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刊發於《中國經濟周刊》2020年第15期)
因「踩雷」康美藥業巨額造假案,廣發證券受到監管和處罰,這為保薦機構敲響警鐘。
監管機構認定,廣發證券在康美藥業債券項目、非公開發行優先股等項目中未勤勉盡責,盡職調查環節基本程序缺失,缺乏應有的執業審慎,內部質量控制流於形式,未按規定履行持續督導與受託管理義務。
7月20日晚間,廣發證券公告稱,收到廣東證監局《行政監管措施決定書》。公告顯示,監管機構責令公司對投行業務進行深入整改,對公司採取暫停保薦機構資格6個月,暫不受理公司債券承銷業務有關文件12個月,限制時任相關高管人員領取報酬等監管措施。
廣發證券受罰,影響的不僅是公司投行業務,也嚴重影響部分被保薦公司的IPO進度。在IPO項目按下「暫停鍵」後,這些擬上市公司下一步怎麼走,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
7月24日,廣發證券獨家回應《中國經濟周刊》稱,在依法合規的基礎上,全力妥善推進存量項目進程。
廣發證券將啟動內部問責
長期以來,廣發證券承擔著「看門人」角色,是康美藥業2001年上市的保薦機構,此後又為康美藥業多次融資提供中介服務。
在廣發證券的罰單中,再現「雙罰制」, 即不僅要對違規公司進行處罰,還要對公司內部直接主管責任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進行處罰。
廣發證券公告顯示,公司及相關人員收到廣東證監局下發的《行政監管措施決定書》,監管機構暫停公司保薦機構資格、責令限制高級管理人員權利,並要求部分分管投行業務管理層退回年終獎。
具體來看,限制時任分管相關投行業務的副總經理歐陽西領取 2014 年度、2015 年度、2016年度基本工資以外薪酬的權利,限制時任分管相關投行業務的副總經理秦力領取 2017 年度、2018 年度基本工資以外薪酬的權利,已領取部分應全部退回公司。
年報數據顯示,歐陽西2014-2016年累計薪酬近1000萬元;秦力2017-2018年度累計薪酬超500萬元。
此外,康美藥業的籤字保代、廣發證券金牌保代陳家茂被限制市場進入,10年內不得擔任證券公司證券發行上市保薦業務相關職務或者實際履行上述職務。
證監會下發的行政監管措施對廣發證券業務的直接影響為:2020年7月20日至2021年1月19日期間,暫停廣發證券保薦機構資格;在2020年7月20日至2021年7月19日期間,廣發證券債券承銷業務有關文件暫不被受理。
廣發證券披露的數據顯示,2019年母公司證券承銷業務收入11.40億元,約佔公司2019年總收入的5.00%;證券保薦業務收入0.97億元,約佔公司2019年總收入的0.43%。
7月13日,廣發證券在互動易上回應稱,「該行政監管措施預計將在一段時期內影響公司投行和債券業務收入。」
7月 24日,廣發證券方面回復《中國經濟周刊》採訪函時表示,「公司將深刻汲取教訓、認真反思、嚴格落實整改要求,並按照內部問責制度對責任人員進行內部問責。公司將建立健全和嚴格執行投行業務內控制度、工作流程和操作規範,切實提升投資銀行業務質量。公司將全面強化責任、能力和職業操守建設,全面提升合規管理和風險管控水平。」
保薦的多家IPO項目按下「暫停鍵」
因康美藥業造假一事,廣發證券遭到監管重罰,被保薦公司的IPO按下「暫停鍵」。
「今年是IPO的大年,也是很多擬上市公司想要搶抓的上市窗口期,廣發證券被罰無疑打亂了這些公司原本的IPO節奏。」7月24日,某大型券商投行人士告訴記者。
在保薦機構資格被暫停6個月的處罰落地後,廣發證券的保薦業務接連受創。
據上交所官網顯示,廣發證券保健的深圳新益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山東威高骨科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廣州中望龍騰軟體股份有限公司的審核狀態均為「中止」。
針對項目中止原因,上述衝擊科創板的公司一致口徑為:因發行人的保薦人、證券服務機構被中國證監會依法採取限制業務活動、責令停業整頓、指定其他機構託管或者接管等監管措施,尚未解除。
另據深交所官網顯示,目前由廣發證券保薦的霍普股份、金埔園林、晶臺股份、東箭科技、亞香股份、恆輝安防6家公司IPO項目審核狀態顯示為「中止」。
上述6家公司給出的原因均為:「因保薦人被中國證監會暫停保薦機構資格,根據《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股票發行上市審核規則》第六十四條第一款第(三)項的規定,深交所中止其發行上市審核」。
不少券商投行人士給出建議:「因保薦機構原因中止上市審核的企業,要快速推進上市進程,最優方式無疑是更換保薦機構。」
廣發證券方面透露,截至7月21日,公司共有23個IPO申報項目,其中已通過發審會企業4家,已反饋企業17家,已受理企業2家。
據報導,廣發證券存在今年的分類評級中存在被降級的風險。根據7月10日剛剛發布的《證券公司分類監管規定》,明確證券公司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及主要業務人員被採取行政監管措施及自律管理措施的扣分標準。
市場分析稱,根據分類監管的規定,一旦降級,創新業務、融資融券業務也可能受影響。
廣發證券回復《中國經濟周刊》稱,「公司本著客戶至上的原則,在依法合規的基礎上,全力妥善推進存量項目進程,並做好上市公司客戶的持續督導工作。」