客?」劇中一座即將拆遷的老屋,一對70歲左右的夫妻,忽然迎來了一位消失了40年的男人。他們之間到底發生了這樣的往事?
中國戲劇家協會理事李龍吟認為:「中國一樣的戲不少,但這一部不一樣。它點穿了家也都是臨時住所,不管你是繼承來的、分配來的,甚至因娶妻『娶』來的,最終你還是要離開它。對固定的家而言,人可能就是客。說到底,就是提醒我們怎麼過一生。」
圖說:話劇《家客》充滿人生哲理和況味 官方圖
低音抒情
全國專家對於上海編劇喻榮軍如何能精準把握退休知識分子的內心戲都頗為好奇。《追夢雲天》編劇王儉表示,該劇體現了老一代知識分子的精神困頓,是如何在生活中流淌……
文藝評論家毛時安說:「它是高八度喧囂的背景下出現的一部中低音抒情性作品。我們現在看戲像是趕火車、趕飛機。高鐵講究效率,藝術追求品位。我們不能把藝術和高鐵劃等號。」他認為該劇有點像是契訶夫的劇作,帶著憂傷讓大家思索。觀眾可以感覺到每個人物都很無奈,帶著淡淡的憂傷在生活。這種憂傷會把我們引向哪裡?我們每個人為什麼活著?像契訶夫作品還有一點是——劇中有很多頗有意味的沉默。
圖說:話劇《家客》是一部中低音抒情性作品 官方圖
上海質感
就像是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這是只有上海獨有、上海才能出品的革命歷史題材,《家客》也是只有上海才能出品的現實主義作品。毛時安表示,該劇有質感地體現了上海人才有的生活形態、生活思索。尤其是宋憶寧的表演,體現了非常典型的上海女性。她有著很多精確到位的小動作,體現了雖然過去了40年,但是她依然對生活有著執著甚而頑強的留戀——即便貌似蘊含在一地雞毛的瑣碎之中。他還說:「我個人希望該劇能加工成一部具有濃鬱上海特點,又有普遍人性觀照的劇目。最好每個人一看都看得出是上海的戲,但是依然能打動北京朋友,乃至外國友人。要把這一點琢磨好、琢磨透。」
據悉,國家藝術基金從2014年起至今,對上海製作的推動力度逐年提高,去年扶持上海的項目達到了70個,資助金額5000萬元,5年來計資助了上海238個項目,資金總額達到2億元。這也是該基金看好上海獨有、上海品質的明證。(新民晚報記者 朱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