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三角新能源產業如何一體化發展?專家:因地制宜,分工合作

2020-12-14 澎湃新聞

如何高質量推進地區能源結構改善、發展新能源產業,長三角三省一市正在形成合力。

9月5日,長三角新能源產業專委會在江蘇鹽城召開年度工作會議,並公布了《長三角地區新能源產業發展報告(徵求意見稿)》(下稱《意見稿》)。

據鹽城市發改委主任、長三角新能源產業專委會副主任蘇冬介紹,2018年4月,在江蘇鹽城市的倡議下,長三角新能源產業專委會正式獲批,初期共有14座長三角成員城市加盟,旨在推動長三角新能源產業協同發展。

此次公布的《意見稿》是首次向成員單位公開收集意見,正式報告將於年內發布,此後每年進行滾動修編。

能源是現代社會的戰略物質基礎。隨著能源生產和消費結構的不斷優化,可再生能源已成為當今世界能源行業發展的新驅動。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從現場了解到,《意見稿》主要圍繞著長三角新能源產業的發展,新能源應用現狀、產業發展現狀,區域合作現狀,發展存在的問題以及未來發展建議等方面展開了論述。

據介紹,長三角地區能源消費總量較高,約佔全國能源消費總量的17%,同時該地區能源資源稟賦總體較差,除安徽省外,其他省市能源自給率較低,是主要的能源調入地區,且區內能源供應和平衡極易受外部價格、運輸等因素的影響。因此,區域內各省市如何通過協調合作,保障能源的安全穩定,是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進程中的重要一環。

同時,長三角地區也是新能源主要消納地區之一,也是全國新能源產業發展的高地,聚集了全國約三分之一的新能源產能,承擔著產業研發、高端製造等功能,而三省一市在新能源產業上又各有側重和特點。

編制《長三角地區新能源發展報告》的負責人之一、江蘇省工程諮詢中心能源處高級工程師劉榮峰在會上舉例稱,比如,江蘇擁有完整的光伏產業鏈條和風電整機製造商,而浙江光伏產業和核電零部件產業的特點突出,安徽則在新能源電氣產品方面和生物質發電應用方面領先,上海在新能源技術研發、產業總部、國際營銷方面具有引領示範作用。

「因此,在新能源產業發展的過程中,長三角地區應根據各省市自身的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進行分工合作與新能源開發。」劉榮峰說。

其實,長三角在能源領域的合作由來已久。國務院早在2008年頒布的《關於進一步推進長江三角洲地區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意見》中,就提出要構建區域能源安全體系。

今年5月,長三角一體化被確定為國家戰略之後,長三角地區在電力、油氣基礎設施合作,新能源開發和產業發展,區域能源資源調劑機制等領域的合作也邁入了「深水區」。能源合作層面的工作互訪、信息互通、協商議事等機制也日趨常態化,逐漸形成了一股區域內的合力。

與此同時,劉榮峰也看到,目前長三角地區仍存在缺乏常態區域組織結構的問題,合作體制機制還需進一步健全,合作領域還應拓寬和深化。

《意見稿》建議,長三角地區應加強大型新能源電力項目建設,統籌規劃區域內沿海、內陸核電站布局;同時依託上海市3.6兆瓦海上風機等海上風電技術、江蘇沿海風電「海上三峽」等,加快合作推進大型風電基地建設,加強可再生能源資源合作開發。

蘇冬在會上透露,下一步,長三角新能源產業專委會將搭建長三角新能源工程技術中心、建設新能源示範基地及新能源大數據中心等多個平臺,幫助長三角區域內城市與企業解決新能源技術難題,探索形成新能源微電網技術體系和管理體制,從而促進長三角地區新能源產業進一步合作發展。

相關焦點

  • 上海市高效能源網際網路創新研究院正式成立,倡議發起「長三角一體化...
    」,助力長三角一體化能源科技一體化,並與交大安泰聯手推出能源CEO高管培訓項目,打造長三角一體化綠色科技產業領軍人才。,上海的發展離不開長三角一體化的發展,上海更要承擔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的發展,正在規劃中的『長三角一體化示範區』,也把如何推動和構建長三角一體化能源科技創新和綠色技術產業示範和發展這個時代命題,留給我們交大人和新成立的創能院」。
  • 共同討論更高質量的長三角一體化發展 聽聽這些智庫專家是怎麼說的
    羅蘭貝格高級合伙人、中國區副總裁許季剛 「長三角一體化-超級產業集群正當時」 他指出,從科技產業化、產業生態化的角度來看,我們如果要推進長三角一體化,要推進高質量發展,具體來說,包括發展質量如何提升等等這樣一些話題,我們會碰到什麼挑戰,可能有些什麼機制可以幫助或通過參考,形成一些我們自己有特色的創新的管理模式
  • 長三角一體化,滬蘇浙皖應如何把握機遇,推進地方產業高質量發展?
    日前,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部署上海、浙江、江蘇、安徽一體化發展。那麼三省一市應該如何抓住一體化發展機遇,促進地方產業高質量發呢?安徽的國土面積、常住人口分別佔長三角的39.1%和28.1%,土地、勞動力、產業配套等條件較好,承接合作轉移的空間巨大。要整體融入長三角產業分工協調,圍繞補鏈、延鏈、強鏈,高水平地打造皖北承接產業轉移聚集區和皖江產業轉移示範區,培育建設一批省際產業合作園區,一手築牢新的「銅牆鐵壁」,一手構建「芯屏器合」現代產業體系。第三,立足區位優勢,構築對外開放新高地。
  • 復旦大學管理學院教授芮明傑:「雙循環」指明長三角一體化新方向
    選自文匯報「復旦管理學家圓桌談」「雙循環」這一重要的戰略選擇,核心是揚長補短,科技創新驅動,這給長三角一體化發展賦予了新要求、新任務,明確了三省一市需要重點通過交流合作、拓展一體化探索的重點領域。「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長三角地區如何進一步開放,如何進一步與全球、全國、長江經濟帶的產業鏈價值鏈實現新的分工合作,並通過科技創新、產業創新不斷提高國際競爭力,這是整個區域在新時代的新任務與新挑戰,任重而道遠。
  • 專家齊聚安徽工程大學助力「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
    9月12日,首屆「長三角一體化產學研論壇」暨區域治理、人才產業與長三角高質量發展研討會在安徽工程大學舉辦。政府官員、高校學者、企業高管以「雲端」對話和現場「論道」相結合的方式齊聚一堂,共同為深入推進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出點子、獻「錦囊」。安徽工程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王紹武出席論壇並致歡迎辭。安徽省黨外知識分子聯誼會副會長、蕪湖市知聯會會長、副校長葉常林主持論壇。
  • 打造制度創新「樣板間」「試驗田」:專家共話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機遇...
    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示範區怎麼建?新一輪發展規劃綱要有哪些突破?如何破解技術創新「卡脖子」難題?昨天下午,2019年長三角地區主要領導座談會舉行專家訪談,共話長三角高質量一體化發展的機遇與挑戰。圖說:第一屆長三角一體化創新成果展上午開幕。
  • 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如何開展園區合作?
    12月1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印發《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該《綱要》是指導長三角地區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一體化發展的綱領性文件。作為產業發展的重要承載,各產業園區之間的合作是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的重中之重。
  • 石以砥焉,化鈍為利——2020長三角一體化發展論壇後記
    今年8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合肥主持召開紮實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座談會,賦予長三角區域三項重要使命:率先形成新發展格局,勇當我國科技和產業創新的開路先鋒,加快打造改革開放新高地,為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更具體的方向。過去兩年的實踐,充分證明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高瞻遠矚與科學抉擇。
  • 高水平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的「蘇州戰略」
    」主題研討會,來自北京和長三角區域高校的十餘位專家參會,其中7位專家作了精彩的主旨演講。但更好地推進產業集群和城鄉協同發展,就要重視四條路徑,一是政府主導的依託式的發展路徑,二是基於比較優勢的吸收式的發展路徑,三是基於城鄉融合的反哺式發展路徑,四是基於合作的互惠式的發展路徑。當前,高質量推進長三角一體化,上海要發揮「龍頭效應」,切實做好產業集群和城鄉協同發展的大文章。
  • 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不能簡單做選擇題--上觀
    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體制,是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的保障,關係著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能否順利紮實推進,進而實現一體化和高質量發展目標。因此,要深入研究如何選擇和建立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體制。具體而言,政府行政體制主要從宏觀層面制定區域發展戰略和發展規劃,促進區域經濟與社會政策的統一,為市場主體提供良好的政策環境,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讓市場主體按照利益最大化原則在區域間合理布局,形成區域分工與合作的良好格局。在微觀層面上,需要堅持以企業為主體,通過市場化的形式,包括戰略聯盟、股份制合作以及企業合併等形式,來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的有效實施。
  • 東吳觀潮 | 金融如何服務長三角一體化發展?
    中國建設銀行研究院首席專家杜要忠:強化金融創新支持長三角一體化長三角金融集聚效應顯著,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是完善中國改革開放總體布局的重要部分。建議蘇州強化金融創新,助力金融支持長三角一體化。在直接融資方面,大力發展資本市場,提高直接融資佔比;在間接融資方面,運用區塊鏈等新技術發展產業鏈金融,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在民生方面,成立養老產業聯盟,大力發展養老金融。
  • 山西大同舉辦「新能源產業技術發展」專家創新大講堂
    山西大同舉辦「新能源產業技術發展」專家創新大講堂 來源:中國電力新聞網 2020-11-03
  • 響應「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 長三角時尚產業聯盟...
    此次成立的長三角時尚產業聯盟,響應習近平總書記提出「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的國家戰略,得到了上海、江蘇、浙江、安徽、江西、福建、山東等國內涉及紡織服裝設計製造、時尚創新、技術研發與品牌營銷、網際網路應用等領域,以及紡織服裝協會
  • 長三角一體化,高校如何培養新商科應用型人才?全國200餘名專家齊聚共商
    寧波財經學院校長王雲兒在致辭中說,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過程中,長三角區域的高校應責無旁貸地肩負起推動加快區域「高質量一體化」發展,培養適應區域經濟發展需要的新商科應用型人才的重任。寧波財經學院期待與各高校在更高層次、更高水平、更高質量上開展合作,通過加強交流、優勢互補,共同打造互聯互通、緊密合作、開放共享的合作載體,共建一流應用型人才培養聯動機制,共享優質教育資源,共同推動長三角高等教育一體化發展。他代表本次論壇籌備委員會,對上海市教委、寧波市教育局的全程指導和有關兄弟高校的大力支持表示了最誠摯的感謝。
  • 胡豔:長三角一體化發展讓合肥都市圈躋身於整合全球資源的第一方陣
    這是完善我國對外開放格局的重大舉措,將進一步推動長三角地區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中心和資源匯聚的樞紐。合肥都市圈作為全省最具活力和實力的區域,躋身其中,成為第一方陣,為帶動安徽省直接參與國際產業分工合作,整合全球要素資源,提供了巨大的動力和空間。
  • 新老朋友「赴約」話人才 助力長三角一體化發展
    10月28日上午,「赴約」第三屆長三角G60科創走廊人才峰會的九城市參會人員,陸續來到合肥。他們當中,有初次來肥的「新朋友」,也有多年來與合肥有著密切聯繫的「老朋友」。在28、29日兩天中,大家將共話「人才」,助力長三角一體化發展。
  • 長三角歐美同學會走進海寧 共謀區域一體化新發展
    海寧設分會場開展活動,30名長三角歐美同學會會員代表參加。此次交流互動,旨在向大家充分展示海寧、宣傳海寧,打造海寧與長三角歐美同學會組織之間「雙向互動、共謀發展」的一方大舞臺,開展人才、項目、科技、產業等各領域對接,進一步全面融入長三角一體化開放大局,實現互促共進、互利共贏,把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重大機遇轉化為推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不竭動能。
  • 張大衛:雙循環新格局下的數字貿易——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的新動能
    長三角是我國乃至全球經濟增長的重要發動機,其長期形成的產業、技術、區域協同全面開放的優勢,已經為構建雙循環格局打下了穩固的基礎。在今後的發展中,如何發揮好區域一體化協調發展的機制和在創新、金融、商貿流通、先進位造業等領域的中樞作用,更好地吸引國際優質要素資源為國內市場服務,引領國內產業邁向全球供應鏈、價值鏈的中高端,是一篇需要認真謀劃的大文章。
  • 區域發展戰略加速落實 長三角一體化成為典型範本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加快落實區域發展戰略,繼續推動西部大開發、東北全面振興、中部地區崛起、東部率先發展,深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推進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寧波也是長三角地區發展勢頭迅猛的城市,2019年GDP在全國各大城市中排名第12位,而在上市公司數量上,在全國各大城市中居第8位,體現了寧波在企業質量方面的突出地位。寧波速來以製造業聞名,具有深厚的產業實力,龐大的製造業企業數量群以及港口的區位優勢,讓寧波贏得一體化發展先機。」
  • 上海長三角商業創新研究院走訪華雲數據 探討信創產業一體化發展
    長三角地區連江通海,是我國經濟發展最活躍、開放程度最高、創新能力最強的區域之一,在國家現代化建設大局和全方位開放格局中具有舉足輕重的戰略地位。近年來,長三角地區始終緊扣時代脈搏,走在開放創新的最前沿,以創新點燃高質量發展引擎,在經濟全球化競爭裡不斷淬鍊,並以此轉化為企業發展的核心新動能,共同參與美好生活的創造與守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