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元設計理念
投影與視圖這一章側重於培養學生以「數學方式」的理性思維,從多角度探尋解決問題方法的素養。為實現這一目的,在授課中重視結合實際生活中的例子討論問題,在直觀認識的基礎上歸納基本規律,培養學生空間想像能力。因此本章教學要體現出把知識結合於現實情景,引導學生親歷探索新知的過程,讓學生成為探究的主角,使學生在合作交流中互相促進、共同發展。
二、單元學習目標及重難點
(一)學習目標
本章內容是在學生已有的有關投影和視圖的初步感性認識的基礎上,以立體幾何、畫法幾何等為基礎依據的,對投影和視圖的進一步研究。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考慮到初四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水平,摒棄傳統教學只重視結論而忽略探索過程的思想,體現數學學習是數學探究的過程,制定本章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以分析實際例子為背景,認識投影和視圖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性質。
2.會畫直稜柱、圓柱、圓錐、球的主視圖、左視圖、俯視圖,能判斷簡單物體的視圖,並會根據視圖描述簡單的幾何體。
3.辨認直稜柱、圓錐的側面展開圖,能根據展開圖想像和製作實物模型。
過程與方法目標:
1.通過討論簡單立體圖形(包括相應的表面展開圖)與它的三視圖的相互轉化,使學生經歷畫圖、識圖等過程,分析立體圖形和平面圖形之間的聯繫,提高空間想像能力;
2.通過製作立體模型的課題學習,在實際動手中進一步加深對投影和視圖知識的認識,加強在實踐活動中手腦結合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學習和實踐活動,激發學生對視圖與投影學習的好奇心,體會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繫。
(二)學習重難點
本章從投影的角度對如何用三視圖這樣的平面圖形來表示三維立體圖形進行進一步討論,這有助於將學生對於圖形已有的認識加以提高,增強將平面圖形與立體圖形相互轉化的能力。因此本章的重點是區別中心投影與平行投影的特點和性質,運用投影的性質來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
從能力上說,認識平面圖形與立體圖形的聯繫,對於培養空間想像能力上非常重要的,在學習時,難以將直觀的模型呈現在頭腦中,因此本章的難點是學會畫立體圖形的投影以及根據立體圖形畫出三視圖和由三視圖得出立體圖形。
三、學習內容
本單元分3節,第1節「投影」主要介紹投影和視圖相的概念,並探索平行投影、中心投影以及正投影的性質;第2小節「三視圖」主要介紹三視圖的概念、性質和畫法,以及根據三視圖描述立體圖形;第3小節「製作立體模型」通過動手實踐,由圖形製作立體模型。
四、學情分析
在本章之前,學生已經接觸過視圖的內容,對投影和視圖的知識已有初步的、朦朧的了解,只是還沒有明確地接觸過一些基本名詞術語,對有關基本規律還缺乏歸納總結。感性認識需要上升為理性認識,理論指導下的實踐會更自覺有效。從理論上說,投影和視圖的知識是以立體幾何、畫法幾何等為基礎依據的,利用這些基礎可以對投影和視圖的知識進行比較深入的分析。但是由於初中學生的知識儲備的局限,在初中進行投影和視圖內容的教學不可能完全從理論角度深入進行,而應該藉助直觀模型的作用,重視結合實際例子討論問題,做好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過渡,比較通俗易懂地介紹一些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規律)。
五、課時安排
第一課時:29.1 學習投影的概念,以及平行投影、中心投影和正投影的概念和性質。
第二課時:29.2 學習三視圖的概念、性質以及它們之間的關係
第三課時:29.2 畫簡單幾何體的三視圖
第四課時:29.2 根據三視圖描述幾何體的基本形狀或實物原型
第五課時:29.2 根據三視圖描述幾何體的基本形狀或實物原型,並解決生活生產中的實際問題
第六課時:研究性學習:29.3動手製作立體模型
第七課時:單元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